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系列(二十二):愛與盼望 -- 蔡茂堂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人際關係
,
愛
,
愛的系列
» 愛的系列(二十二):愛與盼望 -- 蔡茂堂 牧師
愛的系列(二十二):愛與盼望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7年3月11日 星期日 | 晚上9:21
寫作於2007.03.1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台語
國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謝謝大家的代禱,我們五個人去新加坡學習,出發前,李牧師和我生病了,病好了也回來了。感謝主,這期間看到那間教會有一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們屬於神召會(三一基督徒中心),在靈恩的解釋上與我們教會有所不同,可是他們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以後有機會我會陸陸續續的跟大家分享。今天要講的題目是“愛與盼望”,到底盼望是什麼?為什麼在愛裡面就有盼望?如果你曾經看過一對熱戀中的情人,你就可以體會。他們兩人一起編織著未來的美夢,他們對前景充滿盼望,所以愛會帶來盼望。我們今天的經文,所有版本的翻譯都很相似,和合本翻譯為「凡是盼望」,現代中文修訂版則翻譯為「對一切有盼望」。大部分的英文版,不管是NKJ(New King James Version新欽定本)、NRS(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現代修訂標準版)、NAS(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現代美國標準版),都是翻譯為Love hopes all things.,我想這和愛是「凡是盼望」對應的很好,可是NIV(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現代國際版聖經)的翻譯是Love always hopes.,它就不是強調盼望的東西,而是說盼望是一種一直存在的狀態,我想翻譯為「對一切有盼望」是對應NIV的翻譯Love always hope。
Ⅰ、引言:從絕望之山鑿出盼望之石(Martin Luther King Jr. 1963. 08. 28.)
講到盼望,我們會想到一個人,他就是美國馬丁路德金恩牧師 (Rev. Martin Luther King Jr.),他發表了一篇影響美國相當大的演講,到現在大家還認為是全世界很偉大的演說,就是「I have a Dream.」。在1963年8月28日當天,有二十五萬個美國人,大部分是黑人,聚集在華盛頓特區,在林肯紀念館的台階上,金恩牧師分享了這篇信息,他的題目是「我有一個夢」,其中有一段說到:「This is our hope, and this is the faith that I go back to the South with.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在這裡面他說:「這是我們的盼望,這是我將帶回南方去的信心,根據這樣的信心,我們就能從絕望的山開鑿出一個盼望的石頭。we will be able to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他依據的是美國立國總統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所提倡的人人生而平等,他期待美國立國的精神可以落實,全世界的人類應該是平等的、應該是自由的、應該是相愛的、應該是和平的、應該是有同樣的機會,「我堅持相信這句話是對的,我們應該往那裡走」,只是這張支票跳票了,雖然經過林肯總統為了解放黑奴不惜發動南北戰爭,一直到金恩牧師的時候,黑人還是沒有得到他們該有的平等與自由,其實他要講的就是:「我相信這些還是對的,我還是存著盼望,有一天黑人的孩子和白人的孩子可以一起遊玩、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嬉戲、一起歡笑。」去年十一月,美國政府終於破土開工,在華盛頓特區的公共公園裡,開始建設馬丁路德金恩的紀念館(MLK Memorial),很有意思,這個紀念館就位在傑佛遜紀念碑(Jefferson Monument)和林肯紀念館(Lincoln Memorial)當中的地帶,他們做了刻意的安排,它是位在一條河流旁邊的一個半圓形結構,後面是一座山,這座山被挖了一個洞,這個洞成為入口,挖出來的石塊被移出來,矗立在廣場上,這樣的場景所要表達的,就是這句話:「我們要從絕望的山當中開鑿出一塊盼望的石頭」,這成為它的主題Stone of Hope,當中還有一座Martin Luther King的雕像,他面向Jefferson Monument。已在去年十一月十三日募款、破土、動工,預計在2008年完成整個紀念館,它的前面是傑佛遜紀念碑(Jefferson Monument),後面則是林肯紀念館(Lincoln Memorial), 馬丁路德金恩的紀念館MLK (Martin Luther King ) Memoria則位於中間。 Jefferson是宣告(Declare)一個盼望,宣告美國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可是Lincoln為了這個目標,不惜發動內戰,要捍衛(Defend)這個宣告,可是一直到Martin Luther King的時候,他希望把這個夢想Redeem(贖回)落實,雖然林肯打仗了,雖然黑人解放了,可是實際上黑人還是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機會,所以Martin Luther King繼續堅持American dream and hope(美國夢想與希望 )。在絕望之山鑿出盼望之石,是金恩牧師留給我們珍貴而重要的遺產。
Ⅱ、凡事盼望
1、 希臘文:盼望έ λπίζώ (elpizo)
我們今天的重點就是這個「盼望」,這個字在希臘文叫作έ λπίζώ (elpizo)。
2、 英 文:
hopes all things (NKJ) (NRS) (NAS)
always hopes (NIV)
英文有hopes all things和always hopes兩種不同的翻譯。
3、 中 文:
凡事盼望(和合本)
對一切有盼望(現中修)
中文有「凡是盼望」和「對一切有盼望」兩種不同的翻譯。
Ⅲ、兩種盼望
1、 目標:渴望與期待 hope for
當我们仔細查看聖經裡面έ λπίζώ (elpizo)這個字時,我們會發現裡面隱含兩個相關卻不完全一致的意思,如果我們用英文來表達就可以很容易的了解。第一個叫作hope for,這是對於所渴望和期待的「目標」,你盼望將來怎麼樣,做什麼事,得到什麼東西,變成什麼樣的狀況,這是盼望的目標。
2、 對象:確信與倚靠 hope in
在聖經裡面強調的比較不是hope for,而是hope in確信和倚靠的對象,你的盼望是建築在哪一個對象上面?這盼望與信心有關,你所確信和倚靠的對象,讓你對將來有一個期待。hope for和hope in在聖經裡面都有呈現出來,hope for是一個期待,hope in是一個確信,比如說,保羅寫信給提摩太說:「我『指望』快到你那裡去,所以先將這些事寫給你。」(提前3:14)這是保羅的一個hope for,他希望很快的可以到提摩太那兒,可是在提摩太前書第四章10節說:「我們勞苦努力,正是為此,因我們的『指望』在乎永生的神…」,這裡的指望就不是指將來的事情,而是指望的「根據」是永生神,我們用信心抓住這個應許,在前方就有盼望,因為我們知道神是信實的、神是愛我們的,祂既然應許我們,祂一定會實現,所以盼望是因著確信與倚靠的對象。我們再來找一處經文,這是保羅寫給腓利門的信,裡面他說到:「此外你還要給我預備住處;因為我『盼望』藉著你們的禱告,必蒙恩到你們那裡去。」(門:22)保羅在牢裡面,可是他有一個盼望,有一天會從牢裡被放出來,去拜訪他们,希望幫忙預備房間,使保羅去時可以有地方住,這是對將來的一個期待(hope for)。在提摩太前書第六章17節,同樣的字έ λπίζώ (elpizo),中文翻譯成依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你把將來的盼望建築在什麼上面?不要把你的盼望建築在錢財上面,要把你的盼望建築在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身上,這是hope in。我們可以想一想,今天我的盼望是放在哪裡?子女身上?財富上?目前的工作上?或是台灣的政治前途?基督徒的盼望是在於神及祂的應許。強調這個、把這個講的最好的是神學家Jürgen Moltmann(莫特曼),他提到「盼望神學(Theology of Hope)」,我在牧函裡稍微的介紹了他的盼望神學。他曾經在二次大戰被英國抓去當戰俘,看著很多同樣是戰俘的人,由於絕望在集中營裡就死掉了,他本來是一個不怎麼樣的基督徒,是只有聖誕節才去教會的基督徒,在集中營裡快要失去盼望的時候,一位美國軍中牧師給了他一本聖經,他讀了又讀,才知道上帝一直與他同在,上帝在聖經裡面應許他,上帝會帶領他,不管他遭遇什麼樣的處境,這個盼望讓他渡過了集中營的日子,後來他放棄原來學習的物理學,進到神學院去,之後成為一位很有名的神學家,他的神學叫作「盼望神學」(Theology of Hope)。我想重點不是hope for,重點是hope in。他所建構的盼望,就是那位上帝,是怎麼樣的上帝呢?祂是曾經在歷史中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上帝,(當時以色列人在埃及作奴隸沒有盼望,不知何時才能夠出頭天,上帝差遣摩西把他們從為奴之地拯救出來,讓他們得到自由,不再被欺壓),是讓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的上帝(耶穌基督雖然被人不公義的判了死刑,死在十字架上,上帝卻讓祂從死裡復活),也是給我們新天新地應許的上帝,這樣的事實讓我們確信所信的神是可靠的,不論我們遇到的處境是多麼艱難和黑暗,還是有路可走,這成為盼望神學的重點,他的盼望觀點很特別,他說:「如果你盼望這些,它就會成為你現在努力活出的方式、活出的方向、活出的目標。」所講的新天新地就是「但我們照祂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後3:13)在新天新地裡是充滿了像Martin Luther King所期待的,就是「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摩5:24)人與人之間是公平的,人與人之間是慈愛的,他認為如果你有這樣的盼望,你今天就要過這種行公義好憐憫的生活,而不是今天不管周圍社會是怎麼樣混亂黑暗,我們什麼也不做,只等著將來上帝把新天新地帶來,他認為不是這樣,盼望應該影響今天,今天的生活態度應該是將來的樣子,這是莫特曼所提的「盼望神學」。
Ⅳ、盼望的果效
1、 苦難裡的喜樂
如果我們這樣相信的話,盼望會對於今天的生活帶來一些影響、帶來一些改變。但以理的三個朋友,他們對於上帝給他們的承諾,有堅定的信心和盼望,所以當統治他們的國王強迫他們要放棄信仰時,他們堅持,結果被丟到火爐裡面,被丟進去之前他們對國王講一句話:「我們堅持相信上帝承諾我們的,祂會保護我們,祂會帶領我們,所以我們不放棄我們的信仰。」結果國王就說:「好,那就把你們丟進去。」想不到丟進去的是三個,結果跑出來第四個,「咦?那第四個人看起來好像人子。」他們在爐火裡面居然沒有被烤焦,國王就請他們出來。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故事,那是對神承諾應許的信心,帶來堅持的盼望,這個盼望使他們在苦難裡面有喜樂,「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窰中救出來。王啊,祂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但3:17)他們的盼望、他們的確信,所以他們在如火窯般的苦難當中,他們還是有喜樂,這三個人是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他們活出來的見證,第四個人聖經說「看起來好像人子」,在苦難中基督一直陪著他們,我想這也是莫特曼在集中營裡所體會到的,我們的神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祂是跟我们一起在患難中的神,基督在苦難中陪伴著我们,所以我们有盼望。因著基督與我们同在,我们在患難中仍有喜樂,這就是聖經羅馬書中保羅所提到的:「我們又藉著祂,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5:2~5)因為對神的愛有深切的把握、相信和體認時,就會產生盼望,使我們在苦難中、在患難裡也會有喜樂。因著神的愛,我們能夠經歷及勝過所有一切的苦難,「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8:35)。保羅說:「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38~39節)所以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彰顯出來的愛,讓我們有盼望,這個盼望使我們在困境苦難中仍有喜樂,這是盼望的第一個果效。
2、 傳福音的愛心
談到第二個果效“傳福音的愛心”,我要分享我們在新加坡教會看到的情形,福音不只是給我們,還要給所有願意相信的人,如果你對福音有盼望,就會帶來傳福音的熱情,你會對還沒有聽到福音的靈魂有愛心,這個叫作傳福音的愛心。因著福音應許的相信,帶來了盼望,保羅說:「…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加4:19)這是對傳福音對象的愛心,對基督的信心就會產生向眾聖徒的愛心,「因聽見你們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並向眾聖徒的愛心,是為那給你們存在天上的盼望;這盼望就是你們從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所聽見的。」(西1:4~5)有這個盼望會產生愛心,這個盼望是什麼盼望?就是福音真理上的盼望,就是上帝藉著耶穌基督的愛,要拯救、要改變所有願意相信的人,如果你相信這樣的一個福音的應許,你在傳福音上面就會很熱心。新加坡教會他們的小組做得很成功,在幾年內,教會從幾百人變成現在的五千人,很有活力。他們對傳福音很有熱情,每一個人到教會信主以後,差不多九個月以內,就可以開始去帶另外一個人來信主,他們用小組的方式,平均起來大約九個月到一年半就能夠帶人信主,這是他們的經驗,他們叫作屬靈的父母,就像經文所說的「再受生產之苦」,他們從這句話得到一個Image,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屬靈爸爸或媽媽,要把福音的種子撒在一個人的心裡面,慢慢的帶他一直到「基督成形」,這是對福音的盼望所帶來的愛心。他們不是把一個人帶到決志信主就算了,他們是持續的帶領他,直到他也可以再生下一個屬靈的孩子。基督成形,就把福音的盼望又傳承下去,所以他們教會成長的很快,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在傳福音上面堅持這樣的盼望、這樣的努力,在歌羅西書說:「神願意叫他們知道,這奧祕在外邦人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就是基督在你們心裡成了有榮耀的盼望。」(西1:27)外邦人就是還沒有信主的人,「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我也為此勞苦,照著祂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28~29節)為這樣願意勞苦、為這樣願意盡心竭力,這是因為對福音的應許有一個確信,因此會在傳福音上表現出對那些未信主的人有很大的愛心。
3、 成長中的忍耐
當你傳福音給一個人,讓基督的愛改變他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人其實並不是沒有問題,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這時盼望就可以等他把那個問題解決,這個等待需要忍耐,福音要改變一個人是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並不是那麼的順利,是有一些困難,當你確信福音可以改變這個人時,你除了在傳福音給對方上有愛心之外,你在等待他成長的時候,你會表現出無比的耐心,就好像「…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雅5:7)出產是需要時間的,你種一棵植物等到它長大是需要時間,確信盼望這棵植物將來會長大,使得這個農夫可以等待,不管是稻子、麥子、果樹等等,由於有盼望,他可以等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保羅說:「…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1:3)所以盼望讓我們在艱難中會帶來喜樂;盼望讓我們對未信主的人有愛心,希望把福音傳給對方;盼望讓我們在看到對方成長過程中,遇到各樣的情況時,可以等待,你會給對方時間和空間長大,在等待的同時,你會看他的問題是什麼,需要什麼,就用各式各樣的方法來幫助他長大,「…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帖前5:14),就是等待對方長大到像福音應許所應該有的「基督成形」的過程中的忍耐。所以一個在上帝的福音裡面有盼望的人,會表現出來苦難中的喜樂,傳福音中的愛心,和等待對方成長時的耐心。
Ⅴ、愛與盼望
1、 羅曼蒂克充滿盼望 (Romantic love fills with hope)
我們再回頭講到愛與盼望的關係,當我們進入愛裡面的時候,剛才我一開始就講,在愛裡面是充滿了憧憬、充滿了美夢,這個我們叫作羅曼蒂克,這樣的愛情是充滿了盼望。
2、 冷酷現實挑戰盼望 (Realistic love challenges hope)
可是愛情不會都是這樣,一旦遇到現實生活時,這個盼望就受到挑戰,愛情變得很辛苦,像一輛摩托車上擠了一家大小五六個人,這是現實的挑戰,我們的夢想一定會帶來挑戰,冷酷的現實會對我们那羅曼蒂克愛情的盼望帶來挑戰,這時候就看這兩個人有沒有辦法一起來面對,在現實生活下所帶來的傷害和挑戰,如果有辦法好好處理的話,新的盼望會再產生,就可以克服那些困難;如果沒有辦法處理的話,這個盼望就會被現實扼殺掉,一旦扼殺掉我們叫作絕望。大部分的人要結束婚姻的時候都是說:「我對這個婚姻沒有盼望,我的愛已經沒有辦法勝過這個殘酷的現實,我已經放棄了,我覺得我們兩個人不可能有明天,未來不會再改善了。」當這個盼望被現實殘害以後,這個婚姻、這個愛的關係就會枯萎、以致於終止。
3、 救贖更新重燃盼望 (Redemptive love rekindles hope)
可是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靠著神的恩典,在還有一點盼望的時候,你要是不放棄,願意再努力看看,就有可能克服困難,走出一條新的路,突破這個困境,就會進到下一個階段――獲取生機,也就是神在耶穌基督裡面應許給我們死而復活的盼望,會讓你熬過現實的考驗,重新再燃起一個新的盼望。一起經歷過,這樣的愛會比起初的愛更落實,經過考驗的盼望則是更踏實,這是愛與盼望的關係。
Ⅵ、盼望與愛
1、 盼望讓愛學習等待
盼望與愛有關係嗎?第一,在盼望裡面愛就可以等待,等待對方。在盼望當中,愛就不會勉強,聖經提到「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羅8:25)常言道:「真愛需要等待」,在盼望裡面你可以等,等到對方願意,等到對方預備好 (Ready),然後再一起享受那份愛的甜美。
2、 盼望促愛努力耕耘
另外在盼望裡面,你會耕耘,因為你帶著一個盼望,你會努力去耕耘,在愛的當中,由於對前面有一個愛的憧憬,你就不會呆坐在那邊,相愛的人會一起商量、一起努力,把夢想和盼望變成實際,烏托邦(utopia)和盼望的不同在於,烏托邦就是說我們有一個美夢,然後就什麼都不做,可是莫特曼說,這樣不是盼望,那只是幻想,真正的盼望會帶來行動,你願意為此盡心勞苦,會努力耕耘,聖經說:「因為耕種的當存著指望去耕種;打場的也當存得糧的指望去打場。」(林前9:10)所以盼望會讓你現在願意去努力、願意去耕耘,期待盼望能更快臨到。
3、 盼望使愛堅信到底
盼望使愛堅信到底,在彼此的愛受到強烈衝擊時,盼望讓愛不被放棄,亞伯拉罕讓我們看到一個很特別的經驗,「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這個英文叫作Hope against hope,照常理是不可能的,因為亞伯拉罕已經一百歲了,他老婆撒拉也已經九十歲了,上帝應許他的後代要像海邊的沙那樣多,這怎麼可能呢,可是在這樣的時候,因為亞伯拉罕對上帝應許的信心,讓他堅持這個盼望,讓他不放棄,後來他真的得到了他所相信的,也成為我們的信心之父,「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國的父,正如先前所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他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經斷絕,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並且仰望神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裡得堅固,將榮耀歸給神,且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作成。」(羅4:18~21)
Ⅶ、結論:慈父的愛 容許嘗試 等待醒悟 慈父的愛 遠遠看見 出來相勸
最後我要以路加福音(路15:11~32)浪子的父親做為結論,浪子的父親,是一個因為愛而對兩個孩子充滿著盼望的榜樣,他因為愛他的孩子,他對這個孩子的盼望,到一個程度,他可以容許他的孩子去做各種、包括錯誤的嘗試,To love enough to let go.,愛使他可以放手,讓所愛的孩子去嘗試,可以等孩子自己去學到功課、自己去醒悟,當這個孩子醒悟的時候,聖經形容這位父親說:「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遠遠看見,讓我想到一個畫面,這個爸爸愛他的孩子,讓他去嘗試,讓他自己知道錯了,醒悟過來,可是這個爸爸不是就沒做事,他是每天早上起來,踮著腳尖、手放額頭上、引頸而盼,看孩子回來了沒有,所以這個爸爸做很多事,他有一個很積極的盼望,他讓這個孩子自己決定回來,雖然孩子在外面很頹廢,但是上帝還不放棄他,期待有一天他會回頭。同樣的,當這個老二回來的時候,這個父親還要處理老大的心結,因為老大一比較之下,很不高興、很不以為然,這個爸爸把老二盼回家,迎接他回家的時候,他還要出來勸老大,跟老大說:「唉呀,不要這樣啦,你弟弟回來就好,不要那麼生氣和計較嘛。」可是很特別的,聖經就停在那邊,所以我覺得這個爸爸對老大還是帶有盼望,他也是給老大同樣的機會說:「你自己決定要不要進來,跟家裡面的人一起快樂。」這整個故事,從盼望和愛的角度來講,在愛裡面是可以給對方機會;在愛裡面是可以給對方時間;在愛裡面是可以等對方改變;在愛裡面可以給對方一個勸告。總而言之,不管是慈父的等待浪子省悟或是對老大的相勸,都代表著愛裡面的盼望,因為愛而盼望。我想這也是上帝對我們的愛和盼望,祂是不放棄的上帝、是盼望的上帝,祂不管我們有多放蕩、多計較,上帝總在那裡等待著我們。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上帝,我們感謝祢,因為浪子回頭故事中的父親讓我們再一次體會到,神祢對我們是充滿盼望的等待、充滿盼望的愛,主,祢給我們自由,祢等我們悔改,主,祢像那個爸爸站在門口踮著腳尖、舉起手、遠遠的望,當我們內心不滿,充滿抱怨的時候,祢就像那個有盼望的爸爸,願意來勸我們,要我們改變,但是祢沒有勉強,祢仍舊帶著盼望愛我們。求祢幫助我們,從祢有所學習,也幫助我們,珍惜這樣的愛,不讓祢的盼望落空,感謝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有一首詩歌叫作「眼光」,這首詩歌我很喜歡,它講到盼望其實是一種眼光、一種有希望的眼光,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災害,當你有盼望的眼光,你就可以熬過艱難,進到一個全新的境界。不管天有多黑,不管路有多長,我們憑信心抓住神的應許,我們就有盼望,我們就可以夜盡天明,我們可以走到雲端,不曉得弟兄姊妹,你現在是處在什麼樣的困境,不管我們的婚姻,我們跟孩子的關係,不管現在遇到什麼樣的黑暗,我們要抓住盼望,我們抓住神的應許,可以幫我們渡過艱難,幫我們走過黑暗,幫我們進入光明。
「親愛的主,我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像亞伯拉罕一樣,似乎走到了沒有盼望的情況,也像保羅一樣,遭遇到很大的艱難,但是不管是亞伯拉罕或是保羅,他們用信心的手緊緊的抓住神的應許,他們得到盼望,這個盼望幫他們從黑暗走向光明、幫他們渡過艱難。主耶穌,在我們傳福音的時候,有時候因為看不見果效,我們慢慢就失去傳福音的熱情。求主使我們對神福音的應許有盼望,我們可以用信心抓住,讓我們願意等待一個人在信心上面的成長,不管遇到的是怎麼樣的艱難。主在我們的婚姻、在我們的家庭當中,讓我們不輕易的放棄,讓我們不輕易的絕望,讓我們用信心抓住神祢的應許,因為神的愛可以改變一切。感謝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