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主見證(五):服侍 -- 蔡茂堂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做主見證系列
» 作主見證(五):服侍 -- 蔡茂堂 牧師
作主見證(五):服侍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5年2月27日 星期日 | 上午11:54
寫作於2005.02.27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各位兄姐平安。今天我們要講教會的見證最後一講。我們教會有五個見證,你記得嗎?哪五個見證?就是娶兩個太太。就是wifes,第一個w是什麼?敬拜;第二個i是什麼?教導;第三個f是什麼?團契;第四個e是什麼?傳福音;最後一個的s是什麼?服侍。我們現在要來看這個服侍,我特別將這個事改成這個侍。平常我們用事情的事,我今天特別用這個侍,因為我們服侍的對象不是事情,我們服事的對象是人。所以這個字比較能表達我所要說的意義,我選這張圖也非常有意思,耶穌替門徒洗腳,圖中耶穌是黑人,我們過去都認為耶穌是白人,耶穌的重要性不是說他是哪一種族的人,不是白人、黃種人或黑人,重要的是他是上帝的兒子來到世上活出一個愛的模範,就是服侍人。我們一起來看這樣的服侍我們能夠怎樣學習。彼得前書二章11節這樣說: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客旅的英文叫做traveler,就是在旅行的人,我們來看這幅圖像,旅行的人這個樣子不曉得你見過沒有?很辛苦!你如果這樣旅行你覺得怎樣?很苦命!右手拿一個皮箱,左手再拿一個皮箱,兩邊腋下再夾兩個皮箱,還好這個白人的鼻子比較尖,鼻子再帶一個小皮包。這樣雙手飽滿,你知道右手那個皮箱叫什麼嗎?叫作金錢;左手那個皮箱叫什麼?叫作時間。所以我們世人就成為行李超載的客旅。
為什麼我要用這個來做引言呢?因為你要服侍人,你需要兩樣東西,第一個就是時間,另外一樣就是金錢,你如果沒有時間又沒有金錢,很難服侍人。我要問大家,你有沒有空?或是你覺得:「我非常忙,我上班之外又要照顧家庭、小孩都沒有時間了。」你賺的錢夠用嗎?有沒有剩?有沒有剩餘到可以給人家?「牧師阿,我還欠銀行很多錢耶,還沒有還清。」若是你像這個客旅,時間金錢都不夠,你怎麼服侍人?我自己用都不夠,如何服侍人?我曾經聽過一個慕道友這樣說,那句話讓我非常有感觸,它是諷刺教會的一句話,他說:「教會是有錢有閒的人才能玩的遊戲。」你同意嗎?要有錢而且有閒。你沒有空,你可能很難來參加聚會;參加聚會還要奉獻,那就很糟。要有錢哪!至少也要有零錢對不對!等一下就要收奉獻喔(笑)。那實在是很吃力,很多慕道友很怕,「叫我去信耶穌,信耶穌還算容易,長老會的洗禮也很簡單,就用點水禮,不像浸信會,是用浸水禮。問題是,洗了以後呢?每個星期要去做禮拜,唉呀,這個很麻煩。我沒有那種時間!沒有空!還要奉獻!沒有錢吶!如果教會有比較好的節目,無論是吃飯或者是郊遊,我可以去。但叫我洗禮可能要好好考慮。」因為每次去都不奉獻好像不太好意思,如果獻出去我自己又不夠用,所以產生這句話「教會是有錢有閒的人才能玩哪」。這樣對不對?我說對。教會向我們要兩樣事,要兩種service,第一種服侍叫Sunday service,就是主日崇拜,洗禮之後禮拜天不去做禮拜怪怪的。第二種是什麼樣的service呢?叫做social service,我們稱做社會服侍。這是教會期待弟兄姐妹要做的,第一個要有時間對不對?有時間參加主日崇拜。第二個你要有錢,你要社會服侍你必須付出。蠻麻煩的是這兩件事是合在一起的,你很難講說,我只選一個行不行。聖經這樣說:〝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沒有辦法真正用愛心去服侍別人,上帝看這樣的主日崇拜是虛假的。那這麼說社會服侍就很重要囉,甚至會比主日崇拜還重要,這不是我說的,這是以賽亞說的。
先知以賽亞曾經大聲的對以色列人呼籲,他說:「你們敬拜上帝沒有用,上帝不聽,因為你們星期一到星期六不規矩,沒有愛心,沒有服侍。」這記載在以賽亞書58章,大家可以過目,〝你要大聲喊叫,不可止息;揚起聲來,好像吹角。向我百姓說明他們的過犯;向雅各家說明他們的罪惡。他們天天尋求我,樂意明白我的道,好像行義的國民,不離棄他們 神的典章,向我求問公義的判語,喜悅親近 神〞。從這段經文當中我們注意到以色列人非常注意謹守他們的崇拜,很喜歡親近神,很喜歡向神禱告,每天尋求神,樂意明白上帝的道理,不放棄上帝的典章,但是他們有一個困難,禱告半天上帝好像沒在聽,這就是他們的問題,他們問神說:我們禁食,你為何不看見呢?我們刻苦己心,你為何不理會呢?上帝的回答在3-7節,上帝說,〝看哪,你們禁食的日子仍求利益,勒逼人為你們做苦工。你們禁食,卻互相爭競,以凶惡的拳頭打人。你們今日禁食,不得使你們的聲音聽聞於上。這樣禁食豈是我所揀選、使人刻苦己心的日子嗎?豈是叫人垂頭像葦子,用麻布和爐灰鋪在他以下嗎?你這可稱為禁食、為耶和華所悅納的日子嗎?〞上帝對以色列有一個建議,祂教他們,〝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鬆開凶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嗎?〞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社會服侍。
當你週圍的人,沒有的吃沒有的住時,你肯幫忙嗎?這樣叫做服侍,上帝說:〝你若這樣做,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你所得的醫治要速速發明。你的公義必在你前面行;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你的後盾。那時你求告,耶和華必應允;你呼求,他必說:我在這裏。你若從你中間除掉重軛和指摘人的指頭,並發惡言的事,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你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你喜歡耶和華引導你嗎?你要上帝祝福你身體強健嗎?你願意像水流不絕的泉源成為祝福別人的源頭嗎?從以賽亞書58章整章我們可以學習這樣的功課,我們服侍人的,若不是真心服侍人,我們雖禁食禱告,上帝不垂聽。上帝要我們做的是什麼?你若是扼住別人的頸項,你要把他鬆開。上帝所祝福的你若抓得太緊,要稍微放鬆一下,釋放分享神所悅納。有一幅很有名的圖畫叫拾穗,是取材於申命記,就是在田間收割莊稼,若是忘記了一綑,不必再回去拾起,留給寄居跟孤兒寡婦。這樣耶和華上帝要祝福你。
不但是祝福我們,上帝要引導我們、醫治我們,並引導我們到泉源,成為祝福別人的地方,所以我稱作豐盛的生命。豐盛的生命不是自己擁有很多而已,乃是透過我們幫助別人的需要。若用這個角度講,慈濟功德會好像比我們在座每一位都還豐盛。一個瘦小的尼姑,藉著她,有多少的錢流到需要的地方,初代教會有沒有這樣做?有!初代教會他們一心一意將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分享,我稱這叫作基督教的共產社會。所以就沒有人有缺欠,他說上帝給我所當用的若有餘,我就拿出與有需要的人分享。所以初代教會是一個服事人的教會,他們不但聚會聽使徒解釋聖經而已,在那裡說,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有一樣東西是自己的,大家公用。這是基督教的共產主義與共產黨的共產主義不一樣的地方。大家一起用這是共同的地方,不一樣的地方是,共產主義是用強迫制度性的,基督教是自發性的,也就是這裡說的〝一心一意〞。
後來發生一件事,有一位信徒覺得大家都在奉獻,大家也知道他蠻富有,他不奉獻好像不太好,所以就在他所奉獻的事上做了一點小小的調整,所以有一個需要發生的時候他也將自己的田產都賣了,他想一想:我要留一點自己需用。他覺得若是我奉獻出去,如果別人並沒有像我這樣,我總要留一點老本,他留多少我們不知道,但是他把大部分也都奉獻了。於是使徒對他說:「亞拿尼亞先生,你也奉獻出來,很好,你所奉獻的就是這樣嗎?」,他就說謊道:「最近房地產跌價,我所賣得的金銀的確就是這樣。」我不曉得使徒彼得為什麼會知道,可能他也去網路查最近的房地產行情,於是彼得對他說:「你需要這樣矇騙嗎?」後面那句經文很重要,「土地還沒賣不是你的嗎?」所以賣不賣來奉獻是你的事,賣了土地之後要拿多少錢出來奉獻也是你的事,所以你不賣也沒事,你賣了以後奉獻一半也沒事,為什要矇騙所有的信徒說你所有都奉獻了呢?」他可能比較沒有膽量,聽了這樣的指責就心臟病發作,死在現場。他太太可能正在化妝,所以晚一點到,她想:他們家今天要奉獻,可能會被叫起來表揚,所以她就很高興來到現場,她先生的屍體已經被抬到後面,她還不知道。彼得就對她說:「這位姐妹,你奉獻的這筆錢就這麼多嗎?」她也很可憐,沒有人通知她先生已經因為這樣的事去世了,所以她就照她先生的版本一一這樣講。彼得說:「需要這樣嗎?妳要知道,扛妳先生屍體的人才剛扛出去,現在又來到現場。」我在想這個人聽了也就中風,倒死在現場。我們有時候覺得上帝好像有點殘忍,很難理解。聖經記載這件事,很重要的幾個意義,一個是說不要裝假,另外很重要的是教導我們,教會並沒有規定你一定要這樣子奉獻,完全是自動自發的。因為愛的關係我們成為一體,願意奉獻;發自內心源於理念,這樣的奉獻才有效。
所以哥林多後書這樣說,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這個樂不是勒住脖子的勒,而是快樂的樂。是出自內心很高興的,這樣的理念是怎樣的理念呢?第個理念是,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是他自己的。那不然我的東西是誰的呢?是上帝的。現在為什麼放在我銀行的帳戶呢?這是因為上帝讓我成為他的管家。這個觀念很重要。你若以為上帝給你的時間金錢是託你管理,不是讓你擁有,這樣你就比較容易放開。學習當一個忠心的管家,馬太福音二十四章45節說:〝誰是忠心有見識的僕人,為主人所派,管理家裏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教會在當時那樣做也產生了一些小問題,第一個就是有弟兄姐妹因為面子問題而被聖靈責備而死,我們形容這樣為沽名釣譽,第二個就是大家都奉獻,但是分配好像不太平均,那時教會好像也已經有外勞進來了,所以外勞就講他們的泰國話,使徒好像聽不懂,那位姐妹說自己的先生死了,使徒聽起來以為他先生在休息,當時他們分錢,但是他們聽不懂她說她已經成為寡婦了,就沒有分給他。有人就說使徒偏心,說:「我不會講你們的台語你們就不分給我,你們講河洛語你們就先分。」使徒因為沒有出國學英語,聽不懂,於是就想應該選一些懂得那些外邦人語言的人,所以就選了七個懂希臘語的執事,來解決這分配不均的問題。
我們今天來觀察我們和平教會的信徒有什麼苦衷,我們的苦衷就是像這幅圖畫描述的人,好像是千手觀音但卻忙不完,時間金錢我們都捉襟見肘。在列王記上十七章12節有一個故事,以利亞到一個寡婦那裡,她家裡已經什麼都沒有了,但神差以利亞到她家,對寡婦說:「你將剩餘的麵粉和油先弄給我吃,然後上帝會供給你。」如果是你,你會這樣做嗎?可能你會這樣想,反正吃完以後都會餓死,不過是早晚的問題,那就先給他好了。這是最後一點點的麵粉,結局不是以利亞先死就是我先死而已,寡婦就想:「姑且照以利亞的話試試看,我若不給他吃,我只不過是多吃一餐罷了,最後也是死;我若給他吃,如果以利亞講的是真的,我就賺到了;最壞的狀況就是早一餐死,如此而已。」這個寡婦算是有智慧的,就想說押寶看看。奇怪的事發生了,他做完餐點給以利亞吃之後,那麵粉竟然會自動再生出來,不是多很多,是多一點點。寡婦跟他兒子吃完後,明天又生出一點點,她又準備給以利亞,上帝又讓麵粉多生一點點。這是一個故事,我常常很有感觸,我們基督徒有兩樣東西,就好像鷹、鳥有兩個翅膀,一邊叫作信心,你相信上帝會供應你的需要;另外一個翅膀叫作愛心,上帝給你擁有,別人卻欠缺需要時,你拿得出去嗎?萬一我明天有缺欠的時候,我有信心相信神會給我嗎?我若相信明天我有所欠缺時上帝會供給我,今天當我看到別人有所欠缺時,我會願意給別人。我若以為明天我缺欠的時候,上帝不會祝福我的話,那麼今天我就不敢奉獻出去了。聖經加拉太書五章6節說:只有讓人產生愛心的信心才有功效,盼望我們大家記得。我們說我們得救是因信得救,不是嗎?請記得,你的信心如果不夠信到能產生愛心,那上帝不接納這樣的信心。聖經說只有讓人產生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
除了不夠之外,我們常常還有另一個困難,就是我們喜歡隨波逐流。別人的裙子好像很時髦,那麼我們非得趕上流行不可;若是不如別人,我們就要很努力地拚;別人一直換用新的東西,我們不跟上好像就落伍。聖經以弗所二章2節提醒我們勿隨從今世的風俗。
還有另一個問題,我們喜歡成功,我們想要變富有。這也是成為我們看到別人有需要時,我們卻無法分享的原因。為自己積財並不是不好,但是在神面前卻不富足,這樣就不好。有一個故事描述一個富人因為財物很多倉儲不夠用,他就想:「沒有關係,我請泥水工人再蓋一個更大的倉庫,這樣就不用煩惱了。」他都沒想到,他賺那麼多是不是應該多給工人工錢,他只顧自己的享受,結果上帝講一句話:「你賺這麼多的確到死都花不完,但問題是你今天晚上就要死了,剩那麼多要幹嘛?」後面講一句話「凡為自己積財的,在神面前卻不富足,也是如此」。
耶穌基督留給我們一些服侍的榜樣,我們剛剛說服侍需要兩樣東西,一個是時間,一個是金錢。這裡有一些想法我們可以來學習。關於金錢我們要分辨兩件事,一個是需要,一個是想要;前者是必需的需要,後者是心裡的想要;英文裡前者是need,後者是want。有時候我們常分不清楚,將want當成need,那我們就常常覺得不夠。有一個故事這樣說,富人對一名男子說:「你給我兩千塊,騎馬在我的土地上奔跑,日落之前跑得到的地方,那土地都算你的。」那人就騎馬拚命奔馳,到中午覺得該回頭了,因為若是日落前跑不回來就通通不算了。那人可能忘了帶水,他一直要再圍更大的土地,就在日落之前,快到原點的時候,卻因脫水而死。他只差一點點就到終點了,但終究沒有將整個土地圍起來。富人可憐他,至少他給了兩千塊,就在他倒下的地方挖個三尺六尺的洞埋葬他,那就是他一生所需要的土地。馬太福音六章33節: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先求神的國,你所需用的,上帝要賜給你;你所想要的,上帝不一定給你。我們真正需要的沒有那麼多,我們大部分覺得自己錢不夠用是因為我們的想要,要趕流行,輸人不輸陣,那樣的想要往往比需要多很多。
時間有兩件事也要注意,一個叫作重要,一個叫作急要。很急要的事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前者是important,後者是emergent;emergent就像急診,要很快不然不行,但那樣不見得重要。若是我們分不清楚,時間都被緊要的事佔光了,就沒時間去做重要的事。我舉一個例子,運動重不重要?運動很重要。看病急不急要?急要!有人就是平常沒時間運動,一天到晚掛急診,結果時間都被急診佔光了,更沒法運動。有一位猶太管理學家Steven Covey寫了一本書「First thing first」,他的書裡有很多聖經的教導,他沒有引用經文但書裡講的很多是聖經的教導。他說第一重要的事情要第一時間去做(first thing first),如果看得懂英文可以去網路上買原文書來看。他用很多觀念來形容他的理念,重要的不是要看碼表,而是要看指南針。舉個例來說,你從台中開車要去台北,而你第一次來台灣,你覺得兩小時就該到,所以你要趕、要快。所以你就一直看你的錶,一上高速公路就一直開,結果開到高雄。因為你沒看指南針,分不清南跟北,你一直看錶,只顧著再快一點,結果愈跑離目的地愈遠。他說人在社會好像在爬樓梯,爬社會樓梯(social ladder),大家畢業的時候都在同一層,所以槍一響大家就拚命往上爬,要搶快。快有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踩在別人的頭踩別人的手上,你如果慢了,別人就踩你的頭踩你的手。有一個人爬很快,爬到頂端才發現他爬錯樓梯。這位作者用了很多有趣的比喻告訴大家要清楚自己的方向,重要的在哪裡,才不會欲速則不達。馬利亞和馬大的故事說(路加福音十章24節),不可少的只有一件,耶穌提醒我們。你必須知道自己的那一件是什麼。
耶穌基督留下很好的榜樣,很好的教導(馬太福音十六章26節),你要賺錢必須付出代價,有賺就有賠,賺得世界賠上生命,那有什麼用。我知道有很多人賺很多錢,有的賠上健康,有的賠上婚姻,有的賠上兒女,這樣有什麼價值呢?這是很難作的決定。我們在年輕的時候拚命賺錢,正是我們的兒女需要陪伴的時候,你為了兒女拚命賺錢,等到你想要與他有一些交談分享的時候,他卻和你生疏了。賺得全世界賠上和兒女的關係,有什麼利益呢?我們要自己會算。上帝給我們一生的時間是一定的,如何排次序我們要想清楚。耶穌基督替門徒洗腳,也留下榜樣給我們,他說人子來不是讓人服侍的,是要服侍人的。
最後,我要講結論,這位先生你記得嗎,是我們開始用的圖畫。他兩樣東西都不夠,錢也不夠,時間也不夠。現在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這個人他又很想服侍人,但是無論雙手甚至鼻子都沒有空處,他要如何服侍人?他如何再負擔任何事情?他兩手都已抓緊東西,只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他將手拿的東西放下,放下手拿的東西才有可能再拿新的,不是嗎?講起來很簡單,但我們常常想不通。我們手抓得很緊,上帝說你要服侍人,你對上帝說:「我都還覺得不夠呢,我怎麼還有辦法再負擔什麼呢?我負擔不起。」所以我要說:超載的客旅,不可能服侍。他怎麼服侍人呢?放得下才拿得起。英文叫作lay down before you pick up。我們必須分別什麼是需要的什麼是想要的,必須把想要的放下,就會有時間服侍人;你所處理的事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急要的,必須把急要的放下,就會有時間幫助人。跟隨牧師去探訪,你會想:「我怎麼有時間呢?星期一要唱卡拉OK,星期二要看電影,時間都花在別的地方了。」我們會覺得探訪很重要,不要只有讓牧師一個人去,所以就要看你的行程表,哪一個可以免,除非你肯放下,不然你的行程會一直是滿滿的。我有幾句話與大家勉勵;空出單手,才能與人握手;張開雙手,才能與人擁抱。像圖裡那位忙碌的先生,他兩手都沒有空處,要與人握手都有困難,更不用說是去擁抱別人了。他如果要擁抱別人,他腋下的兩個行李就必須放下。這幅圖畫我個人很喜歡,這幅畫叫作「豐盛」。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裏(路加福音六章38節)。注意這個次序,要先給人,就有給你們的。接下來就是超過你所領受的,就是能夠流在外面,就能夠給別人。最後有一句話我們一同來思想,願透過〝服侍〞,我們能活出教會的見證。讓我們的生活由奢華走向簡樸,讓我們的生命從臃腫轉為豐盛。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