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系列(五):愛是擔當 -- 蔡茂堂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人際關係
,
愛
,
愛的系列
» 愛的系列(五):愛是擔當 -- 蔡茂堂 牧師
愛的系列(五):愛是擔當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6年6月25日 星期日 | 下午3:46
寫作於2006.06.25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台語
國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目前我們所講的是愛的系列,今天我們要講是『愛是擔當』,保羅在加拉太書第六章1~5節,這短短的五節裡面講到了兩個擔當,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兩個擔當有一點矛盾,到底怎麼樣來了解是比較好?從今天的聖經裡我們再看一遍的話,有幾個重點是我們要一起來思想的。聖經說:「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我們注意看這裡有兩個擔子、有兩個擔當,第一個是「偶然被過犯所勝」,這什麼意思?什麼叫作「被過犯所勝」?這裡中文翻譯的不太好,當一個人被過犯所勝的時候,一些比較成熟的人,一些屬靈的人,他要注意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溫柔;第二件事情是挽回;第三件事情是小心或是警醒,這些等一下我再詳加解釋,這樣子的話,你就是在幫他擔這個重擔,擔這個「偶然被過犯所勝」的重擔,重擔要互相擔當。可是結論又說:「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到底這個擔子是要讓別人幫忙,還是要自己擔呢?怎麼去了解它才對?
Ⅰ、引言:飛機失壓的處置
如果你正搭飛機的時候,突然飛機上的空服員宣佈說:「我們的飛機出了一點問題,艙壓目前正在下降…」馬上你頭頂的氧氣罩就會自動掉下來,此時你正帶著一個很小的小孩子,請問你,你是要先幫小孩子戴氧氣罩?還是自己先戴氧氣罩呢?怎樣做才是有愛心?幫小孩還是幫自己?當然要先幫自己。因為你自己沒有戴氧氣罩的話就會昏過去,那你就不能幫小孩了,這是一個大原則。或是說,如果船快要沈了,你會趕快幫你的小孩穿救生衣?還是你自己先穿?你自己要先穿。你了解這個意思嗎,你自己要先保命啊,你自己都顧不了,你怎麼顧別人?這是一個大原則,當飛機有問題的時候(如果你曾搭過飛機),空服員就會解說:「請你自己先把氧氣罩戴好,然後再幫隔壁不會戴的人。」這個大原則很有意思,就是自己的問題自己先處理,所以這兩節裡(2、5節),其實第五節比較重要,就是「自己的擔子要自己擔當」,自己的擔子擔當以後,別人擔不了的,你才幫他擔,了解這個意思嗎?不然如果沒有後面這一句(5節),「好吧,那我有問題你要幫我擔…」結果自己就不擔了,這樣是不對的。所以這個大前提是自己的責任、自己該負責的,自己要先負責,然後自己能負責之後,還有力量,別人沒有辦法的,你才幫他的忙。可是要記得一點,你幫他忙不能幫到他自己要負責的他不負責,這樣就不對了,這個在心理學上叫作Boundary(範圍分界線),很多家庭很多父母,或是夫妻之間出了問題,就是在愛的擔當上了解錯誤,對方有他該負責的責任,你幫他扛到底了,所以那個自己該擔當的部分沒有擔當,就用互相擔當這樣的理由,來把他該負的責任拿掉了,這是不對的,這是不合乎聖經的作法,我們等一下也會更詳細講那是什麼意思?
這禮拜三教會長執邀請畢業生們聚餐,當時候我為他們短講,現在我也來問大家,讓你們想一想,學生畢業後像什麼?耶穌的學生要畢業的時候,耶穌說:「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16)看起來畢業不是很快樂的事情;就像一個漂亮的小女孩跑到一群狼當中,你想她結局是什麼?一個無辜的小女孩被一群狼包圍,結果會怎麼樣?羊被狼吃掉了。這隻羊是被狼傷了,但是如果羊夠聰明如果沒有被狼吃掉的話的話,你知道嗎?他會變成狼,因為這個社會上的狼都是羊變成的,不是嗎?本來每一個人都是學生,到了社會以後,不曉得怎麼樣,就變成狼了,所以羊掉到狼群裡面有兩個可能的命運,第一個是被狼吃掉,第二個是他本身變成狼(為了不要被狼吃掉),而且是不知不覺的變成了狼。現在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看到一隻被狼傷的羊,或是一隻變成狼的羊,你比較會去幫助哪一個?是被傷的人,還是那個傷人的、那個快要變成狼的羊呢?哪一個比較重要?你們可以回去好好的想一想,一般來講通常我們的反應是去幫助那隻受傷的羊,如果你幫他的話,受傷是減少了,但是另外一隻是會傷人的,你怎麼幫助這個會傷人的狼呢?這就是保羅在這裡所講的:「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他已經快要變成狼的時候,你怎麼處理?「那是他的事啊,他自己要悔改,他不悔改我就不管他,我去幫助那個被他傷害的。」如果發現一個人快要開始變成狼的時候,你怎麼處理?這是從今天的聖經裡,我們要一起來學習的。
Ⅱ、發現過犯的處置 (Caught Red-Handed)
1、譴責定罪 (Denouncement)
兩隻手血淋淋的,被反綁了,英文叫作Caught Red-Handed,這種景象正可以解釋這一節聖經所說:「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這個「所勝」,如果你直接看中文會說:「唉呀,就是他不小心跌倒了,是偶然被引誘犯罪,就像趙建民一樣,偶然被過犯所勝。」是這樣子嗎?其實這一句中文翻譯的不太好(這就牽涉到翻譯的問題),在英文聖經有兩種翻譯,一個翻譯為Overtaken(追上壓倒),這個Overtaken翻譯成「所勝」還可以,這是英國英王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 的翻譯,可是美國的NAS版本就翻譯為Caught(被逮到),Caught這個字的希臘文的意思就是現場就逮,所以這句的翻譯就是:「如果你發現有人正在做壞事被你抓到的意思」,這樣意思就更清楚了,這就不是偶爾犯錯,而是被逮到的現行犯,這是再怎麼辯解也沒用的,他正在做壞事的時候就被你發現了,遇到這種人你要怎麼辦?你會怎麼處理?聖經中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有一個女人在做壞事的時候,現場被逮到,你知道法利賽人怎麼處理嗎?所有做媽媽的,現場逮到你的孩子正在做壞事時,你怎麼處理?罵他?修理一頓?通常是馬上罵他譴責定罪,「你怎麼這樣做,被我逮到了,你還有什麼話好講…」這是法利賽人的反應,我們其實也很像法利賽人,我們自己想一想,不管是妻子當場逮到先生做壞事,還是媽媽當場逮到小孩做壞事,不管做什麼壞事,給你逮個正著的時候,你的馬上的反應是:「哼,你還有什麼話說,這次被我逮到了。」這個叫作譴責定罪(Denounecment),「都是你不對,這件事情你沒有話好講了吧。」法利賽人直覺反應的處理是:「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他怎麼樣呢?」(約8:5)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7節)之後耶穌很奇怪的卻在地上畫字,耶穌沒有同意他們譴責定罪的做法。
2、 撇清推卸 (Disavowal)
第二種作法,一個人被逮到了,可是你發現他被逮到的事情跟你好像有一點牽連時,你的作法不是大罵,而是趕快撇清:「這事跟我沒有關係。」這是第二種反應。趕快撇清,這是彼拉多的做法。彼拉多的臉盆是世界有名的,因為他是法官,人家逼他要把耶穌定罪,他沒有辦法,就想一個奇怪的方法,就是當場洗手,叫作「金盆洗手」,「把臉盆拿來,我不判他罪,是你們判他的罪,這與我無關。」「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太27:24)。這個玩意兒也不是彼拉多發明的,發明這個玩意兒的人是我們的老祖宗亞當,當他被逮到的時候說:「是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創3:12)我們也常常玩這個把戲,在所有家庭或婚姻裡面,當遇到一件壞事發生時,我們如果不是趕快譴責看誰的錯,第二個反應就是:「跟我沒有關係」,我們不願意去承擔這件事情並把它處理好,我們常選擇撇清推卸。
3、溫柔挽回 (Deliverance)
耶穌是以溫柔挽回來處理這個當場被逮到的女人,耶穌的反應很簡單,他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11),從這句話看來到底耶穌有沒有定她的罪?有啊。沒有定她的罪怎麼會說「不要再犯罪了」?這個「再」就是代表她犯了罪,可是耶穌第一句話對她說:「我不定你的罪…」(雖然你有罪),這點很重要。很多人以為既然嚴厲譴責不好,撇清也不好,那乾脆就不講話,很多人就採取這樣的態度:「我不講可以吧,我不批評你吧。」這樣也不對,因為他其實是有不對,他當場被你逮到,那你該怎麼處理呢?應當溫柔的把他挽回。溫柔指的是什麼?挽回,到底是要挽回什麼部分?待會我會再詳細講。這個很有意思,我們談到愛,但是遇到對方做錯事情的時候,我們怎麼將愛表現出來?
Ⅲ、過犯重擔的分擔 (Sharing Burden)
1、 溫柔面對 (Gentle Confrontation)
一個人犯錯所留下來的重擔,你怎麼跟他分擔?這個擔當叫作Sharing,分擔幫他扛,你怎麼幫他扛?剛才我特別指出三個字詞,一個叫作溫柔;一個叫作挽回;一個叫作小心,我們分別來看一看這三個詞,當你要說他不對的時候,態度要溫柔,不是兇巴巴,這個叫作Gentle但是要堅定的指出錯來,這叫Confront。而不是溫柔卻不講,而是要面對,要讓那個人去面對他的不對,但是你的態度上又不會讓他覺得很受威脅,這個是要學習的。因為當一個人做了不對的事情,而又當場被逮到的時候,常常是會惱羞成怒,那個時候如果你再加以惡劣的態度指責的話,他會爆跳起來,他反而跟你辯,所以達不到目的,你要他挽回就挽不回,大家就會在那裡找理由找藉口,而聖經箴言十五章1節說;回答柔和使怒消退,如果你柔和的話,那個惱羞成怒的怒就會消退一點,讓他有可能去面對。聖經說:「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提後2:25)所以要以溫柔的態度,讓他去面對問題。
2、 慈愛挽回 (Loving Restoration)
再來解釋挽回。當一個小孩子跑來跑去,不小心跌倒了造成骨折,被送到醫院,急診處的醫生想要把骨頭推移回去,應該怎麼推移?應該很用力的推擠?還是慢慢挪動,然後看小孩叫的很大聲就稍停一下?怎樣叫作溫柔的挽回?挽回就是說,已經斷掉的部分,你要把他推移回去,是很小心很小心的挪移回去,那個已經移位受傷的骨頭,移回去才會好啊。挽回的意思就是Loving Restoration,Restoration(復原)就是要把他推移回去,推移到原來的位置,可是要很輕柔。英文挽回這個字有兩個意思,一個叫作Mending broken bone,Mending就是修復,斷掉的骨頭怎麼把它弄好,這個必須要很細心,不要把他弄的痛死了,要小小心心的去做這件事情,如果可以把他推移回去就得醫治,這是關於醫治的事情。第二個挽回的意思,是Mending broken net,翻譯成台語叫作「補破網」,所以它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斷掉的骨折,你怎麼把他復位,另一個是破掉的網,你怎麼把他補齊。當一個人做錯事情,他和上帝的關係,他跟人的關係,跟自己的關係都破掉了,你怎麼幫他修補起來,讓他可以重新來過。就像漁夫捕魚網,需要很有耐心,我們說打死結理不清楚,不論你有沒有學過縫衣服,衣服破了一個洞,就要補起來,我是跟我媽媽學的,她就是一針一針的慢慢縫,縫到看起來好像貼了一塊布在那上面,如果我沒有跟我媽媽學,大概我會整個把它拉起來,然後再打一個結,這樣就當作是補好了,那就會結一個疤在那邊,而縫補的過程就是要很有耐心,哪一條線是對哪一條線,從哪一條線拉到哪一條線,慢慢把它補到很好,這個是Mending broken net。所以要挽回有兩個要素,一個是細心,另一個是耐心。
聖經說:「到那日,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重新修造,像古時一樣。」(摩9:11)那個帳幕已經破掉了,我要把它堵住,就是要把它重新來過;一個已經犯錯的人,已經快要變成狼的人,你怎麼讓他有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怎麼幫他補起來?在這裡我想到台語有一首歌曲,這首歌其實是台灣的痛,你知道台灣的痛嗎?李臨秋先生寫的,王雲峰譜曲,1948年一寫出來就被禁唱,禁唱了三十年,1977年才解禁,也許你會唱:「見著網,目箍紅 破甲即大孔,想要補,無半項啥人知阮苦痛?今日若將這來放,是永遠無希望,為著前途鑽活縫,找傢司補破網…」不知道你知道這首歌曲的背景嗎?漁網,台語發音就是希望,在這首曲子中有好多這樣的雙關語,要用台語才會了解,歌詞的意思就是說:破掉的網,代表沒有希望,一個做錯事情的人,他跟很多人的關係都已經破掉了,他覺得絕望的時候,你怎麼幫他挽回?怎麼讓他再重新有希望?這是愛的表現。以賽亞書 6:10 『回轉過來,便得醫治。」以細心、耐心修護,使他回轉得到醫治。
3、 儆醒謙卑 (Humble Vigilance)
第三個就是要小心。當你真的是很溫柔的讓他面對,很小心的把他挽回的時候,因為你做的實在太棒了,所以你的尾巴就會翹起來,這樣了解嗎?你真的是太有愛心了,你就會覺得自己了不起,會覺得自己很棒,結果你就自己掉下去了。箴言十八章12節: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所以保羅第三個勸告是說:「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6:1)當你用愛心去幫助一個人的時候,要記得自己其實沒有比他好到哪裡去,很多人其實所犯的錯是一樣的,不同的在於一個被逮,一個沒有被逮,你是Caught或是No Caught,有很多人沒有被逮,就自以為比別人好。當我們去幫助那個被逮的人時,保羅提醒我們,要謙卑、要小心,因為你一不小心,下一次就輪到你被逮。因為所有的人都有做壞事的潛能,所以當有人做壞事被你逮到的時候,你要記得,你可能也是那個人,你要向神禱告說:「幫助我,讓我不要因為這樣就驕傲、就覺得了不得。」因為撒但最喜歡找這種人,人在驕傲的時候最容易跌倒,撒但專門尋找可吞吃的人,不小心你就被牠吃掉了。「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
Ⅳ、分擔過犯的危機 (Risk of Helper)
1、 忘記自我察驗的自欺 (Vulnerability)
當你這樣幫助一個人,你注意了這些事情以後,還有問題嗎?還有。聖經這裡提到有一些危機,是剛才中間的幾節。第一個,他忘了查驗自己,他為了跟別人比較,就忘了想到自己,因為只注意別人。詩篇一百三十九篇23~24節,有人就把它寫成一首詩,等一下我們一起來唱,希望你把這首詩背起來,回去後要常常對自己唱這首詩歌,當你發現別人有不對,就馬上會想到自己,不要發現別人有不對,就一直想著別人,而是要馬上想到自己,其實我也是一樣會犯錯的:「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英文Vulnerability這個字,我一直問人家中文該如何翻?,有人告訴我叫作罩門(Vulnerability),這個字希望你會記得,就是說我們和那個被逮到的人完全一樣,也許你沒有機會犯同樣的罪,也許你有犯沒有被逮到,但是要記得我們都一樣,常常求神幫助我們。
2、 五十步笑百步的自滿 (Complacency)
有些人看到自己,也想到別人,但是想一想自己還是比別人好一點,這個叫作五十步笑百步,這個英文叫作Complacency(自滿),就是覺得我似乎是不太好,但是和別人比起來還算好啦,有那種還好的感覺,這個圖片裡有兩隻龜(其實是一隻鱉和一隻龜),這隻龜在跟另一隻鱉講話,就像法利賽人這樣講話:「神阿,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路18:11)他的好是根據別人的不好來比出自己的好,有一句話說:「兩個黑人在一起的時候,這個黑人不會因為另外一個黑人比他黑,他就變成白人。」這樣懂嗎?你是不是白人,不是因為有人比你黑你就是白人,你是黑人就是黑人,有的黑一點,有的沒有那麼黑,我們都是罪人,有時候我們會想:「跟別人比起來我還好。」這個台語叫作龜笑鱉無尾,如果龜笑鱉無尾,那鱉笑龜怎麼樣?昂棍(脖子)短。以為自己比別人好的自滿,也是個該注意的危機。
3、 過份分擔過犯的自大 (Boundary)
第三個就是我今天要講的主題,就是過份的分擔。他人有困難,我因愛心幫他分擔,,但他該承擔的部分我也想幫他擔,就是分擔到超過了,這個就是界線不明。聖經提及大衛王與兒子押沙龍的故事,押沙龍自己叛逆要殺他爸爸,後來沒有成功,反而被他爸爸的將軍殺死的時候,他爸爸大衛大哭,大衛怎麼哭?「王就心裡傷慟,上城門樓去哀哭,一面走一面說:我兒押沙龍啊!我兒,我兒押沙龍啊!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龍啊,我兒!我兒!」(撒下18:33)大衛王可能替他死嗎?不可能。大衛王顯然是過度的分擔過犯。很多時候作父母的常說:「我幫我的孩子死好了,我幫我的孩子還卡債…」,不可能,神給每一個人一項很特別的東西,就是你的自由意志,當你自己使用你的自由,你必須自己承擔那個的後果,很多父母不知道這一點,把小孩子的後果全部承擔,結果那個小孩子就長不大,道德上長不大,這是界線的問題。所以聖經特別在最後用這樣作結論,你們要互相擔當,可是不要擔到一個程度,他該擔的部分你都幫他擔了,最後的結論是說:「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
Ⅴ、過犯重擔的承擔 (Bearing Load)
1、吃酸葡萄,牙齒酸倒 ( From Cause to Effect) 因果報應
什麼東西你要自己擔?這個擔,在英文是用Bearing和剛才的Sharing不同,一個叫承擔,一個叫作分擔,我們做錯事情的時候有兩種擔子,一種是別人可以幫我的,可以幫我補起來的,可以幫我修正的。這是我們剛才所提的過犯重擔的分擔 (Sharing Burden)。可是過犯後果的部分,比如說你走路自己不小心跌倒了,那個要痛一個月的部分別人就沒有辦法擔,這個部分是什麼?這個小姐吃葡萄,她不小心吃到一顆綠色的葡萄,聖經說:「誰吃酸葡萄,誰的牙齒酸倒。」你有沒有吃過以為很甜的葡萄,咬下去才發覺很酸,聖經講的很清楚:「但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凡吃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耶31:30)佛教講、基督教也講,你做一件事情,結果跟著來,我們叫作Consequence(後果),也叫作因果報應,你做了一個動作,後面有一個結果會跟來,這是神的公義,在萬事萬物都有這樣的東西,這個別人不能幫你擔,也不應該幫你擔,你做那個事情就要承受你做那個事情的結果。
2、種啥收啥,輕慢不得 ( From Choice to Fate) 抉擇命運
如果你不只是做那件事情,而且是一再的做那件事情,那個結果就更可怕了,因為你這個人被改變了。所以我說,你一再一再做錯事情的結果,你把你的命運都賣進去了。當一個人決定做一件事情,後來一直做,就變成習慣;習慣一直持續不改的話,就變成個性;個性一直下去的話,就成為命運。將來是到地獄還是天堂,其實是你這一生一連串決定的結果。如果父母一直幫孩子把結果承擔掉,孩子沒有自己去承受那個結果,可能就會變成他的命運,那就更淒慘。比如說從說謊,變成一個說謊的人,變成Liar,不是只說一個謊,變成是習慣性的說謊,最後變成一個不誠實的人,這樣就糟糕了,這是第二個,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必須承擔,別人沒有辦法幫他承擔,「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6:7)我們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第二個你沒有辦法幫他分擔,是他自己必須承擔的部份。
3、在寶座前,接受審判 ( From Justice to Grace) 贖罪救恩
第三個是到最後審判台前的時候,每一個人自己要對神交代,所以有些人在現世,做了很多壞事沒有得到報應,有人覺得說這樣不公平,這點你不需要擔心,最後有審判,在神的寶座前案卷展開,每一個人自己要承擔,這時你再愛你的孩子也沒有辦法幫他承擔。「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案卷展開了,並且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啟20:12),但奇妙的是神另外為我們預備了生命冊,只要我们願意領受祂贖罪的救恩。
Ⅵ、因祂受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鞭傷,我們得醫治。
神幫我們設立一位可以幫我們承擔過犯的,人不可能但神能,這位就是耶穌基督,基督教認為在因果報應之上還有恩典。到最後耶穌基督再來審判所有人的時候,居然有兩本簿子,如果你公司帳務有兩本簿子,,一本報給政府,一本給自己看的,這就有問題了。而上帝竟然有兩本冊子,一本叫作案卷(就是記載個人的行為),另一本叫作生命冊,這是很奇怪的。基督教和佛教在這裡分出來了,佛教只有一本,就是因果冊,你做什麼事你自己承擔(這我講過),可是上帝很奇怪,讓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幫我們承擔,祂說:只要我们願意領受祂贖罪的救恩,我们的名字就會記在生命冊上,這是何等的奇妙。你是否願意接受神這奇異恩典,是你自己必須要作的決定。今天我們的啟應文這樣講:「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5)這是只有耶穌基督才可以幫我們做到的,祂擔當了我們的憂患,擔當了我們的罪孽,被神責罰。我们卻因祂的擔當得平安、得醫治。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當我們學習愛的功課時,想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弱點,我們都會犯錯。當我們犯錯的時候,教我們學習彼此分擔,也教我們自己學習去承擔。主,在這兩樣當中,我們覺得承擔不了的時候,幫助我們知道轉向主耶穌,因為祢在十字架為我們擔當了所有的罪,讓我們願意用信心來抓住這樣的恩典,這樣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門!」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