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練敬虔(九):認罪 -- 蔡茂堂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操練敬虔系列
» 操練敬虔(九):認罪 -- 蔡茂堂 牧師
操練敬虔(九):認罪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5年7月3日 星期日 | 中午12:55
寫作於2005.07.0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台語
國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講到操練敬虔,包括個人敬虔的操練和團體敬虔的操練,今天我們要講就是認罪,團體敬虔操練部分的最後一個操練。耶穌基督到世上來是找尋罪人,要人悔改接受基督的救恩,成為基督徒,換句話講,我們都承認我們是罪人,可是我們信主以後我們還是罪人嗎?我們還需要認罪嗎?這就是問題的所在。到底教會是什麼樣的一個地方?是不是像一間博物館,你知道博物館是什麼地方嗎?就是收集最好的作品的地方。很多的藝術家畫的圖、雕刻的作品不會被收藏在博物館,因為它不是最棒的,所以我們說博物館是展示最完美的地方,教會是不是博物館?不是?還是教會是急診處?是醫院?它是專門收那些受傷生病的地方。在你的觀念裡面,到底我們和平教會是屬於哪一種?是博物館還是醫院?如果你認為是博物館,在教會裡面表現出來的就是最好的一面,如果是像醫院,所表現就不是那麼的好,弟兄姊妹會吵架、會彼此傷害,都會有一些問題,這樣的圖像就是醫院的圖像。以我從小在教會看到及經歷過的情形來看,教會應該不是博物館,如果最完美的成品才擺在教會,那麼我們教會應該空空的什麼都沒有,因為我們都還沒有完全、尚未完工、還在進行當中,所以教會比較像醫院,如果像醫院的話,那彼此認罪就是必要的,因為有時候這個人受傷是因為被另外一個人傷害到,有時則反過來。
我們回想一下,敬虔的操練有個人的操練,第一個是讀經(每天花一點時間讀神的話),第二個是禱告(我們與神有親密的交通),第三個默想(每天花一點時間默想神的話),第四個禁食(有時候不吃東西)來操練自己,這是四個個人敬虔的操練。團體的操練部分,禮拜天早上參加主日崇拜,在神面前大家彼此口唱心和讚美耶和華,「敬拜」是第一個操練,「他們彼此唱和,讚美稱謝耶和華說:他本為善,他向以色列人永發慈愛。他們讚美耶和華的時候,眾民大聲呼喊,因耶和華殿的根基已經立定。」(拉3:11)第二個是希望大家在生活上有彼此真實的關係,我把它稱作「小組」的操練,就是彼此相愛的操練。很高興昨天有差不多五十幾位的弟兄姊妹來教會,在關懷的事工上有一些落實的訓練,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當我們教會弟兄姊妹或是我們的鄰居有緊急需要的時候,我們有人能夠去幫忙「親愛的弟兄啊,神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約壹4:11)第三個操練是上個禮拜講的,就是「門徒」的操練,換句話講,就是希望我們在日常生活上面可以越來越像主耶穌基督的樣子,每天跟隨祂的腳蹤行,彼得前書二章21節說:「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所以這個操練是學基督的榜樣。我們今天講的就是第四個操練――認罪。也就是當我們發現得罪弟兄姊妹的時候,我們願意到主的面前,願意到弟兄姊妹的面前來,向他們認罪。
耶穌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法利賽人,他禱告主要目的是向神報告他做的行為有多好,另外一個是稅吏,他的禱告是向神說:「對不起我這個禮拜做了什麼壞事…」我相信兩個人都做了一些好的事,也有做了一些不好的事,但是法例賽人他就只講好的,而稅吏是發現自己不好的地方,在主的面前願意認罪,耶穌說:「這稅吏比法利賽人還算為義」,因為他還有成長的空間,他發現自己還有不夠,還需要繼續的成長。而向誰認罪長久以來一直是個問題,改革宗和天主教其中一個很大的爭議就是天主教教皇賣贖罪券,為什麼教皇可以賣贖罪券呢?是因為認罪的對象漸漸的集中到神父身上。你知道天主教有一個小小的悔改室嗎?有兩個房間中間隔起來,要認罪的人就進到其中一個房間,神父就坐在另一個房間,聽你認罪,認罪完了之後,就為悔改的人赦罪:「上帝赦免你的罪了」。馬丁路德就覺得這樣不合真理,人認罪是向神認罪,怎麼能夠向人認罪,唯一的中保不是神父、不是教皇,是主耶穌基督,這是要糾正天主教,可是我覺得有一點矯枉過正,所以以後我們改革宗的弟兄姊妹認罪就是向神認罪而已,天主教徒是向神父認罪,馬丁路德認為不對,怎麼可以把這個權柄給神父,若是如此,神父要向誰認罪呢?神父是不是也需要認罪?之前看到有一張卡通圖片,一個小孩坐在神父的一旁,小孩說:「請神父先認罪,然後我再認罪。」這就講到我們彼此認罪的問題,認罪是向神認罪,往往變成一個人在家裡獨自向神認罪。德國的潘霍華牧師說:「這樣不是認罪,而是叫作自言自語。」你怎麼知道這樣不是認罪呢?因為認罪完了之後,他依然故我,這種認罪很便宜很方便,沒有付什麼代價、沒有什麼面子的問題,我不管做什麼錯事,只要私底下向上帝認罪就好,以後的生活看不出有改變的樣子,因此潘霍華牧師認為這不是向神認罪,而是向自己認罪,自言自語。
【認罪的種類】
(1)個人向上帝認自己的罪
在聖經裡面,認罪的對象是誰?有幾種認罪呢?以賽亞在聖殿看到神高高的坐在寶座上,他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賽6:5)天使就飛到他面前,拿著火炭沾他的口,把他潔淨了。這是以賽亞的認罪,是自己向神認罪,這個例子,是個人向上帝承認他自己的罪。
(2)個人向神僕認自己的罪
這是天主教的聖經根據,舊約先知拿單跟大衛王說:「就是你,你就是那個壞人(殺害烏利亞為娶其妻)。」大衛王就向拿單認罪:「我得罪耶和華了!」之後拿單說:「耶和華已經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於死。」(撒下12:13)拿單是神的僕人,天主教認為大衛王向拿單認罪,是個人向神僕認自己的罪的聖經根據。
(3)個人向對方認自己的罪
接下來是我們所希望的認罪,因為我們常常得罪的不只是神,還得罪了人,對於你得罪的人要不要認罪呢?耶穌講過浪子回頭的故事是最好的例子,浪子回到父親的面前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路15:21)常常很多人所犯的罪是這樣子,我們稱做雙重犯罪,我們得罪了人,也得罪了神,我們得罪了神,向神認罪,得罪人的部分,也不該向人認罪?這個浪子向神也向他的父親認罪。
(4)個人向群體認自己的罪
這是最嚴重的,這樣的罪最好少一點,因為很難堪,要站在教會弟兄姊妹面前向大家說:「對不起,我得罪了大家,我犯錯了,請你們原諒。」你知道有這樣一個人嗎?這個人記載在舊約,他向整個會眾群體認罪,這個人叫作亞干。如果對聖經有一點熟悉的人就知道,亞干是在打仗的時候,拿了不該拿的東西,耶和華神曾交代什麼都不可以拿,不然會打敗仗,結果敗的很慘,很多人死掉,約書亞就到神面前哭訴,到底我們做錯了什麼事,為什麼你叫我們去打仗,卻輸的一敗塗地,上帝說你們當中有人做了不該做的事情,這是個大罪。亞干自己拿了一些東西,結果造成很多人死掉,後來約書亞就去問會眾誰犯了罪,大家都沒有人承認,於是就抽籤,從十二個支派一直抽到家族的個人,後來亞干就出來認罪,他回答約書亞說:「我實在得罪了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約7:20)這是在群眾的面前認罪,結局很慘,以色列人就把他們整個家族用石頭打死,耶和華才赦免他們。這是大罪,是得罪整個會眾的,需要向整個會眾認罪。
(5)領袖向上帝認群體的罪
還有一個是很難得的,是領袖向上帝為群體認罪,全部的人犯罪,摩西是領袖,他到神的面前去領受十誡的兩塊石版,哪裡知道去了四十天,一下山,發現不得了,山下整個都變了,他們用金子造了一隻牛犢,就在那裡拜它,百姓犯了大罪,摩西就很生氣,把兩塊石版摔碎,然後到神面前向神說:「神,對不起,你交給我帶的這百姓,被我帶成這個樣子,請你原諒他們,如果一定要處罰,你就處罰我好了。」這是所有禱告中最不容易的,這是作屬靈的帶領者願意為你所帶領的群體所犯的罪,到神的面前來替他們悔改認罪,而且願意承擔這個責任,這是摩西讓我們最佩服的地方。出埃及記三十二章31節:「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裡說:唉!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作了金像。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我想這是當教會的牧師、當教會的長老執事應該有這樣的擔當,常常替弟兄姊妹禱告,萬一整個會眾都犯罪的時候,我們願意到神的面前來,替會眾向神認罪,願意承擔責任,這是不容易的認罪禱告。
(6)群體向上帝認群體的罪
最後一個是所有弟兄姊妹一起向神認罪,這個叫作公眾的認罪。群體向上帝認群體的罪,把這個認罪做好的領袖叫作尼希米,尼希米帶領一部份以色列人從被擄之地歸回後,發現他們犯了一個大錯,因為他們開始和異族通婚,然後宗教信仰混亂,所以他就很痛苦,然後就教導他們,不只是尼希米向神禱告,所有以色列會眾都向神認罪,這是一個大型的認罪大會,「以色列人(人:原文是種類)就與一切外邦人離絕,站著承認自己的罪惡和列祖的罪孽。」(尼9:2)這是尼希米所帶出來的一個公眾的認罪。
耶穌基督講過兩個有關認罪的故事,他說:如果「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太5:23~24)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與人之間,如果你得罪別人,你如果沒有向他認罪,你就不要到上帝面前來禱告認罪。換句話講,如果說人與人之間有傷害的事情,那是你要先處理的問題,等處理完了之後,才到上帝面前來認罪,所以說認罪不是不用向上帝認罪,而是如果有得罪人的部分,你需要操練的是怎麼向這個人認罪說對不起,這是我們要練習的功課。
【認罪的過程】
(1)知罪:良心
認罪的過程,當你要向人家說對不起之前,你要知道你做錯什麼事情,你要知罪,發現你自己做錯了事情,才會考慮要不要認罪。神給每個人心裡都放了一顆良心,這良心裡面有兩個東西,一個是天使,一個是魔鬼,一個會向你講話:「沒關係啦,大家都這樣做。」另一個會說:「不行啊,你這樣做有問題。」你要聽誰的話呢?我們的良心會向我們說話,所以當夜深人靜,捫心自問的時候,如果發現你有得罪人的地方,你就要作一個決定,找個機會向對方道歉。神會給你機會,會讓你發現不對,這是講到良心的問題,「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羅2:15)。有時候不是良心告誡你,是別人告訴你說你做錯了,這個別人可能就是你所得罪的人,馬太福音十八章15節,這是耶穌講的另外一個故事,他說:「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所以有時候神讓對方來向你說話,你就向他道歉,有時候是他糊里糊塗沒有發現,傷了你還不曉得,但是你受到傷害,那你要不要、敢不敢跟對方說:「你這樣做不對,這樣傷害到我。」這是另外一個層面,或是第三者發現你這樣做不好,你敢去指出來,讓對方有認錯的機會嗎?還是你認為那是他家的事,「…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這是考慮到面子問題,既然他得罪你沒有得罪別人,就不需要登廣告讓大家都知道,只要他向你認罪,在你們當中處理完就好,不需要張揚。
有時候別人也不講,自己良心也不知道,然而基督徒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聖靈會說話,聖靈會指責你,這就是說,你在個人敬虔操練的時候,才有這個機會,你在讀聖經的時候,你在禱告的時候,你在默想的時候,你在禁食的時候,你安靜在神面前的時候,聖靈就有機會向你說話,有時你讀到一節聖經,聖靈對你說:「你是不是在多久以前做過這樣的事?」這是很重要的,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不同的是在這裡,非基督徒有良心,他也會認錯認罪,如果你交到好朋友,他會指出你的錯,這是我們說的良友諫友,他會規勸你悔改,基督徒多了一個恩典,就是聖靈。聖靈會在我們心裡面說話,耶穌說:「他(聖靈)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16:8) 自己責備自己,就是會覺得不好,應該要處理。
(2)哀罪:憂傷
當你知道犯罪錯以後,內心會很難過,為什麼我做這樣的事情來傷害別人,我把它稱作「哀罪」,為了這個罪會悲哀掉眼淚,覺得很不好意思,會為罪憂傷,詩篇三十八篇18節:「我要承認我的罪孽;我要因我的罪憂愁。」當你發現不對,反應應該是憂傷,今天的啟應經文說:「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51:17)做錯了心裡會難過,會自責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傷害上帝傷害別人呢?
(3)悔罪:懊悔
憂傷以後,會對自己的不該不好而懊悔,自己知道是不對的,「因此我厭惡自己(或譯:我的言語),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約42:6)這叫作悔罪。
(4)改罪:結果
當你知罪,為罪哀傷,你也懊悔了,最後是要「改」。很多人是悔而不改,既然你跟對方說對不起,那下一次就不要再做了,不是說了對不起,明天還是繼續做同樣的事情,那怎麼叫作認罪呢?認罪不是嘴巴講講就算了,最重要的是改變,你認罪你改罪,那麼你做錯事情的機會就越來越少,這個就叫作「成聖」,是經過這樣的過程。聖經說:「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太3:8)所以如果沒有結出「改」的果子,那樣的認罪還沒有完成,所以每一次的認罪是帶來生命的轉變,帶來生命的成聖。
【認罪的果效】
(1)不再粉飾
認罪有什麼好處,認罪以後就不需要「假仙」(台語),當我們做了一件錯事我們知道,我們如果不認罪,在真實的情況下我們就會想辦法掩飾,因為不想承認,怕被人家發現或知道,這樣就很累人,這是耶穌罵那些法利賽人說:「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太23:27)我們心裡面有不對的事情,不願意公開的結果,就是要掩飾把外面弄得很好看,所以你一旦認罪,就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做這種粉飾的工作。
(2)不再綑綁
罪另外有一個問題,就是罪會把你綁起來,做什麼事情都礙手礙腳,罪會綑綁人,箴言五章22節:「惡人必被自己的罪孽捉住,他必被自己的罪惡如繩索纏繞。」你很多事情就不方便做,很多話不方便講,因為你跟他之間有過節,那你就被綁住了,你就從罪的綑綁當中得不到釋放。
(3)不再隔絕
當你得罪一個人,你不跟他認錯,你跟他之間就沒話講,因為你得罪了他,中間就築起了一道不能溝通的牆,你一旦跟對方認錯,這道牆就消除,因為已經認錯了,「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你們的罪惡使他掩面不聽你們。」(賽59:2)這是得罪上帝,不只這樣,你們的罪也使得你和被得罪的人隔絕,所以我們常常禱告神不聽,有可能是因為不認罪,你不認罪,那就與神之間也築起了一道牆,認罪,牆就拆了。
(4)不再驕傲
一個會認罪的人就不會一天到晚看別人的不對,因為自己也會犯錯,所以不會驕傲,就會謙卑,法利賽人覺得自己什麼都好,不認罪,甚至心裡還指著別人說:「我不像稅吏那樣不好」,可是認罪的稅吏是一直看自己不對的地方,謙卑不會驕傲,「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阿,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18:13),一個會認罪的人就不會掉到驕傲的陷阱裡面。
(5)赦免洗淨
認罪了以後,上帝就赦免你,把你洗乾淨,像衣服被洗淨潔白一般,不會再帶著污點,完全的洗乾淨,約翰壹書一章9節:「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罪可以被赦免被洗淨的。
(6)擁抱和好
與你認罪的對象不只沒有了牆,還可以重新和好。聖經中的浪子做錯了很多事情,然後他想回家又不好意思,我想這也是我們認罪的一個困難——面子問題,不好意思不知道怎麼辦。所以他就在養豬的地方思索,英文稱作Rehersal(預習),我回去要怎麼向父親開口,應該講這個講那個,想好要怎樣開口就回家去,聖經的描述很美,說:「…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路15:20)這個浪子還沒有開口,這位父親就把他抱起來,等到抱完哭完以後,浪子才把他先前背好的台詞說出:「對不起,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父親沒有等他認罪後才給予饒恕,你有沒注意到這個次序,父親沒有這樣說:「你回來了,你做錯什麼?」而是先把他抱起來,先接納他,這是很美的一幅圖畫,我想我們的天父也是一樣,如果你有誠意要認罪,我們的天父會非常的高興,祂會是先把我們抱起來。
(7)彼此洗腳
耶穌基督要離開他的學生的時候,他拿一臉盆的水幫他的學生一個一個的洗腳,我個人覺得洗腳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是很謙卑的服務別人的需要。他們沒有皮鞋穿,他們都穿草鞋,腳很容易沾上塵土,所以在吃飯以前都要洗腳,通常這是由僕人幫客人把他們骯髒的腳洗乾淨,讓客人能夠舒服的用餐,洗腳是僕人做的工作,這是謙卑的意義。另外一個意義,耶穌也說:「你們當中不都是乾淨的」,所以洗腳除了舒服以外,還有一個是「乾淨」的問題,就是骯髒要讓它乾淨,這是比較難的部分,你怎麼溫柔的使對方可以向你認罪,然後可以把這個罪弄乾淨,這是「彼此洗腳」。如果一個人的腳有沾上塵土泥巴,已經黏住乾掉了,你要為對方洗腳的時候,你不會抬起腳來,一下子就把那泥巴拔起來,因為恐怕連腳的皮都拔起來了,你也不會馬上給它用力的搓,而是讓腳泡溫水一會兒,讓乾的泥巴變軟自己溶掉,然後慢慢的擦,把它弄乾淨才擦乾,這很重要。弟兄姊妹在教會當中或在家裡,做錯事情得罪對方,有時候我們不敢認罪不願意認罪,其中一個值得學習的是,被得罪的人是不是願意用溫柔的態度使對方比較容易認罪?比如說作父親的,如果像閻羅王一樣,做錯事時就打得很凶,那我想大部分的孩子是選擇閃躲逃避,躲到被抓了再說,沒有營造一個讓小孩能夠悔改的空間氛圍或機會,願意到父親面前來認錯。耶穌說:「我是你們的先生,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4)
(8)鐵磨出刃
我想認罪的操練,不只是得罪人的要操練,被得罪的人也有可以操練的地方,倘若大家營造這樣的一個氛圍,那就不會有心結在彼此之間困擾著,箴言二十七章17節:「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原文是磨朋友的臉)也是如此。」當認錯的人可以把面子擺下來向對方認錯,被得罪的人也願意用溫柔的心,來接納鼓勵彼此互相認錯的時候,大家在我們的人際關係和與神的關係,就能越來越進步成長。像一把刀子一樣,越來越光亮銳利,越能夠被神使用,刀子鈍了就不好使用,需要用另一把刀子或鐵器來幫他磨利,所以是經過一個磨來磨去的過程,我想認罪是在我們彼此相磨當中的一個過程。
當一個小孩學走路跌倒了,或是走錯方向的時候,大部分的父母是蹲下來稍微扶持一下,好好的鼓勵他站起來再繼續走,還是會嚴厲的對待:「誰教你這樣走路,走路不長眼睛…」不會這樣吧?他還小還在學走路,所以神說:「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6:1)但是也要小心,因為罪是會傳染的,免得自己也掉下去了(受影響)。罪很可怕,有時候對方得罪了你,你就有一種奇怪的公義想法,認為我也可以得罪他,你有沒有這樣想過:「是他先怎麼樣的…」那你就掉到陷阱裡了。比如先生開始大聲罵你,你下一個反應是不是大聲的罵回去,「你為什麼跟著罵?有什麼事可以好好講。」「因為他先罵我!」那你是不是和他做一樣的事情?為什麼你會這樣做?因為你有一種奇怪的公義,認為對方既然可以大聲,那我也可以大聲,你認為你不對是因為對方“不對”在先,結果你的“不對”就變成“對”的,那你也就掉下去了,要小心,因為罪是很容易傳染的,我們對犯罪的人溫柔的挽回,但是自己也應當小心,因為我們也有可能和對方一樣犯同樣的罪。
最後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親愛的主耶穌,我們感謝你,你要離開學生的時候,用洗腳來留下最寶貴的功課,是的,我們都不是已經完工的完美成品,我們每個人雖然已經認罪,已經悔改受洗歸向基督,但是我們的個性,我們的為人,還有很多需要弟兄姊妹彼此相磨來互相造就的地方,主,一旦我們不小心彼此得罪的時候,求你幫助我們,這正是讓我們有機會來學習,怎麼樣在敬虔上操練自己。得罪人的或是被得罪的,主,你都教導我們,要我們不要讓這樣的情形繼續下去,我們互相給對方一個機會可以來認錯,我們也給自己一個機會學習,幫助我們,讓我們不是把那些罪就留在那裡,以致於我們築起隔斷的牆,我們跟神的關係也隔絕了,我們自己生活上還被這個罪綑綁、不得自由,求你釋放我們,幫助我們,讓我們在敬虔的操練上,和彼此認罪上,有所學習,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門!」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