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上一次我們講到愛與公義,這週我們要講愛與真理,在中文合和本,這句經文是愛「只喜歡真理」。不知道我们中間有沒有人看過圖片中的這塊石頭呢?如果你曾經到羅馬旅遊,通常導遊會帶你去觀賞,這塊石頭以前是做什麼用的沒有人知道,後來被人家拿去放在一間房子前面,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作La Bocca della Verita,Bocca是嘴,Verita是真,就是「真理的嘴(The Mouth of truth)」,很多人很喜歡去那裡,因為傳說,如果你是說真話,當你把手從牠的口中伸進去、再伸出來以後,你的那隻手還會在;如果你說的話是假的,那你把手放進牠的嘴裡再伸出來,你的手就會被它咬掉,那就知道你講的是假話,所以戀愛中的情侶,很喜歡帶情人到那兒,要確定對方說:「我愛你」的真假,當要確認對方是不是真的說我愛你的時候,「好,沒關係,把你的手伸進去證明一下。」有的人就開始冒冷汗,那就知道對方說的話有問題,這個傳說很有趣,以後你有機會到羅馬可以去那邊看看。到底愛和真理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的聖經節很短,就是「只喜歡真理」,中文修訂版翻譯為「只喜愛真理」,「喜歡」改成「喜愛」,我想沒有太大的差別,可是英文就有顯著的不同,不是字的不同,而是介系詞的不同,欽訂本(NKJ)和英文的修訂版(NRS)是「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可是新美國標準版(NAS)就翻譯成「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這次為了講這篇道,我再去查了一下希臘文,那個字是άλήθεια(aletheia),也就是rejoices with,有時候台語比國語傳神,在這裡台語翻譯的比較好,台語是怎麼翻譯的?「是及真理相及歡喜」,有兩個「及(與)」。華語的翻譯和NKJ、NRS是一樣的,都是「只喜歡真理」。而「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和「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的不同在哪邊呢?「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中rejoices是主體,truth是客體(被喜歡的對象),可是在「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裡就沒有哪個是主體、哪個是客體的分別,就是「愛喜歡真理、真理喜歡愛」,它們是互為主體、是互動的。我個人覺得「愛和真理一同快樂」,這個翻譯比較接近原意。
那麼真理是什麼呢?這個「真」,我用一句聖經的話讓你們了解 (其實不該加上「理」),它有兩個意思:耶穌在最後被抓到法院以前,在聖殿裡面,法利賽人就跟希律黨的人一起來假裝巴結祂,希望從祂的話抓到把柄可以來控告祂,就問祂說:「夫子,我們知道你是誠實人,並且誠誠實實傳神的道,什麼人你都不徇情面,因為你不看人的外貌。你的意見如何?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太22:16~17)當他們要抓耶穌的把柄以前,他們用「真」這個字來混淆耶穌,就是來套祂的話,讓祂不敢隨便講一個Politically correct answer(政客式安全答案),就是講一個不會給他們自己找麻煩的回答,就是要祂講真話,逼祂要回答這個問題,這一句聖經裡面共出現兩次άλήθεια(aletheia) 這個字,「我們知道你是『誠實』人,並且『誠誠實實』傳神的道。(You are man of truth、Preach God’s word in truth,)所以如果我們直接把它翻譯就是:「我們知道你是真人,真人不說假話。」這是第一個意思,你是真人(Personal truth);第二個意思,你講的道是真道(Propositional truth),什麼是真道?就是你講的內容是對的。所以一個是指「真道」,另一個是指「這個人是真的」,這兩個有點不一樣,可是這兩個都是真。
真相:觀察性真理 Correspondence (客觀觀察、科學實證)
在哲學家談論真理的時候,他們提到了很多種真理,我就提其中的三個。第一個,科學家講「真」,這個「真」,也許我們把它稱作「觀察性的真理(Observation truth)」,這個觀察性的真理如果我們把它翻譯出來叫作「真相」,你看到的是真相,還是看錯、看走了眼,他們強調的方法就是要用客觀的觀察,然後再加上科學的驗證(Empiricism),然後確定你看到的是真的,所以這是很科學的方法。這樣的真,是強調你所看到的,或是你所描述的和那個東西本身要對應很好,他們叫作Correspondence theory(對應理論),這是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Plato and Aristotle)的時候就強調的,所謂真理就是你所講的話,跟你所要講的對象要對應(The correspondence),不對應的話就不真,我想這是「觀察性的真理」。聖經在詩篇裡也提到:「我『觀看』祢指頭所造的天,並祢所陳設的月亮星宿。」(詩8:3)這個「觀看」,我們希望不是看到假象,我們希望是看到真相,就是求真,我們說科學求真,大概講的是這樣的真,就是真相。
真確:邏輯性真理 Coherence (嚴密演繹、理性分析)
第二個真呢?就跟觀察沒有關係,是指當你看到一個現象以後,你有一些想法,這些想法本身不應該自我矛盾,就是真本身不可以發生矛盾,就像骨牌排好的時候,你推倒第一片,後頭的骨牌就應該會一個接著一個全部的倒下來,這個叫作邏輯,就是If A, then B, if B, then C…,就是前後連貫的很一致的連帶關係,這樣的真叫作「邏輯性的真理」,也許我們可以把它叫作真確,不能自我矛盾,要嚴密的演譯、要理性的分析,這是理性主義(Rationalism)強調的真。所以它的重點不在Correspondence(對應符合),它的重點在Coherence(統一連貫),就是整個串連起來是一致的,你不能前面講A,到最後是講B,這是第二種真理。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說:「我指著信實的神說,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並沒有是而又非的。」(林後1:18)不能「是而又非」不能說這時候講這樣對,到那時候又講說這樣不對,那就是自己相矛盾,總有一個不對吧?不會兩個都對吧?這是第二個真,我把它叫作真確,應該是前後一致,是不能自己拆自己的台,自相矛盾的。
對於這三個真(真相、真確、真誠),我們怎麼去知道呢?如果沒有人能夠知道的話,那這些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上帝給我們一個很寶貴的禮物,叫作大腦,我們是藉著大腦去觀察、去了解、去認識剛才所講的那三個真,這個我們叫作「知識論(Epistemology)」。認識的對象分為兩類,我用一張圖片來表示、來讓大家了解,這張圖片是德國浪漫派的畫家Friedrich畫的,他的畫作叫作Wanderer above the sea of fog.(在霧海上的流浪者),畫一個人站在高山上,看到前面有霧有山。這張圖片很有趣,它有許多抽象的意義,我只講其中的一個意義,圖畫裡面有被看的山,有看山的人,可是畫裡的這個人又是被我們看的對象,畫裡的人有雙重的角色,他既是觀察者,又是被觀察者,畫家有點要表示這樣的意思。我今天將以這個人為觀察者、山石雲霧為被觀察者來看:被觀察的山石雲霧都是物,我們稱之為客體(Object),看著這些東西的這個人,我們叫作主體(Subject),那我們人呢,既是主體也是客體。我們會想要認識別人或物這個客體(Object),又想要認識自己這個主體(Subject),在中文我們把客體稱作「物」,主體稱作「心」,你如何分辨「心」與「物」呢?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新年恭喜。看到我們教會有什麼新的現象嗎?週報的尺寸變大了,色彩不見了,這是一個新的改變。今天我們還是要延續去年我們愛的系列講道,在我們信仰當中一個最重要的認識,就是愛與公義的關係,愛與公義有什麼關係呢?一般來講,當我們講到公義的時候,我們常會想到司法,也常會用一個蒙住眼睛的女人手拿著天平圖片來說明,也是公義的一個代表,為什麼用天平來表示呢?因為公義與公平是有關係的。剛剛司會幫我們讀了今天的聖經,和合本跟現代中文修訂本完全一樣,就是愛是「不喜歡不義」,這個翻譯大概是我所看到的翻譯裡頭意思最廣的,我覺得翻譯的不錯,英文我就有一些掙扎,至於不義這兩個字要怎麼把它翻譯會比較好呢?新欽定本聖經(NKJ)是Love does not rejoice in iniquity.,新修訂標準版(NRSV)是Love does not rejoice in wrongdoing,新美國標準版(NAS)是 Love does not rejoice in unrighteousness.,我想中文本的翻譯和新美國標準版的翻譯最接近,這是涵括最廣的一個解釋。
第一個是我們的動作、我們所做的事情,會讓人家受到傷害的就是暴力攻擊,聖經裡面暴力攻擊最有名的是掃羅王,大衛服事他,為他彈琴作音樂治療,可是掃羅王心裡面不高興,他的手裡剛好有武器,拿起手上的槍就想要把大衛釘在牆上,「掃羅把槍一掄,心裡說,我要將大衛刺透,釘在牆上。大衛躲避他兩次。」(撒上18:11)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是這樣子的,當心裡不高興,手裡握有攻擊對方的東西時,就用攻擊對方來表達自己的不高興,對方就受傷啦,當然還好大衛他年輕躲的快,躲了兩次都跑掉了,所以沒有被掃羅王釘在牆上。國與國之間也是一樣,哪一個國家軍力比較強勢,看哪個小國不順眼,就想了一個名目把軍隊派了過去,這個叫作preenptive strike,這是美國總統布希講的,意思就是「我不等你來打我,我先打你了。」為什麼?因為我看見你的臉色不對,好像要打我的樣子。所以當人手上握有攻擊對方的東西,或是拳頭、刀子、槍,任何東西,當你讓他覺得不舒服的時候,他就拿這個來攻擊無辜的對方,我想這就是不義,因為對方會受傷,這是第一個不義。我們叫作Sin of Commission(犯錯的罪),犯了一個不對的事情。
b、 見危不救 (Neglect)
第二種不義是行為上的乏善,耶穌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路10:30~33),強盜把一個路人打的很慘,經過的人共有三個,前面兩個看了一眼受傷的路人就走了,這兩個人有沒有不義?這兩個人什麼壞事都沒有做,他們只是沒有做好事而已,這個叫作「見危不救」,那個路人因為遇到強盜被打的半死,雖然你並沒有害他,但遇到這位落難急需要幫助的人,你沒有幫他,這算是不義嗎?耶穌說有一個祭司繞過去了,一個利未人也走過去了,最後我們知道故事的焦點是這位好撒馬利亞人,他去幫助這個可憐的路人,可是今天我覺得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個利未人,還有祭司,有張圖片裡的雕像很有意思,圖中的利未人看來還有一點良心,他的頭還轉過頭來,手托著下巴在思索,一副到底要不要幫助這個路人的樣子,祭司真的是掉頭就走,根本連看也不看一眼,祭司代表牧師,利未人代表長老,所以你就知道教會多糟糕,好撒馬利亞人代表未信主之人,是異教徒、是外族人,耶穌所講的比喻是很諷刺的,祂說:「祭師、利未人應該是最有愛心的人,居然表現的最沒有愛心。」那這樣算是不義嗎?是的。這個叫作Sin of Omission(乏善的罪),該幫助別人卻沒有做,聖經也看這個是不義,聖經說:「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
我們面對上帝這三種公義,應該怎麼回應呢?有個人叫作Bono你認識他嗎?,他是愛爾蘭人,是U2合唱團的一位主唱,他最近在全世界推行了一個運動,就是倡導經濟上分配性公義的恢復,他要求G8的成員國對那些非洲貧窮國家的債務必須給予某種程度的處理,不然世界上資源的不公道會越來越嚴重。上帝把大地的資源給所有的人類,我們把它搞成有的人很有錢,有的人很沒錢,到這樣的程度,我們怎麼樣讓它恢復呢?他講的其實就是聖經所講的話,也就是「禧年」的觀念,怎麼樣把資源公平的分配讓它恢復呢?怎麼樣把貧窮國家負債的鎖鍊打開(Breaking the chains of debt.)呢?聖經說:「第五十年,你們要當作聖年,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這年必為你們的禧年,各人要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利25:10)聖年就是禧年,讓所有的人不必再背負債務,能夠得到自由,各人要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這是最近在世界推動的一個很厲害的運動,回復上帝第一個公義――分配性的公義。其實我們是可以多少參與這樣的事情。
所以要達到那個目的,最重要的是讓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愛來影響我們。慈愛和公義的關係,一直是很多人的心裡面不能解開的一個問題,因為若講絕對的公義,慈愛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只講慈愛,公義可能就受虧損,我想來想去,只有主耶穌的十字架能夠幫我們解開這個問題。其實真正的公義應該包含慈愛,不是只有報應,只有報應的公義是很冷酷的,如果你讓人家受傷你也會受傷,所以有人說:「Two wrongs do not make a right.」讓人受傷是不對的事情,你使那個讓人家受傷的人受傷,兩個人都受傷,不可能變成一個沒有受傷的,所以重點是你怎麼讓那個傷害能夠復原,所以Retributive justice(報應性的公義)是不夠的,我們需要Transformative justice(恢復性的公義)。我們更需要的是讓那個開始造成傷害的人,能夠被耶穌的愛摸著,而且被改變,我想這個是最根本的,這就是慈愛,這樣的公義其實是愛最高的表現,我們的信仰所講的正是這樣的一個愛,「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加6:14)
希望我們新的一年有一個新的立志,能夠跟神說:主,在我每一天的生活當中幫助我,減少讓周圍的人受到傷害,不管是Sin of Omission或是Sin of Commission,在言語、行為、經濟或是制度各方面幫助我們。也許我們沒有在朝,也許我們並沒有可以建立制度這樣的一個權力,可是現在已經是民主時代,基督徒在這方面應該多一點點的參與,我們關心、我們禱告、我們要發出聲音,希望在朝掌權的人,在制訂所有制度的時候,能夠注意到那些弱勢的團體,那些在不對的制度下面受害的人,我們為這樣的事情禱告:「上帝我們感謝你,你是公義的上帝,為我們造出所有我們生活所需要的資源,公平的分給我們每一個人,只是我們人類的貪婪,把它造成資源極度不公義的情況,就是在全世界嚴重的貧富差距,特別是已開發國家,那些G8的國家,跟那些未開發或是正在開發的國家之間的落差,求上帝幫助,讓這個落差能夠盡量的減少,讓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一起來享用上帝所造的事物。也幫助我們,當我們台灣從幾十年前,處在很貧窮的國家,現在因著祢的恩待,我們已經成為比較富足的時候,讓我們也能夠紀念那些還在貧窮國家的人,讓我們自己也能夠過比較儉樸的生活。在經濟上我們能夠在意,怎麼樣恢復神祢創造宇宙的時候,所給的分配性的公義。也幫助每一個國家,特別是執政掌權的,在司法上,真的能夠建立一個讓大家都可以信服和公正的司法體系,不論是在台灣、在中國、在全世界,不是暴力、不是武力就能夠解決問題,是真正的公義。也願耶穌基督十字架上的愛,能夠讓我們每一個人,因為自私會傷害周圍的人這樣的心,能夠被你的愛所改變,讓挽回性的公義,能夠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來起作用、來轉化我們,謝謝主,讓我們今天以這樣的一個信息,開始新的一年,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