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系列(十五):金錢 -- 蔡茂堂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管家系列
» 管家系列(十五):金錢 -- 蔡茂堂 牧師
管家系列(十五):金錢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6年2月5日 星期日 | 下午2:49
寫作於2006.02.05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新年恭喜。新年時我們喜歡說:「恭喜發財」,今天我們也要談如何成為金錢的管家,說到恭喜「發財」,為什麼耶穌會警告我們要小心呢?其實發財不是問題,只是當「財」變成「神」的時候就有問題。如果我們最近看電視,差不多所播放的都是有關財神爺這類型的節目,作神還不夠,還要作爺,從財變成神再變成爺,這個對我們來講有什麼樣的問題呢?
Ⅰ、引言:三次皈依 (馬丁路德)
改革宗教的馬丁路德先生,曾經講過一句話,他說:「一個人要信耶穌,有三次的皈依。」第一次的皈依,他把它稱作頭腦的皈依。也就是說,你從來不認識上帝,有一天人家告訴你,你聽懂了,有一位上帝,有一位耶穌,你相信這件事情不是亂講的,真的有一位獨一的真神叫作上帝,有一位耶穌基督降生為要拯救我們,這叫作頭腦的皈依。可是從你頭腦知道,再進到你心裡面,開始覺得耶穌為我上十字架,真的愛我到那種程度的時候,於是你的感情受到了影響,覺得非常感動,你決心要信靠祂,你就進入了第二次皈依。第一個皈依比較容易,大部分的人看懂了之後(除非你認為這是胡扯),就會說,我相信有一位上帝,第二次皈依是進入到這位神和我有關係,當關係建立的時候,感情就會產生出來。之後馬丁路德說第三個皈依是錢包的皈依,他叫它「支票(Check Book)的皈依」。你信神,有信到影響你和錢的關係嗎?很奇怪,馬丁路德說,這三個皈依很遺憾的是,很少人是同時發生,它們發生的時間不同,有很多人頭腦信了耶穌,感情建立信靠耶穌也有了,卻到死的時候,連錢包的皈依都還沒有,所以他有皈依嗎?他真的是基督徒嗎?基督徒和錢有那麼重大的關係嗎?這是馬丁路德講的,他說我們一生中有三次的皈依。
Ⅱ、金錢的歷史
1、 以物易物
到底錢是怎麼來的?其實錢是人發明的。最早期的時候,比如說,有人養雞,有的人捕魚養魚,養雞的人不想一天到晚吃雞肉,他想吃魚肉怎麼辦?下午的時間到了,他就抓幾隻雞到菜市場去,而捕魚養魚的人他想吃雞肉,但是他只有魚,所以他就抓幾條魚,然後到市場去,和別人談一隻雞換幾條魚,這種系統,我們就叫作以物易物(Batering),這是最早期,不管全世界哪個地方都是一樣的。
2、貝殼交易
然而用東西換東西就很辛苦,如果你是養牛的話,你要拉那頭牛到菜市場就不是那麼容易;如果你的東西是很笨重的,搬來搬去又要搬回家就很辛苦。還有一個壞處就是,有一些東西拿到菜市場去,再拿回家時就腐壞了,這也是一個問題,搬運也是問題。於是大家就開始想:「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這樣做起來很累人…」後來有人很聰明,就想到一個取代的方法,這類的東西大概可以換另一類多少的東西,首先想到的取代方法是用貝殼,因為早期貝殼不容易得到,光是貝殼還不能當作錢,還要磨,磨得很漂亮,磨出一個樣子,那種貝殼才能夠當作錢。所以這個情況已經用取代的方式解決了,就是用比較容易攜帶,而且比較不會腐壞的東西來代表那些物品。當然事先要計算好,一隻雞可以換幾個貝殼,一隻魚可以換幾個貝殼,這樣大家就可以在換東西時,先計算自己的荷包,這個叫作貝殼的交易。
3、 黃金硬幣
當東西越來越多,貝殼不夠用,而且要帶一大堆貝殼也不方便,所以就找最貴的東西來代替貝殼,當時世界最貴的東西是金子,所以開始把貝殼轉換成黃金,差不多你在全世界比較進步的文明裡,都可以找到古代或近代的金幣。到金幣的時代,物質的價值跟它所代表的價格是相稱的,就是黃金越大的,它的價格越多,越小的就代表越少價值,國庫有多少黃金,就發行多少金幣。
4、 流通紙鈔
可是黃金這個東西也沒有那麼多,所以慢慢就有人發明使用印的紙鈔,這就開始不一樣了,為什麼不一樣呢?因為這張紙其實沒有值那麼多錢1000元,紙鈔之所以值錢,是因為政府說:這代表1000元。政治已經介入經濟體系了,這張紙再怎麼裝飾,再怎麼印製,一張紙是不可能值1000元,所以從金幣換成紙鈔,金錢的觀念就開始象徵化了。這點很重要,從實質化轉到象徵化,同樣一張紙,你把它印成1000元,它就是1000元;印成100元就是100元,背後是政府保證,政府保證的後面是要有黃金庫存的。在1976年,美國決定停止美元與黃金固定兌換比例,之後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用多少黃金庫存來維持跟它市面上流通的紙鈔等值。現在已經沒有了,以前都要有,我要發行多少紙鈔,我的國庫裡就要有多少黃金,是為了以防萬一,當要兌換的時候,黃金可以拿出來兌換,那樣的觀念當時還有,但是現在已經不見了,現在是算Billions(十億)的,你沒有那麼多黃金可以用,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已經變成象徵化、數目化了,這樣的作法是幫助流通,因為攜帶金幣還是很不方便。
5、 塑膠信用
為了方便,就演變的越厲害,紙鈔還是麻煩,因為小偷會偷,後來有人聰明的把它換成塑膠卡片,如果你要用很多錢,紙鈔還是要帶一疊在身上,而一張卡片就可以代表很多很多錢,所以塑膠卡片出來了。
6、電子網路
到最近更厲害,連卡片也不必了,就只剩電腦上面的一行數目,一個Byte(位元組)。不曉得你現在有沒有在玩E-Bank(網路銀行),應該有人吧。銀行有存款的話,可以上網,不只可以上網查看你有多少錢,還可以在網路上把錢匯到哪裡,買什麼東西做什麼事,這樣連卡片都不必了,所以我們的錢已經進步到只剩下電腦網路上的一個電子符號,符號代表錢,錢這樣子的改變,影響我們很大,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Ⅲ、金錢的影響
1、 物資流通化(Commercialization)
錢最起初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物資能夠流通,這也是商業的開始,叫作Commercialization。因為物資要流通,沒有錢不方便,有了錢以後比較方便,大家的東西可以換來換去,生活上也比較容易一點,這是金錢帶來給我們一個正面的貢獻。
2、 價值價格化
可是慢慢改變了,這個物資的流通,慢慢變成不是屬於物資的,也流通起來了,我們把它稱作「價值價格化」。 你知道這張圖是誰畫的嗎?是畢卡索(Pablo Picasso),他在一張小小的紙片上,用筆畫了不曉得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的畫,畫的題目叫作The Artist,在最近的一場拍賣會上,這張不是太有名,只是一張小小的畫,但由於是畢卡索畫的,所以拍賣成交的價格是多少你知道嗎?125,300美元。就這麼一張,可是這張畫可以值這麼多錢嗎?問題在這裡。「美」可以用錢來衡量嗎?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已經到了所有文化上的價值,不管是什麼東西,都有辦法把它價格化,所以一旦Value變成Price,很多東西它的價值就不再是價值了,已經變成值多少錢了。現在很多人收買藝術品,不是因為他懂,不是因為他喜歡畫作,是因為他拿藝術品來儲蓄,或是拿藝術品來逃稅,拿這個來交易,它代表的是金錢,而不是它本身多漂亮,所以說:這是真品還是譍品?是誰畫的?他在意的已經和價值脫離了,人類文化中,很多所謂很棒很美的藝術都已經被價格化。
3、 理想物質化(Materialism)
人的理想被物質化,錢開始可以累積以後,到底人一生的目標是什麼?人最高的理想是什麼?開始變成物質能夠擁有越多(當然金錢是代表物質的擁有),有大房子大庭院大車子,來代表這個人就是有地位,這個人就是被尊重,所以現在人本身的價值,所謂人的理想和人格,也被金錢化、被物質化,以物質的擁有來代表人的價值。
4、 關係功利化(Utilitarianism)
人與人的關係也是這樣子,你訂婚的時候,你結婚的時候,你丈夫給你幾克拉的戒子?克拉越大,代表你們的婚姻越高貴,所以人與人的關係,從單純的愛,開始也變的功利化。我們說,女孩子為什麼結婚要嫁個鐵飯碗,婚姻剩下這樣子嗎?是這樣子來衡量你的婚姻嗎?人與人的關係,老闆與顧工員工的關係,是怎樣的關係呢?完全是你能夠幫我賺多少錢,所以我才用你嗎?我記得長庚醫院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很不能接受長庚的作法,它把所有的醫生所有的護士都算得很清楚,「你用我的Office診所,面積有多少?這間醫院有多少坪?在台北是值多少?你一個月才賺多少錢,所以我請你是虧本。請這個護士小姐,做多少事情是賺錢的?多少事是跟錢沒有關係的?」某方面來講,它是要把它營收提高,同樣的來講,作醫生護士的,本身跟老闆的關係,已經完全被金錢衡量了,完全是看你能夠幫我賺多少錢,其它的都不考慮,這也是我們現在的醫療體系、醫療倫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5、 休閒消費化(Consumerism)
在不工作休閒時的玩樂,也被廣告弄得消費化,所有好玩的地方都被圍起來開闢成遊樂場,放一些電動方面的遊樂設備。什麼叫作「你新年去哪裡玩呢?」就看你花多少錢?到哪裡去?到迪士尼樂園等。難道休閒一定是這樣子嗎?金錢進入到我們的生活,進入到很多方面,人際關係,甚至休閒,都被金錢化,我稱他為休閒消費化。
6、 財主財奴化
有錢的人一天到晚就在想錢,沒錢的人也是一天到晚想錢,所以人變得不是擁有錢,而是被錢所擁有,人本身就活在一個苦難當中。把這個表現最好的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他寫了一部文學名著,叫作A Christmas Carol(聖誕頌歌改編為小氣財神)。裡面有一個人,名字叫作Scrooge,他很有錢,一天到晚就是想怎麼樣賺更多的錢。聖誕節到了,他也沒有心情過聖誕節,每天都在想錢。聖誕夜他作了一個夢,夢見他以前一個很有錢,但已經死了的朋友來找他,那個人就是Jacob Marley,他看到Marley全身上下都是鐵鍊,愁苦的對Scrooge說:「你要小心啊,你一天到晚只看錢,其它什麼都不看,你就會像我這樣子,你多賺一點錢,就多一條鐵鍊,你看我現在全身都是鐵鍊。」然後Scrooge就被嚇醒了,後來他就覺得聖誕節不是這樣的過法,耶穌到世上來,就是要我們分享給人家,而不是一直要賺錢,所以Scrooge就改變了,這是一部很有趣很有名的戲劇,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自己看,已經演了好幾百年,到現在還有人在演它,它講的基本上就是:財主可能會變成財奴。
7、金錢偶像化(Mammon)
我們也把錢變成神,台灣最多的廟應該是土地廟,為什麼呢?因為它是供奉財神,金錢變成偶像,這正是今天司會幫我們唸的:「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太六:24),錢會變成神嗎?我們中文就講的很清楚,我們把它叫作財「神」,甚至稱為財神爺。
Ⅳ、耶穌的教導
1、 金錢的取得:不可偷竊
耶穌在金錢上對我們有什麼樣的教導呢?這張圖片叫作“扒手第三隻手”。錢要拿到手,不能用第三隻手,不要偷不要盜,這是很明白的,在十誡中的第八誡提到,耶穌也這樣講說:「不可偷盜」(太19:18),問題是你有嗎?你要回答以前先想一想,什麼叫作偷?不該拿的拿了就是偷,那該給的不給是不是偷?聖經雅各書第五章4節提到:「工人給你們收割莊稼,你們虧欠他們的工錢,這工錢有聲音呼叫,並且那收割之人的冤聲已經入了萬軍之主的耳了。」這是不是老闆偷雇工的錢嗎?你拿了薪水不工作,卻在那邊摸魚的人,你有沒有偷老闆的錢?我自己以前有一個壞習慣(現在沒有上班大概沒有機會),就是醫院的一些原子筆之類的小東西,常常就放在口袋帶回家,於是就自己用,也不會覺得那樣的行為會怎麼樣,可是筆的上面明明印著台大醫院四個字,這是讓你在看病人的時候寫處方簽用的,不是讓你回家寫情書用的。可是我們常常覺得那算是偷嗎?那不過是順手……牽羊罷了,只是不小心。該繳的稅我們就想辦法弄掉不繳了,只要不被國稅局查到,這算是偷嗎?如果我們把偷這樣子來看的時候,當我們回應說「我才不偷呢」這句話以前,可能我們要慢一點講,聖經說:「取得的財要小心,不當取的不要取,當給的要給。」否則的話,金錢和你的關係,一開始就出問題了,因為你偷,耶穌說:「不可偷盜」。
2、 金錢的欲望:不要貪心
再來是金錢的慾望,不可貪心。這張圖片很有趣,圖片中的這個小姐,眼睛不像眼睛,她的眼睛裡有兩個銅板。我剛才向幹事借了兩個銅板,這是我們台灣的銅板,這是我的老師鄭聰明教授教我的,他說:「你(指牧師)要小心啊,將來你當了醫生會賺錢,可是你知道?這兩個銅板跟你眼睛的關係,會決定你看到的是什麼樣的世界,你知道嗎?如果我把錢遠遠的拿在手上的話,我看到的是一群弟兄姊妹在聽我講道,還有手中的兩個銅板。當這個銅板放到眼前的時候,有一些人我開始看不到了,我看到是兩個大大的錢,只剩下銅板旁邊還可以看到少數的人。可是當錢和圖片上的這個小姐一樣,貼在我的眼睛上面的時候,我的世界當中已經沒有人,只剩下錢。你知道什麼叫作貪嗎?貪不是你擁有多少,而是金錢和你的關係,跟你眼睛的關係和距離,來決定你有多貪。你在看事情的時候,你看到的只是錢嗎?還是錢以外還看到別的東西?看到別人的需要,在錢以外還有值得你去重視的,所以你有沒有貪?那就要看你沒有睡覺的時候,你心裡面所想的,多少百分比是跟錢有關係?你跟人家有任何來往的時候,你想到的錢佔多少百分比?聖經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12:15)這個不容易啊,不是有錢的人才貪,有些沒錢的人貪的更厲害,因為他沒錢,所以他一天到晚就想:我要怎麼有錢?所以貪不是擁有的問題,貪是你跟錢的關係,還有距離態度的問題,你看到的世界,金錢佔百分之多少呢?
3、 金錢的需要:不必憂慮
我們活著一定要靠物質維持,而金錢是代表物質,所以我們除了有慾望,我們還有需要,我們的需要神會供應嗎?我們說自己是基督徒,你相信上帝,你真的相信上帝嗎?還是你相信的是財神爺?你相信上帝會供應你的需要嗎?聖經說:「不要憂慮」,在你有的時候不要貪,在你沒有的時候不要憂,這兩個都不是太容易學習的功課,耶穌說:「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太6:31)這些是生存所必須的,吃喝穿,都是為了要活下去Survival(倖存)一定要有的,聖經說:「神會照顧」你相信嗎?
4、 金錢的累積:不要短視
當神給你賺錢的機會,跟你的需要中間有落差的時候,你開始可以累積金錢,如果你一個月賺兩萬塊,你的生活大概需要一萬二,你可以累積八千塊;當你賺得都不夠用,當然就沒有辦法累積,可能你還要去借錢,所以神給你的恩典超過你需要的時候,開始就有累積的可能,神並不反對我們累積,但問題是你存在哪間銀行?累積不是罪,問題是累積在哪裡?像以前台灣的合作社,你放在那邊利息比較高,但是不久它倒掉了,你就什麼都沒有了,我們要擔心的是,你存的銀行會不會倒?會不會有一天都虧空了,所以神不是不要我們存錢,但是你要有智慧啊,你要找一家最保險的銀行是不會虧空倒閉的,所以聖經說不要短視,不要跑短利,你要看的遠,「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路12:20)不要積財在地,要積財在天,那我們就要問:什麼叫作積財在天?天上銀行的戶頭在哪裡開?怎麼存呢?如果你有多餘的錢,怎麼存在那裡呢?今天的聖經說到:「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太6:19~20)說到地上的銀行再怎麼樣都有Risk(風險),所以在美國,所有銀行都必須要有聯邦保險局的保險,為什麼需要保險?因為有倒閉的危險,你想保險就沒有危險嗎?如果很多銀行也倒閉,那樣連保險局也會倒掉,沒有絕對的保險,只是讓保險多一點點安全感,我們很辛苦賺的錢,我們不希望一下子就被盜走了。那什麼叫作積財寶在天上呢?耶穌也有講,當別人有需要的時候,你幫助他,上帝就紀念你,這個就是積財寶在天上。這個邏輯很簡單,因為上帝給你的恩典比別人多,所以你才會有剩餘,他今天之所以不夠用,就是因為他倒楣或是遭遇什麼困難,所以上帝在這裡要我們學習,因為愛的緣故可以互相幫助的關係。
5、 金錢的分享:不要吝嗇
而積財寶在天上,就談到分享這樣的觀念。當人真的很需要的時候,特別是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類很基本的需要有缺乏時,你拿的出來嗎?我在準備這篇講道的時候,看到一張照片,那張照片的拍攝者,名字叫作Kevin,他得到1994年美國普立茲新聞攝影獎。就是一個蘇丹的小女孩,她要走去領聯合國所分配的食物時,因為她瘦得很厲害,餓的沒有辦法走,就蹲在那邊,快要死掉的樣子,後面就有一隻禿鷹飛下來在等著要吃她,拍相片的年輕人是一位南非的年輕人Kevin,他剛好拍到這個鏡頭,把她照起來,那張照片被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發佈以後,震驚全世界,真的有這樣的情形嗎?有人到了沒有東西吃,到了鳥要吃他,這張照片就擺在大家面前,他就獲選為普立茲特寫新聞攝影獎。可是誰知道,他獲選去領獎之後,開始有很多人罵他:「你看到這樣的情形,你沒有去幫這個小孩子,你還有心情照相。」這個年輕人,一個月後就自殺了。看到這張照片真的很令我震撼,這是我們活的世界,我們人類發明了金錢的結果,造成這種貧富不均的情形可以到這種程度。所以耶穌很清楚的說:你們要分享,要把你們的錢財積在天上。接下來這一句話是很Radical(極端激進)的說法,有一次,耶穌看見一個年輕人表現很好,就愛他,聖經講到耶穌愛的人不多,這個年輕人是其中一個,耶穌看著他,就愛他,但是卻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可10:21)耶穌愛一個人,會愛到要一個人變賣所有的?這句話我們拿回去再想一想,如果耶穌今天愛你,跟你講這樣的一個建議,你的反應是什麼?聖經裡描述那個年輕人的反應是:「他就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可10:22)所以他沒有辦法做到,你不要笑他,如果今天是你是我,容易嗎?不是太容易,所以我說這句話很偏激,是耶穌講的一個很極端的邀請,因為耶穌愛他,才跟他這樣講。這跟奉獻有關,這點我們下次再詳細講。
6、金錢的奉獻:不要算計
奉獻跟分享不一樣,分享是給人所需要的,奉獻是為了神的國度。上一次美玲傳道講這個故事,就是有一個女人,把一瓶三十兩銀子極貴重的香膏打破,抹在耶穌的腳下,結果就被批評,耶穌的學生就批評說:「何用這樣的枉費呢!這香膏可以賣許多錢,賙濟窮人。」(太26:8~9)「真是浪費」,可是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記念。」(太26:13)普天之下,傳講福音時,都要講述這個女人所做的。在這裡就提到一點,在奉獻上面,你有沒有在算說:這樣划不划得來,英文叫作Calculating(慎重計算的),值不值得?要奉獻這麼多嗎?常常遇到一些弟兄姊妹跑來問說:「牧師啊,我們是在新約時代,還要十一奉獻嗎?那十一是含稅還是不含稅?是純利潤還是拿到的薪水的十分之一?」我知道,至少他開始在考慮要不要十一奉獻了,這比很多人連問都不問的進步很多,可是他如果再繼續問就可以知道,他跟這個女人的奉獻觀還有落差,這個女人已經到了不必計算,她說:我們的 主就要死了,沒有人有機會再為他抹香膏。她根本就不理會這些,她就是擺上,這樣的奉獻也是不容易學的功課。
Ⅴ、結論:要事奉上帝,勿事奉瑪門
耶穌給我們一個建議:「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6:24)你要事奉上帝,不要事奉瑪門。我們要問我們自己,金錢跟我們的關係是怎麼樣?因為這點與救恩有關係,馬丁路德說有三次的皈依,一次是頭腦的,一次是感情關係的,最後一次是支票的皈依,到底我們如何看待神給我們的金錢以及成為金錢的好管家呢?有一句英文這樣說“Not serve God and Mammon, But serve God with Mammon,讓我們學習正確的看待金錢,也成為金錢的好管家”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我們謝謝你,因為你讓人類有智慧,可以發明金錢,所以我們在生活上,我們在物質的運用上,才能夠方便。可是我們也發現,這個發明不只是幫助物資的流通,慢慢演變成金錢本身不再是工具,而是目的,金錢慢慢侵入我們很多生活的層面,我們的工作、我們的消費、我們的休閒、我們與人的關係,原本所有我們覺得很美的東西,漸漸都被金錢物質化、金錢化,甚至我們的心靈,也變成金錢的奴隸。 主耶穌,你為了要救我們脫離被金錢所奴役的狀況,你給我們一些建議,一些挑戰。求 主你幫助我們,在我們今天面臨與金錢複雜的關係時,我們能夠學會,怎麼樣以愛心來分享,以信心來倚靠,怎麼樣願意不計算的奉獻在你的國度上,求 主聽我們的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門!」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