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今天將要結束操練敬虔的系列講道。操練“順服”是不容易的,因為對我來講,順服是一個很難的功課,對上帝還可以順服,對人我就有很多疑問,所以在準備這篇講道的時候,我自己也重新學習,重新思考,什麼叫作「順服」?我們的操練敬虔有分作三個部分,從個人敬虔的操練開始,我們每一天花一點時間在上帝面前讀經、禱告、默想、禁食。群體敬虔操練的部分包括敬拜(大家一起敬拜上帝)、小組(週間參加小組生活)、門徒(在生活上能夠學習作門徒)、認罪(得罪人的要互相認錯)。我們也講到日常生活上敬虔的操練,包括作好的管家(像約瑟作忠心管家),另一個是簡樸生活(像Francis of Assisi一樣過的簡樸生活),還有苦難(在苦難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麼敬虔的功課)。今天我們講最後一個操練――順服。
耶穌的順服是今天的經文:「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這是一個最高的榜樣,我們應當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就是學習他的樣式,學什麼樣式呢?「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這個「強奪」應該是Claim the right,耶穌可以說:「這是我的權利,我跟你同等,如果要降世為人的話,應該要抽籤,為什麼要我去,我和你一樣都是神,為什麼要我去釘十字架,不公平。」這就是「強奪」的意思。但耶穌沒有如此,反倒自己選擇做人。虛己Kenosis,是把自己整個倒空掉,倒空掉什麼?倒空掉那些權柄、榮耀。「成為奴僕的樣子,自己卑微(順服是與卑微有關),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這當基督徒肯謙卑順服時,神就尊重你,神就升你為至高。
我們今天要講的是「苦難」。苦難對我們有什麼意義呢?難道只是倒霉嗎?還是有意義?我們講到敬虔的操練有一些是個人的操練,包括讀經禱告默想禁食,我們也講過群體的操練,敬拜(弟兄姊妹一起敬拜上帝)、小組(參加小組的生活)、門徒(學習作門徒)、認罪(得罪人的要互相認錯)。我們也開始講到生活的操練,一個是管家(忠心管家),另一個是簡樸生活(Francis of Assisi所活出的簡樸生活)。今天要講到最難的一個,就是「苦難」。苦難一直是所有世界的宗教想要回答的問題,也真是一個難題,到底什麼是苦難呢?我先從佛教的看法說起,佛教說:「人生就好像苦海一樣」(不曉得我們中間有沒有人有佛教的背景,知道佛教說到人生有幾苦呢?人生有八苦,八苦是什麼苦?人生八苦是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與怨恨的人又要在一起)、愛別離苦(與所愛的分離的苦)、所求不得苦(慾望得不著的苦)還有一個五蘊熾盛苦(慾望太多就受苦)。換句話講,苦都是由自己來的,這是佛教講的八苦,他們解決的辦法是「你要悟道,要看破紅塵,就不會受苦了。」這是佛教的解釋。基督教也是努力要解釋,但很難讓我們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最大的困難在於基督教有一位上帝,佛教沒有,所以佛教不需要由誰來負責,而是自己負責,基督教有一位神,所以苦難就離不開神。神學家從古以來還沒找到答案,可是又要處理苦難的問題,中文翻譯不出來,英文叫作Theodicy,這個字代表很多意思,「如果你們說你們的上帝是全能的,在祂沒有解決不了的事,祂是全善的,祂不要人受苦,可是今天看到世界上到處有無辜受苦的事情發生,你怎麼解釋這一位神?」C.S. Lewis(英國著名學者)也試著回答這樣的問題,他說:「要嘛,祂就是無可奈何,祂發現有苦祂救不了,如果祂不處理,祂的全善就有問題,總不可能神是全能全善,可是又有無辜受苦。」換句話講,我們有些人是罪有餘辜,是有辜而受苦,苦是很複雜的,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聖經裡面亞當夏娃聽了蛇的話,吃了禁果,結果就開始受苦,我把它稱作「亞當之苦」,這是有罪受苦,自作自受。但是亞當的兩個兒子就沒有那麼好了,老大該隱懷恨老二亞伯,就把他打死了,亞伯受苦是因為該隱不好,不是因為自己不好,我把它稱作「城池之殃」,別人做惡你受苦。台灣現今有很多這種苦,有一些人打電話詐騙說小孩被綁架,這是別人不好,其他人則被嚇得半死,這是屬於「亞伯之苦」。還有聖經中的約伯他沒有不對,卻一下子遭遇很大的苦,讀過約伯記的人就曉得,這是他的一個很大的苦難,上帝說我要熬煉你(這是今天的主題),到底像約伯這樣的苦有意義嗎?他會學到什麼功課嗎?我把它稱作「如火純青之苦」。純青還算好,如火則是很不愉快的一個經驗。最後的苦是我們最難解釋的,他不是被迫,他是主動為了解決別人的苦,而願意去受苦,這是「耶穌的苦」。這是最艱難的一種苦,聖經中保羅的說法:基督徒有時候也要接受像耶穌這樣的苦。這是比約伯的苦更難的,是最高難度的受苦,是主動的去受苦。讓我稍微解釋一下,到底基督教對苦難的看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