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系列(九):愛與忍耐 -- 蔡茂堂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人際關係
,
愛
,
愛的系列
» 愛的系列(九):愛與忍耐 -- 蔡茂堂 牧師
愛的系列(九):愛與忍耐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6年8月13日 星期日 | 下午4:10
寫作於2006.08.1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台語
國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很高興我們可以一起在這裡敬拜上帝,在“愛”的系列中我們講過,如果口才很好,或是很有宗教經驗,對聖經也很熟悉,甚至很願意付出,若是失掉愛心,保羅說,這些都算不得什麼。因此很多人會問:「那麼愛是什麼?」對於“愛”聖經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就是――愛是恆久忍耐(Love is longsuffering)。既然愛是恆久忍耐,有人會接著問:「恆久是多久?」「忍耐是什麼?」這兩個問題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思想的,到底什麼叫作恆久?什麼叫作忍耐?為什麼這個跟愛有關係?它代表的是什麼呢?如果我們從英文來看的話,它跟中文就有一點差別,英文叫作Longsuffering,有時翻成Suffers long;Longsuffering裡面就有苦在當中,Suffer是受苦,Long是恆久,中文的“恆久”有把長遠的意思翻譯出來。忍耐和受苦,有一點關係,有時候也不必然有關係,關於忍耐這個字我們來看中文的這個「忍」字,所謂「忍者心上刃」,換句話來講,就是心被插了一把刀,而且插很久的感受,簡單講就是「痛」,而愛又跟痛有關係(以前講過),台語的愛是「疼」,而疼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愛,另一個是很痛,心裡很痛的去愛你所愛的人,這是保羅所講愛的第一個定義。
Ⅰ、引言:猩猩的禱告
而痛是指什麼?為什麼需要忍受痛呢?有一隻脾氣很壞的猩猩,牠沒有辦法忍耐,有一天牠決定要改變,於是牠向上帝禱告,這個禱告很有名,叫作「猩猩的禱告」,它是用英文寫的:「Lord, give me patience and give it to me “Now”.(求主賜我忍耐,並且現在立刻給我。)」在這個禱告裡面,反映出牠的需要,牠沒有辦法等 (你就知道牠實在是需要忍耐)。有一隻狗對另一隻貓相當的忍耐,牠比貓大很多,可是牠眼睛閉起來,耳朵垂下來,讓那隻貓在牠旁邊咆哮。忍耐的一個重點就是等,等什麼?我剛才講過,忍耐這個字,在原文聖經裡面其實有兩個詞,這兩個詞不太一樣,現在我们來談談這兩種忍耐。
Ⅱ、兩種忍耐 (Spiros Zodhiates)
1、忍久υπομονε (Hupomone) 對事盼望 Endurance 約伯
忍耐英文叫作Patience,在新約希臘文聖經裡面則有兩個字可以表達,一個叫作υπομονε (Hupomone),翻譯成中文叫作忍久。它的重點是時間的長度,如果用英文來表達,叫作Endurance(耐力),它的重點是,對於困難的事情或處境的忍,讓他有這個力量是因為他有盼望,他覺得事情終究會過去的,只要我再熬一陣子,聖經說:「忍耐到底的,必然得就。」強調的是對事情不放棄的那種盼望。聖經中提到這樣的一個代表人物是約伯,雅各書第五章11節說:「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明顯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這個忍耐就是υπομονε (Hupomone)這個字,就是Endurance,約伯雖然遭遇那麼多天災人禍,但是他不放棄,他說:「我一定要到神面前來問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大家都跟他說:「放棄了吧,你就咒詛上帝死掉算了。」約伯說:「不要,上帝不是這樣子的!」他不放棄。這種不放棄的堅持和忍耐,有人說,就好比在狂風暴雨中,快要被大水沖走時,抱住了一根柱子,於是死抱著柱子不讓水沖走,直到大水過去也獲救了,這種堅持不放、對事存著盼望就是忍久。
2、忍受 μακροθυμια (Makrothumia) 待人恩慈 Forbearance 大衛
另外一個字μακροθυμια (Makrothumia),我把它翻譯成忍受,這個μακροθυμια (Makrothumia)是由Makros和Thumos兩個字根所組成,合併起來含有經過很長的時間之後才發怒的意思,Makros就是大與長的意思,Thumos就是熱血與憤怒的意思,英文翻譯出來是Forbearance。Forbearance(忍耐自制寬容)的重點不在事情,其重點在人,讓你難過的那個人,你對他忍,忍的主要的力量不是盼望而是Mercy(慈悲)。你有足夠的力量可以報復對方,但是因為慈悲,你願意咬牙忍住,不報仇,這就是忍受。大衛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他的孩子叛變要殺他,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有一個叫示每的人,落井下石,在大衛逃難的路上咒詛他,罵得很厲害,大衛底下的將軍受不了,就對大衛說:「這個小子怎麼這樣罵我們的君王,容我過去把他的頭一刀砍下來。」大衛說不可,他說:「或者耶和華見我遭難,為我今日被這人咒罵,就施恩與我。」(撒下16:12)他沒有立刻把示每的頭砍下來,這是對示每的一項恩慈。如果說忍久是不放棄,那麼忍受就是不報復(Revenge)。如果小孩對父母忤逆,父母可以說:「我馬上處理,我要求的是公義。」然而對這件事沒有馬上處理,卻留給對方一個空間,這就是忍耐。哥林多前書十三章講的恆久忍耐,不是Hupomone,而是Makrothumia。愛的重點是恩慈,不是指對事情的持久不放棄,而是指對傷害你的人,在難過中,仍舊忍耐不報復,不亂發脾氣,不把事情搞砸。恆久忍耐為的是什麼?要怎麼做到這個程度呢?
Ⅲ、愛與惡之爭
1、愛勇於指出罪惡(不和稀泥)
遇到有人欺負你的時候,你怎麼能不被惡所勝?怎麼能夠勝過惡呢?這是忍耐的目的。你說愛很好啊,可是愛沒有那麼容易,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常常有讓你愛不下去的人,可是那個人又是你周圍最親的人,在這時候你就知道保羅講這個字的意思是什麼了。你知道你一報復的話,整個關係都破壞掉了,可是不報復,就讓他這樣一直欺負下去嗎?,一定要處理的時候,就需要愛,愛的功課就在那裡。所以愛跟惡之爭,愛要如何勝過惡,這是忍耐所要表達的積極意思。我個人覺得第一點,很多時候愛被誤會、被濫用,好像鴕鳥逃避的心態,對於惡本身不看也不講,而把它稱為忍耐,我覺得這不是忍耐。第二點就是根本沒有勇氣去處理,然後就說:「唉呀,我怎麼那麼可憐,嫁到這樣的老公,或是怎麼生出這麼糟糕的孩子,好吧,我只好忍耐。」忍耐變成無奈、消極、受害的心態,我覺得不是這樣。聖經中這個Longsuffering描述的是上帝,上帝對我們每一個罪人這樣做,祂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挽回我們。這是高難度的,祂是積極的要把這個情況處理好,要把這個罪人挽回過來,這樣才叫作忍耐。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或是我們所有的處境,都有這樣的情形,有一個小天使和一個小魔鬼在那裡,在愛與惡之間常常爭戰,當愛遇到惡發生的時候,我覺得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鴕鳥心態,而是必須要面對那個惡,「你這樣罵我打我是不對的」,這個必須要先面對。耶穌就講過這麼一個教導,我覺得要是沒有先面對,就會把鴕鳥心態當作是愛,把鴕鳥心態當作忍耐,其實這不是忍耐,只是「和稀泥」。聖經說:「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太18:15)這是不容易的,要指出、要面對這件事情是不對的,這件事情必須要有澄清的機會,否則根本談不上忍耐,若連澄清都沒有,那只是鴕鳥心態而已。「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我想這是恩典,不要讓他的錯誤暴露在不需要的別人面前,但是你又能指出他的錯來,這是很大的勇氣,你需要讓對方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
2、愛等待對方醒悟(給予時空)
如果面對事情也指出惡之後,就有另外一個忍耐的功課要學。聖經裡有很多忍耐的例子,我很喜歡浪子回頭的故事,在這裡面可以看到父親的忍耐。第一個忍耐就是對浪子的忍耐,這個浪子向父親要財產,然後到外面浪費貲財花天酒地,最後變得很悽慘,這當中不論是他離開家的時候、是他花天酒地浪費的時候,或是他倒楣的時候,看來這個父親似乎什麼事情都沒做,還是他在等待?等待這個浪子的醒悟?這個父親讓這個孩子自己在當中去體會學習,聖經有一句話說:「醒悟過來」,這點很難,有時候我們看見孩子做錯了,我們恨不得趕快告訴他「這樣錯了」。讓他自己發現他是錯的,和馬上跟他講他錯了,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就是忍耐的功夫,這是不容易的――等待對方醒悟。從浪子開始覺得自己很行,到高興想怎樣就怎樣,最後變得很悽慘的時候,這位父親都在那裡等待,盼望他的孩子會回頭,直到他醒悟過來。這個時候對方會受苦,其實孩子受苦時,父親更苦,「我的孩子不需要受這種苦啊」,可是他做錯事情,他必須學習功課,「我需要讓他學習嗎?」愛是給做錯事情的人一個時間,一個空間來做醒悟的工作。聖經說浪子醒悟過來:「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路15:17)這個爸爸一直等這個孩子醒悟過來,在這個空間當中,不是要讓他受苦,而是要讓他醒悟,做父親的,付上了那個痛的代價。你有沒有做過這種父親?你的孩子做錯事情,也不聽你的話,你在那邊一直禱告一直禱告,等他能夠悔改,那一段時間裡內心的焦急和難過,是恆久忍耐的第一個功課。
3、愛忍受罪人頂撞(自我節制)
第二個功課,是這個浪子的父親對這個長子忤逆的忍耐,聖經說,當浪子回家時,大兒子很不高興:「哼,你算什麼父親?他這樣放蕩,你還為他設宴慶祝,我這麼聽話,你卻從未如此待我,那我算什麼…」這個長子對父親也真的是很不客氣,在那邊數落父親,父親沒有馬上說:「你算什麼,我是父親啊!不然你就給我滾出去,不要回家!」父親沒有這樣說,他聽老大抱怨完,然後還勸他說:「不要這樣嘛」,這個是很不容易的。聖經說:「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來12:3)「頂撞」這兩個字很好,就像我們做父親的,當你的孩子不諒解你,在那裡大小聲忤逆你的時候,你沒有馬上罵回去賞他一個耳光,那般的忍耐忍受。你比對方大很多,你給他的愛很多,可是他今天一點不高興就在你面前發飆,你可以忍下來嗎?這個是Self-control(自我節制),你有全部的力量,你有全部的資源,可以很快就把這件事情處理掉,但是你忍受,不想把這層關係破壞,你願意讓對方自己去發現,聖經說:「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這是浪子的父親對這個長子的忍耐。
4、愛溫柔挽回過犯(關係復和)
最後,當這個浪子總算回家,他必定事先想好一番說詞,看要對父親怎麼說才好,才能夠回來,可是你仔細看聖經的描述是,他都還沒有開始說出口的時候,父親一把將他抱起來,又吻他,然後就開始給他衣服鞋子等等,那真的是很大的恩慈和寬容。這個爸爸在這個浪子出外流浪之前,給他的愛多到一個程度,讓這個孩子有把握自己回來時會被爸爸接受,「我爸爸不會踢我出家門」,這是用很多的溫柔來挽回過犯,是在孩子離開以前已經做好的功夫,那是另外一個我覺得很深的忍耐,可以讓這個已經被破壞掉的關係,有復和的機會,聖經說:「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加6:1)溫柔挽回的過程,常常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需要比較多愛心的付出,這也是忍耐的意思。以上四點都是以愛勝惡的過程。
Ⅳ、忍受的界限
1、恆久不是永遠
剛才前面講到說:「恆久是多久?」這個是一個問題,有人說恆久就是永遠,我認為「不是」,如果說,恆久忍耐是用上帝的模式來表達的話,上帝對罪人一直忍耐,希望他們能夠悔改,祂幫我們預備了救恩,在那邊等待。可是上帝沒有永遠的忍耐下去,整本聖經告訴我們,在啟示錄,有一個結束,神有一天要所有不願意接受恩典的人,自己面對他作為的責任。上帝在摩西對以色列人生氣,而把兩塊已經刻著十誡的石版摔碎時,上帝對摩西說,你再鑿兩塊石版,其上的字我要寫在這版上,在那個時候,上帝把自己宣告出來,祂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34:6)那個就是Longsuffering。忍耐是延遲公義的來到,不是否定公義的存在。有的人認為恆久就是:「那就一直忍耐下去啊,那就讓我為非作歹,我做什麼你都不要管。」這不是恆久的意思,恆久不是永久,恆久是有一個時限的,那麼時限有多久?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到底神要忍耐這個世界多久?很多人一直在問:「神,什麼時候你要來彰顯公義?什麼時候你要把那些壞蛋解決,讓我們大快人心,現在世界上有很多讓我們覺得不對的事情。」但是神還不答應,說:「再忍耐」。耶穌講過一個故事,他說有一個寡婦被欺負,然後就跑到官府,去跟判官說:「我被欺負我被欺負」,但是那個判官不理她,後來判官被她吵得沒辦法,只好給她處理,耶穌講完這個故事之後,就說了一句話,上帝比這個不義的官公義很多:「他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路18:7)這代表忍耐是會有一個結束的,不是沒完沒了的。
2、忍受不是任憑
忍受的界線到底到什麼樣的程度?忍受是不是任憑?英文有一個字,叫作Doormat(門口的腳墊),腳墊是任何人都可以踩的,有人把忍耐解釋成這樣,就我的瞭解不是這樣,那不是忍耐,而是任憑。忍耐和任憑不同,任憑就是「我隨便你啦,我放棄。」就是消極被害的心態,根本沒有想要積極的把這件事情解決,怎麼處理這件事情。有時候在家庭關係裡面,發生家庭暴力的時候,在基督教常常就會有這種誤解,說:「愛就是恆久忍耐,所以你就是好好忍耐。」那樣的忍耐變成任憑了。忍耐的意思根據我的了解就是,願意為了挽回不馬上報復。不馬上報復,不等於任憑讓對方怎麼做都可以,這個是有差距的,就是說,對方這樣做不對,如果你任憑他,在心理學上我們叫作Enabling(授與權利),你授與對方更覺得自己沒有什麼不對,不指出他的錯誤來,不努力的讓他悔改,如果這件事情都沒有做,那不叫作忍耐,叫作任憑。我希望大家能夠分清楚這兩者的差距,否則愛是恆久忍耐這個觀念,真的是會造成更多的苦難,而沒有解決問題,做不對事情的人沒有機會學到功課,這是任憑,這不是忍耐,聖經說:「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羅1:28) 既然這樣,神有一天就不再忍耐了,祂就任憑他們,任憑不是忍耐。
Ⅴ、忍受的操練
1、學主柔和與謙卑
我們怎麼操練忍耐的功課呢?第一,我們要學習耶穌基督的德行――溫柔謙卑。耶穌基督在世上讓我們看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忍耐,有一張很有名的圖,所要表達的是,耶穌基督要被定十字架以前,沒有經過公義的審判,就被處罰被打被吐唾沫,之後彼拉多把耶穌帶到眾人面前說:「Eke homo (看,這個人。)」聖經講過這麼一句話:「祂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彼前2:23)這是一個最高的忍耐,祂可以求上帝差遣十二營的天使來救祂(太26:53),但是祂他為了救世上的罪人,為祂們上十字架,對那些害他的罪人,祂還愛他們,為他們禱告,目的不是受苦,目的是為了挽回,所以忍受積極的目的就在此。耶穌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當一個人有柔和謙卑的態度時,他要在這種情況下來忍耐,是比較可能做得到的,所以柔和謙卑是恆久忍耐操練的基礎。
2、蒙主忍耐作榜樣
當保羅被關在監牢,快要被判死刑以前,他回想自己的一生,他有很深的感觸,他體驗到神對他這樣子的忍耐,他也學到這樣的忍耐,在寫給提摩太的書信中,他講了這麼一段話:「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前1:16)主所顯明的忍耐,也讓保羅學到這個忍耐,學到這個Longsuffering,也活出榜樣,為了把耶穌愛的救贖能夠傳給更多的人,他怎麼忍耐?「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林前4:12~13)這是保羅所活出的忍耐。
3、忍耐警戒與勉勵
保羅自己傳福音的時候,他也教導教會這麼一個功課,忍耐本身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忍耐只是一個基本的態度,為了創造時間和空間,讓對方悔改之外,還要做警戒勉勵的工作。前面講到說,我們要指出他的錯來,若不能指出錯來而且一昧不講,那就不是忍耐,而是鴕鳥,聖經說:「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帖前5:14),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法,但是有一個基本的態度,就是忍耐,在忍耐的基本態度下,我們要能看到每一個不對,看到他的軟弱他的需要是什麼,我們要積極的處理,這才是真正的忍耐。不是只有忍耐,應該還要做別的事情,保羅寫給提摩太的建議是說:「並用百般的忍耐…」之後就是「…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4:2)所以忍耐是為那個不對的對方,創造一個救贖的時間和空間,給他悔改的機會,所以忍耐是很積極的,忍耐是要做很多事情的。
Ⅵ、結論:求神賜下愛心,學習基督忍耐。
當愛心足夠,我們的忍耐才能夠做出來,聖經這樣說:「願主引導你們的心,叫你們愛神,並學基督的忍耐。」(帖後3:5)有時候遇到家中有暴力的情形,姊妹跑來問我:「牧師,我要忍耐多久?我要放棄嗎?」很難回答,最後我只有這樣講,我說:「多久?聖經沒有講,聖經只有說恆久。」沒有說三個月一年或三年,但是要記得,愛不是規定,愛不是多久,愛是一種力量,愛是一個當你要放棄的時候,求神給你多一點的愛,你就願意忍耐久一點,所以你向神要的,不是多久,而是跟神說:「神啊,我已經忍耐不下去,對這個情況我要放棄了,神,祢再多給我一點愛,讓我可以在這種情況下持久一點,說不定,對方有機會悔改,說不定有機會挽回。」求神賜我們愛心,學習基督忍耐,在“愛是恆久忍耐”上有所學習。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保羅告訴我們,愛是恆久忍耐,雖然是簡單的一句話,但是當我們把它翻譯成我們在家庭裡面,在日常生活當中,遭受苦難的時候,主,我們的心有時候會淌血,就像是被插了一把刀一樣,主,我們會一直問這個問題:『主啊,要多久?』我們的愛心實在是不夠,有時候我們是以逃避當作忍耐,有時候我們以消極的接受當作忍耐,主,我們曉得祢忍耐並不是逃避也不是消極祢是非常積極的要來尋求挽回,主,給我們這樣的力量,給我們這樣的愛心,特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遇到這樣大的挫折和打擊的時候,我們更需要這樣的愛,多給我們一點祢的愛,也學習祢的忍耐。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門!」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