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系列(二十三):愛與永恆 -- 蔡茂堂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愛的系列
» 愛的系列(二十三):愛與永恆 -- 蔡茂堂 牧師
愛的系列(二十三):愛與永恆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7年3月25日 星期日 | 下午4:06
寫作於2007.03.25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以“愛與永恆”來思考“愛是永不止息”這句經文的意義。當我們說到愛與永恆的關係,中文和合本聖經說「愛永不止息」,那是什麼意思?是說:「不管海枯石爛、地老天荒,我對你的愛永遠存在」,是戀愛結婚時互相給予對方的一種承諾,是這樣子嗎?或是有別的意思呢?今天我很高興聽到堅仁兄做見證談到恩慈姐,他們兩個人加起來就叫作「堅仁的恩慈」,還有「恩慈的堅仁」,這個「仁」如果唸成是「忍」會更好,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那樣的愛、是恩慈的愛、是堅忍的愛,是不被任何環境打擊、打垮的愛,這是我的了解,他們剛才分享的見證也是這樣,結婚不久就遇到總總的困難,他們還是是堅持,看見他們對孩子的愛,夫妻間彼此的愛,還有從上帝領受醫治的愛,真的是很寶貴。今天經文的重點是:「愛是永不止息」這一句,現代中文修訂本翻譯為「愛是永恆」。「永不止息」和「永恆」差不多。英文就有兩個翻譯,一個是Love never fails,NKJ (New King James Version新欽定本)、NIV(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現代國際版聖經)、NAS(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現代美國標準版)都是翻譯成Love never fails.,只有NRS(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現代修訂標準版)是翻譯成Love never ends.,很明白的,中文的翻譯是依從NRS:「Love never ends.(永遠不止息)」,但是沒有翻譯出永遠不失敗,或是永遠不倒塌,或是永遠不認輸這樣的意思。
Ⅰ、引言:陳成貴與呂院雅的故事
一講到愛是永不止息,我就想到一對新婚夫婦,新郎叫陳成貴,新娘叫呂院雅,一個是新加坡人,另一個是加拿大人;一個是羅維導演想要栽培繼李小龍之後的第三條龍,他是武打演員,身材很漂亮,身體很壯碩,身手很矯捷,滿有大好的前途,另一個學的是廣播導播,後來作香港衛視的導播,神把他們兩個人從新加坡、加拿大帶到香港,他們在香港認識、戀愛、結婚,1993年8月28日他們的婚禮羨煞了很多人,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他們要一起編織一個美好的夢。那裡知道,這個夢才兩個禮拜,就變成惡夢一場,新婚才兩個禮拜,新郎就被診斷有NPC(鼻咽癌Nasopharungeal Carcinoma),而且是第二期,醫生說活不過六個月,如果你是新娘,才結婚兩個禮拜,就發生這樣的事,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觸?當然很難過,可是呂院雅無怨無悔的照顧陳成貴,前前後後照顧了一年又九個月,他的樣子因為腦部腫瘤不斷的腫脹,面容扭曲,變得越來越不成人形,眼睛都被推擠到旁邊去了,之後腫瘤吞噬掉鼻子和腦子,鼻孔不時流出很多腥臭黏稠的黑黃色液體。在照顧陳成貴的時候,呂院雅自己也得了類風濕關節炎,痛到不能走路,她就坐著輪椅照顧她的先生,一直到他離開世界。1995年5月14日,成貴安息主懷,這個感人的故事就被傳神(浸傳中心)拍成電影,現在在基督教書房還可以買到這張VCD的影片,這是真實發生的事情,這種不管怎麼樣的情況,不管怎麼樣的打擊,還是守著婚姻的承諾,這就是愛永不止息。
Ⅱ、愛永不止息
1、 希臘文:倒塌πίπτω(pipto))
我們看一下聖經這個重點的字,永不止息或是永不失敗,它的希臘文叫作πίπτω(pipto)。
2、 英 文:never fails
(NKJ)(NIV)(NAS) never ends (NRS)
πίπτω(pipto)的意思,在英文有Love never fails和Love never ends兩種不同的翻譯。
3、 中 文:愛是永不止息(和合本)
愛是永恆的(現中修)
中文是把Love never ends翻譯出來,英文翻譯的fails和ends這兩個字有關係卻不完全一樣,never ends就是無窮無盡,它表示的是時間的長度,英文叫作never ends permanence,愛是根據時間一直往前走的,是不會停止的;可是never fails它強調的是不屈不撓,所強調的不是時間的長度,而是韌性,怎麼拉扯都拉不斷,就是不屈服、不放棄,它是love fails perseverance,與這個相關的不是時間的問題,是外面的打擊、裡面的創傷、裡面的痛苦,不會讓愛很快的被放棄,就是堅持。詩篇一百零二篇27節說:「惟有祢永不改變;祢的年數沒有窮盡。」這個就是never ends所要表達的。這個字πίπτω(pipto),耶穌基督在講比喻的時候曾用到這個字,祂說:「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太7:25)這個「倒塌」就是πίπτω(pipto),它的重點不在時間,重點在外面有雨、有水、有風、有衝擊要把它打倒,可是因為它建造在磐石上,所以它就是不倒塌,就是可以經的起考驗,熬的起痛苦那樣的愛。我覺得,如果愛永不止息,不屈不撓(perseverance)應該是原因,無窮盡(permanence)則是後果,這兩者是有關係的,就因為我們從上帝領受這種不屈不撓的愛,我們才可以永不止息,permanence (無窮盡)是指享受愛的結果、是快樂的,可是中間是有一個很痛苦的功課要學習,就是perseverance (不屈不撓),在困難打擊下,你怎麼堅忍,咬著牙齒忍耐,然後勝過那些艱難,我覺得這方面我們可以學習很多的功課,也是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重點。
Ⅲ、四種愛情 (C.S.Lewis)
1、 親情Storge:血緣 Kinship
我們的青年團契將舉行福音茶會,聚會中要一 起觀賞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它是英國的魯益師 (C.S.Lewis)所寫的一本書,魯益師他除了寫Narnia之外,他還寫一本書,那本書我在開始講愛的系列時,曾經跟大家介紹過,書名叫作The four loves(四種愛)。有沒有人還記得這四種愛,是哪四種?我是用「情」來表示,有親情(Storge)、友情(Philia)、愛情(Eros)、恩情(Agape)。當保羅說「愛永不止息」時,他是在講親情嗎?他是在講友情嗎?他是在講愛情嗎?還是他講的是恩情?因為他在聖經裡面用的字是Agape,Agape其實是第四種愛,我們可以來回想一下這四種愛:我們說親情叫作Storge,Storge就是彼此有骨肉的關係,有DNA的關係、血緣的關係,就像父母對孩子,天生就是會愛他們,這個是上帝給我們的本能,尤其是母親愛小孩。像這種血濃於水的母愛,有時候到了生死關頭的時候也會垮掉無法去愛孩子,在飢荒沒飯吃的時候,到最後沒辦法,就易子而食,連孩子都吃掉了,到這樣悲慘的地步,耶利米哀歌這樣說:「慈悲的婦人,當我眾民被毀滅的時候,親手煮自己的兒女作為食物。」(哀4:10)這是很悽慘的情況,父母的愛在平常來講不容易垮掉,可是被逼到絕境的情的時候也會出狀況。
2、 友情Philia:興趣 Interest
友情有時是建立在共同喜歡的興趣上,我喜歡下棋,你也喜歡下棋,我們就變成好朋友,不只下棋還會聊天,彼此變得很要好。這樣情投意合的好朋友,有一天如果遇到利害衝突的情況,有時候也會翻臉成仇,詩篇四十一篇9節說:「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過我飯的也用腳踢我。」在我家吃過飯的還用腳踢我,遇過這樣的情形嗎?被出賣的感覺很不舒服,但是有時候會遇到,所以友情也不是永恆的。
3、 愛情Eros:吸引 Attraction
那麼愛情總可以持久些吧?畢竟愛情被吸引的不是興趣,而是這個人本身,對方的一些優點吸引著你,不管是她的美麗或是溫柔都好,這是由於互相吸引而結合的愛情。可是甜情蜜意,結婚以後卻變成水火不容,這是怎麼回事?本來彼此喜歡,怎麼會變成個性不合呢?原來結婚以前沒有發現他有這些個性。舊約裡的暗嫩很喜歡他瑪,可是暗嫩一旦得到她的人以後,聖經說:「隨後,暗嫩極其恨她,那恨她的心比先前愛她的心更甚…」(撒下13:15),所以愛情也會這樣變卦,愛情也無法持久到永恆。
4、 恩情Agape:慈憐 Compassion
只有第四種愛,是保羅在哥林多講的「永不止息的愛」,這個叫作恩情,是很特別的一種愛,叫作Agape,這種愛是慈憐(Compassion)的愛或是恩慈的愛,這種愛是會堅忍的,是會慈悲憐恤的關懷,是會原諒對方、扶持對方,甚至有敵意也可以把敵意化為善意這樣的愛,這種愛是可以永不止息的。耶和華上帝就有這樣的愛,「耶和華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民14:18)祂有赦免的愛,這種愛是會永不止息,是會超過上帝給教會的許多恩賜,現在我們就要一起來看這一段聖經。
Ⅳ、最大的是愛
1、 話語恩賜的有限與暫時
先跟大家解釋一下今天這段經文。這一大段其實有三個重點,第一個重點談到有三種話語的恩賜是有限的、是暫時的,經文裡提到講道的恩賜、方言的恩賜、知識的恩賜(林前13:8),這三種我都把它歸類為話語的恩賜,那麼它有兩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它是有限的,就是不能夠完全知道;第二個,它是暫時的,因為會「終必歸於無有」,還會「終必停止」,當哥林多教會為恩賜的重要性起爭執時,保羅告訴他們這些恩賜都會歸於無有,其實用英文來講,歸於無有不是消失,歸於無有是漸漸淡去,英文叫作fade away,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Old soldiers never die,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他們不會死掉,但是他們會漸漸從歷史的舞台上淡出,所以它的停止不是突然的停止,是漸漸的消退,等一下我會解釋,這三個恩賜「終必歸於無有」,「終必」就是慢慢的淡出。
2、 完全的來到有限歸無有
什麼時候話語的恩賜會完全停止、會淡出到沒有呢?聖經說:「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林前13:10)這裡有三個字「完全的」,「完全的」是什麼意思?是指什麼?這就很有意思囉,因為「完全的」一來,這三種恩賜都要說bye bye,「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這個「完全的」是指誰?是指什麼?很多學者一直要解釋這個問題。經上提到如今常存的有「信、望、愛」,看來不會歸於無有的有這三樣東西,可是在這三樣中,保羅還分大小,最大的是「愛」,這句話在講什麼?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這三個字「完全的」。什麼叫作「完全的」呢?歷史上有三個種解釋,也許有更多,第一個解釋就是反靈恩派的解釋,反靈恩派的解釋就叫作「靈恩停止說」,因為聖經說方言要停止,他們說先知預言(我們翻譯成先知講道)要停止,方言也要停止,知識也要歸於無有,這個「完全的」指是什麼?就是新約全書。當新約全書完成以後,就不需要教會牧師再講這個、講那個了,以前沒有聖經就要靠這些傳道人講道,後來神帶領我們把聖經完成,把上帝的旨意都講完以後,這些話語的恩賜就不需要了,所以「方言停止論」是聖經派的人,他們用聖經來代表「完全的」,因為聖經一完成,那些都不必了,不必再講方言、說預言。問題是講這樣的人,他們的教會到現在牧師還是在講道,照理說應該是聖經一完成教會就解散,牧師可以改行做其他工作,因為牧師不必也不需要再講道了,但是歷史事實卻不是如此,到今天我們還是每個禮拜天在教會聚會(至少你們今天還在此聽講道),反靈恩派的這個解釋看來有一點勉強,因為在教會歷史沒有辦法得到支持。
第二種認為「完全的」,不是指聖經,而是指耶穌。耶穌再臨的時候,當然牧師就沒有工作,因為耶穌來了,不必講道,「完全的」來了以後,就是經文裡的「…到那時…」,所以這是「再臨論」。當基督再臨的時候,話語的恩賜都不需要了。這種解釋大部分都覺得正確,唯一的問題是基督來是突然的,基督來不是fade away,祂不是慢慢的來,然後讓講道慢慢消失,經文裡是說講道(預言)、方言、知識的恩賜的需要是慢慢變少,但是基督是突然來的事件,「完全的」是突然的來到,這就和話語的恩賜是慢慢地消失,在時間上又有一點搭不攏。我比較接受的解釋是用整段來解釋,整段經文有一個重點就是「愛」,對不對?「愛」是那「完全的」,如果是這樣的的話,我有一些根據,第一個根據是聖經裡提到的「完全」,例如馬太福音第五章48節說:「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像天父一樣完全是怎麼樣的完全呢?路加在詮釋這同樣一件事情時,他不是寫「完全」,而是說:「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路6:36)所以就某種角度來講,聖經所說的「完全」,是指在愛裡面的完全,是慈悲慈憐的愛,就是Agape的愛,我們如果能夠像上帝一樣的去愛時,我們就完全了。並且這個愛裡面的完全,不是就沒有缺點,而是可以漸漸的長大,保羅也這樣講:「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所以在這裡給我們一個觀念,這是一個漸漸長大的過程,我們的愛心是漸漸長大的。
再進一步講,為什麼在教會裡面要有牧師講道?為什麼要說方言?為什麼要有知識的言語?其實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讓弟兄姊妹對神的愛能夠認識,而且能夠體會,而且能夠進到愛裡面成長。基督教所說的,不管講的再怎麼樣多,重點就是「神是愛,我們也要彼此相愛」,這是唯一的重心。當牧師或主日學老師教大家什麼是愛的時候,就像我花了那麼多時間在講什麼是愛的時候,如果弟兄姊妹聽道,回去以後在生活上、在婚姻裡面活出這個愛的時候,慢慢牧師就不需要再一直講了,因為大家已經學會了,大家已經體會到什麼是愛,已經進到愛的裡面了,牧師講道的需要性就慢慢的越來越少,用這樣的角度來解釋的話,就說的通了。我們可以畫一個簡圖來說明(如下),就是當弟兄姊妹從屬靈嬰孩漸漸的長大成人,對人對神的愛心慢慢增長的時候,牧師繼續講道的需要就越來越少,話語恩賜有逐漸漸少的走向。我們期待牧師越講道,弟兄姊妹會越愛人愛神,這是最主要的目的,當大家的愛越多的時候,使用話語的需要就越來越少,可是有一個決定性的事件,就是到耶穌還沒有來以前,可能我們的愛心還不夠完全,我們還需要牧師講道,只是到後來這個工作越來越少,因為大家會越來越相愛,就不需要牧師一天到晚再講了。
3、 信望愛當中最大的是愛
耶穌再臨以前叫作「如今…」,在「如今」當中,我们希望愛心能夠漸漸的成長,像孩子長大成人般,希望在教會中話語的恩賜需要可以慢慢地減少,可是有三樣東西是不能夠減少的,就是「如今長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東西,在耶穌還沒有來以前我們需要「信」、我們需要「望」、我們需要「愛」,需要這三樣東西支持著我們繼續走到耶穌再來的時候,到那個時候信望愛都要起變化。我們「信」,是因為我们看不到耶穌,「…卻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前1:8)耶穌來的時候是「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們能夠看到耶穌了,根本就不需要信,現在我們沒有看到耶穌,所以我們需要用信心來接受耶穌、到那一天因為看到了,信就不需要了。「盼望」是因為事情還沒有來臨,我們今天的社會有很多的問題,我們希望耶穌再來的時候,這個世界是公義的、是和平的、是充滿愛的,「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後3:13)盼望是對將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的期待,可是到耶穌再來的時候,新天新地已經來了,我們已經進入永恆裡面去了,所以盼望也不需要了。只有一個東西會從現在一直帶到永遠,那個東西就是「愛」,所以保羅大膽的說:「…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為什麼「愛」是最大的呢?因為它超過時間的限制,它是可以進到永恆的,愛和永恆有無法分割的關係,因為上帝是愛。
Ⅴ、愛與永恆
1、 主耶穌接納的愛讓撒該進入愛的國度
愛和永恆的關係是很特別的,永恆是一種愛的關係的狀態,之前曾牧師所講的撒該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路19:1~10),撒該為什麼被改變,因為耶穌跟他說:「今天要住到你家」,為什麼?因為大家都不喜歡撒該並且排斥他,他最需要的是被接納、被當做朋友,所以耶穌先對撒該表現出接納的愛(Accepting love),第二天撒該對耶穌說:「我財產的一半分給窮人」,你看到撒該的改變嗎?撒該因為耶穌的愛,他自己體會到,也受感動,他自己就活出對別人的愛,撒該已經進入愛的國度,也就是進入永恆,所以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撒該已經被愛轉變。我們問問自己,如果你家裡本來就不是信基督教,你是長大以後才信耶穌,有多少人是因為看到基督徒所表現出來的愛受感動,才願意說:「如果是這樣的生命,我也喜歡作基督徒,如果當基督徒能夠被耶穌的愛充滿,能夠越來越知道怎麼愛妻子,怎麼愛家人的話,為什麼我不要?」所以愛是讓人願意進入永恆的力量。
2、 主耶穌對弱勢者的愛讓我們進入神的國
反過頭來講,我已經受洗、我已經信了耶穌,如果在生活當中,我的愛沒有像小孩一樣慢慢長大的話,到將來耶穌再臨的時候,恐怕我的受洗、我的信、我的望,都救不了我,我也進不了永恆。這是耶穌說的,到那一天有兩種羊―山羊和綿羊,耶穌會把山羊和綿羊分別出來,怎麼分呢?就是看他們對那些弱勢者的愛,來分出山羊和綿羊的不同,不是因有沒有受洗、作禮拜來區分,耶穌說:「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太25:35~36)如果「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40節)是用這樣來分別,綿羊到神國,山羊到永火,哇!這個差別就很大了,你知道如何進入永恆嗎?未信主的人,是因為愛的感動來進入永恆,信主的人進入永恆,也是因為他的愛在今生能夠成長、落實,有愛的人就可以進到永恆。
Ⅵ、堅忍的愛
在我們還沒有到「完全」以前,在今生今世我們的愛是會受到考驗的,堅忍的愛不是無窮的愛,而是不屈不撓,因為有不屈不撓,才可以享受無窮無盡。這個不屈不撓把它解釋的最好的是一個基督教的作家,他是十九世紀丹麥的哲學家,他叫作齊克果(Søren Kierkegaard,1813-1855),他的書有點艱深難讀,思緒複雜,他是存在主義的鼻祖,他一直在基督教的信仰中掙扎,他對當時的教會不滿,在掙扎之後,他寫下心得,留下很多很好的書,其中有一本小書專研哥林多前書十三章,裡面有一章(Chapter),就寫這一句「愛永不止息」,他用的抬頭叫作Love abides,他的書名叫作Works of Love(1847)。他說愛不是感覺,愛不是羅曼蒂克,愛是辛苦的工作,愛要做很多工作才是真愛,這個愛才會持續下去,所以我把它稱作「愛之工」;在「愛之工」裡面有一章,他專門寫這兩個字Love abides(愛永遠續存),我把它叫作「愛長存」。齊克果很厲害,他用了很多圖像,來表達Love abides這兩個字到底是什麼?什麼叫作堅忍的愛?什麼叫作永遠的愛?愛是要做多少工?那是他強調的,要做多少工才能夠達到那種永遠的愛、那樣的理想狀況?
1、 信實的愛
齊克果以跳舞的圖像來表達愛,愛讓兩個人互相靠近,當有一個愛人的人(Lover),發現一個他所愛的對象(Loved),所以有愛人者和被愛者,這個愛人者欣賞這個被愛者,也喜歡他,就對對方伸出友誼的手,說:「讓我愛你好嗎?」這是一個邀請,被邀請的人要決定是否要接受他的愛,這個被愛的人被對方感動以後,發現對方是誠懇的,他講的話是真的,所以被愛者也伸出手說:「好,我接受你的愛。」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獨特(Unique)的愛的關係,兩個人所伸出的手(給予對方的)就是他們之間的愛。兩個人一旦把手牽起來以後不是就沒事了,兩個人會開始跳雙人探戈舞(Tango),要舞到哪裡?要舞到共同的明天。愛帶來盼望,期待將來我們要怎麼樣,將來我們要在哪裡買房子,將來我們要有幾個小孩,將來我們要地老天荒海枯石爛…,齊克果說這就是開始跳雙人舞。可是中間會有困難、會有打擊、會有創傷,這個時候你要做什麼工作?讓那個愛能夠勝過那些問題?讓愛永存呢?當這兩個人要開始跳雙人舞時,第一步要手牽手。當結婚典禮時,新娘把手伸出來,新郎把她的手牽起來,然後用戒子套在對方手指上,這是兩人要開始手牽手的一個表示,戒子是代表對對方的一個承諾,這叫作盟誓,「我這輩子不管遇到逆境順境、生病健康…我都要愛你。」這是愛的第一個工作,我今天跟你講的話是一個開放的承諾,一直到我離開世界,我就是要這樣愛你,這是把兩個人牽起來的――信實的愛,承諾盟誓。這樣的愛必須是持續的,不是今天愛你明天就不愛你,那樣的愛就沒有價值,從現在開始一直到我離開世界,這樣的一個承諾叫作信實的愛(Faithful love),兩個人中間這條線(彼此伸出的手)就是一個承諾的開始。就像上帝對我們應許的愛,「因為耶和華本為善。他的慈愛存到永遠;他的信實直到萬代。」(詩100:5)
2、 捨己的愛
可是如果夫妻兩個人只有這樣子的愛其實不夠,我永遠跟你在一起,可是我也不幫你、不理你,不顧你,只是永遠跟你在一起,那就有問題,愛還需要加上某些東西,這個永遠才可以變成是個喜樂。我们需要用一個厚厚的保護膜把它包起來,讓它更牢固,這個保護膜叫作捨己的愛。以前我最大,我一個人吃飽全家吃飽,現在結婚了,為了你,我願意自己擺下身段,我不會堅持自己的看法,我會照顧你的需要,我會體貼你的心情。有些地方的人在結婚典禮的時候會要求新郎幫新娘洗腳,學習耶穌蹲下來,服侍對方,是這樣的愛,讓這個承諾變成真實是有實質的,在實際生活上讓相愛的人體會到什麼叫作被愛的甜蜜。耶穌說:「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4)這代表謙卑、不堅持自己的意見,願意照顧對方,願意服侍對方的心志,這樣的愛就很牢固了。這樣除了有盟誓,又加上互相的款待、服恃,兩個人可以持續的跳著雙人舞。
3、 等待的愛
可是環境和現實不是只有這樣,有時候兩個人在跳舞的時候,會發現有更漂亮的舞伴走進來,有時候不小心踩到對方的腳,有時候不小心扭到手,舞步不對,互相有傷害,外面有壓力有困難,有工作和小孩子出生等等這些問題,慢慢會把這個很甜美的愛侵蝕掉。一直到有一天,也就是齊克果所說的Breaking point(破損點),兩人中有一個人認為:「我已經受不了這個婚姻,沒有辦法再忍受下去了,我決定要終止這個愛,我要離開。」到那一天,這個被愛者決定把手收回、離開了,他沒有辦法再愛下去,也許是離婚,也許是住在一起,可是不再跟對方講話,他的這個愛停止了,可是還有一個人在愛著對方,齊克果說這個叫作Love abides,愛本來是一個愛人者,加上一個被愛者,還有兩個人之間的愛,可是這個被愛者因為受不了痛苦,他決定離開以後,現在剩下一個愛人的,還有他的愛,這個被愛者可以不愛對方,可是他沒有辦法規定愛人者不可以繼續愛他,愛人者的愛沒有辦法被他帶走,齊克果說剩下的一人,還有他的愛,他說這個叫作Love abides。你想一想,他用的比喻很好,他說如果兩個跳舞的人跳到一半,被愛的舞伴跑走了,愛人的如果站在那邊兩分鐘、兩個小時、兩天、兩個月,觀眾會不會覺得怪怪的,愛人的一直站在那邊等待那個跑掉的人可以回來,代表這支舞還沒有結束,這支舞還要繼續下去,齊克果說這種愛是一種很可貴的愛,並不因為一個人放棄,另一個人也跟著放棄而讓愛止息,因為兩個人都停止了,兩個人只要還有一個還願意再多等一下下,這個愛就有機會繼續下去,有沒有可能?有可能。因為有一方還不放棄,有一方還要等待,這個叫作等待的愛(Waiting love),愛人者決定這隻手繼續伸出來,他決定繼續保持這個愛的姿勢,給對方有一點時間,決定要不要再回來,不管那個傷痛是怎麼樣,是我不對、是你不對,我們能不能繼續下去,齊克果說這個叫作等待的愛,雖然現在已經是很慘了,可是對將來還有一種開放的期待。神在挪亞的時代等了一百二十年,「就是那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彼前3:20)這個愛很痛,因為對方已經不愛你了,可是你繼續的愛下去,你繼續的保持那個姿勢,那個姿勢保持久了是會疲累的,可是你繼續,這樣的愛不保證有一天會回復,如果這個被愛者有一天看見,被你感動回來,他也有可能像浪子的爸爸,在孩子還沒有回來的時候,仍舊引頸而盼,就是在那邊等待,期待孩子哪一天會回來。(路15:20)
4、 饒恕的愛
這個被愛者受到感動又回來了,當他回來的時候,愛人者就用更大的愛把對方包起來、把他擁抱起來,「不管過去發生過什麼,我們重新再來,我們要用更大的愛來勝過,這當中的傷害我們都用饒恕來化解」,這也是一個很重的工作。饒恕的愛,原諒對方,把對方用愛擁抱起來,這個就是Agape的愛,就把那些曾經被傷害、曾經幾乎要結束的愛再把它重建起來,聖經說:「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弗4:32)
5、 親暱的愛
這樣的愛,經歷過痛苦、經歷過考驗,勝過以後,它不會只停在那邊,它會繼續往前走,結果是這兩個人的距離會越縮短,擁抱以後,他們彼此就越相愛,兩人距離就越來越近,表示兩個人的親密程度會增加,兩個人彼此認識的程度會加深,保羅講愛的時候提到一句話,他說:「…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林前13:12)有沒有注意到這句話?知道和愛有關係嗎?是有關係的。主完全的愛我們,主也完全的認識我們,我對主還沒有完全的愛,所以我對主的認識是有限的、是部分的,到那一天,我希望我對主的愛是完全的,我可以完全的認識主。當夫妻兩個人是完全互相認識,那個愛是最親的愛,更深認識的愛,我現在對主的愛有限,所以我對祂的知道也有限,祂是完全的愛我,主也完全的知道我,我今天是這樣子沒關係,我希望藉著神話語的鼓勵,我會慢慢的成長,到那一天我對主的愛是完全的愛、對主是完全的認識。
6、 合一的愛
最妙的是,在那樣的理想情況下,到那個「完全」的時候,彼此的距離消失了,最後分不清楚是兩個人還是一個人。合一的愛是個奧秘,那就是我們上帝的奧秘,上帝是愛,聖父、聖子、聖靈彼此愛到完全分不出來,完全是一體,這合一的愛,是最終的理想,這是一個最大的奧秘,保羅說:「(基督用這樣的愛來愛我們),這是極大的奧祕,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弗5:32)
VII、結論
上帝對以色列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31:3)耶穌對祂的學生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13:34)上帝既然用永遠的愛愛我們,我們也要這樣來相愛。讓我們不管在婚姻、親子、朋友或是教會的關係裡,學習以上帝的愛來彼此相愛。讓我們一起禱告。
「愛我們的主,謝謝祢,讓我們這一生經驗很多的愛,我們接受、我們給予、我們享受許多各式各樣的愛,我們有親情,從我們出生就領受父母保抱的愛,我們也慢慢長大,現在有自己的孩子學習親子關係,也享受天倫之樂。 長大後祢也給我們友情讓我們在朋友間得到友誼,使我們的生命得到滋潤和快樂。主,祢也讓我們能擁有愛情,祢讓我們遇到所喜歡的對象,能夠戀愛、結婚,承諾一輩子要一起相愛,主,不管是親情、友情、愛情,我們在愛裡面或許也受到傷害,或許也遇到挫折,主,我們多麼渴望,祢那Agape恩情的愛,使我們得到力量,可以來轉化我們這些受到挫折的友情、親情或是愛情,讓我們可以勝過傷害,讓我們可以勝過困難,讓我們可以享受那永不止息的愛,讓我們可以學習愛的功課。幫助我們能夠堅持對對方的承諾;能夠用謙卑的心互相服侍;能夠在對方已經放棄的時候,我們還能夠等待;能夠讓彼此的愛多一點點的機會和盼望,當對方回頭時,讓我們能夠學習饒恕,互相接納。幫助我們透過愛人,讓我們更認識彼此,越瞭解對方,甚至我們可以經歷到那個最大的奧秘、那個合一、那個榮耀的愛,求主聽我們的禱告,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