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系列(一):福音伙(夥)伴 -- 蔡茂堂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建造系列
» 建造系列(一):福音伙(夥)伴 -- 蔡茂堂 牧師
建造系列(一):福音伙(夥)伴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7年4月29日 星期日 | 下午4:24
寫作於2007.04.29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台語
國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是成人團契主日,今天早上是由成契獻詩,謝謝他們以好聽的歌聲來帶領大家敬拜。另外感謝你們的代禱,這趟我去美國最高興的是可以看到莊丁昌牧師娘,莊丁昌牧師是我們教會的第一任牧師,莊牧師娘高齡92歲,但身體仍然健康,頭腦還很清楚,有機會聽她述說教會開創時期的故事,如何從日本人換成我們河洛人,還有大陸來的弟兄姊妹们的加入,教會取名和平,她說真的是和平,雖然語言不同、文化不同,但是同樣在這間教會受造就,大家同心建造和平教會,終於蓋好這間會堂,到現在我們還在享受他們的付出,感謝主,以後有機會再向大家分享。我今天要講的經節是到23節,可是我們的司會多唸了幾節,不過很好,有一節可能會提到:「…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7)保羅在怕什麼?那是什麼意思?也許我們可以一起來思想。
Ⅰ、引言:福音變色龍 (Gospel Chameleon)
我已講完愛的系列了,神給我的感動接下來要講的是關於建造的系列,第一講是關於福音上的建造。有張圖片,圖中是一隻變色龍,牠會因著周圍的環境而改變牠身上的顏色,在今天的經文裡面保羅這樣講:「…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這樣不就是變色龍嗎?一個人可以這樣嗎?這樣的人有原則嗎?可以做到這個程度嗎?我把他稱作福音變色龍(Gospel Chameleon),這種人有沒有原則?是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還是不是呢?這個變色龍的顏色雖然一直變,可是不管牠變到那裡,牠還是變色龍,對不對?這個變色龍有一個原則,就是他的本質不會變,牠只是外面皮膚的顏色隨著環境改變,牠對環境的溫度和光線很敏感,牠一感受到就馬上隨著環境作改變,這是變色龍的特點。福音變色龍也有一個不變的原則就是「…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22節)這個是他的本性,他一直變的目的是背後有一個不變的中心,那個中心就是「我要傳福音、我要多救一些人」,這是保羅他一直不變的本質。保羅說:「當我接受到耶穌基督的福音以後,我成為一個沒有人可以管轄我的自由人」,他又說:「我是自由的,可是我選擇放棄自由」「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19節) ,這看來有點矛盾,他選擇甘心作眾人的奴僕(中文翻譯成僕人),奴僕是沒有自由的人,一個已經被耶穌基督釋放得自由的人,他為什麼要選擇放棄他的自由?保羅講述了他的理由,他的理由是:「…為要多得人」,為要多救一些人,不管是猶太人,不管是律法以下的人;或是沒有律法的人,或是軟弱的人;不管他是哪一個種族,不管他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困難的,我都想盡辦法要救人,怎麼救人?就是看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這個就是所謂的福音變色龍;他一直變來變去,看對方是怎麼樣,他就怎麼樣去救對方,他不變的是,不管做什麼事,都是為了福音的緣故,他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23節)這是我今天講道的重點,我們要一起思考同得福音的好處是什麼意思?
Ⅱ、基督釋放得自由
耶穌基督的福音是把我們從綑綁當中釋放出來,保羅說:「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加5:1)。保羅第一點講的是說,他在基督裡面得到自由,他得到什麼自由呢?
1、免去上帝的忿怒 Justification
第一,是從將來上帝的憤怒審判當中被釋放出來,我们可以不必害怕將來要面臨上帝的審判,羅馬書第五章9節說:「現在我們既靠著祂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祂免去神的忿怒。」這是第一個自由,我們叫作因信稱義的自由(Justification)。
2、除掉情慾的敗壞 Sanctification
第二,不只將來可以免除審判,今天我們的生命就要受到改變,這個我們叫作成聖(Sanctification),除掉情慾的敗壞,因著自己的私慾所帶來的綑綁,可以得到釋放,聖經這樣說:「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彼後1:4)我想這是成聖所得到的自由,讓我們不致於被自己裡面的情慾(佛洛伊德講的ID)所掌管,可以得到釋放。
3、不作醉酒的奴僕 De-Addiction
第三,可以從「癮」裡面得到釋放,「…不給酒作奴僕」(多2:3),這裡提到的是酒,這個酒其實代表很多東西,有些人是工作,有些人是藥物、賭博或是別的東西,就是掌管你、讓你沒有辦法逃脫的癮,在基督裡我们可以從這些當中得到釋放。
4、脫離律法的捆綁 De-Legalism
甚至可以從律法主義當中得到釋放、得到自由,而不是做事情就是一定要這樣做,不這樣做不行,而是從心裡面很高興去做,聖經說:「但我們既然在捆我們的律法上死了,現今就脫離了律法,叫我們服事主,要按著心靈(心靈:或作聖靈)的新樣,不按著儀文的舊樣。」(羅7:6)這是一種自由,是心裡面高興去做,而不是不得不做,做得很辛苦,這是另外一個自由。
5、不再效法這世界 Nonconformity
我們可以不被環境掌控你的決定。不是人家做什麼,你就跟著做什麼,而是敢跟環境說不,這是從我們周圍的環境得到自由,英文叫作Nonconformity,不被這個世界來制約你的行為,而是可以察驗神的旨意來心意更新而變化,「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這也是一個自由。
所以保羅說,我在基督裡面已經得到這些自由,可是他又馬上說:「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我樂意把這個自由放下,我甘心作眾人的奴僕,甘心為了別人在把這個自由放下,那是什麼意思呢?
Ⅲ、甘心作眾人奴僕
耶穌基督是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腓2:7)保羅也做這樣的事情,這就讓我想起大陸有一個傳道人,他寫了一篇短短的詩,我記得在大學的時候就有機會讀到,現在還可以在校園書房看到這本很小的長詩,書名是「獻給無名的傳道者」,作者是邊雲波,詩裡面有一段話可以讓我們了解這樣的意思,他說:「是自己的手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是自己的腳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來奔走,選中這條不自由的道路,並非出於無奈,相反的,是更大膽的使用自己的自由,寧肯叫淚水一行行向內心湧流,遙望各各他的山頂,就是至死也絕不退後。」這是他寫的長詩裡面反覆出現的一段話,我们可以仔細的想一想,他說:「選擇這條不自由的道路,是大膽的使用自己的自由」,自己用自己的自由來選擇不自由,那是什麼意思呢?在傳福音上面需要這樣嗎?
1、 離開本族的倒空 Kenosis
第一個,我們講到耶穌基督倒空自己,「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腓2:6),在神學上我們叫作Kenosis,為了要把福音傳給別人,你要願意把自己擺下來,然後考慮對方,而不是堅持一定照自己的方式,講自己的話,照自己的喜歡,而是要看對方的喜歡是什麼,願意這樣把自己擺下來的態度,叫作虛己的倒空。亞伯拉罕蒙神呼召的時候,神叫他做一件事情,就是「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12:1)亞伯拉罕第一個必須,是要把本地、本族、父家,他所有的文化背景願意先擺下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去學習那邊的文化,聖經說:「這樣,我就要叫萬民因你得祝福。」所以要讓人家得到祝福,第一個必須要先學習的不自由,就是我已經很習慣的東西,我願意擺下來,這是第一個不自由。
2、 道成肉身的認同 Incarnation
第二個,就是完完全全融入到對方的世界裡面,這是耶穌基督降生的時候所做的一件事情。祂本來是上帝,卻變成完完全全的一個人,我們叫作道成肉身的認同(Incarnation),「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 而且住在我們中間,跟我們混在一起,而不是住在我們外面。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祂是上帝,祂很自由,但是成為一個嬰孩,祂就很不自由,成為馬利亞的娃娃,祂的尿布都要靠馬利亞幫祂換,祂為什麼需要這樣?因為祂要跟我們完全的認同,體諒做人的辛苦。希伯來書第二章14節說:「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祂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所以,祂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17節),這樣的完全認同才可以影響我們,才可以把福音帶給我們,這是祂第二步驟,祂把自己倒空之後,完全認同我們,不只完全認同我們,祂還接受我們的文化。
3、 本土傳統的尊重 Contextualization
耶穌基督不只這樣,當祂派祂的學生到不同的地方去傳福音的時候,祂講了一句短短的話,耶穌告訴他的學生說:「無論進那一城,人若接待你們,給你們擺上什麼,你們就吃什麼。」(路10:8)不管你們到誰家裡,人家拿什麼東西給你吃你就吃,這句話看起來沒什麼,可是對猶太人來講,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猶太人很多東西都不吃的,因為那是不潔淨,初代教會為了這個可以吃、不可以吃,大家還吵得很厲害。耶穌派祂的學生到各處去,不是只在猶太全境,祂派他們可能到推羅、西頓,到很多別的種族裡去,祂說人家給你擺什麼你就吃,這個就是要把你飲食的習慣願意擺下來,尊重對方飲食的習慣,去接受他們所給你的。我就想到戴德生到中國傳福音的時候,他沒有使用刀叉,他是練習使用筷子。那時是清朝,男子的頭髮後面要綁辮子,他就跟他們一樣,吃飯是像羅漢腳蹲在門口吃,他也沒有坐在桌旁吃,而是蹲在門口跟大家一樣端碗吃飯,他的作法就跟耶穌對學生說的一樣,就是你們到那裡傳福音,就要尊重那裡的生活習慣,融入那裡的生活,這樣在他們當中,你才有辦法跟他們親近,你才有機會把福音傳給他們。保羅也是這樣,保羅到雅典的時候,他要傳福音,他到哪裡傳福音呢?那裡沒有禮拜堂,那裡只有廟,他就到他們的廟裡面去,叫作亞略巴古,他講的第一句話是說:「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徒17:22)你們拜神拜得很虔誠,我看你們凡事敬畏鬼神,這跟我們在傳福音的態度常常是相反的,我們常常先跟人家說:「你拜的都不對,我們拜的才對,所以你要跟我來拜。」保羅不是這樣,保羅先稱讚他們、先肯定他們,「你們的宗教真的值得我尊敬」,然後接著他才說:「我的宗教你有沒有興趣聽一聽?」所以這種一開始就尊重對方的態度是比較有智慧的,這樣你就要約束自己,不是把自己的絕對化,倒是願意先去欣賞對方、去讚美對方,這樣來開始。所以今天的福音非常強調叫作Contextualization,就是本土的文化,本地的傳統,我們怎麼樣用尊重的態度來與人接觸。
4、 適應處境的變通 Accommodation
耶穌基督遇到一個女人,她中午來打水,耶穌就跟她說:「妳可不可以給我水喝?」「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妳給我水喝。」(約4:7)從那裡再開始談到生命水,所以耶穌基督是會按照當時的處境來引起傳福音的話題,這個我們在宣教學上叫作Contact point,就是福音的接觸點,不是我準備了一套,比如說福音的屬靈四律、三元福音法,或是福音橋,然後找到一個人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好,你給我五分鐘」,然後就照著操作,「第一點你有罪、第二點耶穌替你死,第三點你要是信耶穌將來就不用受審判…你要不要決志禱告?」感謝主,對方決志了,根本從頭到尾都不了解對方現在的處境怎麼樣,對方現在的需要,對方的問題,問也不問,我就是有一套要給你,耶穌不是這樣子做,祂是先去了解對方目前的處境是什麼,她是來井邊打水,所以耶穌就從對方的水(或情況、需要、問題)開始引起討論,這是耶穌的作法,所以祂是Accommodate,祂是去適應對方的處境來開始跟對方建立關係。保羅也是一樣,保羅在路司得城醫好了一個生來瘸腿的人,他們就以為保羅是神明,哇,大家都跑來拜他,保羅說:「不是、不是,我只是人」,他開始跟他們講福音的時候,沒有講任何基督教的東西,他沒有講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他講的是對方宗教信仰的東西,他說:「你們知道嗎?上帝就是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的上帝。」「…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徒14:17)這正是他們信仰的上帝,所以保羅找到可以和他們的信仰接觸的地方,從那裡開始講起。要這樣做就會限制了我們能講什麼,因為我們要去了解對方他們的信仰是怎麼樣。想一想我們在台灣,我們有沒有刻意的去了解佛教徒的信仰?那些信道教的人,他們的信仰有哪些是可以跟我們類似,可以從那裡當作起點的?我們在意去做這樣的學習嗎?還是我們只學我們的聖經,學好了就告訴對方,「你那些都不對,所以你不用講,聽我跟你說就好了。」保羅不是這樣,先就他們能夠接受的當作起點,然後再向他們傳講福音。
5、 順服聖靈的感動 Submission
彼得,他本來有一些很傳統、很敬虔的習慣,可是聖靈要他突破的時候,他就願意擺下來,這個也是不容易的。聖靈讓他做白日夢,在白天他看到有一塊布,布裡面有一些不潔淨的動物,「看見天開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塊大布,繫著四角,縋在地上,裡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徒10:11~12),然後有聲音跟他說:「拿去吃」,他說:「不行啊,這些我從小都沒有吃」,然後聖靈講了三次:「…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15節)當他搞不懂這個異象的時候,結果聖靈跟他說:「有人來了,你要跟他們去」(徒10:19~20),那些正是外邦人,就是他們認為污穢不可以接觸的人,可是神已經跟彼得講得很清楚,他就說:「好,如果神祢這樣說,我就突破我傳統上跟人家格格不入的、那樣的堅持。」這是彼得願意順服聖靈的感動,突破他原本的堅持。保羅正在尋求要去蘇俄或是要到亞洲傳福音的時候,聖靈都不許可,聖靈告訴他說:「那些都不對」,結果是先到歐洲去,因為有一個馬其頓人夜間跟他說:「請來幫助我們」「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徒16:9)所以保羅在這裡也是一樣,他本來計畫往別條路去,可是他願意按照聖靈給他的啟示往馬其頓去。這兩個人都是在夢裡面看見異象,就順服聖靈的帶領。願意順服帶領就沒有自由,不是說「我要去哪裡就去哪裡」,他會看「神,祢要我去哪裡?」願意聽神的帶領。
6、 軟弱肢體的包容 Forbearance
再來我覺得這個不自由是最不自由的,教會裡面有一些軟弱的兄姊,可是有時候,這軟弱的兄姊聲音又很大,他對聖經的解釋並不是很成熟的解釋,可是他認為這是對的解釋,那你要怎麼樣?你要跟他拼?還是你要容忍他?若這個不是對不對的問題,只是他堅持這樣解釋,那你要不要先考慮他的處境?保羅認為「要」,為了比較軟弱的肢體,你是不是可以不辯論就先接納他。「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羅14:1)雖然他的解釋明明不是最好的解釋,但若這個不是有關是非善惡的事情,這只是解釋的不同,你可不可以先寬容他?不要用你的自由來讓他跌倒?這個很難,這個不是很容易,就是因為你為了愛對方,為了不要讓他跌倒,你明明可以這樣做,你就是不做,「只是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林前8:9)是因為愛的原因,讓這個人有機會在信仰裡面不絆跌,繼續的成長,也許到有一天他會明白不是自己所以為的,那時他自然就會放棄他的堅持,但是在這段時間你會受苦。舉例來說,基督徒可不可以喝酒?有一些基督徒到今天還是認為基督徒不能喝酒,清教徒他們不喝酒,有一些教會他們也是堅持這樣,可是我們知道在聖經裡面耶穌是造酒的,祂可能沒有執照,祂釀私酒(迦南宴席水變酒),保羅也勸提摩太喝酒,這個聖經記載的很清楚,所以基督徒沒有說不能喝酒,聖經是說不要醉酒,可是對某一些人來講,他覺得喝酒就不是基督徒,如果你知道他是這樣的想法,如果對你來講喝不喝都可以的,為了他你可以不喝嗎?不要讓他內心難過,因為這個跟真理無關,這是他對某些事情的解釋。在我們的生活細節上就可以舉出很多像這樣的例子,你肯為了那些比較軟弱的弟兄,為了不要讓他跌倒,來約束自己嗎?
Ⅳ、都是為福音緣故
1、 基督愛我為我捨己
保羅說:「我這樣做都是為了福音的緣故」,為了福音的緣故我才這樣做的。什麼是福音呢?講開了就是耶穌基督為我們釘十字架,完成對我們的救贖,「…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祂是愛我,為我捨己。」(加2:20)祂愛我,為我捨己,這是福音的本質,可是福音不只這樣,當我們真的被耶穌的愛感動的時候,我們會有下一步的反應。
2、 主愛激勵為主而活
因為主為我死,所以我願意為祂而活,這是保羅所說的:「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為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5:14~15)傳說中,巴拉巴本來被判死刑,可是耶穌基督替他被判了死刑,他被釋放得自由後,據說巴拉巴在耶穌的十字架下思考,他一直不了解,他說:「我是個大罪犯,我是應該被判死刑的,祂什麼壞事都沒有做,祂今天被釘死,我卻得到自由。」後來巴拉巴就開始傳福音,他只講一句話就是:「祂為我死,我為祂活。」他的福音很簡單,就是這樣子,我願意為祂做任何事情,因為祂替我死。不曉得弟兄姊妹你裡面有這樣的一個激勵嗎?就是不管什麼犧牲,都不會是太大,如果是為主的緣故,我願意。你因著主愛的激勵,願意為主而活嗎?
3、 奉主差遣廣傳福音
主耶穌離開世界前講的最後一句話就是:「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萬民:原文是凡受造的)聽。」(可16:15) 這是耶穌的一個邀請或是要求,把這個好消息傳給所有的人聽,你願意嗎?
4、 領受聖靈作主見證
有兩種見證,有一種是我們如果等待聖靈降臨給我們力量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為主作的見證,使徒行傳第一章8節:「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這是所有的弟兄姊妹,今天在座每一位,包括你我都可以做的事情,我們要禱告,我們要等待,等聖靈降臨的時候,我們做的事情就是為主作見證,就是分享你信主之後,你生命得自由的經驗。剛才我說,我們可以從我們的罪被釋放得到自由,我們可以從我們過去的壞習慣被釋放得到自由,我們可以從我們的律法主義被釋放得到自由,我們有很多改變,你講的就是你的經驗,你不必講很多神學,這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5、 教會差派專職宣道
另一種見證是有一些人,神特別要他們到完全沒有聽過福音的地方去做見證傳福音、開拓教會,這個比較困難,這需要有一些裝備,這些人我們稱作宣道士,在初代教會的時候,神特別在這群同工當中呼召兩位,一位是保羅,一位是巴拿巴,要教會把這兩位最傑出的傳道人送出去,然後教會支持他們,教會差派他們。他們在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徒13:2~3)這是另外一種傳福音,這種傳福音是因為他們把全部都擺下來,而且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他們需要我們的不只是禱告,還需要我們各方面的支持,他們才可以做的下去。所以在這裡有兩種:一種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的,一種是神特別在我們當中呼召一些人去做的。我們必須要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為主作見證,然後我們盡我們所能的來支持這些全部擺下來、為了福音到不同地方去傳福音的人,作他們的後盾。我們教會現在就支持幾位,一位就是最近我們的王偉華長老去探望,在印尼服事的謝大立牧師全家,他們是做這樣的事奉,我們教會則是參與作他们的後盾,我們為他们禱告,在經濟上支持他们,教會就是做支持差派專職宣道這樣的一個工作。
Ⅴ、同得福音的好處 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
最後這是我的重點,我們的中文翻譯是「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可是我覺得這樣的翻譯並沒有傳達出原文所有的意思,它的意思其實是「成為福音的伙(夥)伴」,這樣的意思比「同得福音的好處」更廣,請容許我跟大家稍微解釋一下,這個重點的字,希臘文叫作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συγ(sug)是一起,κοινωνό ς (koinonos)就是koinonia,就是團契,就是大家是一起的。英文有幾種翻譯,NIV和NRS是I do all this for the sake of the gospel, that I may share in its blessings.,這是中文版本翻譯的根據,這裡有福音的好處,我可以分享福音帶來的祝福,可是另外一個翻譯我覺得比較接近希臘原文,它直接把它的希臘文翻譯出來,I do all things for the sake of the gospel, so that I may become a fellow partaker of it.(NAS),這個fellow partaker就是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是它的參與者,中文和合本這樣翻譯:「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現代中文修訂本這樣翻譯:「我為了福音的緣故做這些事,目的是在跟別人分享福音的好處。」都是講到好處,沒有講到壞處,其實參與者領受好處也要領受挑戰,所以我說:「成為福音的伙(夥)伴或是參與者」會比「同得福音的好處」這樣的翻譯更完全,因為不是只有好處,福音還會帶來代價,還會帶來挑戰,像是所謂為了福音放棄自由,這個不應該算是好處,這個算是代價吧,所以我試著把它翻譯為「我可以成為福音的伙伴(夥伴,參與者)」,那這是什麼意思呢?什麼叫作福音的伙(夥)伴?在整個新約聖經裡面,講這個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 /fellow partaker有四、五處,都跟福音有關係:
1、 領受基督生命供應
第一個講到跟這個有關係的是「接枝」。羅馬書第十一章17節說:「你這野橄欖得接在其中,『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一同」就是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這個應該算是好處。就是我們本來不是以色列人,神的恩典呼召亞伯拉罕、呼召以色列,可是最後藉著耶穌基督,現在臨到我們身上,我們可以接到耶穌的身上,得到耶穌基督生命的供應,這個應該算是好處,這是第一個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我們「一同得著成為福音好處的伙(夥)伴」,我們領受這樣的恩典。
2、 傳揚基督救贖福音
領受了以後接下來就是要去分享。我講過,保羅說,我從基督得到自由,接下來我就願意放棄自由,為了是把這個自由可以給別人,為了可以成為福音的分享者、成為一個傳福音的人,所以他願意作眾人的奴隸。這是我們今天的經節:「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了要成為福音的伙(夥)伴。」(如果按照我的翻譯),我這樣做就是為了把福音傳開,我不應該只是接受基督給我的新生命,不應該只是被動的享受好處,我還應該積極的參與,所以福音的伙(夥)伴還包括積極的參與在傳福音的工作上。萬一你不能去那樣的地方,萬一你不能當宣道士,你可以作他們的支持者。「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林前9:23)「與人同得」這個也是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
3、 分享上帝豐盛恩典
保羅在傳福音的時候,很少教會支持他,只有一間叫作腓立比的教會,保羅在那裡寫信給他們的時候講這麼一句話,我看了很感動,他說:「因你們常在我心裡,無論我是在捆鎖之中,是辯明證實福音的時候,你們都與我『一同得恩』。」(腓1:7)無論我是被關,還是我在傳福音的時候,你們跟我「一同得恩」,這是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因為上帝給腓立比教會弟兄姊妹的恩典足夠用,超過他們需要的,所以他們看見保羅在外面有這個需要,就派人把這些錢送去支持保羅的工作,這個「一同得恩』,就是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在福音上成為伙(夥)伴。像我們每一年暑假都有三隊的福音隊,他們到客家庄,他們到東部瑞穗(水尾)、竹田去傳福音,他們花了很多的時間,整個禮拜就待在那邊,可是他們去那裡的車票錢,他們在那邊的生活費用,由誰供給?就是由我們這些弟兄姊妹,因著上班不能去的,我們願意在這裡跟他們一起得到這個恩典,我們參與在他們傳福音的工作上面,這是另外一個我們可以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的,就是作福音的伙(夥)伴。
4、 為主見證忍受患難
再來一個就是你不能傳了,為了信福音要受苦,這個也是一個作福音的伙(夥)伴要付的代價。約翰在拔摩島寫信,在啟示錄裡他寫信的時候,他這樣講:「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啟1:9)「一同有分」就是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就是我一同成為福音的伙(夥)伴,什麼樣的伙(夥)伴?是受苦的伙(夥)伴。這就不是享受耶穌給我的自由,不是為了傳福音放棄自由,或是出一點錢幫助去傳福音,都不是,而是為了信仰甚至還被逼迫、甚至還被關、被送到孤島好像監禁一般,約翰說,我成為福音的伙(夥)伴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一同受患難、一同忍耐。
5、 暫受苦難永享榮耀
如果我們這樣子的話,基督告訴我們,將來我們可以一同享受天上的榮耀,彼得前書第五章10節說:「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彼前5:1),「同享」就是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一同享受將來的榮耀。記得我在復活節跟大家講的一句話嗎?就是No Cross No Crown.(經過十字架的苦難,才有將來的冠冕)。所以我們成為福音的伙(夥)伴,其實有好幾個層次的意義,那我們願意成為福音的伙(夥)伴嗎?我們願意在一生當中來投入在福音的工作嗎?
Ⅵ、結論:勿徒受恩典 勿白佔地土
耶穌講過一個比喻,祂說有一棵很大很茂密的無花果樹樹,它的主人種了它好幾年,應該可以摘果子了,可是怎麼找都找不到,這個主人很失望,主人說:「既然一棵果子都找不到,就乾脆就把它砍掉,讓這個地方種其它會長水果的好了。」管園的就說:「好不好再等一下,我挖挖土,再加上肥料,要是它結果子就好,不然才把它砍了。」「一個人有一棵無花果樹栽在葡萄園裡。他來到樹前找果子,卻找不著。就對管園的說:看哪,我這三年來到這無花果樹前找果子,竟找不著。把他砍了吧,何必白佔地土呢!管園的說:主啊,今年且留著,等我周圍掘開土,加上糞;以後若結果子便罷,不然再把他砍了。」(路13:6~9)這個就有一點威脅性在那邊,這棵樹得到地方、得到養分、得到一切,可是它不結果子,主人說:「砍掉好了」,可是這個管園的說:「要不要再給他一個機會?」剛才我們的司會不是多唸了幾節聖經嗎?有一句話不是說:「…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7)為了福音的緣故,願意犧牲自己的自由、願意去傳福音,看起來好像不是基督徒的選擇,而是基督徒的必須,因為保羅說我做一切的事情都是為了福音的緣故,所以我才可以成為福音的伙(夥)伴,我要享受福音的好處,就必須接受福音的挑戰,這是不可以分割的。其實我去新加坡學習,感觸最深的就是,他們的教會每一個弟兄姊妹都為了福音願意擺上這樣的心態,我想不在於小組的組織,只在乎你有這樣愛上帝、愛靈魂的心,你願意成為福音的伙(夥)伴嗎?你願意為了福音的緣故把自己的一些自由、一些權利擺下嗎?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信了主,享受了福音的好處到今天,我有結果子嗎?我是分享福音的人嗎?我是否曾為了福音犧牲自己的一些自由嗎?」還是沒有?我相信神還是要給我們機會的,祂還沒有將我們砍下來,是希望我們可以結出果子出來,不要徒受恩典,不要白佔地土。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神,祢為了拯救世界上的人,不惜犧牲祢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主,祢為我們犧牲,祢釋放我們得自由,祢不希望這樣的一個恩典只有我們幾個人享受,把它佔為己有,祢更渴望藉著我們能夠讓更多的人也得到同樣的自由,你要藉著我們把這樣的福音傳給所有的人,可是很多時候,我們的認識就像這個中文的翻譯一樣,我們是得到福音的好處,可是我們沒有成為福音的伙(夥)伴,我們不願意為了傳福音讓自己有一點點不方便或是犧牲,我們沒有為了傳福音的緣故,把自己的一些習慣、把自己的一些嗜好擺下,付代價傳福音給那些還沒有聽過福音的人、去接觸他們的文化、他們的信仰,甚至我們也沒有支持那些蒙祢呼召,在世界各地為你拼命傳福音的人,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知道,這不是我們的選項,我們要接受福音的好處,同時也要接受福音的挑戰,這是不可分割的,讓我們大家願意跟祢說:『主,幫助我們成為福音的伙(夥)伴,成為Partaker of the Gospel。』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