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系列(二十四):愛與上帝 -- 蔡茂堂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愛的系列
» 愛的系列(二十四):愛與上帝 -- 蔡茂堂 牧師
愛的系列(二十四):愛與上帝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7年4月1日 星期日 | 下午4:10
寫作於2007.04.0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台語
國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感謝主,今天第一堂有三位小朋友的獻詩,他們所獻的詩是「野地的花」,我講道時也會用到這首歌,這首歌表達了上帝的愛,今天我要用「愛與上帝」來作為愛的系列講道之結束,這也是神的恩典。當我們開始講愛的系列時,大概是在去年母親節前夕,我們從母親的愛體會到上帝的愛。這週是受難週,今天我們要從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為我們受難,來體會上帝的愛,其實上帝的愛是很豐富寬廣的,到底什麼叫作上帝的愛?有時候福音派的牧師太過於強調耶穌為我們受難,就是上帝的愛,似乎上帝的愛只局限於救贖之愛,其實神的愛不只這樣,所以我們今天要從「愛與上帝」一起來學習。
Ⅰ、引言:天犬The Hound of Heaven (Francis Thompson 1859-1907)
這是詩人Francis Thompson寫的一首長詩(Biographical ode),他一直在逃避上帝的愛,但是上帝不放棄他,一直追著他,最後他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首詩。他用天上來的獵犬做為象徵,以天犬來表達上帝對他的愛,我在本週牧函裡詳細介紹他坎坷的生平,以及這首長詩的意思。由於這首長詩是以古英文寫成的,我在福樂神學院讀書的時候,我的老師就要我們讀這首詩,很艱澀難讀,所以我請台大的英文教授邱錦榮姊妹幫忙翻譯這首長詩的第一段(總共有五大段),我試著把第一段唸出來讓大家體會一下,Thompson他所領受上帝的愛是怎樣的愛,我把它翻譯成「天犬」,英文是The Hound of Heaven,它是由Francis Thompson (1859-1907)這位英國詩人所寫的一百八十二行的長詩:
「
I fled Him, down the nights and down the days;
I fled Him, down the arches of the years;
I fled Him, down the labyrinthine ways Of my own mind;
and in the mist of tears I hid from Him, and under running laughter.
Up vistaed hopes I sped; And shot, precipitated,
Adown Titanic glooms of chasmed fears,
From those strong Feet that followed, followed after.
But with unhurrying chase, And unperturbèd pace,
Deliberate speed, majestic instancy,
They beat―and a Voice beat More instant than the Feet―
"All things betray thee, who betrayest Me."
我逃避祂,歷經白晝和黑夜;我逃避祂,歷經長遠的歲月;我逃避祂,歷經錯綜複雜的心思,以及朦朧如霧的淚珠;我躲藏祂,埋在洋溢的笑聲,我急忙攀登希望的遠景,又快速墜落巨大的恐懼陰影,來自那跟在我身後的強勁腳步,從容不迫的向我追逐,那不慌不亂的腳步,以鎮定執意的速度與充滿莊嚴的緊促,在腳步節奏聲中,一個聲音傳出,比那腳步聲更加緊促,『你若對我背離,將被一切唾棄。』」這是詩歌的第一段,描述他自己如何地想要逃避上帝的愛,但是上帝的愛卻慌不忙的緊緊的跟著他,之後的整段嘗試性描述他到各處去找尋愛,希望可以不需要上帝的愛,在人世間找愛就夠了。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他失望了。發現自己所追尋的愛,都沒有辦法滿足他,直到最後他來到上帝的面前說:「神啊,我還是接受祢的愛。」這是整首長詩的一個表達,上帝的愛是很特別的愛,是追逐人、不放棄的愛,直到你願意接納為止,這是Thompson對神的愛的一個經驗。一般的人認為什麼叫作宗教?宗教就是人來尋找神的努力過程(或是它的結果),可是從Thompson的這首詩就讓我們發現另一種的看見,基督教不是人找神的宗教,而是神找人的宗教,充滿愛的神一直在找人,祂持續的問著:「你在哪裡?」記得創世紀第三章嗎?當亞當夏娃做錯事情時,他們沒有找神,他們是躲避神,他們想要逃,後來是上帝來找人,在伊甸園中,上帝尋找亞當,跟亞當說:「你在哪裡?」(創3:9)這個問題是從創世紀直到今天、一直到末世,神一直問著我們的問題:「你在哪裡?」甚至找到你的心門外。到啟示錄時,祂還是一直在找人,耶穌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3:20)若有願意開門的,祂就要進到他裡面去,去做什麼?不是要處罰,不是要教訓,祂說:「我要跟你一起吃飯,我要跟你一起講話、一起聊天。」神尋找人為的是祂要跟我們分享、跟我們同在。耶穌所講的比喻當中,提到有一個婦人,她掉了十塊錢,她點燈打掃,為了要找回那失落的十塊錢,「或是一個婦人有十塊錢,若失落一塊,豈不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的找,直到找著嗎?」(路15:8)這也是神找人的一個比喻;還有一個牧羊人走失了一隻羊,他把其餘的九十九隻羊放在一旁,一直要把那頭迷失的羊找回來,「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路15:4)這也是上帝找人的比喻,看起來聖經是充滿了上帝找人的例子。
Ⅱ、上帝是愛
1、 希臘文:ά γάπη(agape)
如果只能用一個字來描述上帝,這個字應該就是「ά γάπη(agape)」,這個字在新約希臘文是ά γάπη(agape),現在我們對這個字有點熟悉了,因為我反覆的提及。在當時這個字不是什麼特別的字,是很少人用的冷門字,關於希臘文「愛」的字有很多,保羅為了要防止我們混在一起,所以他特別挑了一個不常用的字,然後加上詮釋,這個字就用來代表上帝的愛,這個字是基督教特有的用法,把ά γάπη(agape)強調是上帝的愛。「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要指示他們,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裡面,我也在他們裡面。」(約17:26)這裡的「愛」就是希臘文ά γάπη(agape)。
2、 英 文:God is Love (NKJ) (NIV) (NAS) (NRS)
英文翻譯很一致,都是翻譯為God is Love,到目前還沒有看到任版本用其它的字。
3、 中 文:神就是愛 (和合本) (現中修)
中文各版本也很一致的翻譯為「神就是愛」。
Ⅲ、上帝的愛 (Don Carson)
1、 三一之愛(Perfect Love):奧祕(Mystery)
ά γάπη(agape)這個字看來很簡單,大家的翻譯也都一致,但是問題是ά γάπη (agape)是什麼意思?特別是上帝的愛,是什麼意思?看來就不簡單了,在約翰福音第十七章26節說:「使祢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裡面,我也在他們裡面。」這句中的愛都是用ά γάπη(agape)。有一位叫作Donald Arthur(D.A.)Carson的神學家,他是我就讀三一國際神學院時的新約老師,他在2000年出版了一本薄薄的、不易讀的神學書。書中他闡釋「上帝的愛」是:「The Difficult Doctrine of the love of God.(上帝的愛是一個艱深的教義)」,不是很容易完全了解,我們常常是只抓到上帝愛的一部份,然後把它絕對化,我們忘了上帝的愛其實不是只有這樣。
首先,我們講到上帝的愛就要記得,上帝是三位一體的神,如果上帝只有一位,上帝沒有對象,祂怎麼愛?又怎能說上帝是愛。既然上帝是愛,這樣看起來祂似乎一定要造人,或是造天使…來愛,結果創造變成是上帝的必須?其實不是。我們信的上帝是三位一體的神,在永恆當中,一切還沒有受造以前,父愛子、子愛父、父愛聖靈、聖靈愛父,祂們三位彼此相愛,所以這個愛不需要用創造來滿足,有些人說:「既然上帝是愛,祂就非造我們不可」,祂沒有非造我們不可,祂造我們純粹是祂的自由,因為上帝本來就是一個團契,就是一個三位一體的團契,可是這個愛我們講不清楚,這是一個奧秘(This is Mystery),祂們愛到完全合一那樣的愛,所以我說這是奧秘,耶穌說:「…因為創立世界以前,祢已經愛我了。」(約17:24)在宇宙還沒有存在以前,這個愛就已經存在,這是第一個愛,是上帝最根本的愛,其它的愛都是從這個愛衍生出來的。
2、 供應之愛(Providential Love):創造(Creation)
當三位一體的神,祂們決定說:「我們要造一些東西來愛他們」,這個就是創造的開始,創世紀第一章1節就是說神創造宇宙,創造宇宙萬物要做什麼?要愛他們。要記得神的創造,不只是創造人,還創造花、鳥、大地、海洋----祂創造了一切,上帝不只是愛人類,祂還愛所造的這一切,這個愛我們叫作供應的愛,英文叫作Providential Love,就是上帝對祂所創造萬物的愛,這一點我們要記得。所以當我們在使用上帝給我們的萬物時,要好好的愛惜,因為這是神所愛的,這跟環保有關係。神的愛不是給人類,祂也愛萬物,這是創造的愛,「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太6:26)上帝愛飛鳥、上帝愛花,世上的人上帝也愛,不只愛,還為人類預備永生的路,還記得有一首詩歌「野地的花」嗎?在這首詩歌中表達了神創造、供應的愛。
「野地的花穿著美麗的衣裳,天空的鳥兒從來不為生活忙,慈愛的天父天天都看顧,祂更愛世上人,為他們預備永生的路。」
這首短短的詩歌,把神愛所有一切的愛表達出來,神所造的萬物,當然包括人沒有錯,可是植物、動物、人物,神都愛,這是第二個我們要了解的上帝的愛,這個叫作Providential Love。
3、 赦免之愛(Pardoning Love):救贖(Salvation)
受難週我們最會強調的就是犧牲的愛、救贖的愛,對人類來講這是最重要的。因為世人不像花鳥一般,只是領受上帝的供應和照顧,人類還會搞怪作惡,把事情弄得一團糟,因著犯罪把所有的關係搞砸、扭曲了,上帝說:「只有供應的愛,對人類是不夠的,好,就讓我來愛他們,讓我來把這個扭曲改變回來,把和諧的關係恢復」,這個我們叫作救贖的愛,這個叫作基督受難的愛,英文叫作Pardoning Love,「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這個愛是給所有犯錯的人,是給世人,是給一切信祂的人。不是只給基督徒,這點大家要記得,常常有基督徒把它講成上帝這個愛只給基督徒,「你們是罪人,上帝不愛你們」,這是不對的,這個愛是給世上所有的人,可惜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接受。上帝的愛是很廣闊的,可是只有相信祂的人可以領受得到,我們必須要把這兩者弄清楚。當用信心來領受這樣的恩典的人,他就進入愛的關係裡,上帝會開始引導他,教導他,使他成長。下主日我們有一些弟兄姊妹要作這個決定,願意用信心來接受上帝這個救贖的愛,我們要為他們舉行聖禮典,感謝主。
4、 管教之愛(Purrfying Love):成聖(Discipline)
那些專注神愛的人不是只享受愛就好,神的愛會帶來管教,神愛我們,祂不認為:「好,既然你相信我,你就繼續混吧,將來我會在天堂留一個位置給你」,這樣的愛不夠,這樣只是赦免的愛,其實祂還要我們進一步的有成聖的愛。當你真的是在神的愛裡面,你會發現神的管教,我把它稱作管教的愛(Purrfying Love),就是要讓我們越來越有神的樣子,「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來12:6)這是管教的愛。
5、 審判之愛(Punitive Love):公義(Justice)
最後這個愛是比較奇怪的,當有一些人,神一直等他(好像Thompson一樣)、一直找他、一直追他,但是他不斷的拒絕,「不要、不要、我不要祢的愛。」那些一直到他要離開世界時還是拒絕神的人,神還愛他們嗎?神怎麼愛他們?他們都不要神了,神說:「那我為你們蓋一間旅館住好嗎?那個地方是我絕對不會吵你們的。」那個地方就叫作地獄,很多牧師把地獄講成,「你們不要我,好!我就把你們送到地獄去,讓你們承受永遠的處罰。」神好像翻臉了。依我的體會好像不是這樣,因為全宇宙都是上帝的,這些永遠不要神的人,無處可去,因為全宇宙都是上帝的,那怎麼辦?神說:「好吧,既然你們一直不要我,那我就為你們特別預備一個地方,讓所有不要神的人,至少有個地方可去。」那個不要神的地方就叫作地獄,地獄為什麼會痛苦?因為在那裡的人都不要神、都不要愛,大家都只顧自己,和那樣的人處在一起不會太好過,所以我覺得,神不需要再預備一個火湖或是什麼的;沒必要,因為在那些只顧自己的人與人之間,彼此就會欺負,互相傷害。對我來說,地獄也是表達上帝的愛,神愛那些完全不要祂的人,神還為他們預備地方,讓他們永遠在那裡好自為之,上帝尊重他們、不會去打擾他們。「因為祂來要審判遍地。祂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公正審判萬民。」(詩98:9)在白色寶座審判台前神仍然愛世人,尊重世人的決定,這就是審判之愛(Punitive Love)。
Ⅳ、基督的愛
剛才所講的這些神的愛好像很廣,有些是奧秘我們也不易懂,可是神成為人的基督,在世上活出的愛,我們容易懂,因為祂跟我們一樣,也在世上活過,祂活出來的愛是我們可以學習的。當我們講神的愛時,我們一定會講到基督的愛,到底基督在世上讓我們看到祂怎麼活出一個愛的生命呢?
1、 對上帝:遵行旨意
第一,祂對神的完全順服,基督對神的愛表現出來,是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祂很掙扎,祂跟神說:「我不要」,可是最後祂說:「如果是祢的意思,我就照祢的意思。」遵行神的旨意,「但要叫世人知道我愛父,並且父怎樣吩咐我,我就怎樣行。」(約14:31)基督怎樣叫世人知道祂愛父?因為「父怎樣吩咐我,我就怎樣行」,這是耶穌對神愛的表現。
2、 對世人:道成肉身
基督對人類愛的表現,就在於祂成為跟我們完全一樣的人,我覺得這是個很大的愛,是道成肉身的愛,祂跟我們完全一樣,住在我們中間,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而且還活出神的真理和恩典這樣的一個生命。我們可以想一想,一個人願意在我們中間,不管我們是什麼樣子的人,就跟我們一起生活,就跟我們一起長大,跟我們一起玩耍,這樣的人是耶穌基督,祂在我們當中,祂願意親近我們,跟我們完全的認同,「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約1:14)
3、 對罪人:保護鼓勵
可是當中真的是有人做壞事當場被逮到,人家要處分他的時候,耶穌的態度是先保護他,再鼓勵他,這樣的愛是很讓人感動的。這是約翰福音第八章所描述的一個現行犯,一個在犯姦淫的婦女被當場逮到,帶到耶穌面前,在當時的法律是唯一死刑――用石頭打死,耶穌卻想辦法讓那些人一個一個的離開,大家都走了以後,耶穌問那個女人說:「沒有人打妳嗎?」她說:「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妳的罪…」,「…但是不要再犯罪。」耶穌不是說「我保護你」然後就沒事了,不是Condone(包庇)她的罪,祂是保護,但是也鼓勵犯錯的人,願意有一個新的開始,這樣的愛是很讓人感動的愛,耶穌對那個女人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11)
4、 對弱勢:醫治釋放
耶穌對那些遇到困難,對那些被社會忽略的人,祂的愛是照顧他們的需要,祂醫治、釋放他們,「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路4:18)耶穌所帶來的是醫治和釋放的愛。
5、 對門徒:復興交託
耶穌的學生其實表現的也不怎麼好,可是當他們失敗的時候,耶穌是再給他們一個機會。耶穌要離開世界以前,把學生都召集起來,請他們吃さしみ(生魚片)、吃烤魚,吃完之後,耶穌知道彼得,因為當場否認祂,心裡非常難過,所以耶穌特別跟他說:「你愛我嗎?如果你愛我,我要把我的羊交托給你。」不知道你能不能體會,當你考試考壞了,然後老師說:「我請你當助教」,你知道那樣的感覺嗎?「考試都當掉了,你還請我當助教?你應該去找成績最好的人才對吧!」耶穌給他一個無限的盼望,一個無限的可能,「雖然失敗沒有關係,我還是相信你,相信你有那個可能性」,我想像彼得在那邊的感覺,「你還可以把羊交給我嗎?」耶穌說:「是的,我就是要把羊交給你。」這是耶穌對彼得、對所有學生的愛。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你们回去後可以再詳細的看那些對話,第一次彼得以為他聽錯了,一次、兩次、三次,「我愛你,你愛我,我把我的羊交托給你。」在那裡,耶穌對彼得表現出那種鼓勵他、讓他可以重新來過、讓他可以在失敗中有勇氣在站起來、讓他知道主還是愛他、託付他,那樣的愛。「(耶穌)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祢是無所不知的;祢知道我愛祢。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約21:17)
6、 對仇敵:饒恕代求
最後在十字架上,耶穌對那些討厭祂、把祂送上十字架的人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這個叫作饒恕的愛、赦免的愛,耶穌替他們禱告,耶穌也告訴我們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5:44)如果你學會這樣的禱告,哇,那就很棒了,那些對你不好的人,你就替他禱告,如果你要對他好但做不出來,那就試試看先為他禱告,求上帝祝福他,這是基督對仇敵饒恕代求的愛。
Ⅴ、愛的回應 (最大的誡命)
1、 對上帝:盡心愛神
我們怎麼回應上帝/耶穌的愛呢?其實很簡單,耶穌講了兩句話而已,一是愛上帝,用愛來回應愛;一是愛有上帝形像的人,用愛來分享愛,把這個愛分享給周圍的人,那就是我們對愛最好的回應。「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可12:30)我想到一首詩歌「一生中最大的事」,歌詞把這個回應表達了出來,在我們一生中能做的「最大的事」,就是來愛祂。
「在一生中最大的事是認識(愛慕/服事) 祢,在一生中最大的事是認識(愛慕/服事) 祢,我要更認識(愛慕/服事)祢,更深地認識(愛慕/服事)祢,在一生中最大的事是認識(愛慕/服事) 祢。」
這是很簡單的一首詩歌,而且表達的很好。我把這個稱為愛的三部曲,第一是認識,喜愛一個人就越想認識他、越想親近他,你喜愛神嗎?你每天渴望花一點時間跟神親近嗎?我要提到教會那本紫色的靈糧日誌,你有使用它嗎?每一天幾分鐘就好,親近主,你越認識神,你越知道怎麼去愛祂,越愛祂,你就知道怎麼服事祂,這愛的三部曲(認識/愛慕/服事),不難,可以從小的事情做起。
2、 對鄰舍:愛人如己
第二,我們要愛按上帝形像所造的每一個人,我想最好的一個例子是聖經中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他愛那個跟他不同種族、倒楣的、被搶被打得半死的那個路人,他怎麼照顧他?他冒自己的危險、自己的不方便,可能還要自己花錢,就是要有所犧牲,願意去愛周圍的人的心,我想這是很重要的,「… 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10:27)愛神和愛人這兩樣要同時做,因為聖經說,如果不能愛這些人,你怎麼說你愛神呢,因為人是神所愛的,俗語說愛屋及烏,愛神的,就會去愛神所造的人。我們要唱一首詩歌「讓我們彼此相愛」,這是用今天我們讀的經文所寫成的。
「親愛的讓我們彼此相愛,因愛從神來,凡有愛心的是由神而生,也認識神, 沒有愛心的不認識神,因愛從神來,親愛的讓我們彼此相愛,因愛從神來。」
Ⅵ、結論:操練上帝的同在 Practice the Presence of God. (Brother Lawrence)
最後我想用勞倫斯這位弟兄來作結束,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弟兄,他是十五世紀一位法國的修道士,因為他沒有讀過什麼書,所以他進修道院的時候,修道院的住持不曉得怎麼讓他進去,因為進去的人是修士要當神父,是要念神學院的,住持就問他說:「你會什麼?」他說:「我什麼都不會,只會煮飯,可是我想到修道院。」住持說:「那你就來當廚子好了」,他這一生就在廚房煮食物給兩三百個修道院的修士吃。可是很奇妙的,他雖沒讀什麼書,可是他慢慢的跟神進入愛的關係裡面,到最後,包括修道院的院長有困難的時候,也會跑去請教他。他沒有寫什麼書,因為他沒讀過書,在他去世以後,那間修道院的院長,就把有關他的所有資料收集起來,包括他寫給朋友的幾封信、他與別人所談的話,出版了一本很小的書,這本書有中文版現在也買的到,叫作操練上帝的同在(The practice of the presence of God)。他的本名是Nicholas Herman,他進去修道院的時候,人家給他一個聖名,叫作Lawrence(勞倫斯),大家稱他為Brother Lawrence(勞倫斯弟兄)。這本書很簡單,如果你有興趣,想要學習什麼是愛,我想這是一本很好的書。其實他本來生命的歷程也是很平凡,當兵受傷,找不到工作,然後不曉得要幹嘛,為了活命才跑到修道院裡,他並不是一個一開始就很高尚的人。有一年冬天下雪很冷的時候,他看到一棵光禿禿的、好像死掉的樹,在寒冬裡這種樹很常見,到處都是,可是很奇怪的,那一天他的眼睛好像突然被打開了,「咦?這棵樹好像死了,但是春天一到,它又長出很豐盛的生命…」,他突然在那棵樹上看到,那就是神的愛,「一棵好像死了的樹,神還愛它,像我這樣走投無路、受傷、人家不要的,神還愛我,神那麼愛我」當他有這樣的體會時,他整個人的生命都改變了。他後來寫下他對神的愛的體會,就是從一棵嚴冬的枯樹體會到神的大愛,這很奇妙。然後他回想上帝讓他在修道院當廚子,每天炒菜煮飯,可是他體會到,每一件小事上都有神的同在。做每一件事情神都是與他同在,所以很多事情他都可以做的很好,不管是挫折、失敗、成功,神都在那邊,這是他體會到的。他說我們不必為神做大事,包括洗衣服、掃地、不管做任何事情,神都是在那裡,神一直跟他在一起。另外,在所有的人身上,他都看到耶穌基督,比如說一個小廚子幫忙烤麵包,不小心把麵包烤焦了,怎麼辦,當他開始要責罵的時候,就想到那個小廚子就是基督,對基督就不敢罵的太大聲。所以他在自己的身上看到神的同在,在別人的身上也看到神的同在,他因為操練神同在,結果,哇,他整個人都改變了,影響了很多人。我想在這點上面我們要說的是,做任何事情的動機,是為了討神的歡喜,在待人的態度上是存著對人好像是對待主的態度,他是這樣的來操練與神的同在,用這樣的心來愛神愛人。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感謝主,祢是愛。這個愛是豐盛的,當然我們要這個愛,我們常常只體會到其中的一部份,或是有偏差,或是太狹隘,求神幫助我們,讓我們學習怎麼樣每時每刻能夠體驗到祢的同在,祢的愛跟我們同在,就像Thompson所感受到的,那個愛是一直在他的身邊,一直在追逐著我們,讓我們也用愛來回應祢,讓我們做任何事情的動機,都是討祢的歡喜,不管大事小事。當我們跟周圍弟兄姊妹相處的時候,我們看見每一個人都是神所愛的,每一個人都是基督,好像基督對學生說:『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主啊,幫助我們,不管是待人、不管是處事,都能夠操練神祢的同在,讓我們藉著這樣,能夠學習怎麼樣叫作盡心愛神,什麼叫作愛人如己,讓我們進到愛的裡面,讓祢的愛住在我們的裡面,讓我們這一生真的是浸泡在神的愛裡,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我們愛的系列結束了,但是我不希望這個愛就此結束,這個愛才開始。我們從哥林多前書學到很多怎麼相處的功課,我們今天也看到神的愛表現在很多方面,不管是神所造的宇宙,我們的環境,周圍的人。我們也看到勞倫斯弟兄給我們留下很寶貴的一個功課,我們可以學習操練神的同在,在任何事上,我們是討神喜悅;在每一個人身上,我們是看見基督,求主讓我們學習更深的進到神的愛裡面,幫助我們能學習盡心愛祢,也愛人如己。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