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練敬虔(一):敬虔 -- 蔡茂堂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操練敬虔系列
» 操練敬虔(一):敬虔 -- 蔡茂堂 牧師
操練敬虔(一):敬虔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5年3月6日 星期日 | 上午11:56
寫作於2005.03.06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台語
國語
弟兄姊妹大家早,關於「教會的見證」系列到上週已經講完了,我們再複習一下,參加敬拜的兄姐應該還記得。教會有幾個見證?五個。哪五個見證?就是有兩個妻子WIFES。第一個W是敬拜(Worship),第二個I是什麼?教導(Instruction)。第三個F是什麼?團契(Fellowship)。第四個E是什麼?宣教(Evangelism)。第五個S是什麼?服侍(Service)。
今天我們開始進入另一個主題,就是講「我們跟神的關係」。我覺得這是最基本的,你當一個基督徒是怎麼看待神?有沒有把神當神看?當你把神當神看的時候,那個態度就叫做「敬虔」。我們要一起來學習「如何操練敬虔」。今天的經文「在敬虔上操練自己,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操練身體是有益處,只是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這表示敬虔是可以操練、可以練習的。到底「敬虔」是什麼?我們要一起來思想,有關「敬虔」的各種觀念。
耶穌基督在聖殿時,法利賽人來問他:「什麼叫作最大的誡命?」你們應該記得吧,最大的誡命有幾條?一條還是兩條?他們問「最大的」應該只有一條,但是耶穌的答案變成兩條(太二十二:37~40)。第一條叫作盡心愛神(盡心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第二條叫作愛人如己,耶穌說這一條和那一條也相仿,所以有兩條。我們要把這兩條誡命的意思再往前思考一下。衛理公會的John Wesley牧師他這樣解釋這一節聖經,他說:「盡心愛神就是Piety to God(對神敬虔),愛人如己就是Mercy to man(對人愛憐)。」他認為這是所有信仰最重要的――對神與對人的關係。對神是Piety,對人是Mercy,把它用中文來看的話,就是拜神要敬虔,待人要愛憐。我們可以有這樣的觀念:「我們對神的關係怎麼樣,我們對人的關係就怎麼樣。」而且很特別的是,對人的關係和對神的關係是連結在一起,因為耶穌說它們是相仿的,也就是說,如果你對人不能有愛憐,你就不能說你是敬神,因為神要我們對人有愛憐,所以這兩樣不能分開。如果你說我對神好就好,對人不管他,那是不行的。這兩樣必須同時一起執行,有一些人和教會把敬虔的意思從這個角度去解釋。
「敬虔」的定義我們從英文來查考,在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2000年第四版中,它認為敬虔至少有三個意思:第一個叫作「表面敬虔」,我把它翻譯作「道貌岸然」。就好比是牧師,是根據他的衣服,但你怎麼知道他敬虔呢?他所穿的衣服叫作道袍,道袍穿起來就道貌,穿的時候有一條帶子在前面。昨天主持追思禮拜,我也穿一件道袍,也是有一條帶子,不管在哪裡,你看見有人穿著道袍,不管是道教的道袍,還是基督教的道袍,你就肅然起敬,我們穿的衣服有時可以代表我們對神的敬畏,但如果只是表面就有問題了,如果一個牧師他讓人家看到的敬虔只是衣服的話就有問題了。所以道貌岸然本身不是不對,也不是牧師以後就不要穿道袍了,這是一種敬虔,我們一看到牧師這樣穿,我們就知道牧師在主持禮拜,或是牧師在施行聖禮,大家至少不會隨便講話或開玩笑,這是第一個意思的敬虔,這是最表面的敬虔。但是有些人很可惜,他只是維持外表的敬虔,「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後三:5)到底什麼是敬虔的實意呢?就是剛才我們所提到耶穌講過的兩點「拜神要敬虔,待人要愛憐。」
在對人當中最重要的,我們把它用敬虔這個字是指對父母,我們華人把它稱作「孝敬」,「孝敬父母」,舊約十誡中,摩西拿的兩塊法版上,那邊五條寫著怎樣對待人,這邊五條寫著要怎麼對神,而其中的第五條是「孝敬父母」,請留意孝敬父母是放在待神這邊。所以我們華人的文化說要「孝順父母」,這是屬於敬虔的一部份,特別是對父母的態度。不知各位還有沒有印象,古人孟宗為了他父親想要吃竹筍,冬天挖不到,他就在竹林哭,聽說就長出筍來。另有一個名叫吳猛的人(他名字叫作猛,但心很軟),家裡買不起蚊帳,在夏天裡怕父親被蚊子咬,他就脫光衣服跑到爸爸的房間(不是要裸奔),要讓蚊子先咬他,等到蚊子吃飽了,再讓父親去睡覺。這是我們所謂的二十四孝其中的二孝,說明我們作子女的對父母盡量要表示敬意,其中用上面兩個例子來表示孝敬父母。「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它們先在自己加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提前五:4)這個也是Piety的一個,這是敬虔的第二個意思,就是在人跟人之間,應該學習孝敬父母。
那麼對神呢,則是最終的定義。你可以看到泰國人民拜神明的態度,是用跪拜的。那麼與回教徒比起來呢?他們敬拜時,是將頭上包裹的布打開,舖在地上,然後五體投地的敬拜(含額頭伏地)。那麼我們基督徒是怎麼敬拜?牧師是站著,而會眾是坐著敬拜,所以連姿勢都表現的不太一樣,我們沒有把椅子拿掉,要大家敬拜就是跪在地上聽牧師講道,我們沒有這樣做,那你覺得那個比較敬虔呢?是坐著還是五體投地比較敬虔呢?哪樣比較會打瞌睡呢?是坐著比較容易打瞌睡還是跪著比較會打瞌睡?當然有的很累跪著也會睡著是有可能的。台灣話有一句諺語:「假神真拜,而真神假拜。」這句很妙的話是在諷刺基督徒,我們說他們拜的神是假的,可是他們拜的態度是真的,他們拜的很敬虔,我們拜的神是真的,但卻有點「玩一玩」,也就是我們對神的態度沒有那麼敬畏。有時候我們要看牧師講道講的好不好,講不好則下個禮拜就不去了,我們當作是聽「演講」,不當作是「敬拜」。所以在對神的態度上,我覺得一般來講,佛教徒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我是指那種態度)。姿勢怎麼做倒是另一件事,當保羅到雅典,看見雅典人在拜神,他說:「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敬畏鬼神…」(徒十七:22),這個也就是Piety,對神的態度,那種把神當神的態度就是敬虔。
關於敬虔,有一位先生,他寫的作品影響全世界,他是貴格會的牧師,貴格會是一個很小的教派,可是這個人在70年代寫了一本書,到現在還在出版,已經出版了20版,全世界都有,包括中文版。我記得我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看過那本書,書名叫作「屬靈操練的禮讚」,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它是教我們怎樣操練敬虔,作者的名字叫作Richard J. Foster(浮士德)―校園書房出版社。他也沒有想到一間小教會的牧師,寫了一本小小的靈修書籍,居然對世界造成那麼大的影響,後來他又出了一本書,將貴格會對敬虔的了解,以及各個教派中的敬虔觀,收錄在其中,書名叫作「屬靈傳統禮讚」(Stream of Living water),在書中他提到教會中可找到六種不同的敬虔觀。
第一種,默想禱告。什麼叫作敬虔?就是安靜在神的面前,默想、禱告的靈修生活,這是敬虔派或是神秘宗派的教會所強調的,要操練自己、操練敬虔,就是在神面前安靜,聆聽神向我啟示。我們今天的啟應文所念到的渴慕親近神:「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詩42:1),「渴」、「慕」,這樣的一個態度,希望與神親近,這是第一個敬虔的表示。常常希望找時間親近神。對我們弟兄姊妹來講,我從上個禮拜鼓勵大家,每天花個五分鐘,(這個五分鐘是不好意思的把一點時間留給神)可是為要讓大家容易開始,所以沒要求太久(一小時可能大家不太能接受),至少你每天有撥一些時間來親近神,這是一種態度,願意每天給神一點時間,跟神親近。
第二種,他們認為敬虔不是你自己一個人安靜在那裡不做事,是你要讓神不斷的把你改造,讓你的人越來越好,這個叫作道德觀的敬虔。所以他的敬虔是跟他的聖潔、道德有關係。就是一個人的修養越來越好,這是關於品德的問題,在品德上來敬虔,彼得後書三章11節可以支持這樣的說法,一個人敬虔不敬虔,看他做人怎麼樣,做人越好,這人就越敬虔。「…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所以敬虔和聖潔被放在一起,這是第二種強調。
第三種強調,敬虔是表現在參加敬拜,不是自己一個人靈修,而是像剛才我們一起唱詩歌,一起禱告,一起在教會敬拜,而且敬拜的時候必須要有聖靈充滿,所以敬虔是與聖靈有關係的。一般來講是靈恩派的教會比較重視這點,他們認為一個人在教會作禮拜,你是在聽牧師演講?還是你真的有感受到聖靈的感動?我常在講道結束時會說:「如果你今天在禮拜當中,聖靈有跟你說一句話(牧師是講很多話),如果有一句是摸到你的心,那是聖靈有感動。但有些教會認為不是,他們認為聖靈感動應該是說方言、唱靈歌。但他們認為在那種狀況的裡面,才是進到真正的敬拜,這是靈恩派的教會所強調的敬虔,一個人有多敬虔,看他能不能進到靈裡來敬拜神,但我們的教會不是靈恩派的教會,所以我比較沒有如此強調。但是我要鼓勵大家,每次當你到教會作禮拜時間跟神禱告說:「主啊!讓我今天在聚會中,會被你的靈所摸著,會被你感動。」能進到聖靈裡的敬拜,而不是只是參加一次的聚會,在聖經中提到:「乃要被聖靈充滿,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弗五:18~19)這是對敬虔的第三種了解,強調敬拜當中有這樣的屬靈體驗。
第四種敬虔,是走向人際關係。也就是你的敬虔要表現在對人有愛心,不然你前面那些都不算,這是比較注意到基督徒對社會的責任,用這樣來看一個人有沒有敬虔。你說你修養很好,但是你沒有愛心,不算敬虔!愛心還與公義,公義有關,公義和關懷。有人沒有飯吃,你就把飯煮好拿去給他吃,這個叫敬虔。天主教的德蕾莎修女把這個詮釋的最好。雅各書,它是強調行為的,所以雅各書解釋的敬虔也是跟這個有關,「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一:27)所以敬虔是關懷和照顧有需要的人有關係的。但另外有人強調,他們之所以成為孤兒寡婦需要你照顧,這是社會制度有問題,應該從社會制度來處理,這是強調公義的問題。美國的馬丁路德金恩,他一直努力提倡黑人受教育的機會,不應該被白人打壓。(主因是黑人知識水平不足,生活成問題,才造成不斷需要政府補助救濟)他強調的是系統的改變,在美國我們常常紀念他,他是個勇敢的人,後來被暗殺。在這裡是強調公義的問題,敬虔與社會公義有關係,「你們當為貧寒的人和孤兒伸冤,當為困苦和窮乏的人施行公義。」(詩八十二:3)有人說敬虔應該是這樣。我們也可以說長老教會過去從神領受的比較強調政治的、社會公義的問題,也常接受批評,因為這樣做常常對執政掌權者有負面的影響,對既得利益者有負面的影響,當然會受一些苦難,有人認為這樣才是敬虔。敬虔就是當社會的先知,敢發出聲音,神對你講什麼你就講,這是第四種敬虔觀。
第五種敬虔觀是福音派所強調的。一個敬虔的人應該是熱心傳福音才是敬虔,如果你前面都做得很好,但大家都下到地獄去了,那算什麼敬虔?神有滿意嗎?神的心意是要眾人得救,因此就強調要把我們的信仰分享給別人,要去為主作見證,那就是同心合意,興旺福音,這樣才是敬虔。這是第五種敬虔觀,福音派的教會他們強調的敬虔,是表現在為主作見證上面。
最後一種也是我覺得最難的,不是要做什麼,而是不管你做什麼,都要讓人看見你是神的信徒(耶穌的門徒),即是「生命的昇華」。如果說敬虔就是默想,除非你24小時都在默想,要不然如果像我說的一天5分鐘默想禱告,那其他的23小時55分鐘的時間你做什麼?你就不敬虔了嗎?(只有5分鐘敬虔),不對!你應該包括刷牙洗臉、吃飯喝水都是敬虔,這樣才是,就是把你的生活一切,都活的讓人家看出有神在你的身上,我把它稱作「生命的昇華」。把你的敬虔融入到生活當中。「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十:31)如果你到這個地步的話,那真是做什麼都敬虔,而不是說要去遊行示威才是敬虔,或向人傳道才是敬虔,這樣的敬虔不是不對,可是這樣會把敬虔窄化。有時候我們會取笑某一部份敬虔的敬虔觀,你能不能活出你的一舉一動、言行舉止,讓人家看到會羨慕你作基督徒,會尊敬你,覺得這個人真的是「人格者」,這種敬虔是融入到你生活的每一部份。
關於〝敬虔〞,在聖經中提到三種扭曲。第一種扭曲就是〝手段化〞,好像孔雀開屏(台語叫作”愛展”)喜歡跟別人比美,看到對方美麗,就把尾巴展開表現一番。有的人把敬虔當作〝愛現〞的一種手段,「我比你敬虔」,敬虔拿來比的,這樣就有問題了,我把它稱作「敬虔手段化」。就是用敬虔來沽名釣譽,或是追逐名利,聖經對這個也有所批判「他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六:5),用敬虔來賺錢,用敬虔來釣名,這當然是不對的,這個本身就不敬虔,敬虔的動機有問題,敬虔動機在自己不在神。
第二種敬虔的扭曲,我們稱作「偏狹化」。剛才我講的敬虔有六大解釋,如果你不是第六種解釋,都有一個危險,我們稱作「柿子挑軟的吃」。如果我的敬虔觀是每天花一個小時安靜,那這個容易多了,我就每天一個小時不做事只坐在那邊安靜,其他23個小時我就胡搞亂搞,這個不對!這是避重就輕,困難的不做,只挑你所喜歡比較容易做的,就說:「我很敬虔呀!」。或是傳福音,日常生活在家裡很糟糕,跟老婆打架,可是一到外面就帶了本「三元福音佈道法」之類的小冊在口袋裡,遇見人就說:「你給我5分鐘,我叫你信耶穌。」所以我很敬虔,可是你在家裡的生活怎麼樣呢?這也是一個「敬虔偏狹化」。法利賽人在這方面是很厲害的,耶穌也就罵他們罵得很凶,這叫作「避重就輕」。「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太二十三:23)你們做得很重要,禮拜天去你的菜園算算看,一棵、兩棵…第十顆拔起來,再算第十顆拔起來,要奉獻給神(十分之一),而且洗的很乾淨,拿來奉獻。這不是不對,這個很好,但是禮拜一到禮拜六就胡搞亂搞,「…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耶穌說:「這更重的事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這兩種都要去做,不要「柿子挑軟的吃」。這個我把它稱作「偏狹化」,就是自己找一個較容易的,說:「我有敬虔啊,我是福音派,我是敬虔派」而只做那一部份。
接下來的更糟糕,螢幕上的這張照片聽說是亞倫的墳墓,這個墳墓的特點是:「外面很漂亮,裡面是死人骨頭。」外面油漆粉刷的白白淨淨很好看,我把它稱作「膚淺化(表面化)」。他的敬虔就是表面的,就像穿道袍很敬虔,或是神情看起來很嚴肅這樣的敬虔。「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太二十三:27~28)這個是第三種扭曲〝表面化〞。
那麼我們怎樣去操練敬虔呢?以後我會每個禮拜會講一種操練敬虔的方法,大部分是指「敬虔派」,其他部分是與社會關懷有關,我會在別的時候再講。
操練的第一個目的,就是要把瘦瘦小小的身體變強壯,這個叫操練。因為我們希望能得獎賞,運動員要操練,操練的目的是改變自己,從瘦小到結實剛強,如此就能比賽勝利得獎賞。「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操練),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林前九:25)所以我們要操練,把我們屬靈的生命練壯,如此遇到困難就不容易跌倒,就能夠堅持到底,就能夠轉化老我,以得賞,過一個得勝的生活。
第二種操練就是阿兵哥的操練。阿兵哥為什麼要操練,不只要把他的身體弄強壯,更要碰到敵人的時候不被打死,外面的敵人是很厲害的,阿兵哥就要操練得很好。記得我當兵的時候,要練習在地上爬,上面有機槍掃射,屁股高一點就會被打穿,所以要貼緊地面拿著槍爬行,很苦,但是在打仗的時候就有用了,就能夠保護你。所以敬虔的操練,是當我們到這個屬靈的戰場時,就不會變成傷亡者,對付仇敵可以免掉傷亡,所以敬虔的操練很重要。「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摔跤),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六:12)所以我們要好好的操練敬虔,才不會成為傷亡,被撒旦魔鬼一下子就撂倒。
最後我們操練,因為我們不只是運動員,不只是阿兵哥,我們是基督徒。我們操練的目的是要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3)這是我們操練的目的,我們希望能夠成長,越來越像基督。所以什麼叫作敬虔?就是說,我碰到一件事情,我會問自己說,如果是耶穌今天在這裡,祂會怎麼做?我就那麼做,那就是敬虔。前面提到我們每天安靜一點時間,我們靈修、傳福音,那都是一部份,一個方法而已,不是全部,最終的目的是要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
操練敬虔,大有益處,但願我們大家立志在神面前說:「神啊!幫助我,在敬虔上操練自己。」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