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系列(二十一):愛與相信 -- 蔡茂堂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人際關係
,
愛
,
愛的系列
» 愛的系列(二十一):愛與相信 -- 蔡茂堂 牧師
愛的系列(二十一):愛與相信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7年2月4日 星期日 | 晚上9:08
寫作於2007.02.04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台語
國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保羅為什麼告訴我們要凡事相信?凡事相信是愛?還是愚笨?我想是愚笨。有沒有那一位父親或母親會對孩子說:「以後你去外面,不管誰跟你講什麼,你都要相信,這樣你就是愛他們…」那是愚笨的爸爸媽媽。你是不是這樣被教導:「陌生人不要隨便相信,要小心喔,人家可能會害你。」奇怪?那為什麼保羅這樣講呢?那是什麼意思?那是說,如果這個世界的人都像媽媽一樣看顧他的小孩時,我們就可以凡事相信,因為媽媽不可能害小孩,就算她犧牲自己也會保護他的小孩,在這樣完全的愛下面,我們才凡事相信,可是我們所活的世界不都是這樣,所以這句經文怎麼解釋呢?我們怎麼來了解愛是凡事相信呢?
Ⅰ、引言:囚犯之兩難
(Prisoner’s Dilemma)
美蘇在二次大戰以後進入冷戰時期,美國總統知道,雙方的科技均有能力製造原子彈,他就很害怕,因為當時是美蘇兩大陣營對峙,美國總統審慎的計算說,如果先被對方攻打,就死定了,因為原子彈的破壞力太大,可是你怎麼知道對方不會出賣你?雙方雖然是講好不打的,但是能夠相信對方嗎?共產黨可以相信嗎?如果不信的話怎麼辦?你要先打對方嗎?在什麼情況下要先打?這個決定影響很大,於是他請了一些很優秀的數學家,幫他計算一下這個得失機會有多少,最後有兩個人計算出來了,他們是Merrill Flood和Melvin Dresher,這兩個人所計算出來的名稱就叫作「囚犯的兩難(Prisoner’s Dilemma)」,他們兩位是數學家,可是他們用的是數學語言,一般人聽不懂,講了一大堆,總統還是不明白他們在講什麼,後來有一個人Albert W. Tucker,他把那兩位數學家所計算出來很複雜的結果,被出賣的機會的多少,以故事的方式來說明,這個故事就把那兩位數學家的想法用淺顯的方式講出來,這個故事是什麼?這個故事叫作囚犯的兩難,他說:有兩個人要去破壞顛覆一個國家,可是被那個國家的警察抓到了,但是證據不足,兩個人就被隔開關到牢裡,怎麼辦呢?檢察官想要逼他們招供,所以就給他們好處,你聽過所謂的污點證人(就是幫檢察官作證人,檢察官可以就放你沒罪,或是減刑。)嗎?提出的條件如下:如果你保護你的同伴,絕不洩漏,而你的同伴講了出來,出賣的人就沒事,因為他協助檢察官破案,而你會被判十年的刑期;如果對方不講,你講了,結果是檢察官會判對方十年刑期,而你無罪開釋;若兩個人都不講,檢察官因為罪證不足,不能夠判太重,所以兩個人都判刑六個月;如果兩個人都講,又因檢察官握有證據,兩個人都有罪,可是兩個人又都幫助檢察官,那就可以減刑,所以就各關兩年。給你們兩分鐘稍微想一下,如果你是其中之一,你會怎麼決定?你要計算一下,因為我們都不知道對方會不會講,你就要把所有的可能性都算看看,到底怎麼樣最划算?A可以守密不講,也可以把對方出賣,B也是一樣可以守密不講,或是把對方出賣掉,看來有四種的可能性:(如下圖)
好,到底我要講還是不要講?通常我們會算怎麼作對我自己最有利?似乎是我告密而不管對方講或不講,對自己較為有利,但其實最划算的是兩人都不告密,問題在於我有把握對方也不會講嗎?這就是相信與不相信別人的兩難,因為兩個親密的人,也有可能我出賣你、你出賣我,這時候我要怎麼拿捏呢?所以凡事相信不容易,常理來看應該是凡事懷疑才對吧,我們的聖經怎麼說呢?聖經保羅說:「凡事相信」,哇,看來保羅似乎不夠聰明,是這樣嗎?現代中文修訂版翻譯為:「對一切有信心」,跟和合本的「凡事相信」差不了多少,英文的翻家就有所不同,因為原文「相信」這個字不只是單一的意思,它有不同的意思,英文的版本,包括新欽訂本(NKJ)、現代美國標準版(NAS)、新修訂標準版(NRS)都翻譯成believes all things,跟中文「凡事相信」差不多一樣,只有現代國際版聖經(NIV),它把翻譯為always trusts,believes改成trusts,看到這兩個字的不同嗎?這兩個字是同義詞?believe和trust不一樣,believe對我们的影響範圍比較小,trust對我们的影響範圍比較大。
Ⅱ、凡事相信
1、 希臘文:相信πιστεύ ω (pisteuo)
凡事相信的希臘文是πιστεύ ω(pisteuo)用英文把它打出來是pisteuo,這個希臘文πιστεύ ω(pisteuo)在中文我們翻譯作相信。這個字出現在約翰福音第五章46~47節「你們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為他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你們若不信他的書,怎能信我的話呢?」
2、 英 文:
believes all things (NKJ) (NAS) (NRS) always trusts (NIV)
在英文的翻譯裡「相信」有兩個不同的用字,一個把它翻譯成believe,另一個把它翻譯成trust,不同在哪裡呢?在聖經裡面有一個例子,「他(約翰)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兩個(約翰的)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約1:36~37)約翰的門徒相信約翰的話,就跟從了耶穌。這兩個門徒,對約翰相信,對耶穌也相信,可是這兩個相信是不同的,對約翰的相信是相信他講的話是對的,對耶穌的相信是覺得這個人是可以相信的,因為老師推薦,所以他們就跟從了耶穌,所以對約翰的相信是believe,對耶穌的相信是trust,有不同嗎?有啊。不同很大,如果你就跟著他走,他可能把你誤導了,帶你往壞的方向去了。如果只是相信他一句話,那就相信吧,頂多是相信錯了,沒有什麼損失,在這句經文裡面就把believe和trust的差別同時說明出來,一個是聽見,一個是跟從,這個有沒有差別?有的。前者我稱它為「信服」,後者稱它為「信靠」。你們相不相信愛因斯坦?當然相信嘛,因為他是科學家,他比你聰明,他講了一句話,說:E=MC²,你相信他嗎?我相信他。可是我不一定就因此把自己交給他,我是相信他講的這句話是對的,為什麼?因為他是物理學家,他很聰明,他講的應該是對的,這樣的相信叫作信服,只是信服他講的這句話的內容,這個我們叫作「命題真確性的相信 (Propositional truth)」,因為它是correct or incorrect(對或錯),萬一愛因斯坦講錯了,有另外一個人講說:「不對,應該是E=MC³」,那我們損失也不大嘛,你有什麼損失嗎?頂多我們相信E=MC³就沒事了,所以這樣的相信比較容易,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困難。可是如果這句話不是愛因斯坦講的,而是你結婚當天,你身旁的伴侶講的:「我永遠愛你…」,唉呀,這個信或不信可就嚴重了囉,這兩句話的不同在哪邊?愛因斯坦講的只是Proposition(主張論點),而「我永遠愛你…」是一個Promise(承諾應許),你相信對方的真誠(Sincere),不是這句話說的對錯與否,而是對方的真心話:「他真的從今天開始就要永遠愛我,不會打我罵我出賣我,就是單單要疼我嗎?」如果你是真的相信,你才敢說:「好,我嫁給你。」這個一旦決定了,你的生命就交在對方的手裡,所以trust影響很大,對不對?believe沒什麼,錯了就錯了,改一改就沒事了,trust可能這一生就受影響,到底哥林多前書講的是believe還是trust?這兩者有關係,一個人講的話都不可信,那這個人當然不可信啦,可是一個人講的話都對,不一定那個人就可以信靠,對不對?他可能講的話都對,可是他的心裡面可能不老實,他是存心騙你,所以都跟你講對的話,等到你上鉤了以後,就變了,有沒有這種人?有啊。我們叫作老千,不是老實。保羅講的我覺得是trust,凡事包容看來很危險,為什麼保羅敢這樣講呢?那是什麼意思呢?
3、中 文:凡事相信 (和合本)
對一切有信心 (現中修)
中文剛才我們講過,和合本的「凡事相信」跟現代中文修訂本的「對一切有信心」,兩個版本的差異不大。
Ⅲ、相信的本質
1、 不全知的冒險 (Risk of unknow)
信是什麼?信就是冒險。你玩過這個遊戲嗎?把你的眼睛綁蒙來,讓你的朋友站在你後面,要你往後倒然後接住你,在你往後倒下去,到他還沒有把你接住的中間幾秒裡,你的心裡會如何想?「萬一他跑掉怎麼辦?如果他突然走了,那我就會摔個腦震盪。」這叫作相信,我們對一個人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的知道,所以不得不冒險,新娘跟新郎交往了五年十年,對他有一些知道,所以她才敢相信他,可是沒有一個新娘對新郎都百分之百的知道,同意嗎?相信就是冒險,我稱之為「不全知的冒險(Risk of unknow)」。有一種人是「全不知」的冒險,那叫作愚蠢,不叫作相信,你在路上遇到一個男人,你一點都不了解對方就嫁給他,那裡有這種人?不會吧?「全不知」叫作愚蠢,我知道,知道的越多,就是對對方知道的越多,相信的冒險就越少,所以這是個掙扎。如果我要全部知道,那是不可能,也做不到的,而且你到七十歲還嫁不到一個人,因為你還在等說:「下一個人會不會騙我?」所以我們常常都在冒險。第一個,相信就是冒險,冒什麼險?就是他給你開天窗,出紕漏或是出賣,這是最可怕的,信靠最怕的是被對方出賣,你把錢給他,他把錢吃了;你把你的幸福給他,他把你賣了,去跟別人要好,你會整個人都垮掉,這個是很大的冒險,英文叫作Risk of unkown,unknow這個字用的不好,我一直要找一個更合適的字,不是unknow,而是no total know,就是不全知。就是因為不全知,所以需要冒險,每天我們都活在信心的生活中,我們每天早上起來吃早餐的時候,你相信那個賣早餐的人不會下毒嗎?你坐公車相信司機不會亂開,載你去撞牆嗎?你還是要搭車啊,因為人如果沒有這種基本的信心就活不下去,可是這樣也就把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也就有被出賣的可能性,特別是越親密的人傷害越大,因為你付出很多,這是冒險,聖經說:「信…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b)。
2、 肯定性的盼望 (Hope of affirmation)
對被信任的人來講,如果有某個小姐很相信你,你會不會心裡覺得很高興?「人家信任我,我應該做的像樣一點吧,我應該不要讓人家傷心。」被相信的人會有一種被尊重、被相信的激勵作用,所以就願意「我應該努力一點,不要讓對方失望。」所以相信會帶來鼓勵的作用,就像一位爸爸在教他的女兒學騎腳踏車的時候,當然會有跌倒的情況發生,所以為了怕她跌倒,爸爸的手會抓著那台腳踏車,女兒一面騎,爸爸一面跑,但是總不能就這樣一直跟在她後面跑吧,她會越騎越快啊,怎麼辦?總有一天,這位爸爸要決定放手,在放手以前,這位爸爸會先跟這個女兒講:「你不會跌倒的,你不會跌倒的,你好好騎不要怕。」這就叫作相信,你一放手可能她就跌倒了,但是你不會說:「你會跌倒,你會跌倒。」然後把她放掉,沒有一位爸爸會這樣講的,那算什麼爸爸,「我還沒有騎,你就說我會跌倒?」所以你相信一個人,會讓對方更可信,這是對於被相信的人來講,有一個正面肯定的盼望,我們稱為「肯定性的盼望(Hope of affirmation)」。對被相信的人有鼓舞的作用,也是希伯來書講的:「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來11:1a),是一個正面的作用(Positive),是正面的、積極的、肯定的,對對方有鼓勵的作用。
3、 從信服到信靠 (From belief to trust)
從相信對方說的話是對的,到相信他的人是真誠的,這有一個過程,From belief to trust(從信服到信靠)。有一個故事也許你們聽過,有一個人會走高空鋼索,為了怕掉下來,他就拿著平衡桿來保持平穩,走來走去沒有掉下來,下面圍了一大群人給他熱烈的掌聲,「好棒,好棒,你真的很厲害。」後來他說:「好,你們再看一次,這次沒有拿平衡桿。」他也沒有掉下來,「哇,不得了,平衡感很好。」第三次他把眼睛蒙起來,還是走過去,沒有掉下來。你相信他不會掉下來嗎?他已經走三次了,拿桿子、沒拿桿子、眼睛打開、眼睛蒙起來,都沒有掉下來,他下來接受群眾的喝采,「我們相信你,相信你一定不會掉下來。」之後他說:「各位先生女士,我現在要邀請一個人,自願讓我背著他走一趟,我就知道你們相信我。」如果你是在場的觀眾,你會不會說:「不要看我,不要找我。」你會不會?大家拍手你也拍手,他說:「先生,可以邀請你嗎?只要走一趟就好。我走了五六趟都沒有掉下來,應該沒有問題啦,你真的不相信我嗎?我已經走那麼多次給你看哩。」這時你就知道believe和trust的差別了。因為萬一掉下來就慘了,這個代價太大,沒有人敢上去。後來一個小孩跑出來自願,說:「我、我、我自願。」這個小傻瓜,爸爸媽媽沒有看好,他怎麼跑出來的,他說:「很好,小朋友也可以。」就把他背起來,走過去,沒有掉下來,大家給那個小孩熱烈的拍手,有一個老人家問小朋友:「你怎麼那麼笨?萬一摔下來怎麼辦?你為什麼敢?」小朋友說:「因為他是我爸爸」。這就是信靠,信靠需要付出代價,你敢把自己終身的幸福交給對方嗎?信靠就有可能被出賣、被傷害。在希伯來書第十一章6節就講這個事情,你們相信上帝嗎?你們基督徒說我相信上帝,是believe 還是trust?這有很大的不同,萬一人家說有上帝是假的,你的損失大不大?認為損失不大的人,他可能只是believe,就像你相信愛因斯坦說的E=MC²,知道我的意思嗎?很多人說:「我相信,上帝我相信啊。」可是在你的生活上跟上帝沒有什麼一起冒險的地方,如果你真的把你這一生擺上去,哇,上帝是真的或假的影響就很大,這叫作信靠,你信靠上帝嗎?聖經說:「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11:6)「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這個信是believe,「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這個信是trust,這樣的相信已經進到生活裡面了,你有困難你會向祂禱告,你得到幫助你會感謝祂,這就是玩真的,你敢,這個叫作trust,可是就要冒險。像我本來好好的醫生不做,萬一哪一天發現上帝是假的,那我不是很悽慘、很不聰明,對不對?如果當醫生就好,你還是相信上帝,每個禮拜還是到教堂作禮拜,你也是很好的基督徒,可是你沒有trust,你只有believe,對不對?你擺下去的賭注比較少,就像「我同意,我同意宇宙有上帝。」可是你敢把這個信仰放到你的經歷裡面去嗎?這是很難的,是要凡事相信,如果不小心被出賣了,那怎麼辦?
Ⅳ、愛與相信
1、 被愛產生相信 (Erik Erikson)
愛和相信有很複雜的互動,很多心理學家想要了解,到底是先愛才相信?還是先相信才愛?這個關係是什麼?保羅說:「愛是凡事相信」,這兩者的關係是什麼?Erik Erikson是一位Social psychologist(社會心理學家),他研究的結果發現,小孩子一出生一定要先被愛,然後慢慢的才會相信,這是Erik Erikson的理論,他認為對嬰孩來講,每一個人一出生第一個先產生的就是對環境的相信,因為有一位很愛他的媽媽,永遠的把他保抱起來,因此他相信外面的世界對他是良善的,他才活的下去,這個基本的信靠(Basic trust)。這是零歲到一歲的小孩必須要建立的,如果沒有的話,他這一生就會活的很辛苦,並且在現代的社會幾乎活不下去的。因為他對誰都不敢相信。
2.相信產生愛情 (Barbara B. Smith)
可是另外一個學者說:「不是,要先相信才可能去愛。」因為這個嬰孩在媽媽的保護下凡事都很相信,可是長大後一定會有被騙的機會,後來就怕了,媽媽也告訴他不要隨便相信人,可是長大以後他又覺得自己一個人很孤單,需要找一個人來愛,那麼他要找誰呢?當然要找一個他相信的人來愛他,對不對?你會不會找一個根本你會害怕他可能會殺你的人去愛他?不會的,你跑都來不及了。有一位美國的女黑人作家Barbara B. Smith,她講這麼一句話:「Trust is the foundation upon which more can be built. Where trust is, love can flourish.」,她說:「有信的地方,才有可能在上面建築愛。」至少你要相信他不會捅你一刀吧,至少他不會趁機會欺負你。所以說,信是愛的基礎,可是對小小孩來講,愛是信的基礎,所以這是一個互動的關係,在這個互動的關係裡面,由於周遭每一個人不都有媽媽的愛,所以被傷害的機會有沒有?有的。你傷害別人的機會有沒有?有的。大小傷害都有,比如人家拜託你,你卻忘得一乾二淨,不是故意的,可是對方卻受害了,他以為你會去完成,結果你沒有去做。或是夫妻之間的外遇-------,這些事常在我們自己或周遭發生,我們的信靠受到傷害,這時候怎麼辦?傷害可以恢復嗎?
2、 愛心重建相信
有沒有一種愛,可以讓受傷的信心再恢復?耶穌的故事裡面就讓我們看到一個轉機。我們常以為只有猶大出賣了耶穌,其實是有兩個門徒出賣祂,猶大是以三十兩銀子出賣了主,另一個出賣祂的學生是彼得,彼得為了保命,三次否認主耶穌,可是耶穌卻跟彼得說:「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32)這句話我很感動,耶穌知道彼得會出賣祂,祂還是相信他,彼得出賣耶穌以後,祂還鼓勵他,所以讓彼得有臉敢再回頭。教會是因彼得而建立的,這個出賣耶穌三次的彼得,耶穌給他回頭的機會,這個愛,可以讓相信再重建,那樣的愛真的不簡單。我們一般吃過一次虧,就沒有第二次了,又不是傻瓜,可是要繼續信任,那真是不容易,你怎麼信呢?需要這樣信嗎?還是被賣一次以後就切斷關係?「算了,不要了。」有時候我們被出賣,有時候我們出賣人,都會發生,這個時候該怎麼辦?
Ⅴ、凡事相信
1、 上帝疼愛所有的人
你相信上帝有辦法幫你解決這個困難嗎?「凡事相信」我覺得應該這樣解釋:上帝疼愛所有的人,包括那個出賣你的人,上帝也愛他。如果你曾經欺騙過或出賣過愛你的人,你相信上帝還愛你嗎?還是「上帝就不要你了,你這個混蛋,臭小子,你怎麼可以欺負人家,我不要你了。」是這樣子嗎?因為聖經說:「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上帝愛世上的人,把祂的獨生愛子為所有的人捨了,包括一切出賣人、傷害人的人,上帝也愛他,你相信嗎?
2、 上帝救贖所有的人
如果只是愛他,並沒有什麼用,上帝可以改變他嗎?讓他不再出賣我、傷害我,神有這個能力嗎?耶穌的學生說:「這個…看起來很難耶,幾乎不可能。」耶穌回答說:「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可10:27)你相信神有能力改變對方或是改變你自己,不再做這種出賣人、破壞信靠的這一類的傷害行為嗎?你真的這樣相信嗎?
3、 上帝更新所有處境
你相信這一次的災害不管帶來的是多嚴重的傷害,上帝都有可能使你痊癒復原,讓你重新來過嗎?還是這個傷害這一生就不會恢復了呢?上帝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又說: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啟21:5)這一切,包括傷痕都會被醫治,你相信神這樣的應許嗎?
4、 流淚撒種歡呼收割
你相信在這樣悽慘的情況下,你可以重新再開始灑下相愛、相信的種子,讓它在你們當中再一次的長出來嗎?「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126:5)將來你們可以收割,很快樂的活在愛的關係裡,你真的這麼相信嗎?相信出賣你的人,要再重頭來過,真的很難,一定是經歷許多的眼淚,可是只要你願意繼續這樣做,神會讓你們有一個重新的開始以致於末後可以歡呼收割。
5、 信靠救主不致羞愧
你相信你用這樣的信心到耶穌面前來,這一次你就不會再受羞辱了嗎?這一次神真的會讓你成功嗎?聖經說:「看哪,我把所揀選、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信靠祂的人必不至於羞愧。」(彼前2:6)這個很難耶,如果沒有被傷害過的人,覺得沒什麼,被傷害過的人就知道,實在是很難,那個人不可信,因為已經傷害了我,我再信他我是愚蠢,可是神是可信的,如果神介入來幫助我們的關係,我們的情況可以改變、可以再回轉。
Ⅵ、結論: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
聖經記載,有一天耶穌帶三個學生去山上開退修會,剩下九個在山下,可是這九個以前上課的時候不好好上課,有些東西沒學好,有人臨時帶了一個急診病患來看病,醫了半天並沒有醫好,耶穌下山看到這個場面,病患的爸爸跑來跟耶穌說:「先生拜託啊,可以的話救救我的孩子吧,祢那九個學生實在沒有用,怎麼醫都醫不好。」那個孩子的爸爸講一句話:「祢若能作什麼,求祢憐憫我們,幫助我們。」(可9:22)「耶穌啊,你若能…」因為耶穌的能力已經被懷疑了,耶穌的答案很簡單,祂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23節)你若能信我就幫忙。如果是你會怎麼回答?那個孩子的爸爸說:「祢若能,請幫忙。」耶穌說:「你能信我嗎?如果能信我,我就一定能,我的能不能是看你信不信。」這個爸爸馬上講了一句最棒的話:「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24節)我是信,但是我也不信,怎麼辦?如果我不信我還跑來找祢幹嘛,如果我信,但是祢那九個學生讓我怎麼信祢嘛,教成這個樣子,這個老師難道能嗎?中文翻譯的很客氣,「我信!但我信不足…」,其實原文意思是:「我信,但我也不信…」,你知道那個感覺、那個掙扎嗎?他說:「耶穌啊,乾脆好人做到底,連這個祢也幫我好了。」請祢連我的不信也幫助我,這個人真是聰明。因為在你的親密關係當中,曾經有意無意受到傷害以後,要再恢復是困難的,被騙一次是倒楣,被騙兩次是愚蠢。被騙一次就會想與對方斷絕,可是彼此認識那麼久,若與對方斷絕會很遺憾,但要在一起又很害怕,怎麼辦?可以到神的面前來,向神說:「神啊,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要信有困難,不信又可惜,該怎麼辦?請祢幫忙。」也許你是那個出賣別人的,但願你可以到神的面前向神說:「神啊,請祢幫助我,讓我不要再做這種事情,不要再傷害對方。」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需要學習冒險、互相相信,可是這個功課不好學,有時候我們相信別人,自己被出賣被傷害;有時候別人相信我們,被我們有意無意的傷害和出賣,我們活在這樣的情況裡面,我們常常是兩難。可是主,祢在聖經裡面這樣應許我們,祢愛所有的人,包括出賣人的、包括受傷的,主,祢都愛,祢不只愛我們,祢還要救贖我們、改變我們,主啊,祢說如果我們肯在這樣的情況下,憑著信心來信靠祢的話,祢會讓我們不至於羞愧,雖然我們流淚撒種,有一天祢卻要讓我們歡呼收割。我們多麼渴望在我們彼此當中,有這樣因相信卻反而受到傷害的人,可以因為信靠祢而得到醫治,讓我們能夠重頭來過。我們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們!」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