6月 2012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宣道系列(六)另一條路--使徒行傳1:使徒腳蹤行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2年6月29日 星期五 | 清晨5:36

講道內容
宣教系列(九)
使徒行傳1:使徒腳蹤行
時間:二0一二年六月十七日
經文:使徒行傳一章1-8節
主講:李晶晶牧師



一、前言:和平一甲子
有些數字帶有某些特殊的記憶與經歷,「921」勾起台灣人共同的記憶是地震帶來的災難與苦痛,「911」則是美國人群起共憤悲愴的恐怖攻擊事件,還有好些的數字,之於我們個人與家庭有著不同特殊與代表性的記念與感受。說到「1947」,對你有意義嗎?你會想到什麼嗎?或說「1947年」,這個年代會讓你想到什麼?我想有很多人會想起「二二八事件」發生在這一年的二月底,是充滿民怨、不公義、迫害屠殺、骨肉分離、族群相對隔離的年代,而我們和平教會就是出生在這個時代,正值二二八事件發生前二月二日。那是和平教會的開始,第一個主日禮拜(1947/2/2)。在苦難中有教會建立,好像一盞明燈,使人在如此黑暗中有一點亮光、一些盼望。



和平教會的原址在日據時代是「美以美會」的教會設立「日本基督教團台北昭和町教會」,當時駐堂是中森幾之進牧師。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日本人從台灣撤退,中森牧師就離開昭和町教會回日本,而後由基督教青年會的鍾啟安牧師與幾位青年學生進住教會,但鍾牧師實有感需要有一位牧師來這裡牧會,於是跑到台北二中(即今日成功高中) 邀請當時任教於台北二中的莊丁昌牧師,說服莊牧師辭去教職做教會的工作。巧合的是1947年艋舺教會為紀念設教七十週年慶,決定開拓一間新教會,也想要邀請莊牧師前往。在咱六十週年慶出版的和平鐘聲裡「高舉耶和華的名」莊丁昌牧師娘莊吳金蓮牧師娘說道:「很奇妙的是,同一天下午艋舺教會為了分社支會的事,也派一位執事來找莊牧師商量。我們就為此事禱告,神要我們到和平教會,我們就去。」

這是和平教會的開始,在黑暗的世代,有聖靈神的感動、有上帝僕人的祈禱與回應,一直到今天超過一甲子的恩典軌跡,和平教會在此建立成長,其中歷經莊丁昌牧師、商正宗牧師、曾昭瑞傳道、蔡茂堂牧師帶領的教牧團隊,以及更重要的小會、長執會、許多核心同工和事奉的兄姐們,上帝呼召他自己的僕人參與在他的教會的建造,在不同的世代成為見證。

現在,我們正在等候新堂的完成,又是另一個和平教會歷史的開始,仍舊是上帝的工作在其中。每一次讀咱教會的歷史、在不同的故事中感受到上帝的恩典和聖神的做工,看見這六十多年來在此忠心事奉的長執、同工和兄姐,不住的感恩和讚嘆上帝的奇妙和工作。回顧教會的歷史乃是使我們謙卑,使我們看見那不是一部輝煌史,而是一群軟弱的百姓在此尋求並與上帝相遇,如何經歷上帝的轉化、塑造、呼召差遣,再一次激勵我們跟隨主腳蹤行。

二、關於使徒行傳

1.第五卷福音書(徒1:3、5、9、11)

今日我們所看的使徒行傳,也是在黑暗的世代中開展,猶太人受羅馬殖民,猶太基督徒受到非基督徒的猶太人壓迫,她的開始是在耶穌受難、死亡、復活與升天,聖靈降臨之後教會開始被建立。這卷書在新約聖經是非常重要的一卷冊,是一部基督教會初期的發展史,幫助我們瞭解初期教會開始和發展的情形。

使徒行傳是福音書的接續,四卷福音書(馬太、馬可、路加、約翰)記載耶穌基督生平、教導和宣道事工,使徒行傳接著又重說一次耶穌受害後顯現給門徒看、要門徒在耶路撒冷等候領受聖靈、差遣出去作見證以及耶穌被接升天,之後記載耶穌基督升天後,聖神降臨透過使徒所做的宣道事工,其中包括彼得和保羅的佈道傳講。福音書主要的對象是猶太人,而使徒行傳的對象是從猶太人擴展到外邦人。有歷史學家講使徒行傳是「第五卷福音書」,福音從猶太人傳到外邦中。

從這次開始我想要用使徒行傳與大家一起分享和學習關於「宣道」的主題和功課。

2.使徒行傳與路加福音(徒1:1、路1:1)

使徒行傳1:1-2「提阿非羅啊,我已經作了前書,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作者一開始就講,這是一卷續集(後書),先前已經寫過前書了,這「前書」所指的是路加福音。「提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寫給你,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路1:1-4)

使徒行傳是路加福音書的繼續,其中並無間斷,所以,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醫生,寫了「路加福音」一書,達與提阿非羅大人(路1:1)。該書內容,是自耶穌基督降生述說至祂復活,並「被帶到天上去了」(路24:51)之後,卻意猶未盡,他又向提阿非羅作書,詳述耶穌基督升天的事,並強調「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徒1:1)的重要,將「使徒行傳」一書連接起來。

耶穌基督升天之後,就差聖靈來(約16:7),繼續完成祂所行所教訓的。所以「使徒行傳」是路加將聖靈藉著幾位主要使徒開拓基督教會的歷程,記錄下來,使歷代的教會有良好的借鏡,且能循軌推進。

使徒行傳共有二十八章,除了首數章之外,全書都是講到福音在外邦人中的傳播情形。當然,它沒有記錄全體使徒的工作,只是記述了一些特別的和有代表性的發展。一至十二章的主角人物是使徒彼得,他是當代的領袖,對初期教會有指導的力量,同時也是發言人,顯然,他是基督教會的奠基人。至於第十三章開始,直至第二十八章,路加以保羅同工的身分,同甘共苦的經歷,觀察入微的筆調,描述了聖靈運行的大能,保羅勇敢和冒險地為基督福音傳揚而工作。

關於作者,本書雖然並未直接說明作者是誰,但是早期教會傳統卻指出作者就是路加,同時也是路加福音的作者。主要的內證為,使徒行傳後半部記錄保羅與其同工之處,稱為多用第一人稱複數「我們」,如徒16:9-18、20:5-21:18、27:1-28:16等,合理的解釋為本書乃出自保羅同工之手,以保羅書信中出現的同工姓名,對照使徒行傳曾經出現過的同工人名,推測作者應為路加。

關於收信對象,本書與路加福音的受信人同為提阿非羅(徒1:1、路1:1)。有一說為提阿非羅並非真名,此名乃是由Qeoj"(上帝)和 fijlew(愛)兩字組成,故可能是泛指基督徒,但作者於路1:1中加上「大人」的尊稱,可知作者確實是要寫信給一位名為「提阿非羅」的羅馬官員。並且提阿非羅應該已經是個信徒,或當時正在接觸信仰真理。

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的關係:

1)同一位作者、同一位讀者、同一個主題

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是同一位作者:路加醫生,他是外邦人,從歌羅西書4:11、14可知。

這兩卷書有相同的讀者:提阿非羅(意思是神的朋友)大人,他是外邦人,也是很有地位的人。

這兩卷書有相同的主題:主耶穌基督。

a.路加福音是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直到被接上升的日子(徒1:1-2)。在耶穌要受害前,主曾經對門徒說:「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如果耶穌沒去,保惠師就不會

b.使徒行傳是耶穌基督升天之後,差遣聖靈降臨在門徒的身上,聖靈與他們同在,透過教會(祂的身體)繼續祂開頭所行所教訓的書。

2)前書與後書之別

路加福音記載主耶穌基督「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使徒行傳記載主耶穌基督藉著聖靈「繼續」在教會的教訓。

路加不僅收集耶穌的史實(路加福音),並加上初期教會的歷史(使徒行傳),目的是路加想要寫廣義基督徒的起源,和聖靈繼續在門徒的身上彰顯主耶穌基督的工作。

路加福音記載主耶穌在世上所成就救贖的活動;然後使徒行傳就述說教會怎樣繼續宣揚、證實這福音與救贖計劃。

福音書主要的對象是猶太人,而使徒行傳的對象已經從猶太人擴展到外邦人。

3.使徒行傳與聖靈工作(徒1:1-8)

「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裡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路24:49)

「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徒1:4-5)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

使徒行傳曾有人稱為「聖靈行傳」,但寫聖經的路加醫生卻不用這名詞,因這書不是以聖靈直接的工作為主,而是聖靈藉使徒們和初代教會的眾聖徒們工作之歷史。

耶穌基督升天之後,就差聖靈來(約16:7),繼續完成祂所行所教訓的。所以「使徒行傳」是路加將聖靈藉著幾位主要使徒開拓基督教會的歷程,記錄下來,使歷代的教會有良好的借鏡,且能循軌推進。

聖靈吩咐腓利去貼近阿拉伯的太監並領他信主。(徒8:29),事後聖靈把腓利提了去,太監也不再見他。(徒八:39)。彼得見異象後,「聖靈向他說,有三個人來找你…」並吩咐他跟他們同去(徒10:18-20)。保羅奉差出門佈道之前,聖靈向安提阿教會幾位先知教師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徒13:2)。保羅第二次佈道行程中,聖靈曾禁止他在亞西亞講道(徒 16:6)。他們想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又「不許」(徒16:7)。這一類對個人特別的指引,可說是本書的特色之一。但聖靈怎樣對他們說話,卻沒有說明;可是他們順服聖靈指引的結果,卻詳加記載。如彼得怎樣知道是聖靈的吩咐,雖未詳記,但他們到哥尼流家的始末卻詳細記載了,並證明了彼得的聽從是正確的,且在工作上明顯有神的同在。

這樣看來,基督徒怎樣明白聖靈的指引,必須由個別信徒自己去操練的。我們不用過份留心別人用甚麼「方法」得着聖靈的指引,而是要留心別人如何一心向着神,願意遵行神的旨意,效法他們的信心和敬畏神那種心態,因而從經歷中領悟神的引導。

4.誰是使徒?(太10:1-4、徒1:22-26、13:1-2、14:4)

使徒保羅說:「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林前十二28)。

「使徒」和「門徒」是一樣的嗎?有何異同嗎?

「使徒」的原文是apostolos。若把這個字拆開,字首是 apo,意思是「離開某地,再前往某地」﹔字根是stello,意思是「差遣」。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是「奉差遣前往某地的人」。在希臘文裡,這個字的重點並不是放在「被差遣的人」,而是在這人與「信息」的關系。保羅在羅馬書1:1中提到自己蒙召作使徒時,他加插了一句注解說:「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徒,特派傳神的福音。」(羅1:1),可見「使徒」這個字的重點是強調「傳福音」這個信息,多過「被差遣的人」。

「門徒」(disciple)這個字在希臘文是從「學習」這個動詞演變來的,所以「門徒」原是指「學習者」或「跟隨者」。也就是說,凡是曾經跟隨過耶穌或學習耶穌的教導的人,都可以被稱為耶穌的「門徒」。而「使徒」(apostle)這個字則是來自於「差遣」這個詞,所以說,「使徒」就是「奉差遣者」,他們是被差派去傳達信息的人。換言之,耶穌的「使徒」就是奉耶穌差遣去傳福音的信息的使者。

在新約聖經中,「使徒」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其與「門徒」有何不同?

1)狹義的使徒

狹義的使徒概念,是指耶穌所揀選的十二使徒。馬可3:13-14:「耶穌上了一座山,把祂所要的人都召集到跟前。他們來了,耶穌選出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又對他們說:『我揀選你們,要你們常跟我在一起,也要差遣你們出去傳道…』」路加說更清楚:「…祂叫門徒到他跟前,從他們當中揀選了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路6:12-13)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十二「使徒」是從一群「門徒」中被挑選出來的人。他們被耶穌揀選,並負有特殊的任務,就是他們除了要常與耶穌同在之外,更要受耶穌的差遣,出去傳揚上帝國的福音。

他們是基督真理的繼承者(約15:27,16:13)。他們領受聖靈的啟示,能夠解釋屬靈的事(林前2:13);並能藉著神蹟奇事,顯出使徒的憑據(林後12:12)。他們的教導,成為基督教信仰的準則,後來書寫成為新約聖經。因此,教會是建基於使徒的根基上(弗2:20,3:5)。

2)廣義的使徒

「使徒」與「差遣」有密切的關係。倘若我們受到神或教會的差派,去完成傳福音或其他的使命,我們就是廣義的使徒。上週五晚上在這裡舉辦全教會福音隊差派禱告會,有兩支福音隊25人在這裡領受差派,在暑假前往國內東北角福音隊、以及到國外泰國短宣隊,他們受教會差派出去完成使命,他們就是廣義的使徒。

廣義的使徒有屬於福音性的使徒:他們是基督的使徒,受差派去傳福音,有些向猶太人傳道,是猶太人的使徒;有些向外邦人傳道,是外邦人的使徒。例如耶穌的兄弟雅各(加1:19)、巴拿巴和保羅(徒14:14)、西拉和提摩太(帖前1:1,2:6)等,都是屬於福音的使徒。

還有一種是指非福音的使徒:他們不是直接去傳福音或從事宣講的事工,而是受差派去完成特殊的任務。例如保羅為了將哥林多信徒的捐款交給耶路撒冷的聖徒,特打發兩位「使徒」(中文譯為「使者」)與提多同行(林後8:23);又如以巴弗提是腓立比教會的「使徒」(中文譯為「所差遣的」),他的任務是保羅的供奉者,要供給保羅所需用的(腓2:25)。我們教會每年福音隊,總會有一群媽媽們隨隊到那地為隊員們準備伙食,他們也是屬於非福音性的使徒,是聖靈的感動、受教會所差派的使徒。

使徒的任務是要傳揚福音,見證耶穌的被釘、受死和復活,而且願意為主受苦,甚至犧牲生命。今日我們受到聖靈的感動,願意裝備自己,並且接受教會的差派,去完成傳福音或其他與教會有關的使命,我們就是廣義的使徒。

三、使徒行傳中的講章

在使徒行傳中12篇之多的講道:

1.對猶太人的佈道

彼得在五旬節的講道(徒2:14-40)、彼得在美門口瘸腿得醫治後的講道(徒3:12-26)、彼得在被捉後在耶路撒冷聚會面對質詢時的講道(徒4:8-12)、彼得和使徒又被捉、主的使者夜間救他們要他們在聖殿講道(徒5:29-32)、司提反的講道(7:2-53)、保羅在彼西底的安提阿的講道(13:16-41)。

2.對外邦人的佈道

彼得向哥尼流和其親友講道的講章(10:34-43)、保羅在路司得的講道(徒14:15-18)、保羅在雅典的講章(徒17:22-31)

3.對以弗所長老的告別講章(20:18-35)

4.保羅對外自辯的講章(徒22:1-21、26:2-23)

在讀使徒行傳的講章時,對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福音的信息終歸是靠門徒隨時隨地、努力傳揚開去。正如保羅要求提摩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提後4:2)保羅的意思是鼓勵我們,無論是否傳福音的時機,我們也要專心致志,傳揚福音。無論有沒有傳福音的機會,也要傳福音。我們教會的異象正是「成為萬民的祝福」。自己得到最多最多的祝福並不是神對我們最終極的期望,也不是我們教會成長的最後目的,乃是帶著天國使命生活「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

四、跟隨使徒腳蹤行

整個使徒行傳讓我們看到第一章第八節的實踐:「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

按端納(C.H.Turner)指出,路加是在《大使命》這個大前提下,把初期教會的發展歷史分成六個階段,每段都有一個結尾作為進展報告。

1.使徒們在耶路撒冷作見證(徒1:1-6:7):

描述耶路撒冷教會的情況。結束句是:「神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徒6:7)

2.在猶大撒馬利亞作見證(徒6:8-11:18):

記述自猶大地到撒馬利亞,教會被建立起來的經過。結束句是:「那時猶太、加利利、撒馬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其中,記載在該撒利亞彼得帶領哥尼流一家歸主的事跡。 結束句是:「上帝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徒12:24)

1)到地極作見證(徒11:19-28:31):記述保羅向外邦人傳福音的宣教旅程。結束句是:「於是眾教會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家增。」(徒16:5 )

2)記述教會伸展到歐洲和保羅在外邦人的大城市如哥林多與以弗所等地的工作。結束句是:「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徒19:20)

3)記述保羅將福音帶到羅馬的過程。結束句是:「放膽傳講上帝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徒28:31)

五、結語:

報福音、傳喜信的人,

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

(羅10:15b)

在使徒行傳裡,作者路加醫生用長篇幅描寫保羅旅行傳道,其中以八章篇幅來描寫保羅被解往羅馬的歷程,為要反映一個主題,希臘文意即「不受攔阻」或「沒有障礙」。保羅在傳道的生涯中,反對勢力是強大的,苦難是嚴峻的,生活是艱難的,甚至生命常處在危險境地,但他總是勇敢、自由地繼續傳福音、教導人。神所應許保羅,要在羅馬為神作見證「當夜,主站在保羅旁邊,說:放心吧!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見證,也必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見證。」(徒23:11)的異象,完全地得到了實現與應驗,這力量來自聖靈的大能與工作,是祂工作在整個宣道事工上。當我們預備進入新堂的後半年,願我們成為願意受差遣的使徒,讓教會在這世代成為光,願聖靈運行在我們教會之中,使我們經歷祂的大能大力,福音從我們個人家庭拓展到台灣全地直道地極。

--
由 Blogger 於 6/29/2012 12:58: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失敗裡的祝福 (華)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 上午8:04









講道大綱
聖經:撒母耳記下24:10-14
一、上帝的怒氣—撒下廿四1a
二、被激動的大衛—撒下廿四1b-9
三、大衛的選擇題—撒下廿四10-14
四、從災難到祝福—撒下廿四15-25
回應
一、面對成功的態度—賽十四12-15
二、敬拜的代價—羅十二1;希十三15-16
三、有罪的人與上帝的拯救—羅八28
默想
一、為什麼大衛堅持要數人數,但是一數完人數就自覺犯罪,你覺得為什麼會有這種反應?
二、以色列人犯罪,大衛被激動;大衛犯罪,上帝降災以色列民。從這段經文,你可以看到以色列民與以色列君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三、歷代志上二十一章記載是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百姓。這和撒母耳記的記載有何觀點的異同?你如何看待這兩處經文?
金句
「大衛對迦得說:『我甚為難!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裏,因為他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裏。』」
撒母耳記下廿四:14

啟示錄系列(九)非拉鐵非教會(Philadelphia Church)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 下午1:01

講道內容
啟示錄系列(九)
非拉鐵非教會(Philadelphia Church)
時間:二0一二年六月十日
經文:啟示錄三章7-13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司會剛才所唸的,得勝者將會成為柱子。如果你現在去非拉鐵非這個城市,可以看到這兩根柱子,是考古學者發掘拜占廷教會所留下的兩根柱子(Byzantine Basilica)。非拉鐵非(Philadelphia),被土耳其改名為Alasehir,翻譯成英文就是City of God;由本來「兄弟之愛城」改為「阿拉之城」。下列為非拉鐵非的簡介影片:
I、引言:非拉鐵非簡介
非拉鐵非簡介啟示錄提到七封書信,是耶穌寫給當代位於小亞細亞的教會,這個區城今日被稱為土耳其的地方。其中的第六封信是寄給非拉鐵非城,位於撒狄成東南方28英哩處,這個城市是邊界城,座落在三個國家的交界處。從歐洲通往東方的大道經過非拉鐵非城,使其成由一個州到另一州的門戶。這個城市是由別迦摩國阿塔錄所建造,。他非常疼愛他的兄弟,因此被暱稱為非拉鐵弗,意思就是「那位愛他兄弟的人」,這個城市是為了紀念他而如此命名。由於其地理位置,非拉鐵非城被建造成為機會門戶,把希臘文化和語言傳揚到東方之地。它的扮演非常成功,在公元十九年,它的一個鄰國完全忘記自己原有語言,而全部改用希臘文。這個情況帶給教會很重要的機會,可以完成上帝所託付給他們的使命,成為一個將福音傳給鄰近地區的開放門戶。
非拉鐵非城被建造於廣大火山區的邊緣,這給它帶來大繁榮。因為這裡是世界上最富饒地區之一,它是盛產葡萄的區域。非拉鐵非城出產的葡萄與美酒舉世聞名,它另外也因熱溫泉而聞名。當今有有許多遊客到此享受其醫療性泡湯。但是非拉鐵非帶來繁榮的同時,也給它帶來危險。由於它被建造在火山地區,這個城市一直處於地震的危險當中。在公元十七年發生的一次強烈地震,摧毀了撒狄城以及另外十座城市,其中還包括非拉鐵非城。在非拉鐵非城持續餘震許多年之久,讓許多人生活在長期的恐懼當中。羅馬皇帝提比留對此城非常慷慨,捐款幫助此城重建。滿心感恩的居民為了表達感激之情,暫時將城市改名為新凱薩城-意即屬於凱薩的新城市;因此,此城市的人民瞭解接受新名的意義。對於此城市中的基督徒。耶穌應許要將他的名字賞賜給他們,因為他們忠心侍奉他。雖然敬拜希臘神明的人充滿這個城市,耶穌寫了一封信寄到這個城市,信中充滿了盼望與鼓勵。
你要寫信給非拉鐵非教會的使者,說:這些是那位聖潔真實者所說的話。他拿著大衛的鑰匙,開了就沒有人能關、關了就沒有人能開。我知道你的行為,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你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我要使那撒但一會的人,自稱是猶太人,其實不是猶太人,乃是說謊話的,我要使他們來,在你腳前下拜,也使他們知道我是已經愛你了。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要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就是將要臨到普天之下,叫住在世界的人都受的試煉,我必快來,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得勝的,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做柱子,他也必不再從那裡出去。我要在他上面寫上我的上帝的名字,以及寫上我上帝的城的名字,就是新耶路撒冷,從我的上帝那裡由天降下來。我也要在他上面寫上我的新名字。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II、非拉鐵非教會背景
耶穌對他們說,得勝的人除了成為柱子外,上面還會寫上三個名字,神的名字、神的城的名字,還有耶穌的新名字。所以,這個城得勝的話,會得到這三個新名字;而在歷史中,這個城市也確實先後被改過三次名字。
拔摩島是約翰被關的地方,東北方向六十哩在地中海東岸是「以弗所」城,他們的問題是「失落起初的愛心」。往北邊三十五哩是「士每拿」城,教會面對逼迫,耶穌要他們「務要至死忠心」。再往北六十哩是「別迦摩」城,他們的問題在於「服從巴蘭的教訓」。從別迦摩城往東偏南是「推雅推喇」城,他們問題是「容耶洗別淫行」。推雅推喇往南偏東三十哩到Tmolus Mountain山腳下是「撒狄」城,耶穌要他們在「漸漸衰微之中警醒」,。沿著山谷往東偏南約二十六哩就是「非拉鐵非」城,耶穌說給他們「敞開門無人能關」。下一次我們要講的是在非拉鐵非東南方四十五哩的老底嘉教會。
1.阿塔祿王所建造弟兄之愛城
非拉鐵非城名字的由來,是源自於別迦摩國的國王Eumenes II(197-159BC)和弟弟Attalus II(160-138BC)倆人的弟兄之愛。時間回溯到亞歷山大死後,希臘大帝國分裂,由他的四個將軍分別統治。帝國勢力衰弱,就會有人興起自己做王的念頭,別迦摩國就是其中之一,興起於主前230-133年間。Eumenes II(197-159BC)是別迦摩國第二位國王,非常嚮往希臘文化,他還曾經親自到希臘學習、觀摩,極力想讓自己的國家希臘化,甚至鼓勵周邊的國家一起希臘化。但是,他的國中有人不願意失去自己的文化,就趁他造訪希臘的時候派人去刺殺他。殺手得逞後,就將國王駕崩的消息傳回國內,國王的弟弟Attalus II也就因而繼承王位。但是Eumenes II的命大,有人救了他、沒被刺殺死,在他傷養好之後、搭船回國。弟弟Attalus II一知道哥哥沒死的消息,立刻退位將王位還給哥哥。
另外有一段故事,也顯示出Attalus II對國王哥哥的忠誠。在羅馬帝國滅了希臘之後,知道Eumenes II為較親希臘的一方;而弟弟Attalus II因為常常代表國家參加羅馬的議會,所以跟羅馬關係較為親密,議會中就有人慫恿弟弟竄位做王,並承諾派兵協助他推翻哥哥,但遭到弟弟堅決的反對。一直到Eumenes II死後,弟弟Attalus II才真正繼位做別迦摩國的國王(160-138BC);到他自己年老的時候又傳位給哥哥Eumenes II的兒子,Attalus III(138-133BC)。
從這些事件可以看出弟弟對哥哥的敬愛,因此Attalus II得到一個稱號──Philadelphus,意思就是愛哥哥的Attalus。這座非拉鐵非城是在主前189年建立的,亦即在哥哥Eumenes II掌權期間。所以,有可能是哥哥出自於對兄弟之愛的回應,而將此城取名為Philadelphia作為紀念。
2.接近三國邊界傳揚希臘文明
Eumenes II 蓋這座城的目的,是為了傳揚希臘文化,這可以從建城的地點上所見,他選在沒有地勢掩蔽之處,且座落在兩個鄰國的交界點,此城毫無軍事上的用途。深愛希臘文化的Eumenes II,希望在別迦摩國南方的鄰國Lydia,東南的Phrygia,也接受希臘化。但Phygia人堅持自己的文化,不想被希臘化。而Lydia則是在西元19年,以希臘文作為他們語言,完全放棄了原有的母語。
由於推廣希臘文化和語言的成功,有助於非拉鐵非城的基督徒去傳福音,因為當時希臘文是通用語言,他們就不必為了傳福音再去學當地的語言,這可歸功於別迦摩國王Eumenes II對希臘文化的推廣。所以我們新約聖經是希臘文,也是當時的世界語言。因此,耶穌在信中對他們說:「我已幫你們開了福音的大門」,所指的就是他們傳福音、除去言語的障礙。
3.位於火山邊緣雖富饒卻危險
非拉鐵非城位在Tmolus火山的山腳下,東方有Comagus River流經。因著Tmolus的火山灰壤,讓附近的土地都非常的肥沃。他們的特產是葡萄和葡萄酒,城中所祭祀的主要是酒神(Bacchus),由此可看出葡萄和酒對這個城的意義重大。但是,雖然火山帶來肥沃的土壤,它仍然是個潛在的威脅,因為沒有人知道它什麼時候會火山爆發或是地震發生。在主前17年的大地震,即摧毀鄰近總共十二個城市,其中包括撒狄和非拉鐵非。
4.對提比留感恩改名新凱撒城
非拉鐵非城被毀了之後,當時的羅馬皇帝提比留非常恩慈地對待他們,不但免他們的稅、又捐錢幫助重建非拉鐵非城。百姓為了對提比留(Tiberius,14-37AD)表達感恩之意,就將這個城改名為新凱撒城(Neo-Caesaria)。又過了一段時間到了Vespasian(69-79AD)作羅馬皇帝的時候,又賜給這個城一個新的名字叫做Flavius。到了土耳其人統治的時候又將它改名為Alasehir。所以,當耶穌對他們說,「得勝的,將來要賜給他們三個新名字。」對他們而言是有特別的意義。
5.七教會中存得最長久的教會
非拉鐵非教會是啟示錄七教會中存留最久的教會,從建立一直到十七世紀。即使奧圖曼土耳其在西元1390年攻陷非拉鐵非城,這個城市的基督徒仍然存留了下來。這間教會在歷史上留下許多記錄:
35-117AD St. Ignatius of Antioch早期神父寫信給這間教會。
344AD 非拉鐵非主教Cyriacus前去參加Council of Philippopolis(當時世界教會大會)
431AD教會牧師Theophanes參加First Council of Ephesus(以弗所舉辦的世界教會大會)
680AD John前去參加Third 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君士坦丁堡第三次大公會議)
1310AD教會牧師Theoleptus帶領人民反抗土耳其人入侵
1353AD 教會牧師Chrysocephalas成為東正教教區主教候選人
1577AD Severus牧師寫作反對使用拉丁文
1685AD Typaldus牧師因為改宗為天主教而被希臘正教罷黜
非拉鐵非城是七間教會城市中最晚蓋成的,卻是存留最久的。
III、給非拉鐵非教會的信
1、主耶穌聖潔真實拿著大衛的鑰匙
這封信的第一句話是說「那聖潔、真實、拿著大衛的鑰匙…」(啟3:7c)。啟示錄中把聖潔、真實兩個詞併列的只有兩處,除了這裡外,另一處是「聖潔真實的主啊,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啟6:10)在此為主殉道的人向上帝呼喊時,稱上帝為「聖潔真實的主」。所以,耶穌以聖潔、真實自稱時,亦表明他是神的身分。以賽亞書二十二章,上帝說:「到那日,我必召我僕人希勒家的兒子以利亞敬來,……我必將大衛家的鑰匙放在他的肩頭上。他開,無人能關;他關,無人能開。」(賽22:20-22)上帝要將這個鑰匙拿出來交給以利亞敬(Eliakim),並且拿著鑰匙開的無人能關、關的無人能開。這個鑰匙代表著一個權柄;大衛是國王,上帝要將他國庫的鑰匙交給以利亞敬管理。
2、開門沒人能關關門沒人能開
第二句話:「開了就沒有人能關,關了就沒有人能開」(啟3:7d)。這把鑰匙所代表的權柄,即是手拿這把鑰匙者,有權力把門打開或是關上。使徒行傳中記載「聖靈既然禁止他們在亞西亞講道,他們就經過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到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他們就越過每西亞,下到特羅亞去。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 神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裏的人聽。(徒16:6-10)保羅的宣教團隊要去傳福音的時候,聖靈關上了亞西亞和庇推尼的門、開了馬其頓的門。聖靈不只開門,有時也會關門,為了引導人前去完成上帝的使命。保羅本來要從以弗所往哥林多去,但是因為上帝在以弗所開了大門,保羅就在以弗傳福音有三年之久。「但我要仍舊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節,因為有寬大又有功效的門為我開了,並且反對的人也多。」(林前16:8-9)
3、略有力量遵守主道沒棄主名
第三句說:「你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啟3:8bcd),是耶穌評論他們力量雖小,卻仍然沒有離棄神。前陣子的風雲人物林書豪,本來沒沒無名,一下子竄紅起來、他馬上就表示自己是基督徒;這就是有一點點力量,就要為主作見證。非拉鐵非教會雖然很小,但是他們仍然遵守主的道,沒有離棄他的名。如經上說:「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主的道,謹守他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這樣,你無論做什麼事,不拘往何處去,盡都亨通。」(王上2:3)
4、主為非拉鐵非敞開傳道的門
耶穌接著說:「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門,是無人能關的。」(啟3:8efg)如圖所示,一扇門是「信道之門」,一扇門是「傳道之門」。保羅請歌羅西教會為他禱告,求神開傳道的門「也要為我們禱告,求神給我們開傳道的門,能以講基督的奧秘。」(西4:3)使徒行傳記載:「述說神藉他們所行的一切事,並神怎樣為外邦人開了信道的門。」(徒14:27)打開傳道的門,就是打開傳道人的口講出福音,打開未信者的耳、讓他們能聽進去。所以耶穌說,為他們開了這福音的大門,是沒有人能關的,讓福音可以廣泛的傳開。
5、撒旦一會自稱猶太人卻不是
非拉鐵非教會和士每拿教會一樣受到猶太人的欺負,所以耶穌對他們並沒有什麼責備。給這兩間教會的書信中同樣提到那自稱是猶太人、其實是撒但一夥的人。(啟2:9、3:9)耶穌傳道的時候,欺負他最厲害的也是那些猶太人,最後大喊要求將耶穌釘十字架的、還是猶太人。一次耶穌在聖殿外醫好一個瞎眼的人,猶太人就與他辯論並指稱耶穌是魔鬼的兒子,耶穌回答說「你們才是魔鬼的兒子」。耶穌傳道的時候就和猶太人辯論,相互指責對方是魔鬼的兒子「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裏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8:44)這樣的爭論,到士每拿和非拉鐵非教會的時候也是如此。
6、猶太人將知主愛教會而下拜
在給士每拿教會的信裡,耶穌說:「你們將會被逼迫甚至要死」,要他們至死忠心。但在非拉鐵非教會卻不同,耶穌說:「要讓那些猶太人到你們面前來下拜、承認自己的錯誤。」關於這些猶太人悔改的時間,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說要等到耶穌再來的時候;另一種說法,如保羅的例子、耶穌還沒來就被光照悔改。耶穌對非拉鐵非教會說:「我要使他們來,在你腳前下拜,也使他們知道我是已經愛你了。」(啟3;9efg)此意味著,連最排斥基督教的那些猶太人,都可能被非拉鐵非教會所傳的福音影響,以致來到他們面前下拜,承認自己的錯誤。以賽亞書記載著:「素來苦待你的,他的子孫都必屈身前來就你;藐視你的,都要在你腳下跪拜。他們要稱你為耶和華的城,為以色列聖者的錫安。」(賽60:14)不過,也可能像掃羅的經歷一樣,他本來是逼迫教會的,但是後來他向教會承認,他們所傳的是真實的、自己過去的行為是錯的。「我從前是褻瀆 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還蒙了憐憫,因我是不信不明白的時候而做的。並且我主的恩是格外豐盛,使我在基督耶穌裏有信心和愛心。『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提前1:13-15)使徒保羅,從原本逼迫人的,變成為福音而受到逼迫的。
7、忍耐到底蒙保守免去受試探
耶穌說「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啟3:10)「保守」──在英文裡面用的是out of,中文意思是「脫離」,意指從迷宮把人帶出來。這句經文有兩種解釋,前千禧年派的說法是指耶穌再來之前會有一個大災難,就是給全世界人的試探;因此「免去試探」即指能夠避免這個災難,也就是所謂災前被提。若持此論點,這段經文對於未世處於大災難時期的我們就沒有意義了。另一解釋是照試探字面上的意思,指的是每個人每天都會面對各種試探;當我們受試探時,上帝會為我們開一條路「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使我們不會被試探困住。依此論點這段經文就對我們有意義了。亦即我們雖然會受到試探,但是會有一條出路。
8、主必快來持守所有免失冠冕
「我必快來,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啟3:11)士每拿教會的冠冕是指樹葉做的、代表著榮耀的桂冠(Laurel Wreath),並非國王戴的皇冠。「忍受試探的人士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雅1:12)「我們的盼望和喜樂,並所誇的冠冕是什麼呢?豈不是我們主耶穌來的時候,你們在他面前站立的住嗎?」(帖前2:19)這兩節經文裡面的冠冕,都是指這種得勝者才能得到的賞賜。
9、得勝者成為神殿中柱永不離
耶穌還說,得勝者不只冠冕不會被奪去,還會成為神殿中的柱子。剛剛所見圖片──非拉鐵非教會至今仍然存留兩根的大柱子。聖經所提到的柱子,最有名的就是所羅門王所蓋、聖殿正面的兩根巨大的柱子。聖經說:「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前2:5)我們就像石頭,被建造成聖殿,神就住在裡面。而支撐起神殿的柱子,就是得勝者;他們將來在神的國度中是重要的支柱,不僅要裝飾美麗、而且永遠不會離開。就像大衛說:「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詩23:6)所羅門聖殿前面這兩根柱子有名字,面對聖殿左邊的叫雅斤(Jachin),意思是建立;右邊叫波阿斯(Boaz),意思是力量。得勝者,會如這兩根子,立在神殿之中永不離去,因為非拉鐵非之前在地震中被毀,所以耶穌對他們說,要永遠在神的殿中,是表明大地震之後,生活在餘震中的居民們,不需要因為害怕。而白天他們進城重建、工作,晚上就出城睡在城外的帳棚。之後,他們將可永遠待在神的殿中,不會發生進進出出的事情。
10、神的名與神城的名與主的新名
耶穌向他們應許的三個名字各有不同的意義。寫上神的名,表示歸屬──你是屬於神的。「也要見他的面。他的名字必寫在他們的額上。」(啟22:4)寫上神的城的名,表示國民──你是天上的國民「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腓3:20)這就好像「護照」一樣,上面會寫著我們是屬於哪個國家。耶穌的新名,表示親暱──沒有人知道,特別讓得勝的人才知道,表示他們和耶穌是特別地親密。「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14:21)
IV、屬靈的功課
1、要把握可以傳福音的機會
「大衛的鑰匙」開了就無人能關、關了就無人能開,因此要把握門還開著的時候進去,不然門關上了就來不及了。這是告訴我們福音的門會打開、也會關上,也表示傳福音有時限。因此耶穌對門徒說:「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約9:4)「耶穌對他們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那在黑暗裡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約12:35-36)所以不管是要傳福音或是信耶穌,都要把握機會。「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約4:35)趁著莊稼熟的時候收割,不要等他把門關了之後,後悔莫及。就是所謂有花堪折直需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2、聖潔真實拿著大衛的鑰匙
「大衛的鑰匙」是來自以賽亞書二十二章的記載:「我必將大衛家的鑰匙放在他肩頭上。他開,無人能關;他關,無人能開」。(賽22:22)大衛當國王時,以色列國富裕、國庫裡有許多的金銀財寶。當時宰相舍伯那握有國庫的鑰匙,負責管理國家資產;在國家或是人民有需要的時候,他要負責打開國庫,因應與供應國民的需求。但是舍伯那不只怠忽職守,還以此自肥。所以上帝將鑰匙奪回、轉交給忠心的以利亞敬。以利亞敬認真的照顧百姓,全國上下都維繫在他握著鑰匙的手上,但是這個重量超過他所能負擔,最後全部垮掉,就像在掛勾上掛太多東西,最後支撐不住就斷掉了!兩位掌管國庫的宰相都沒能盡到自己的本分,一個是自私、只顧自己的享受;另一位是自恃,認為憑己之力、就可以撐起這個重擔。
耶穌說他是聖潔真實的,正好對應兩位宰相的缺點。真實就是信實的、不會自私的;聖潔則是歸主為聖,雖然上帝將這個權柄給耶穌,但耶穌知道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有困難他還是會回頭找上帝的。耶穌宣告自己是聖潔真實的,因為信實而忠心服侍人,因為聖潔所以虛心信靠神。這同樣提醒著我們,比如說有些人得到上帝的恩賜後,卻只用來謀求自己的好處;另一些人雖很忠心,但得到恩賜後卻忘了仍要時時倚靠神,以致最後自己靠自己、因而垮掉了!「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太28:18)所以,我們不應該將恩賜用來圖利自己、而是要用來幫助別人,並且我們不能因此而驕傲,仍要依靠上帝,「但基督是神的兒子,治理神的家。」(來3:6)
3、力量雖小卻守主道尊主名
非拉鐵非教會是七間教會中最小的,但是他們謹守主的道、尊崇主的名。他們能以小博大,是因為他們完全倚靠神,沒有靠自己。大衛對陣歌利亞的時候說:「你來攻擊我是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撒上17:45)「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因為我們倚靠神的時候,神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能大力會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弗3:20)分享個小故事,有一個人的家裡,養了一隻大丹犬和一隻小吉娃娃。大狗看不起這小吉娃娃,吉娃娃也不甘示弱,於是牠們就決定用比賽開門來一決高下。這隻大狗的體型很大,站起來用前爪奮力抓門把,但因門把太圓又太滑,費了約10分鐘、大狗才把門給打開。接著輪到小吉娃娃,只見牠在門上輕抓兩下,花了幾秒鐘門就打開了。原來主人比較寵這隻小狗,知道牠這樣抓的意思是牠想要進房間,所以當主人聽見吉娃娃抓門的聲音、就立刻過來把門打開了。所以,力量雖很小,仍然可以守主的道,只要與耶穌關係親密,即能倚靠他的力量,而不是只靠自己。最近我們教會也有一些宣教的事工,雖然教會不大、人不多,但是要記得,我們不是靠自己;當我們與神的關係很好,他聽見我們抓門的聲音,就會來幫我們開門。特別要記得開門的是耶穌而不是我們,因為耶穌對非拉鐵非教會說:「我幫你開了福音的門」。門開了之後,還要把握機會去傳福音,因為開門、關門都是由主做決定。我們只是讓主知道──我們願意、準備好要傳福音,等到門開了的時候把握機會,如此而已。
4、全世界受試探蒙保守脫離
對於耶穌所說的,能受保守脫離試探,有許多不同的解釋與說法。有些人認為耶穌說句話是和末世的大災難有關,因為那個大災難是給全世界人的一個試煉;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7節記載:「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牠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這是災前被的提說法,其主要的依據。
但是我認為耶穌在這裡講的不是大災難。因為如果是,那這句話只和災難發生那個時間點的人有關。這並不是說災難不會發生,而是我認為耶穌講這句話的重點不在此,而是在於我們每個人會不斷地遇見試探。我們需要像非拉鐵非一樣,力量雖小仍然能抓住主的道,如此就會有一條出路為我們而開、不會被試探打倒。若是這樣解釋這段經文,就和我們所有人都有關連,無論是末世來到之前,或是將要經歷災難發生的人,都可以學習非拉鐵非教會的榜樣。
「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啟3:10)這裡希臘文原文用的是peirasmos(從魔鬼來的)「試探」這個字;這句話有點類似主禱文裡面「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太6:13)的意思。先前講主禱文的時候提過,不是讓我們都不要遇見試探,而是求神讓我們不要陷入試探裡面。由此也證明耶穌說這句話和大災難沒有直接的關係,因為試探是從魔鬼而來。無論我們何時遇見試探,要求主幫助我們、保守我們,讓我們不要陷入試探裡面。
「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約17:15)選用脫離這個字,代表這個人是先遇到試探,然後再從試探中離開。
V、結論:基督審判台前所賞賜的冠冕
在士每拿教會的信裡曾提到冠冕有兩種,一種是權柄皇冠 (Diadama),它是在君王登基時戴的,其價值連城,代表著統治、權柄的黃金冠冕;另一種是尊貴桂冠(Stephanos),它是在馬拉松比賽得勝時戴的,因為有著堅持到底的態度才能得到的,代表榮耀、尊貴的月桂冠冕。聖經中關於這個冠冕總共有四頂,有兩頂是給長老,另外兩項是給會眾的,大家要注意聽!
啟示錄寫到耶穌再來的時候「他的眼睛如火焰,他頭上帶著許多冠冕;又有寫著的名字,除了他自己沒有人知道。」(啟19:12)此處說的耶穌頭上戴著權柄皇冠(diadama),手裡拿著四頂尊貴桂冠(stephanos)要賞賜給得勝的人。
第一頂是榮耀的冠冕,「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彼前5:15)這是給牧者和長老們、代表榮耀的冠冕。
第二頂是生命的冠冕,「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雅1:12)無論你是牧養的或是被牧養的,在遇見魔鬼試探、受到上帝試煉的時候,還仍然倚靠上帝的人就能得到。
第三頂是公義的冠冕。保羅說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得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4:7-8)這頂是賜給自始至終堅守本分到底的基督徒的獎賞。
第四頂是喜樂的冠冕。保羅曾說:「我所親愛、所想念的弟兄們,你們就是我的喜樂,我的冠冕。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應該靠主站立得穩。」(腓4:1)這是牧者或是傳福音的人,看見自己所牧養的羊群忍受試煉,堅守到底的喜樂和滿足。
這四個冠冕與我們的信仰生活息息相關:面對試探和苦難靠主勝過,能得到生命的冠冕;一生持守主的道直到人生盡頭,就會得到公義的冠冕;好好牧養弟兄姊妹,讓他們的信仰試探中能站得住腳,就能得到榮耀的冠冕;看見牧養的弟兄姊妹生命成長茁壯,感受到的喜樂就是第四頂冠冕。

禱告
主阿,非拉鐵非教會雖然很小,但是我們看見這個城市的名字是出自於兄弟之愛。我們多麼希望我們教會的弟兄姊妹也是如此相愛。主阿,雖然非拉鐵非教會很小,但是主你卻幫他們開了福音的大門,靠著你把福音傳給更多的人。主阿,求你幫助我們,讓和平教會也是依靠上帝的恩典,成為彼此相愛的教會。我們也要抓住你賜給我們傳福音的機會,當門打開的時候,我們靠著你的恩典,把福音傳給更多的人。當我們碰到苦難的時候,讓我們靠著主的恩典勝過苦難,走出一條路。讓我們能堅持到底、來到你的面前,無論是長老或是弟兄姊妹,都能得到你的稱讚和你所賞賜的冠冕。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啟示錄系列(八)撒狄(Sardis Church)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 下午2:38

講道內容


啟示錄系列(八)

撒狄教會(Sardis Church)

時間:二0一二年六月三日

經文:啟示錄三章1-6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今天講道是啟示錄的第五間教會──撒狄,她建造於懸崖峭壁邊,有很好的天然防守屏障,但也因此讓她自認為有靠山而導致失敗。英文有句話說:Pride goes before a fall,即是「驕傲走在墮落之前」,如下圖所示,一隻自以為是的獅子,站在瀑布前的模樣。撒狄教會正因上帝給她很多的恩典,因而此自以為「了不起」,最後的下場卻是「起不了」。

現今土耳其將撒狄(Sardis)改名為Sart,若以原名到當地詢問,必無人知曉。她曾是一個很大的城市,但現在卻需藉由附近的城市,才能從Google地圖上搜尋到。

I、引言:撒狄簡介

啟示錄提到七封書信,耶穌寫給當代位於小亞細亞的教會,這個區域今日被稱為土耳其。撒狄城位於推雅推喇南方大約30哩處,這個城市位於交叉路口,就是亞洲幾條交通要道的交會處。這個樞紐位置使她成為世界的大貿易中心,並且助其累積鉅大的財富。事實上,亞洲第一枚硬幣是在撒狄城鑄造的,有人甚至說該地是現代貨幣的誕生處。撒狄城最令人注目的是它的堡壘衛城,矗立於城的北區之上800呎的高處,堡壘衛城被近乎呈垂直的石牆所保護,只有南側是例外,這使其成為提供保護而免於敵人入侵的要塞。它雖然經歷無數次的攻擊卻只有兩次遭淪陷,每次都是因著守衛的昏睡,使得該城市有隙可乘而被敵人攻陷。這個歷史記憶對於撒狄教會應該是很重要,就是耶穌吩咐約翰寫的信:「清醒過來,你如果不清醒過來,我會像賊一樣臨到,你將不可能知道我會在何時臨到於你」。與其他城市一樣,撒狄擁有他們所祭拜眾多神明的廟宇。事實上,撒狄有一間祭拜戴安娜女神的廟宇,其大小與以弗所城有名的亞底米神廟不相上下,然而,位於撒狄的廟宇從未完工。撒狄城許多年來富裕得無法想像,這些富裕也促成其墮落,居民變得自我放縱與自我滿足,這個城市的市民聞名於世的是,把狂歡性縱慾與其異教神明祭拜儀式混在一起,有一位歷史學家如此總結對古代撒狄城的評語「全亞洲省份沒一個城市的歷史比撒狄城更輝煌,當代亞洲城市之中也沒有如此令人哀傷的對比,像撒狄城所擁有極為輝煌的過去與當今的敗落」,其歷史與示每拿成明顯對比,示每拿是曾死過又活過來,撒狄則是曾活過卻死了。撒狄教會在外表看來似乎健全,裡面卻是死亡的,教會變成與其所在的城市一樣。這個曾經是充滿活力與效率的教會,已經變為懶散與缺乏效率,沉迷於光榮的過去,這間教會不夠警醒來面對目前或將來的挑戰。耶穌寫信給這間教會,「你要寫信給撒狄教會的使者,說:『那有神的七靈和七星的說: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你要警醒,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原文作死)的,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若不警醒,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決不能知道。然而在撒狄你還有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的衣服的,他們要穿白衣與我同行,因為他們是配得過的。凡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眾使者面前認他的名,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II、撒狄教會背景

之前已解說過四間教會的地理位置,第五間撒狄教會是位於推雅推喇的南東30哩處,從地圖上可知這座個城是依山(Tmolus Mountain)而建,且山勢垂直陡峭,靠著山有恃無恐,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城。另外,它位於交通樞紐,若老底嘉與非拉鐵非的人選擇走東西向大道前往港都示每拿城時,需經過撒狄。同樣,別迦摩與推雅推喇城的人若想走南北向大道前往以弗所港,亦需經過撒狄。因而不論在軍事上或是經濟上,它都是得天獨厚的一座城。在山下方的谷地有Hermus River經過,因此周遭土壤肥沃、農產豐富。前述的教會分別有各自的問題──以弗所是「失落起初的愛心」;示每拿是「外在有強烈壓迫」,所以務要忠心至死;別迦摩是「服從巴蘭、尼哥拉的黨」的教訓,推雅推喇是「容耶洗別的誤導」,而撒狄呢?則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問題。她自以為名聲很好,卻不知耶穌說她將面臨死亡還不自知,是「名活其實是死」。

1.撒狄擁有輝煌歷史

主前約700年間,利底亞王國在此建立,首都即是撒狄,她在最興盛時期,版圖約是現今土耳其的西半部。主前750-546年間,為該王國最強盛、最富裕時期,國家卻於此時被滅。就如台灣的俚語所說:「富不過三代──第一代吃飯伴醬油,第二代三頓有菜肉,第三代典田賣祖產」,這正是撒狄的寫照。以色列也有相似的情況──在最榮華的所羅門王之後,國家即走向滅亡。

2.榮華富貴而縱情自滿

Croesus是利底亞王國最後一位國王,在位於主前560-547年間,他第一個錯誤就是在軍事上自恃過高,十幾年的時間便把國家敗光,最後被波斯帝國所滅。透過Google可以找到撒狄,如圖所示有Hermus River流經該城,另有Mountain Tmolus為其軍事上的屏障。但她真正致富的原因卻是因為Stream Pactolus這條小溪,因為溪中盛產黃金,因此許多人在此淘金沙致富。許多學者認為,世界首枚純金打造的金幣,即出自於撒狄。在當地流傳一個故事,利底亞以前有位極富愛心的國王(King Midas),曾在偶然間接待、收留、照顧一位迷路的老人。不料,他竟是一位天神的重要人物,天神得知後為答謝,而許諾國王可以提出一個請求。國王便說:「願我的手摸到的東西都變成黃金」。天神同意所求。自此國王摸過的花、石頭…,都變成了黃金。但同樣地,拿麵包、拿水也都變成黃金,就連心愛的女兒擁抱他,也變成黃金;本來以為是祝福的事,卻成了咒詛。國王再度祈求天神,天神指點他去Stream Pactolus河中洗澡,這樣就可以解除魔法了!凡被碰到變成黃金的,用河中的水洗過,即可恢復。因為這緣故,Stream Pactolus才會有很多黃金。這個傳說很有意思,利底亞王國因為河中有黃金而富裕繁榮,卻也因此而滅亡。故事中的國王因天神報恩而擁有「點石成金」的能力,卻也因此過著受咒詛般的生活。所以,驕傲、自滿帶來敗壞。

3.恃峭壁天險守衛昏睡

在歷史上,座落在易守難攻峭壁邊的撒狄城,僅有兩次被攻下的記錄,原因皆是守衛怠惰昏睡。在主前559年,波斯王古列登基,原本是瑪代(MEDIA)小小的附屬國,卻因古列王的發奮圖強,在主前553年脫離了瑪代而獨立,接著在主前550年滅了瑪代。利底亞國因此心生顧忌,國王想求助於算命師,又擔心被欺騙。於是讓六名使臣同時出發,約定經過100天後國王會在王宮作一件事,算命師需告訴使臣答案,以此測試、找出最準的算命師。其中,有一位算命師準確地說出:「國王獨自在房間煮湯」。於是國王帶著黃金求問這位算命師:「應當與波斯帝國友好,亦或兵戎相向?是先靜觀其變,還是先下手為強?」算命師回應:「國王若帶領大軍渡過兩國的交界河-Halys River,將有一個王國會滅亡。」利底亞國王以為滅亡的是波斯,立即揮兵攻打,不料反而被打得落花流水。因此,去找算命師興師問罪,算命師回應:「你並沒有再詢問滅亡的王國是哪個?」幸好,首都撒狄有峻峭山勢作為屏障,所以國王召回軍隊關閉城門;此時,古列王不甘被攻打,出兵追趕至城下,卻不知上山之路。因此詔告軍隊,若有人可以想出上山妙計將有重賞。當時正好有人看到一位撒狄士兵下山,撿拾掉落山谷的鋼盔,因而發現上山的祕密小路,波斯大軍順利從小路進城。加上,撒狄城的守衛仗著山勢險峻,認為波斯軍隊無法攻城,竟在站崗時睡著了,卻不知敵軍已從通道順利進城,開啟城門讓大軍進來。於是,自以為有恃無恐的撒狄,在主前546年被波斯帝國所滅。三百多年後(主前214年)一位希臘王Antiochus III的兄弟佔據撒狄作為基地與他對抗,Antiochus III也是用同樣的手法,利用守衛打瞌睡之時,攻下撒狄城。因此耶穌對撒狄教會說:「你要警醒…」(啟3:2)

4.戴安娜神廟從未完工

主前336年亞歷山大帝滅了波斯帝國後,即拆毀撒狄人原本拜的Cybele女神廟,改建為戴安娜(Diana)女神的神廟。當時建地規模約是雅典亞底米神廟(亞底米即戴安娜女神)的兩倍,但興建過程因政治的不穩定因素而停擺。主前334年開始興建,不久即因故停工;主前175年時復工,但不久又停工。

5.強烈地震下淪為廢墟

在主後17年的一場大地震中,神廟被土石埋沒,因而始終未完成。到了主後150年時,當地人為了向羅馬帝國表示效忠,在工程原址另建四座神廟,分別敬拜宙斯、戰神戴安娜(即Diana)、羅馬皇帝、羅馬皇后。後來又因一場地震,蓋好的四座神廟再度倒塌成為廢墟。直到主後四世紀時,一群基督徒在該遺跡的東南角處,蓋一間紅磚的小教堂,其它地方則作為前來禮拜堂的人停車與活動的廣場。綜合上述,撒狄的問題是擁有偉大的工程,卻無法完成,且未能預測到地震的到來,如同耶穌對他們所說:「…若不警醒,我必臨到你們那裡,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決不知道。」(啟3:3)。撒狄另一件聞名的東西就是國王的陵墓,與埃及的金字塔相似。目前在當地有一個千塚區(Bin Tepe)約有200多個皇陵,目前成為觀光景點。就如耶穌所說「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啟3:1fg)現在的撒狄為人所知的,正是這些埋葬死人的墳墓。

III、給撒狄教會的信

1.耶穌擁有七靈與七星

啟示錄第三章中,耶穌寫給撒狄教會的信,一開始主就說他的手上有「七個星與七個靈」(啟3:1c)。七個星代表教會的使者(啟1:20);啟示錄提到「我又看見寶座與四活物,並長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殺過的,有七角七眼,就是神的七靈,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啟5:6)這表明耶穌是全知、全能的靈,他有能力幫助我們的軟弱,且他知道我們的需要。「論到你所看見、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個金燈台的奧秘,那七星就是七個教會的使者,七燈台就是七個教會。」(啟1:20)

2.耶穌看透我們的行為

耶穌因為有這七靈,因此,他能看透我們的行為,因此才對撒狄教會說:「我知道你們的行為。」(啟3:1e)如果有信心,就當有悔改的行為「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是死的嗎?」(雅2:20)如果有悔改的心,也應該要結出好行為的果子「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不要自己心裡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到火裡。」(路3:8-9)不要只是口說悔改、相信,耶穌還要看我們的行為是否也因著悔改、相信,而有所改變。主耶穌將從三方面行為,來檢視我們信心及悔改的真偽:動機(心裡的行為)、動口(嘴巴上的行為)、動作(手腳上的行為)。

3.空有虛名卻名不符實

撒狄教會雖有許多的行為、好名聲,但實質上卻只是外表的好看,空有虛名,「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啟3:1fg)。就像將墳墓漆得潔白,但裡頭放的只是死人的骨頭罷了。耶穌曾數次斥責法利賽人的空有名聲卻不實際:「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裏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裏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太23:27-28)又如舊約中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16:7)所以我們當在三個方面追求一致的表現──心口一致、言行一致、公私一致,如此才不會名不符實,虛有其表。

4.當頭棒喝喚醒夢中人

主對撒狄教會說:「你要警醒!」(啟3:2a)而能夠防止不打瞌睡的方式,就是當頭棒喝。五月底牧師與長老、執事們在新竹聖經書院舉行靈修會,其中院長播放日本禪宗訓練學徒的影片給大家看,其訓練結束前最後一關,學員們已是筋疲力竭,因此會難忍睡意,此時訓練的師傅就會當頭棒喝,喚醒睡著的人,以免他前功盡棄。所以耶穌對撒狄教會說:「你要警醒」(啟3:2a)也對彼得說同樣的話「耶穌回來,見他們睡著了,就對彼得說:西門,你睡覺嗎?不能警醒片時嗎?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可14:37-38)主也對以弗所教會說「所以主說: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裡復活, 基督就要光照你了。」弗5:14)。

5.堅固已經逐漸式微的

青蛙很會跳,所以要殺牠最好的方式是放在冷水中慢慢加熱,而撒狄教會正是這樣的問題。因為他們表面看似光鮮亮麗,但其實內部已有問題,他們以為是無傷大雅的「小事」,在上帝看來卻是致命的問題。每種癌症的發生,皆是從人體內一個細胞出問題開始;如果能及早發現,以小手術把壞的細胞切除掉就可痊愈,並且不會有何副作用。然而,我們若沒及早發現問題,等到察覺時,病症已從一個細胞蔓延到身上其它地方了。撒狄教會的問題也是如此,等到察覺時已是無法收拾的局面。我們如何在問題還很小時就發現呢?這需要依靠身邊朋友的提醒,不要自以為已經作得很好了。所以,耶穌對他們說要「堅固那剩下要衰微(原文做死)的」(啟3:2b)當小心「冷水慢火燉青蛙」的事情。所以,保羅在羅馬書的最後,也提醒在羅馬的基督徒要堅固他們的心,「惟有神能照我所傳的福音和所講的耶穌基督,並照永古隱藏不言的奧秘,堅固你們的心。」(羅16:25)

6.在神面前沒一樣完全

撒狄雖興建神廟,但工程始終未完全,所以,耶穌說:「我見你的行為,在我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啟3:2c)人行為不完全沒有關係,但如果不完全卻自以為完全就會完蛋。因為如果自知不完全,就會持續努力追求,如保羅所說「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所以得著我的:或譯所要我得的)。」(腓3:12)並且他還說:「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我也為此勞苦,照著他在我裏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西1:28-29),保羅所提的不是一種「有了就好」的心態,也就是不被「錯誤的安全感」所蒙騙,領人信主不是把人帶來教會受洗就沒事了,更要盡心竭力讓他的生命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被引到神的面前,讓他可以成為名符其實的基督徒,而非只是「按名」稱為基督徒,「其實」生活、行為卻已出問題。所以,在信仰上我們需要追求卓越。

7.回想當初所聽見領受

在信主的開始,人們總充滿熱情對真理有說不完的喜歡,但人容易漸漸淡忘。因此,耶穌說「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啟3:3ab)經上又說「論到你們,務要將那從起初所聽見的,常存在心裏。若將從起初所聽見的存在心裏,你們就必住在子裏面,也必住在父裏面。」(約壹2:24)「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裡有分了。」(來3:14)這樣我們就會在基督裡有分,不可讓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如同以弗所教會「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啟2:4;)我們一定是因為對救恩有很深的感觸才會信主,但時日一久,容易自以為一切都很好,有固定的聚會、有什一的奉獻、有教會的服侍……,看似該作的都作了,卻沒有察覺自己當初信主的那股熱忱也漸冷淡了,並且與主越行越遠,卻不自知。現在,我們需要靠著耶穌,竭力回想起初我們所聽見的真道、所領受的信心,以及所回應的愛心是不是已經不完全了、有破口了,我們卻還不自知?我們需要警醒!因為,真道會被忘記、信心會被懷疑、愛心會被離棄,而這些正是顯示出死亡的徵兆。

8.持守遵行所領受的道

因此,耶穌說「又要遵守」(啟3:3c)我們要堅持,並且守住(keep)所領受的道,如同撒種:「那落在好土裏的種子,就是人聽了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路8:15)若不好好持守這些道,撒旦就會來把它奪走;苦難會把它逼走;思慮會把它壓扁。我們惟有不給撒旦奪去、不怕苦難威逼、不讓思慮擠壓,才能作到忍耐持守到底,才能結出好的果實。「並且你們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就必因這福音得救。」(林前15:2)

9.願意悔改歸回主懷抱

倘若我們已竭力尋求起初的愛心,卻仍還有問題出現在身上時,需要悔改求神來幫助我們不要一錯再錯。因此耶穌說「並要悔改」(啟3:3d)。上帝是信實的,會赦免我們的罪,就如同父親對浪子的態度「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路15:20)經上也說:「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1:7-9)

請問悔改認罪,是一個非基督徒要受洗成為基督徒時所作的事情?還是一個已受洗的基督徒要作的事情?實際上,不論是非基督徒、基督徒都要認罪、悔改。在還不是基督徒時,我們是汙穢的,因此,主在我們悔改、因著信而稱義時,給我們一件白衣穿,亦即披戴主耶穌。但是穿上這衣服,我們因著還未改變的行為舉止、心思意念還是會把這它弄髒,而基督徒的悔改,就是要把這衣服上的髒污清除乾淨。有些人以為身穿這件白衣即可,並不在意衣服上的污點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這樣就成為名不符實的基督徒。但有些基督徒卻是努力保持衣服乾淨,他們才是名符其實的基督徒。將來到了天上,主會再給我們另一件永遠的、榮耀的白衣穿,作為我們的獎賞。

10.主降臨如賊沒人知道

耶穌說他再來時不會叫醒我們,而是像賊一樣(Like A Thief In The Night)「若不警醒,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決不能知道。」(啟3:3e-i)在馬太福音裡,耶穌提醒門徒「所以,你們要警醒,因為不知道你們的主是那一天來到…所以,你們也要預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太24:42-44)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也提醒他們「因為你們自己明明曉得,主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的一樣。」( 帖前5:2)

11.少數穿白衣與主同行

撒狄教會仍然有一些人「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他們要穿白衣與我同行,因為他們是配得過的。」(啟3:4)。一個人講話、做事都像個基督徒,就是「配得過」。受洗,只是被稱為基督徒,但不表示看起像基督徒。有人受洗前與受洗後,所表現出來的並無太大差異,即意味著受洗後所得到的白衣已被弄髒了。如此僅是徒具基督徒之名,卻無基督徒之實,當然也就不是耶穌所說的「配得過」。因此保羅說「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弗4:1)如此才能在最後「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啟19:8)我們的信仰在心裡,是別人無法看見,但是披在外面的白袍卻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所以,人們可以從我們外在的狀況,知道我們的信仰如何。

12.得勝者得到三大賞賜

保持白衣未被污染者,即可得著獎賞。第一個獎賞是必像這樣穿白衣,這是將來在天上所賞賜給我們的另一件白衣,它不只乾淨而已,更是榮耀、光明。「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太17:2)

第二個獎賞,是生命冊不塗抹名。在這點上神學家間有爭論:衣服不弄髒,名就不會被塗抹,如果衣服弄髒了,是否名字就會從冊上被塗去嗎?這裡的爭議是將來我們上天堂,因為我們作得很好,保持衣服潔白,還是因為耶穌的恩典?這是一個基礎神學上就有爭議的。若說上天堂是因為我們表現很好,我們的信仰與佛教即無差異,同樣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我們都知道,可以上天堂並非因為表現好,而是因為耶穌的恩典,所以面對這個問題時,需要小心的解釋。這是二個邏輯的問題,保持衣服乾淨,名就不會被塗抹,並不代表衣服弄髒了,名就一定會被從生命冊上塗掉。亦即,努力保持衣服乾淨的人,名字一定不會從生命冊上被塗抹;但無法保持衣服潔白的人,他的名字是否從生命冊上被抹去,則是上帝的主權!這句令我們容易作不當解釋的經文,其實這是文學上的一種反敘法(Litotes)──為了強調一個描述的真確性,運用反面的否認來強調正面的肯定。例如「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6:37)即是相同手法,強調不只是不丟棄,甚至是非常歡迎的意思。所以,這句經文也許我們可以如此翻譯「如果你能保持衣服是潔白的話,將來在天上,生命冊一打開時,你的名字不只是不抹沒,甚至可能比別人更耀眼。」所以,這是與所得的獎賞有關,與是否得救無關聯。

第三個獎賞是在天父與天使前認其名。亦即,不只名字留在生命冊上,甚至,主基督會在天父及眾天使面前認我們的名。撒狄教會曾經在世上大有名聲,但在上帝的眼中卻是死的。因此耶穌提醒他們要悔改,不要追求在世人眼中的名聲,而要追求你的名在天國,且在與父上帝面對面時能被認定。我想後者的認定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耶穌說「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太10:32)

IV、屬靈的功課

1.勿沉迷於既往虛名

要警醒自守,不要追求虛名。撒狄教會就是浪得虛名,卻以此自滿。聖經說:「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2:3)。保羅也說,要把過去的成就忘記,不要以這些而沾沾自喜,倒要看上帝所要我們完成的,繼續向前看、往前跑,直到終點得著獎賞。「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3-14)

2.小心警醒防微杜漸

我們需小心,大的罪行都是從小小的錯誤開始,因此耶穌提醒他們要堅固衰微的。這點大衛王是最好的例子:午後未專心處理朝政,反而在頂樓遊蕩,因而看見沐浴中的拔示巴,以致陷入罪中。「一日,太陽平西,大衛從床上起來,在王宮的平頂上遊行,看見一婦人沐浴,容貌甚美。」(撒下11:2)。所以,在小事上不謹慎、小心,極可能因而犯下大罪。「你們這自誇是不好的。豈不知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嗎?」(林前5:6)

3.全心信靠盡心侍奉

我們在神面前要追求完全——完全的信靠與事奉。就如財神手中的元寶,撒狄教會擁有許多錢財與金銀,但我們所要信靠的是十字架上的耶穌,還是財神手中的黃金元寶?箴言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3:5-6)很多基督徒在經濟狀況不好、甚麼都沒有時,非常依靠、抓緊著上帝,因為除了神以外,沒有其它可依靠的。但當有錢之後,遇到困難的第一個想法卻極可能是「拿錢擺平」,而不是繼續全心依靠上帝。所以,我們有可能因擁有很多財富而跌倒,因為有錢能使鬼推磨,又何需依靠上帝呢?因此耶穌才會對撒狄教會說:「…我見你的行為,在我上帝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啟3:2)因為他們對上帝的信靠是不完全,軍事上依靠的是天然的屏障,經濟上依靠的是自己出產的黃金,這當中沒有一點是依靠上帝。再者,提供服侍,撒狄教會是服侍上帝還是服侍瑪門?God Or Gold Or Both?「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6:24)神要的是全然的。所以有人說基督若不能「全部作主」他就會「全不作主」。很多時候,我們是一面靠上帝又一面靠自己,如同腳踏兩條船,兩邊都靠,但這樣不是真的信靠上帝。因此,當人得到上帝的恩典越多就越危險。撒狄教會即是如此,上帝給它很多恩典──有屏障保護、自產黃金、位處要道…,卻因此自驕而敗落(Pride goes before a fall)。

4.常常回想起初恩典

耶穌提醒撒狄要常常回想起初的恩典,以色列人常常提醒著「那時你要謹慎,免得你忘記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的耶和華。」(申6:12)詩篇中也說「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詩103:2)當我們常常數算上帝的恩典,便不會容易離開他。

V、結論:受洗歸基督 披戴主耶穌

我們除了受洗歸入主的名下,還要名符其實地披戴上主耶穌。「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加2:27)努力持守真道使我們所得的名成為真實,將來,必有榮耀的白衣要賞賜給我們。

禱告

主耶穌,撒狄教會得到你許多恩賜,卻在所擁有恩賜上跌倒,不曉得一點的不完全,會帶來屬靈的大敗壞。我們要向你禱告,求祢特別在我們有成就、有好名聲、表現不錯的時候,幫助我們能記得撒狄教會所面對的功課,讓我們不沉迷、沉睡在自己成功的光環裡。求你提醒,讓我們就願意警醒過來、願意面對自己的不完全、願意在你的面前不斷地學習,且不斷地成長。禱告奉主聖名祈求,阿們。

啟示錄系列(九) 非拉鐵非教會 (華)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 上午8:18








講道大綱

 聖經:啟示錄3:7-13
I. 引言:非拉鐵非簡介
(Introduction to Philadelphia)
(The Background of Philadelphia Church)
1.阿塔祿王所建造弟兄之愛城
2.接近三國邊界傳揚希臘文明
3.位於火山邊緣雖富饒卻危險
4.對提比留感恩改名新凱撒城
5.七教會中存留最長久的教會
III.給非拉鐵非教會的信
(The Letter to Philadelphia Church)
1.主耶穌聖潔真實拿大衛鑰匙
(3:7c; 6:10; 22:22)
2.所開沒人能關所關沒人能開
(3:7d; 16:6-10; 林前16:8-9)
3.略有力量遵守主道未棄主名
(3:8bcd; 王上2:3; 10:32)
4.主為非拉鐵非敞開傳道的門
(3:8efg; 西4:3; 14:27)
5.撒但一會自稱猶太人卻不是
(3:9a-d; 2:9; 8:44)
6.猶太人將知主愛教會而下拜
(3:9efg; 60:14; 提前1:13-15)
7.忍耐到底蒙保守免去受試探
(3:10; 林前10:13; 彼後2:9)
8.主必快來持守所有免失冠冕
(3:11; 1:12; 帖前2:19)
9.得勝者成為神殿中柱永不離
(3:12abc; 彼前2:5; 23:6)
10.神名主名神城之名寫在其上
(3:12def;22:4;3:20;14:21)
IV. 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1.要把握可以傳福音的機會
(9:4; 12:35-36; 4:35)
2.聖潔真實拿著大衛的鑰匙
(22:22; 28:18; 3:6)
 
3.力量雖小卻守主道尊主名
(撒上17:45; 4:6; 3:20)
4.全世界受試探蒙保守脫離
(帖前4:17; 6:13; 17:15)
V. 結論:
基督審判台前所賞賜的冠冕
(彼前5:1-4;1:12; 4:7-8;4:1)
默想
1.富饒與危險為什麼常在一起?
2.微小力量如何守主道尊主名?
3.我們應如何使用神所賜權柄?
金句
「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
約翰福音九:4

3.力量雖小卻守主道尊主名
(撒上17:45; 4:6; 3:20)
4.全世界受試探蒙保守脫離
(帖前4:17; 6:13; 17:15)
V. 結論:
基督審判台前所賞賜的冠冕
(彼前5:1-4;1:12; 4:7-8;4:1)
默想
1.富饒與危險為什麼常在一起?
2.微小力量如何守主道尊主名?
3.我們應如何使用神所賜權柄?
金句
「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
約翰福音九:4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