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系列(十九):愛與真理 -- 蔡茂堂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人際關係
,
愛
,
愛的系列
» 愛的系列(十九):愛與真理 -- 蔡茂堂 牧師
愛的系列(十九):愛與真理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7年1月14日 星期日 | 晚上8:56
寫作於2007.01.14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台語
國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上一次我們講到愛與公義,這週我們要講愛與真理,在中文合和本,這句經文是愛「只喜歡真理」。不知道我们中間有沒有人看過圖片中的這塊石頭呢?如果你曾經到羅馬旅遊,通常導遊會帶你去觀賞,這塊石頭以前是做什麼用的沒有人知道,後來被人家拿去放在一間房子前面,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作La Bocca della Verita,Bocca是嘴,Verita是真,就是「真理的嘴(The Mouth of truth)」,很多人很喜歡去那裡,因為傳說,如果你是說真話,當你把手從牠的口中伸進去、再伸出來以後,你的那隻手還會在;如果你說的話是假的,那你把手放進牠的嘴裡再伸出來,你的手就會被它咬掉,那就知道你講的是假話,所以戀愛中的情侶,很喜歡帶情人到那兒,要確定對方說:「我愛你」的真假,當要確認對方是不是真的說我愛你的時候,「好,沒關係,把你的手伸進去證明一下。」有的人就開始冒冷汗,那就知道對方說的話有問題,這個傳說很有趣,以後你有機會到羅馬可以去那邊看看。到底愛和真理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的聖經節很短,就是「只喜歡真理」,中文修訂版翻譯為「只喜愛真理」,「喜歡」改成「喜愛」,我想沒有太大的差別,可是英文就有顯著的不同,不是字的不同,而是介系詞的不同,欽訂本(NKJ)和英文的修訂版(NRS)是「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可是新美國標準版(NAS)就翻譯成「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這次為了講這篇道,我再去查了一下希臘文,那個字是άλήθεια(aletheia),也就是rejoices with,有時候台語比國語傳神,在這裡台語翻譯的比較好,台語是怎麼翻譯的?「是及真理相及歡喜」,有兩個「及(與)」。華語的翻譯和NKJ、NRS是一樣的,都是「只喜歡真理」。而「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和「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的不同在哪邊呢?「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中rejoices是主體,truth是客體(被喜歡的對象),可是在「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裡就沒有哪個是主體、哪個是客體的分別,就是「愛喜歡真理、真理喜歡愛」,它們是互為主體、是互動的。我個人覺得「愛和真理一同快樂」,這個翻譯比較接近原意。
Ⅰ、引言:彼拉多曠世巨問
問「真理是什麼?」這個問題,最有名的人是彼拉多,彼拉多問了一句令全世界印象深刻的話,當耶穌被抓到最高法庭要被審判死刑的時候,猶太人控告祂的是犯內亂罪,所以彼拉多就把耶穌拉到會堂內(因為外面亂糟糟的),私下問他,說:「祢是王嗎?」結果耶穌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約18:37)咦?耶穌把真理提了出來,「…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彼拉多就問祂一句話:「真理是什麼呢」,然後問完就到屋外說:「我查不出這人有什麼罪來」(38節),這句話成了很有名的一句話,「真理是什麼呢」,到底彼拉多是在請問耶穌?還是在嘲笑耶穌?我們不知道。他說這句話的後面,會是個問號嗎?若是個問號,就是一個虔誠的態度,想要請問耶穌:「祢剛才講什麼真理的…真理到底是什麼呢?」這樣的話他是個慕道者,若句子是後面是感嘆號,那他就不是慕道者,這是個輕蔑的應答,英文叫作Rhetoric sarcasm (嘲諷的修詞),他根本不是想知道答案,只是要嘲笑耶穌:「祢都快要被判死刑了,現在還在講真理,真理是什麼!真理值幾毛錢!」所以他是嘲諷者,聖經並沒有確定的說明,但如果根據聖經的描述,彼拉多問完後馬上就到外面跟猶太人講話,我會傾向說這是個感嘆號,一個真正發問的人,會等一下聽聽耶穌的回答,耶穌都還來不及回答、都還沒有講話,彼拉多就跑出去跟猶太人說:「我查不出祂有什麼罪來」。很可惜的,彼拉多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真理是什麼?」,而全宇宙的真理就站在他面前,可是他沒有等耶穌回答。我們是不是彼拉多?我們每個禮拜來作禮拜,希望對神的話、對神的真理有所了解,我們會不會也是一樣,問題是問了,可是我們沒有時間聆聽上帝要給我们的答案。聖經的翻譯,台語是「是及真理相及歡喜」,是英文rejoices with這兩個字。
Ⅱ、只喜歡真理
希臘文:真理άλήθεια(aletheia)
希臘文是άλήθεια(aletheia),άλήθεια(aletheia)其實就是「真」,但是我們加上「理」的時候,我們就會被理性主義誤導,以為真理是真的道理,其實它的意思 就是「真」而已。
英 文:
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 (NKJ)
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 (NRS)
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 (NAS)
英文翻譯,新欽訂版(NKJ)及新修訂標準版(NRS)是用介係詞in,新美國標準版(NAS)是用with,剛才我們已經稍微解釋過了。
中 文:只喜歡真理 (和合本)
只喜愛真理 (現中修)
中文和合本的「喜歡真理」和現代中文修訂本的「喜愛真理」,沒有太大的差別。
台 語:是及真理相及歡喜
(台語漢字本)
台語的翻譯就很棒,「是及真理相及歡喜」,愛會與真理一起歡喜,所以「真理和愛」它們兩個是同樣重要,是兩者一起高興、一起歡喜這樣的一個狀況。
Ⅲ、三種真理
那麼真理是什麼呢?這個「真」,我用一句聖經的話讓你們了解 (其實不該加上「理」),它有兩個意思:耶穌在最後被抓到法院以前,在聖殿裡面,法利賽人就跟希律黨的人一起來假裝巴結祂,希望從祂的話抓到把柄可以來控告祂,就問祂說:「夫子,我們知道你是誠實人,並且誠誠實實傳神的道,什麼人你都不徇情面,因為你不看人的外貌。你的意見如何?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太22:16~17)當他們要抓耶穌的把柄以前,他們用「真」這個字來混淆耶穌,就是來套祂的話,讓祂不敢隨便講一個Politically correct answer(政客式安全答案),就是講一個不會給他們自己找麻煩的回答,就是要祂講真話,逼祂要回答這個問題,這一句聖經裡面共出現兩次άλήθεια(aletheia) 這個字,「我們知道你是『誠實』人,並且『誠誠實實』傳神的道。(You are man of truth、Preach God’s word in truth,)所以如果我們直接把它翻譯就是:「我們知道你是真人,真人不說假話。」這是第一個意思,你是真人(Personal truth);第二個意思,你講的道是真道(Propositional truth),什麼是真道?就是你講的內容是對的。所以一個是指「真道」,另一個是指「這個人是真的」,這兩個有點不一樣,可是這兩個都是真。
真相:觀察性真理 Correspondence
(客觀觀察、科學實證)
在哲學家談論真理的時候,他們提到了很多種真理,我就提其中的三個。第一個,科學家講「真」,這個「真」,也許我們把它稱作「觀察性的真理(Observation truth)」,這個觀察性的真理如果我們把它翻譯出來叫作「真相」,你看到的是真相,還是看錯、看走了眼,他們強調的方法就是要用客觀的觀察,然後再加上科學的驗證(Empiricism),然後確定你看到的是真的,所以這是很科學的方法。這樣的真,是強調你所看到的,或是你所描述的和那個東西本身要對應很好,他們叫作Correspondence theory(對應理論),這是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Plato and Aristotle)的時候就強調的,所謂真理就是你所講的話,跟你所要講的對象要對應(The correspondence),不對應的話就不真,我想這是「觀察性的真理」。聖經在詩篇裡也提到:「我『觀看』祢指頭所造的天,並祢所陳設的月亮星宿。」(詩8:3)這個「觀看」,我們希望不是看到假象,我們希望是看到真相,就是求真,我們說科學求真,大概講的是這樣的真,就是真相。
真確:邏輯性真理 Coherence
(嚴密演繹、理性分析)
第二個真呢?就跟觀察沒有關係,是指當你看到一個現象以後,你有一些想法,這些想法本身不應該自我矛盾,就是真本身不可以發生矛盾,就像骨牌排好的時候,你推倒第一片,後頭的骨牌就應該會一個接著一個全部的倒下來,這個叫作邏輯,就是If A, then B, if B, then C…,就是前後連貫的很一致的連帶關係,這樣的真叫作「邏輯性的真理」,也許我們可以把它叫作真確,不能自我矛盾,要嚴密的演譯、要理性的分析,這是理性主義(Rationalism)強調的真。所以它的重點不在Correspondence(對應符合),它的重點在Coherence(統一連貫),就是整個串連起來是一致的,你不能前面講A,到最後是講B,這是第二種真理。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說:「我指著信實的神說,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並沒有是而又非的。」(林後1:18)不能「是而又非」不能說這時候講這樣對,到那時候又講說這樣不對,那就是自己相矛盾,總有一個不對吧?不會兩個都對吧?這是第二個真,我把它叫作真確,應該是前後一致,是不能自己拆自己的台,自相矛盾的。
真誠:倫理性真理 Candidness
(坦誠表達、同理瞭解)
第三種真,就像是兩個小孩子彼此之間的真,沒有虛偽,「唉唷,你好醜唷。」「唉呀,你好漂亮。」就直接講出來,這個我們叫作「倫理性的真理」,或是「關係性的真理(Relational truth)」。我覺得這是耶穌所講的最重要的真,應該把它叫作真誠。坦誠的表達、同理的瞭解,人與人要進入愛的關係裡面,一定要用真,一旦是用假的,那你所愛到的不是我,而是我裝出來的一個假象,所以真誠和愛有相當密切的關係,這種真叫作Candidness(真誠)。我不戴面具,我在所愛的人面前,不給對方一個假象,我讓你他看到真正的我,就是我裡面的真我,而不是另一個理想的我。耶穌在這裡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或作:就是從惡裡出來的)。」(太5:37)表裡一致是真我,這種真的表現,就是真誠。
Ⅳ、兩種認識
對於這三個真(真相、真確、真誠),我們怎麼去知道呢?如果沒有人能夠知道的話,那這些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上帝給我們一個很寶貴的禮物,叫作大腦,我們是藉著大腦去觀察、去了解、去認識剛才所講的那三個真,這個我們叫作「知識論(Epistemology)」。認識的對象分為兩類,我用一張圖片來表示、來讓大家了解,這張圖片是德國浪漫派的畫家Friedrich畫的,他的畫作叫作Wanderer above the sea of fog.(在霧海上的流浪者),畫一個人站在高山上,看到前面有霧有山。這張圖片很有趣,它有許多抽象的意義,我只講其中的一個意義,圖畫裡面有被看的山,有看山的人,可是畫裡的這個人又是被我們看的對象,畫裡的人有雙重的角色,他既是觀察者,又是被觀察者,畫家有點要表示這樣的意思。我今天將以這個人為觀察者、山石雲霧為被觀察者來看:被觀察的山石雲霧都是物,我們稱之為客體(Object),看著這些東西的這個人,我們叫作主體(Subject),那我們人呢,既是主體也是客體。我們會想要認識別人或物這個客體(Object),又想要認識自己這個主體(Subject),在中文我們把客體稱作「物」,主體稱作「心」,你如何分辨「心」與「物」呢?
客體 (物):客觀觀察 (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自然律
主體 (心):主觀溝通 (卡揚格集體潛意識) 道德律
如果你要了解「物」,就要用客觀的觀察,才能夠看到客體的真相,透過眼睛的觀察,你能夠看到自然律,看到物與物之間有著很巧妙的關係。你會發現如果這個宇宙是上帝創造的,上帝是真的很有秩序,祂把東西造的很巧妙,聖經說:「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20)所以神讓我們用眼睛去觀察宇宙的真相,可以去揣摩上帝,所以客體是藉由眼睛客觀的觀察而了解。另外對人呢、對這個心呢,我們還是可以去了解它,可是因為心是看不到的,我们只能等對方願意表達,就是要主觀的溝通,所以對主體客觀的觀察是不可能的,而主觀的溝通必須要對方願意表明他的心聲,他的嘴巴要打開,你的耳朵也要打開,一個願講、一個願聽,「心」彼此是互動的,「物」就不需要互動;「物」根本就不需要互動,只要你仔細的看,你就會看到一些東西,而「心」沒有辦法看到,一直要等對方(我們叫作啟示),等他願意自己把心裡面的事掏出來,而且你也願意聽,你才可以進入對方的世界去了解他,這種互相了解的關係,我們叫作「道德律」,人與人之間有很多我們覺得應該這樣、那樣的。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神是一位有規律的神,聖經說:「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羅1:19)所以神有兩個顯明,一個是在「物」,一個是在「心」,我們對神所造世界的認識,包括了客體和主體這兩方面。但是一些學者告訴我們說,我們雖然了解,但我們沒有辦法全部了解,這是物理學家海森堡(Heisenberg)告訴我們的,他發表了「測不準原理(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我們對物的了解,到最後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沒有辦法絕對的了解,因為那裡有一個跨不過去的鴻溝。那麼對人呢,就更不容易了,心理學家Karl Jung(卡揚格)認為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面都有一個集體潛意識,裡面有一個東西叫作Shadow,就是陰影或是黑暗的地方,連自己都不知道,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可能讓別人知道呢?那一部份就是我們不容易了解的部分。所以不管是對客體的了解,或是對主體的了解,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是有限的,而且會扭曲,特別是在主體「心」的了解上。
保羅的知識論:所知有限、模糊不清。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說到認識的問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林前13:9)包括我今天所講的也有限(Limit),我們不可能講明全部,因著我們的有限,認知受到限制。第二個,不止有限,還不清楚,就是會扭曲、失焦,我們沒有辦法講的那麼清楚,「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糢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林前13:12)所以我們在認知上面對兩個困境,一個是有限,一個是模糊不清楚。
Ⅴ、耶穌是真理
聖靈參透萬事(林前2:10 )
耶穌來了,祂說:「我就是真理」,祂大膽的向世人宣告,祂不只說「我是真理」,祂還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14:6)這是什麼意思呢?第一,如果我們要了解世界的真相,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上帝的靈看透萬事,祂可以參透所有的事情,可以幫助我們觀察這個世界的真相,不會被欺騙,「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約16:13)特別對基督徒來講,就是要讀聖經。但你如何明白聖經的教訓?這個真的意思你看的出來嗎?還是你把自己的意思讀進去?就是要藉由聖靈的幫助。「只有神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神深奧的事也參透了。」(林前2:10)耶穌是差派聖靈到我們當中的,聖靈可以幫助我們明白進入真理。
耶穌深知人心
第二個是人心的問題,我想這個問題比較嚴重,我們自己內心的黑暗面,我們偽裝起來不要讓人家知道,或是你自己也不知道,假裝的太好了,自欺欺人,這個偽裝的部分聖經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17:9)耶穌可以識透、耶穌可以知道你裡面有什麼東西,耶穌的愛也可以幫助我們願意去面對這些,我們才能夠活出一個真誠的真我,「也用不著誰來證明人是怎麼樣的,因祂知道人心裡所存的。」(約2:25)。耶穌是恩典和真理的來源,祂把神表明出來,「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1:18)聖經說:「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約1:17)恩典我認為就是愛,真理當然就是真,剛才哥林多前書不是說:「愛和真理一起歡喜」嗎?這裡是「恩典和真理一起歡喜」,恩典和真理都是我們所需要的。在愛的裡面,我們才敢把自己的真顯露出來,在真的關係中,我們的愛才可以越來越真、越來越親,所以愛與真理是要一起互動才可以實現的。
Ⅵ、我們的回應
追求真理的謙卑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回應呢?第一個,我們在「真」的面前,我們必須要降服、我們必須要謙卑,我們承認自己所知道的有限,也可能模糊,包括我們對聖經的了解,常常我們在講耶穌是真理的時候,我們以為我們所了解的耶穌就是耶穌,這是問題的所在,我們也常以為基督教有真理,所有其它宗教都沒有真理,我不覺得是這樣,我相信其他宗教也有神所賜的真理在其中。追求真理的基督徒,只能說我「所了解」的耶穌,一旦加上「所了解」這三個字,就會加上我們的有限和模糊不明,這是我們必須要承認的「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什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2),所以我们在追求真理上要謙卑。
敬拜上帝的誠實
第二個,到上帝面前敬拜祂的人是裝不了的,因為上帝什麼都知道,所以到上帝面前來敬拜,最好是坦誠的到上帝面前來,「神是個靈(或無個字),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4:24)所以重點不在唱什麼歌、聚會的地方在哪裡、用什麼樣的儀式,重點是你在神的面前還有掩蓋嗎?你還有假裝嗎?還是你說:「神,我就是這樣,我就是這麼窩囊,我這個禮拜就是活的很差勁,但是我到祢的面前來。」耶穌告訴井邊撒馬利亞的婦人說:「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23節)我们敬拜神,要用「真」,以誠實來到神的面前,才能夠真的敬拜。
彼此相愛的落實
第三個,我們在與人的關係裡面,神要我们愛人如己,不要掛在嘴巴上面,所謂真,就是做出來,「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3:18)所以這個誠實和真就是行為,就是去做,不是只說,我們叫作言行一致,這是另外一個真,在生活上的真。
愛心裡說誠實話
最後一個,當你要跟對方講真話的時候,要記得,要把愛放在裡面,有一些話是真的,可是若沒有愛,那會很傷人的,若所講的話只是讓對方受傷,那根本就不是幫助他,所以聖經上說:「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弗4:15),恩典和真理、愛心和真話一定要配合,這樣大家才會長進,才可能進步。有人說:「用愛所講的真話不會被拒絕」,講真話有時候會被拒絕,是因為對方覺得受到傷害,他不感覺到你是在愛他,他覺得你是在傷害他,所以哥林多前書說:「愛和真是一起歡喜」,愛與真無法區分哪一個是主體,哪一個是客體的,二者是密切不可分的。
Ⅶ、結論:坦然無懼到施恩座前
主耶穌基督把愛帶到我們當中,讓我們敢面對自己的真,讓我們自己不需要再虛偽、再偽裝,我們在耶穌基督的愛裡面,才敢用我們的真來到上帝的面前尋求幫助,也可以坦誠的到我們所愛的人面前來,「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我們常常活在虛假裡面,或者我們沒有小心的觀察,或者我們頭腦不清楚、糊里糊塗,以致於我們看到的世界是假象,我們的思想常常自我矛盾,可是我們覺得最可怕的是,我們連自己都欺騙自己,我們不願意面對自己心中的黑暗面,我們在別人面前,甚至到上帝祢的面前,我們也用各種偽裝把自己包裹起來。主,當祢到世上來的時候,祢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主,我們多麼渴望祢那樣的愛來釋放我們,讓我們不需要活在虛偽的綑綁裡面,讓我們可以到祢的面前來,甚至到我們所愛的人面前,能夠敢於面對自己的真,在我們顯示自己的真的時候,我們用愛來包容,我們用愛來接納,自由的來表現自己,自由的來表達我們彼此的關係,自由說出我們對彼此的失望和鼓勵,讓我們在愛和真的當中一起成長,讓我們真的體驗到「愛與真一起歡喜」的喜樂,求祢的聖靈來釋放我們,讓我們得以自由,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