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復活節之後 -- 李晶晶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 在復活節之後 -- 李晶晶 牧師
在復活節之後 -- 李晶晶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7年4月22日 星期日 | 下午4:22
寫作於2007.04.22
作 者: 李晶晶 牧師
台語
國語
一、 前言:在復活節之後
尼采—一個攻擊基督教最猛烈的哲學家,在他的書上曾寫到:「有一群宣稱自己未來會經歷復活的人,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像是有救贖的。」言辭中諷刺著基督徒雖口裡宣稱所信仰的是復活主、是大有盼望的,但在整個生活樣式卻是一種毫無動力、帶著絕望的態度,一種沒有盼望、沒有救贖的的生命。他嘲唪這樣的信仰只是一個「口號」。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者馬丁路德,曾經因為改教而來的壓力太大,以致幾乎至全然灰心失望之境,很想放棄改教,他坐在家中不吃不睡,不與家人談話,他的太太凱撒琳見他如此沮喪、情緒低落,於是穿了一身黑色的喪服在馬丁路德的面前走來走去,馬丁路德見狀震驚地問太太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凱撒琳回答說「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天父上帝已經死了。」馬丁路德立即躍起身來駁斥,然凱撒琳說:「倘若天父仍然活著,你為何要這漾呢?」馬丁路德聽出太太的語意而會心微笑、重展歡顏不再繼續灰心失望下去,繼續改教運動,因為所信的主活著。
的確!「復活」不是一個信念,復活帶來的是一種新的態度、新的價值與新生命動力;是耶穌帶領我們衝破死亡,一起經歷祂的死與復活。是生命實在地經歷救贖。哥林多前書15:1-15 我們稱為「復活大憲章」,保羅先生說「我如今把先前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告訴你們知道;這福音你們也領受了,又靠站立得住,並且你們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就必因這福音得救。」
保羅進一步地解釋這福音就是:「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給磯法看,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卻也有已經睡了的。以後顯給雅各看,再顯給眾使徒看,末了也顯給我看」主顯現給人看的意義乃是主耶穌要與人相遇,咱攏要遇見主、經驗復活的主,信仰不僅僅是知道,信仰是可以親身體驗與經歷的。祂顯現給彼得看,使這個跟隨主的門徒從軟弱、跌倒中重新爬起為主傳揚,祂顯現在十一個使徒的小組裡、也顯現在大的聚會中,顯現給逼迫祂的保羅,光照呼召他,使他成為大有能力的宣教師。對保羅而言,世界上最寶貴的事物,就是復活主向祂顯現,成為人一生的轉淚點,生命的動力源頭。
這樣「復活主」的福音氣力是不是在你每一日的生活中呢?是否時時記得有一位復活主在身邊呢?兩禮拜前我們在龍安國小舉辦復活節聯合禮拜,事實上我們很習慣性地在每年四月這個時候慶祝復活節,也很自然地在復活節前三天舉行受難日聖餐禮拜,和主相同坐桌,然後呢?明天這個時候,週而復始地慶祝著……然而在復活節之後,對我們的生命有何意義?有什麼改變?有什麼刺激?有什麼挑戰和使命?
配合復活節期台灣神學院與南與北文化聯合出版「活像耶穌」、「天天經歷復活喜悅」二書,是由德國天主教古倫神父所寫的。在其鼓勵信徒購買文宣中如此說:從復活節到聖靈降臨節50個信仰實踐、使你的人生改變,幫助你天天活像耶穌。試問我們現在活在的光景如何呢?求復活主幫助我們天天能經歷復活的喜悅。
本文:在以馬忤斯的路上
今天我們讀的經文在路加24:13-36「正當那日,門徒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子去,這村子名叫以馬忤斯,離耶路撒冷約有廿五里。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
「以馬忤斯」是離耶路撒冷城西邊郊外25里(約15公里,至少需要3小時的路程)的一個小村莊,這個地名原文的意思是『溫泉』與『熱心渴想』之意,原是一個不令人注意的小地方,但因裡面有溫泉之處,藉著人心熱切渴想而得之名。
談到洗溫泉總是令人感到舒服的事,好像所有的憂愁都不見了,但這段經文中的這兩個人要到「以馬忤斯」(溫泉)去,卻是很憂愁,因為他們所盼望可以救他們的耶穌,死了,又聽說好像是復活了,可就是找不到身體,到底是真的還是神話?整個處境對他們二人來說,根本是無從解釋。他們的盼望和夢想經已破滅。他們說「我們素來所盼望」,用的是過去式!字裏行間,充滿失望,憂傷和昏亂,過去的盼望現在沒了(死了)。他們如此疑惑、過度的憂愁致使他們的眼睛迷糊,連耶穌在他們身邊他們都認不出來祂來,因為他們失去了盼望—這就是他們的態度,顯示了十字架事件對耶穌的門徒所產生的影響,雖然十字架事件沒有摧毀他們對耶穌的愛,卻是使他們的希望落空了。
你的盼望是什麼,是事業、成就、學業、感情、婚姻、還是孩子?但若這個盼望不見了,你會怎麼辦?是否想要用外在的一些方法來解除心裡的壓力與痛苦,這樣的景況往往使我們感覺不到上帝的同在,但這不是事實,事實是上帝一直與我們同在,並且主動親近我們。
基督教的信仰不是無災無難的宗教教義,聖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 16:33)),生命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生活本來就有許多的問題與難關,但神應許「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必如何」(申 33:25)、「靠那加給我們力量的,我們凡事都能作」(腓 4:13 ),這就是上帝給我們的應許。
以馬忤斯的路上正如我們人生的道路,這是一條充滿奇遇、生命轉彎改變的路,在耶穌復活後與門徒同行的這段路有些「信仰原則」我們一起來學習。
1. 愁苦路上你我他:要了解你的問題
在17節,當耶穌靠近這兩個門徒時,他問他們「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什麼事?」,到了19節,耶穌又再問一次「什麼事呢?」難道耶穌真的不知道嗎?絕對不是的!耶穌要來幫助他們搞清楚,究竟是什麼、是什麼人事物使你如此沮喪憂愁;親愛的兄姐,耶穌也要問我們在你現況裡,究竟是怎麼了,說出來!說話是幫助你整理、幫助你發現問題在,但關鍵是,要說給「耶穌聽」,這兩個愁苦的人在往以馬忤斯的路上,一路談論的是絕望,他們唯一的盼望死了,好像有一點希望,但無法證實,所以他們談話顯得很消極、沒有出路,但是當他們說給耶穌聽時,一切就開始改變!
每一個人都有困難、都有生命難題,再有信心的人、再功成名就的人都有身陷窘態時;事實上,聖經裡面也有人如此,像以利亞(王上17—18章),前一天大有能力、大有信心大戰巴力先知才得勝,隔天就因皇后耶洗別的詭計,非常憂愁、軟弱的想要尋死,這就是一個憂鬱症的現象。但上帝的話臨到他「以利亞啊!你在這裡作什麼」(王上19:9)。耶穌要我們先了解問題到底是什麼,來吧!將你的難題說給耶穌聽!這就是禱告,無論你的景況如何,來禱告吧!「心事誰人知,講給耶穌知」
2. 人生道上祂你我:在真理中找答案(路加24:25-27、32)
「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我們來看耶穌如何為他們解決問題?耶穌不是對他們說人生大道裡、也不是用理性分析…,更不是立即顯神蹟讓他們認出他們來。
試想他們為什麼與主同行並談論卻認不出他來?恐怕是因為他們以眼見為依據,單單看見十架上已死的耶穌、被埋葬的耶穌,忘記要以主耶穌曾親口說的預言和眾先知的教訓作為信仰的基礎;再加上外面諸多傳言,以為耶穌的身體被偷、又不見耶穌身體在哪裡的現實的環境所影響。使他們產生憂傷、心中煩惱和矛盾,對自己信仰的指望也產生了懷疑說: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已被釘死三天了。(路24:19—21),這證明他們對基督的認識建立在眼目上之淺薄。
這種的信仰是不牢靠的,唯有憑著聖經的見證才是穩固。所以25-27節清楚地告訴我們耶穌用聖經的話語來向他們解說「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這是耶穌要我們學會的方法—在真理中找答案。耶穌基督沒有行神蹟來使他們信服,乃要他們的信仰建立在神的話語中;這也是耶穌自己面對試探困難時的必勝秘訣「使你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8:3)。偉大的神學家奧古斯丁在放蕩形骸痛苦生活中,在讀了羅馬書13:12-14「總要披帶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之後,真理激勵他、使他悔改、脫離醉酒淫亂浪蕩的生活,走在有盼望的人生路上。今天在以馬忤斯的這兩個門徒在真理中生命也被改變了,他們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嗎?」(路24:32)是的,他們從愁容失望轉為火熱了。
主耶穌清楚告訴我們,一切的答案都在真理中—聖經:約 5:39「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詩119:105節說「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神的道(聖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隨,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希4:2)
一個小學生在寫數學習作參考書時,遇到難解的問題時,都能懂得翻到後面的解答來找難題的答案,親愛的兄姐,你呢?生命與生活種種難題的解答就在聖經中,你還在等什麼?翻開聖經來尋得上帝給你的啟示與答案,持續讀經生活與禱告,能使你的眼光不是看問題,注目看耶穌,活在盼望、有信心中。生命的建造是在上帝的話語中,領受真理、心裡火熱,重燃希望。主耶穌不是用什麼神蹟來建立門徒的信仰基礎,乃是在神口裡的一切話,求神幫助我們在真理中找答案。
3. 在轉角裡遇到愛:力邀耶穌介入你的生命與問題中(路加24:28-31)
當這兩人一路與主耶穌同行在以馬忤斯這路上、被真理話語不斷挑旺他們的心時,他們已經捨不得耶穌離開,雖然不知道他是誰,但他們渴慕真理,他們邀請耶穌與他們同住,耶穌即刻與他們同住、同坐席、吃喝…為他們祝禱,瞬間他們的眼睛明亮了,認出祂來,原文的意思是,他們的眼睛就被打開,知道祂是復活的主,頃刻間他們得到答案—耶穌真的復活,他們所等候的是真有盼望的!
耶穌為何在他們強留坐席時,才使他們認出祂來?換句話說,如果這兩人沒有堅持邀請這位客人留下,就不知道一路相伴的就是復活的主。
是的!因為耶穌基督的愛與恩典從來不勉強人,他關心那些有需要的人、他樂意與罪人共進晚餐、到最簡陋的家裡,鼓舞最卑微的人,所有的事情耶穌願意、也已經為我們做了,在十架上完成了救恩與應許,但唯一一件事情他不能幫你做,是你自己要做的決定「是否要接受祂的愛」、是否要他與你作伴。耶穌說「看那!我在門外叩門,聽見我聲音的就開門,我就進到他那裡,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你這得勝的人」(啟3:20)他尊重我們的決定。這兩個人強留耶穌一同坐席時經歷了這一位從死裡復活的主耶穌。許多人很可惜如此錯失了恩典。(請看蔡育芬的見證)
第三要邀請耶穌進入你的生命中、進入你的家庭成為你時刻的幫助。親愛的兄姐,我們不能只是有火熱的心,我們要有耶穌,要邀請耶穌進入你的生命、你的問題之中,成為你的幫助、成為你一生的良友。
4. 從盼望中勇敢行:起身去面對問題
(路加24:33-36)
最後,你要起身去面對問題,耶穌要給你力量去面對問題、去解決問題。當這兩個憂愁的門徒知道耶穌已經復活了、得著答案,他們一刻也不停留在錯誤的地方、逃避的地方,而是立刻起來回到耶路撒冷,那才是耶穌要他們所在的地方,因著耶穌復活,那不再是傷心地,不再是挫敗所處,乃是神同在的地方,並且是神僕人聚集的地方;親愛的兄姐,無論你的景況如何,不要離開教會、不要離開信仰團體,如果你現在發現你的位置錯了、決定錯了、作錯了、想錯了、感覺錯了……,現在就起來,回到上帝要你在的地方,回到上帝的愛中。
當這兩人一回到門徒們聚集處,他們彼此說起遇見復活主的見證,我們看見耶穌就再一次親自就近他們說:「願你們平安」這就是上帝的心意!
但是,我們的生命僅僅是來得著力量與盼望去解決問題嗎?不是的,上帝對我們的生命有一個更高的計畫與價值,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更豐盛的生命」約 20:21 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這是一個受差遣、領受使命與呼召的生命,是一個與神同工的生命,成為一個祝福的管道、有影響力的生命。
這兩個門徒遇見復活主,解決了他們心中愁苦疑惑的問題,更甚地是他們回到信仰團體成為復活主的見證,領受使命成為傳揚福音建造初代教會的參予者。
三、結論:活出復活的見證
1. 沙灘上的腳印:
不要讓問題與困難壓傷你的心、矇蔽你的眼,以致忘卻有主同行
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沙灘上的腳印」:
「有一天晚上,我作了一個夢。在夢中,我和主正在沙灘上同行。這時天空浮現了我一生所渡過的光景,當每一幕景出現時,我都看到沙灘上有兩行腳印,一行是我的,一行是主的。當人生的最後一幕出現在我眼前時,我回顧沙灘上的腳印,我赫然發現在我人生中有許多時刻,沙灘上竟只有一行腳印,而那正是我最低潮﹑最哀傷的時刻。我問主說:「主啊!當我決定跟隨你的時候,你不是應許我,你要一路與我同行嗎?可是我發現,在我人生最難過的時刻,沙灘上竟然只有一行腳印。我不明白,為何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竟會離我遠去?」主回答我說:「我親愛的孩子,在你受試煉的時刻,我從未離開過你,你是所看見的那一行腳印,正是我抱著你走過。」
親愛的兄姊,不要讓你的問題、困難過度壓傷你的心、遮蔽你的眼,以致你感覺不到上帝,祂一直就在你身邊,並且應許會親自來就近你。讓神幫助你發現你的問題所在,向神禱告、持續讀經、在真理中遇見主、得著啟示,並且讓耶穌每時刻與你同住,你便要得著答案、釋放、醫治與平安,這是上帝的心意,這是屬靈的原則!要記得神一直與你同在,正如以馬忤斯的路上。
2. 慕迪的回答
活出不一樣的生命:活著不再是我,乃是耶穌基督在我裡面活著
耶穌已經復活,在復活節之後,你的生命要有所不同!有人問大佈道家慕迪:「基督徒可以抽煙嗎」慕迪說:「可以,不過他是一個被煙污染的基督徒」,事實上,上帝不會因為某人吸煙就不承認他是祂的兒女,就好像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孩子 ,他的父母不會從此就不承認他是自己的孩子,但是這總不如一個整潔乾乾淨淨的孩子那樣可樣。作一個馬馬虎虎的基督徒,也是基督徒,認認真真作一個基督徒,也是基督徒,但是,一個讓人失望、讓上帝憂心的基督徒,和一個讓人敬佩尊敬、讓上帝喜悅使用的基督徒,你要選擇作什麼樣的基督徒呢?
你是一個怎樣的基督徒?你選擇作怎樣的基督徒?這是你要每天思考的問題,因為耶穌基督為你的罪死,並且復活的生命要在你的身上工作,耶穌說:太 5:13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恁是地上的鹽,鹽若失味,欲用什麼乎伊鹹,後來無路用,不過hiat佇外面,互人屯踏若定」(太 5:13)
3. 醫學之父梅森
從愁苦到火熱,領受使命去事奉,成為復活主的見證
在復活節之後,這位復活主是否影響了你的生命,上帝對你的生命有更高的計畫與價值。約 20:21 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耶穌復活顯現後,使門徒從愁苦到火熱、領受使命、成為見證。
一個對中國最重要的醫生,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給了中國人、改變中國人仇視西醫的態度、培養了中國第一批西醫優秀的人才,他是近代醫學史上稱為「熱帶醫學之父—培特瑞克 梅森」(Patrick Manson1844-1922)他也是一位宣教士。
這是。從小他就自認「火熱 的心靈像是一匹難以駕馭的野馬,渴慕尋找天地間的一點共鳴。」從愛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醫學系畢業後,他接受一位老太太的資助,在二十二歲時來到台灣,他愛台灣的靈魂。當時台灣正流行著瘟疫─瘧疾、鼠疫、血吸蟲等病,他常看到綁著紅色頭巾的乩童或道士,胡亂開藥方給病人;因為迷信,他決定要在這片無知的曠野中,踩出一條別人所沒有走過的路。後來在1871年,台灣南部一些暴民攻擊醫院,梅森便轉移陣地到廈門,繼續他對中國靈魂的熱愛。
梅森對中國的使命與熱心的表現,甚至遠勝於他的婚姻大事,他寫給女友的信說:「親愛的依莎貝爾小姐,這也許是我給妳的最後一封信了。當倫敦午夜的霧笛響起,就是我要離開的時間,再度回到中國,我日夜夢迴的所在。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染著可怕致死的嗜血絲蟲、血吸蟲、瘧疾,在還沒有認識耶穌基督的救恩前,病魔就先奪去了他們的性命。中國需要我!親愛的伊莎貝爾,熱情如火的我,在短短與妳相聚的十個月裡,不是在圖書館裡苦讀,就是沉緬在顯微鏡前,很少對妳細語呢喃,情話深訴,真是滿心的歉疚。對中國人苦難的負擔,使我無法扮演一個好情人。但是,如果回到福音的戰場,妳將發現,我是全力以赴的一流戰士。親愛的,妳願意來中國嗎?」1875年12月21日,伊莎貝爾小姐搭船到中國的廈門與梅森先生結婚。因著這一對夫妻的努力,使得當時許多可怕的傳染病在太平洋沿海島嶼成為稀有疾病。
今天我們當學像這兩個門徒從愁容到火熱,或學像梅森一樣火熱的去事奉主,成為復活主的見證。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