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系列(七):愛與宗教 -- 蔡茂堂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人際關係
,
愛
,
愛的系列
» 愛的系列(七):愛與宗教 -- 蔡茂堂 牧師
愛的系列(七):愛與宗教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6年7月16日 星期日 | 下午3:53
寫作於2006.07.16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台語
國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上一次我們講到:「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林前13:1)我們講到愛與溝通的關係,今天我们要講到保羅所說的第二種與愛有關的東西---宗教。全世界有許多不同的宗教信仰,而它們跟愛都有關係,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其實這兩者的關係是相當的矛盾,在這些宗教裡面,以2005年的統計來講,全世界信仰人數最多的是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改革宗),佔33%,差不多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是信基督教;第二多的是伊斯蘭教,佔21%,差不多五分之一的人信回教;第三多的是沒有信仰的,就是他不信任何宗教,佔16%,可是其中有一半8%的人相信有神,但是他們不相信神是在基督教或回教佛教裡,他們不相信神在任何一個宗教裡,他們認為宇宙有神,所以在這16%裡面,有8%是認為有神,可是他們不相信任何宗教,這個佔8%;再來印度教佔14%居第四位;其次另外三個都是少少的,原住民的信仰差不多佔6%,就是傳統的、原來的住民的信仰;佛教佔6%,我們會很吃驚,全世界佛教徒只佔6%,很明顯的在台灣是偏高,台灣幾乎90%是佛教徒;還有中國傳統信仰(道教儒教)佔6%,這些是2005年的統計。有這麼多的宗教,他們講的是什麼?有一張張圖片外圍是圓圈圈,中間好像火箭的記號,你們知道這個是什麼記號嗎?這是全球和平反戰反核的記號,是英國的一位藝術家畫出來的,現在如果你看到和平示威活動,他們都會畫這個圖案(一個圓圈中間有一條三叉線),這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含意?它是用童子軍的旗語A和N來組成,也就是Antinuclear(反核)。
現在不是全世界有核子武器的國家不准伊朗有核子武器,正對伊朗施壓嗎?對我來講這是一個極大的諷刺,我有核武你不可以有,擁有核武的國家,成立了核子委員會,卻規定所有其他國家都不能擁有核武,但是我們可以有,為什麼你們不可以有呢?因為核武很危險。伊朗反駁說:「以前印度要發展核子武器時,你们不准後來印度不理會,發展出核子武器後,你們就接受他們成為核子俱樂部的一員,為什麼以前印度可以有,我就不可以有?如果你們說不可以有核子武器,那你們為什麼有而我們不可以有?」所以伊朗很不服氣:「因為你們有,就規定我們不能有嗎?」所以全世界包括英國在內的國家認為,要沒有大家都沒有,大家都把核能核彈廢掉,這個是一個很大的矛盾,目前這個壓力還很大。現在北韓,不只要有核能,還要有飛彈,所以日本美國都很不高興,大家很怕,怕如果沒有好好的處理,有一天地球會被人類自己毀掉,核武不會只傷到一個國家,因為核武的破壞力太大了。
Ⅰ、引言:我們擁有足夠的宗教讓我們憎恨,卻不夠讓我們彼此相愛。
We have just enough religion to make us hate, but not enough to make us love one another) (Jonathan Swift)
而宗教是不是有愛的能力,能幫助我們達到這個目的呢?幫助我們把這個核武,或是全世界那些毀壞性的危機減低,或是把它消滅,有沒有這個可能呢?這些宗教的共同點在哪裡?有人找出了一個共同點,就是這句話:「要向別人做,你要他們向你做的事情」,一般來講,我們把它稱作Golden Rule(黃金律)。各種宗教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像儒教是以負面的,我們都會背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一種將心比心,基督教是說,你要人家對你怎麼樣,你就要怎麼樣對待別人。幾乎所有宗教的經典,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個觀念,人與人的關係應該是這樣的,如果我們要引用聖經的話就是:「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Do 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to you.」這是所有律法先知的總綱(就是宗教),總結起來就是黃金律。或許再簡單一點來講,我們可以說,你要愛你的鄰舍好像自己,你愛你自己,你也希望人家愛你,你就這樣去愛別人,所有宗教都教導我們要愛別人,至少像我們愛自己一樣愛別人,可是歷史上告訴我們,很遺憾的,全世界有一年的和平,就有十四年的戰爭,這是戰爭與和平的比例,一比十四,所以和平的日子只有十五分之一,而這些全世界發生過的戰爭,百分之九十與宗教有關(宗教引起的),這不是很諷刺嗎?所有的宗教都教導要怎樣愛人,可是百分之九十的戰爭,卻是與宗教的動機有關,像現今地球上與宗教有關的戰爭還是持續著,所以Jonathan Swift說:「我們有足夠的宗教讓我們憎恨,但是卻不夠讓我們彼此相愛。We have just enough religion to make us hate, but not enough to make us love one another .」所以宗教是要大家彼此相愛,可是很遺憾的,我們沒有彼此相愛,卻是彼此憎恨。
Ⅱ、宗教與愛
1、 儒教:仁「仁者人也」(禮記中庸)
到底宗教的教導是怎麼樣的愛呢?最接近於我們可以了解的就是中國的儒教,雖然宗教都講愛,但它講的內容不完全一樣,有一點點強調上的不同,儒教強調的是這個「仁」字,它很少用愛這個字,「仁」就是兩個人,強調是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人的一種和諧的關係,互相接納、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的關係,這樣活出人與人的關係,是作為人的一個特點,所以儒教有一句話叫作「仁者人也」,就是知道如何與人相處,這是作為一個人的基本人性,就是我們剛才講的黃金律:「你怎麼樣待人,人就怎麼樣待你。」人與人的關係是以這樣子來表達的,這是禮記中庸所寫的。
2、 佛教:悲「慈悲,佛道之根本。」(大度智論)
釋加牟尼講的又不太一樣,儒教講的是我與你的關係,我們能維持一個禮義忠恕的關係,這樣的話我們就有人性。釋加牟尼講的是我跟一個不幸的人的關係。處境不同,我很好,你很可憐,我怎麼樣去體諒你那種不幸,所以他強調的不是仁,他強調的叫作「悲」,悲天憫人,這是佛教的經典講的:「慈悲,佛道之根本。」所以你要修佛,你要有這個「悲」,「悲」和「仁」不一樣,「仁」並沒有說對方是怎麼樣的處境,可是「悲」是說,對方有難、對方有困難的時候,我能體恤對方的困難,我會去幫助你的困難,所以這個在程度上已經區分出來了,這是大度智論的經典裡面提到的慈悲。
3、 基督教:愛「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那基督教呢?基督教講的也不是仁也不是悲,它講的叫作「愛」,這個愛很特別的,這個不是別人有困難,而是別人造成你的困難,對方是讓你難過、逼迫你、殘害你,你要愛他嗎?耶穌說:「要」,「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馬太5:44)所以如果我們這樣比較起來,基督教講的是比儒教佛教講的更難,儒教是你跟我之間沒有什麼關係,但是我們要互相尊重互相幫忙,這是人與人的基本關係;佛教是說,你有困難我應該愛你,我應該幫助你;基督教說,你造成我的困難,我還是要愛你,你就知道主耶穌所講的,有時候我們想一想,真的很難做到。不管是仁也好,悲也好,愛也好,所講的就是,你不加害別人,你要幫助別人,不管對方是有困難,還是造成你的困難,我們都要幫助他,這是一個很基本的宗教的一個教導。
Ⅲ、宗教現象
今天的經文中提到四種宗教現象,聖經說:「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林前13:2)在這一段經文,保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第一,他提到一種宗教現象,叫作先知講道(也就是我現在在做的事情),牧師講道,強調的是講,強調講的內容是道,以我們的信仰來講,道就是聖經,而且你有能力可以解釋聖經。另外一個宗教現象是明白奧秘,所強調的不是道,所強調的是奧秘,奧秘常是講不出來的。第三種宗教現象,強調的不是講解聖經,也不是奧秘,最重要的是要有知識,要能夠把信仰解釋清楚,要有很多方面的知識來讓人家了解你的信仰,所以他強調的是各樣的知識。最後一種宗教現象強調的是全備的信,能夠移山,要顯出能力,台語叫作「誰比較顯靈」,就是看哪一個神比較厲害,要顯出能力,如果我有辦法移山倒海的話,那你就不得不承認我所信的神很厲害。所以照保羅當時的想法,當時的哥林多教會有一些問題,有的人強調講道,有的人強調奧秘,有的人強調知識,有的人強調信心,這個信心不是得救的信心,是有超自然能力的信心。底下我們將依序來看這四種宗教現象。
1、 先知講道:解說講明,聽從遵行。(基要派) 聖經話語
第一種就是先知講道之能,講道最主要就是要解說講明,要把道講明,道被講明的目的是要讓聽的人能夠聽從、能夠遵行,那是講道最主要的目的,如果沒有辦法使講道可以生活化,這個講道就是白說的了。尼希米記中講到文士以斯拉,以色列人亡國以後回來重建聖殿,結果發現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以前我們就是沒有好好的照上帝講的話去做,我們才會落得今天這個地步,所以現在我們要好好的講上帝的話,好好的教導。」這是文士以斯拉做的工作,「他們清清楚楚地念神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尼8:8)律法書就是道,講明意思就是講解明白,不只明白,在申命記第六章3節裡面說,你要謹守遵行才可以享福:「以色列阿,你要聽,要謹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與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數極其增多,正如耶和華─你列祖的神所應許你的。」所以強調這樣的宗教,包括我們改革宗,如果你了解改革宗加爾文開始講的,我們有一句口號,叫作Sola Scriptula,就是「唯有聖經」,我們所有的一切就是要把聖經講明,你怎麼知道改革宗很強調講道呢?從講台擺在最中間就可看出來。講台不是每一個教會都擺在最中間的,天主教擺在最中間的不是講台,而是聖餐桌,我們聖餐桌設在講台下,從這個擺設就看得出來,各宗派強調的是什麼。我們改革宗長老教會的重點,就是要把聖經的話講得讓弟兄姊妹都能夠明白,不只明白,還要能夠在日常生活上照著去做,這是一個宗教的經驗沒有錯,這很重要,重點強調的是聖經的話。有的強調到一個程度,就是說其他的書都不必讀,讀聖經就好,那就變成聖經主義了。強調聖經話語一般來講是基要派的教會所強調的。
2、 明白奧祕:見神榮光,受神差遣。(神秘派) 神秘經歷
第二種宗教現象是明白奧秘,你對奧秘有經驗有明白嗎?你知道什麼叫作奧秘嗎?你曾經有過這個經驗嗎?在聖經裡面有一些人有這個經驗,直接看到神,這是講不出來的,無法以話語表達,可是他有這個體驗。我們看到神以後,是要接受神的差遣。在舊約有一個人叫作以賽亞,他在聖殿敬拜的時候,他看見神高高的坐在寶座上,有天使在那邊敬拜祂,「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賽6:3)看的真是令他神魂不附體,然後就聽到神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8節)他就受差遣,出去做一種明之不可為而為之的工作,你去傳道人家不聽你的話,神說,你還是要去傳,這是以賽亞他有這個特別的經驗以後,他所得到的。耶穌有三個學生,特別帶他們到山上,也是讓他們看到耶穌顯出榮耀,「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太17:2)他們看見這樣的情況,真的是嚇壞了,耶穌跟他們說,不可以在這邊搭棚子住,因為下面有人需要我們,我們還是要下去,不能就停留在這裡。這強調的是要有神秘的經歷,這個是神秘派,在我們教會裡面也有這樣的派別,我們叫作Mystic(神秘主義者),他們強調是個人要有宗教體驗,跟神直接Encounter(相遇),跟神面對面的宗教經驗,這樣你的信仰才是真的。當年我在台大當醫生的時候,有一個叫作錫安堂的教會,他們強調的就是比較偏向這樣,他們作禮拜可以大家坐在那邊安靜,最主要的是要去體驗與神相親的甜蜜,可以安靜兩個小時都沒有人講話,大家敬拜的很高興,如果在我們長老會,你們從一開始進來到現在都沒有人講話,大家會奇怪今天怎麼了,我要來作禮拜的,怎麼牧師不講道?我們強調的不一樣。神秘經驗一般來講是神秘派教會所強調的。
3、 各樣知識:智慧知識,牧養服事。(自由派) 博古通今
第三個是強調知識,你講聖經沒有用,人家根本不信聖經,你要用各種的知識,然後把你的信仰講出來,讓人家聽懂這才有用,這是強調知識,既不強調神的道,也不強調奧秘的經驗,強調要有各樣的知識,在聖經當中得到這個最有名的就是所羅門王。還有在舊約當摩西要做會幕的時候,神把這樣的恩賜給一個叫作比撒列的人(出31:2),聖經這樣說:「我也以我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聰明,有知識,能作各樣的工。」(3節)所以知識的目的是要做工,所羅門他跟神要求智慧要求知識的目的,是可以判斷百姓,可以幫百姓解決問題,「所以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王上3:9)所以各樣的知識能夠博古通今,目的是為了能夠牧養,好像所羅門一樣;或是為了服事,像比撒列一樣。對一般教會來講,自由派的教會比較強調這點,要用現代人聽得懂的話,把我們的信仰講清楚,你講聖經,人家根本不信聖經,所以沒有用;你講神秘,你也講不清楚;所以最主要你要用各種知識來讓人家能夠了解,能夠接受基督教真的是好的宗教,這是自由派他們所強調的。
4、 移山的信:分海降火,拯救悔改。(靈恩派) 超然能力
最後一個宗教經驗強調的是能力,不是話語、不是知識、不是你的神秘經驗,而是你要移山倒海,能夠把海移開,能夠把火叫下來,這樣人家就沒有話講了。摩西在出埃及的時候,就曾經有過這樣的信心,神跟祂說沒關係,「你舉手向海伸杖,把水分開。以色列人要下海中走乾地。」(出14:16)你把柺杖舉起來,向海指下去,海水就會分開,海水真的分開,埃及人想跟下來就被淹死,這個向海伸杖,需要很大的信心,後有追兵前有紅海,他照這樣做,神真的顯出這樣的神蹟,目的是拯救百姓。另外有一個先知以利亞,老百姓已經都拜別的神了,他為了要挽回百姓,他跟神說,你從天降火下來,對方四百五十個假先知,禱告半天火沒有下來,他一個人禱告一下,火就降下來,老百姓一下子整個都悔改了,有這樣的現象,真的是讓人家沒有話講,這個是強調超然的能力,「到了獻晚祭的時候,先知以利亞近前來,說: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華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神,又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王上18:36~37)我們可以說今天教會成長最快的是這種教會,你會講聖經,人家不管你;你有奧秘的經驗,那是你家的事;你很有知識,算你書讀得比較多,可是我的問題你能解決嗎?我家裡的問題,我孩子生病,你可以幫我禱告讓我的孩子病好嗎?醫生說沒有救了,你禱告讓我好,我就信你。希望我們體會到神超然的能力,也體驗我們的神是又真又活的,這是靈恩派的教會他們所強調的。
Ⅳ、宗教乏愛
1、 巴蘭的驢子:利己害人
可是這些宗教現象都可能沒有愛,因為保羅說:「如果沒有愛,就算不得什麼。」我們看到第一個強調上帝的話,卻沒有愛的人,在聖經裡最有名的是這個先生,他姓巴,單名一字蘭,巴蘭先生,他不是以色列人,可是他是上帝的僕人,你仔細看,你不要先笑他,他是所有牧師當中最忠於神的話的牧師,當有人請教他,他會說等一下,我要去禱告,問神說有什麼話,沒有的話我不敢亂講,所以他是不亂講的,他一定要跟神問清楚,神告訴他什麼他就講什麼,一字不加,一字不減,他是很忠於神的話。為什麼他會出問題呢?因為他心中對神對以色列民沒有愛。結果到最後,他騎的驢子,為了逃避天使的追殺,弄傷了他的腳,他很生氣打驢子的時候,驢子開口講話,跟他說:「我救你命三次,你還打我。」巴蘭說:「你這匹死驢子,我要趕快上班你不好好跑,給我歪來歪去的。」驢子說:「你知道嗎?這裡有天使拿刀要砍你的頭,我往那邊閃,最後閃不了。」神讓巴蘭開了眼睛,他看見真的有一位天使拿一把刀,「當時,耶和華使巴蘭的眼目明亮,他就看見耶和華的使者站在路上,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巴蘭便低頭俯伏在地。」(民22::31)這個故事很有趣,他去跟上帝說:「巴勒給我重金,要我去咒詛以色列人,我可以去嗎?」上帝說:「不可以。」不可以就結了,不可以就不可以,拉倒算了吧,他就跟巴勒說我不去,巴勒心想:「大概是禮金不夠,給你兩倍這樣夠吧。」巴蘭看到禮金變成兩倍,他說:「等一下,我再去問一下。」問題出在這邊,因為他一直要確定神答應他他才要去,不然他不敢去,可是神有沒有跟他講不要去?神清楚的話跟他講過了。然後他不死心的說我再問一次,上帝竟然回答說可以,「咦?上帝昨天說不可以,今天再問一次,上帝說好!你去,但是小心,不要咒詛。」而巴勒是要他去咒詛,現在上帝說可以去,但是不可以咒詛,巴蘭心想:「這樣至少好一點,本來都不能去,現在可以去。」所以他就一大早備了驢子趕快過去。很明白的,他向上帝「要」,要到上帝「許」(你知道這兩者的不同之處嗎?)上帝「要」你做這件事,跟上帝「許」你做這件事,我們硬跟上帝講:「我要我要啦!」上帝說:「好吧。」父母對小孩子有時候也是這樣,小孩子一直要一直要,父母說:「好吧」,那個「好吧」其實不是很好。
如果你知道上帝的意思,第一次已經跟你講清楚「不要去」,那就不要去,也就沒有問題了,他遊走在邊緣,就是跟上帝硬要,要到上帝說「好吧,你一定要就去吧。」他就把這個當作:「上帝這是你說的喔,好,那我就去囉。」你知道那種感覺嗎?我們想一想,我有沒有當過這種基督徒?就是你知道上帝說這個不要做,你就跟上帝講很多的理由:「上帝啊,這個是這樣那樣,有很多特殊的情形,你應該要體諒我…」到了最後上帝說:「好吧。」你說:「呵,這是上帝你講的喔,那我就去啦!」結果上帝馬上派天使跟他說:「其實我不要你去。」天使已經擋他,這樣夠清楚了,他還是問天使說:「到底我要不要去嘛?第一次你講不去,第二次你講去,現在你又派一個警察在這邊攔我。」那位天使對他說:「你可以去,但是要小心,不可以咒詛。」又是同樣的話,巴蘭有沒有去?還是去了,但是他沒有咒詛,他就祝福,當然巴勒不高興:「我加三倍禮金,你為我咒詛他們!」巴蘭實在是沒有辦法,這個錢拿不到,因為他不敢咒詛,他對上帝的話很遵守,可是他想了辦法,他知道以色列人如果犯罪,上帝就會咒詛他們。所以這個巴蘭就獻計給巴勒說:「你怎麼怎麼弄,那我就有辦法咒詛以色列人。」他還教巴勒怎麼讓以色列人犯罪,後來真的他成功了,結果不幸最後他也是被殺掉了,這個是驢子的事件。後來聖經到新約的啟示錄還講,說這個巴蘭教導巴勒,把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因為在你那裡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啟2:14)這樣子他才達到咒詛以色列人的目的,所以他的目的不是要愛這些人,而是要以色列人被神咒詛,想盡辦法要賺錢。雖然他很忠於神的話到這個程度,這是一個對神的話抓的很緊,可是卻沒有愛心的人的表現。
2、 彼得的棚子:自得其樂
再來是彼得的棚子。巴蘭有驢子,彼得有棚子,當彼得看到耶穌、摩西、以利亞在山上時,他實在是很高興,說這裡好棒,可是卻沒有地方遮風避雨,他就跟耶穌說:「夫子,我們在這裡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他卻不知道所說的是什麼。」(路9:33),聖經說他不知道所說的是什麼,這很明白的,搭棚子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就在這裡住下來,「我和雅各約翰住在門口就好,你們三位比較大住棚子,我幫你們搭棚子。」耶穌沒有答應,耶穌說:「我們要下去,因為山下那些值班的門徒遇到一個急診病患醫不好,我們要去幫助他們。」我們有一句話說:「每一個基督徒要到神的面前來領受恩典,領受以後就要把神的恩典帶到人間。」這兩個如果沒有平衡,你只會到神的面前,領受神的恩典,可是沒有把恩典帶到人間去的話,你的宗教信仰就是一個沒有愛心的信仰,你自得其樂,你享受得很高興,可是對別人沒有什麼幫助。
3、 偶像的祭物:自高自大
第三個是關於知識的問題,保羅提到祭偶像的祭物的問題,「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8:1)我沒有想到到現今還有這個問題,我以為這是哥林多教會的問題,我們現在沒有了。禮拜五社青團契到我家聚會,有一個當醫生的弟兄提到,,他說在他們科裡,現在不是七月嗎?醫院就怕病人死在醫院,病人多少一定會死,可是最好死在別的醫院,這樣講懂嗎?死在我們醫院搞不好被告或怎麼樣,總是不好,七月就是大家很怕,因為那些好兄弟出來了,病人出狀況的機會比較大,所以他們整個醫院的科裡要拜拜。大家要捐錢拜拜,他說我怎麼辦呢?你想他向同事說我是基督徒不參加,這樣好嗎?還是怎麼樣回答?這是個問題,還是這不是問題?反正那是他們的信仰,都可以?不是很容易喔。後來這位弟兄他自己的答案很有趣,他說:「我禱告了以後,我就跟他們說,對不起我是基督徒,但是我可以捐錢給科裡,而科裡要怎麼用,我沒有意見,我不捐錢拜拜,但我可以捐錢給科裡。」後來聽說那個負責主持的醫生,知道科裡有一個傳統,知道基督徒都不拜拜,所以基督教徒免了,這件事情是這樣結束的。想不到與宗教信仰有關,在我們的生活裡面帶出來的問題到今天還存在。對台灣人來講,最困擾的不是拜過的東西能不能吃,而是全家族裡面若只有你是基督徒,有一位長輩過世了,你要怎麼處理?你要怎麼處理這個喪事?這是我們很多人不敢受洗的一個很痛的原因,到底怎麼辦?有人說:「沒有關係啊,要怎麼做都可以。」有人說:「絕對不可以。」有時在我們的信仰上,我們有知識知道要怎麼樣做,但是若沒有以愛心來考慮周圍的人,我們這樣做,可能會讓他們跌倒。
基督教在台灣傳不開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我來看,就是在這點的處理上沒有學好。因為基督教是由宣教士傳來的,宣教士在他們國家並沒有這個所謂孝順和拜祖宗混在一起的問題,對他們來講,那個算什麼,只是一塊木頭、偶像,就把它剖開燒掉「燒了他,你看我沒有怎麼樣」,證明那只是一塊木頭。可是你知道對那些還沒有信主的那些親戚,那是不得了的事情,沒有錯那只是一塊木頭,但是你的知識、你的驕傲,彰顯出來的結果,使得更多的人對基督教更憎恨,更不要來信基督教,這個叫作“叫人跌倒”。保羅說這樣做就是沒有愛心,這在今天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喜歡這句話“Knowledge puffs up, Love builds up.”,知識讓你覺得自己了不起:「你們都不懂,那只是一塊木頭,我最知道。」可是當你在愛心裡面,你會很小心的用你的知識,不會用這個來讓別人跌倒,來讓別人跟神的關係更遠。保羅說,只有愛能夠拉別人一把,我這樣講的意思不是說那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並不簡單,但是我們用這個角度去看,我覺得是比較對的,用愛的角度來處理宗教信仰不同之間,造成的緊張的關係。在台灣百分之九十幾的人還是佛教徒,基督徒佔百分之二點多,所以我相信我們當中大部分的弟兄姊妹,還要學習怎麼樣處理這個問題。
4、雅各的性子:濫用權力
最後一個是有超自然的能力的。耶穌有一些學生跟隨耶穌久了,也學到一些秘訣,可以從天上降火下來。有一次他們去一個村莊,人家不請他們吃晚餐,不招待他們,學生很不高興,就跟耶穌說:「耶穌啊,我叫天降火把他們全部燒掉怎麼樣?看以後下一個村莊還敢不敢這樣對你無理,不招待你。」這個叫作雅各的性子。所以有巴蘭的驢子,有彼得的棚子,有雅各的性子,耶穌說:「唉呦,我給你們這個能力,不是要叫人家請客的啦,你們這樣不對吧。」「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路9:55)耶穌就責備他們。有超然的能力,是用來服事別人,不是用來彰顯你很厲害,你隨時可以怎麼樣,不是這樣子的。
Ⅴ、結論:盡心愛神 愛人如己 律法先知 道理總綱
保羅說:「好吧,就算你這些宗教的經驗都有,但是如果沒有愛,那就算不得什麼。」這個“算”是很客氣了,其實我們看聖經中有很多例子,有這些經驗的人如果沒有愛,不只算不得什麼,還會給別人帶來傷害,這就是我們所說,宗教沒有讓你帶入愛的時候,帶出來的不是沒有關係,而是會傷害別人的,以致於宗教本身成為一個高危險的東西。耶穌基督對這些向著宗教很熱心的文士和法利賽人說,其實最重要的只有兩個,「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太22:37~40)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就是宗教。宗教,有一點最重要的,就是要愛上帝、愛別人,這是所有宗教最重要的內涵――盡心愛神,愛人如己。這是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耶穌,我們已經都歸信了你,我們對神的話也渴慕,或許我們當中也有一些人跟你有親近的寶貴經驗,也許有一些人也有禱告得到你的應許,顯出你能力的經驗,或是有很多的知識。但是主,求你幫助我們,讓我們在這些宗教的經驗,宗教現象的背後,我們真的有從你那裡而來的愛,而不是拿這些來自誇,拿這些來自大,或是自我享受,幫助我們真的是愛祢也愛人如己。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祈求。阿們!」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