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 2005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作主見證(五):服侍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5年2月27日 星期日 | 上午11:54

寫作於2005.02.27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各位兄姐平安。今天我們要講教會的見證最後一講。我們教會有五個見證,你記得嗎?哪五個見證?就是娶兩個太太。就是wifes,第一個w是什麼?敬拜;第二個i是什麼?教導;第三個f是什麼?團契;第四個e是什麼?傳福音;最後一個的s是什麼?服侍。我們現在要來看這個服侍,我特別將這個事改成這個侍。平常我們用事情的事,我今天特別用這個侍,因為我們服侍的對象不是事情,我們服事的對象是人。所以這個字比較能表達我所要說的意義,我選這張圖也非常有意思,耶穌替門徒洗腳,圖中耶穌是黑人,我們過去都認為耶穌是白人,耶穌的重要性不是說他是哪一種族的人,不是白人、黃種人或黑人,重要的是他是上帝的兒子來到世上活出一個愛的模範,就是服侍人。我們一起來看這樣的服侍我們能夠怎樣學習。彼得前書二章11節這樣說: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客旅的英文叫做traveler,就是在旅行的人,我們來看這幅圖像,旅行的人這個樣子不曉得你見過沒有?很辛苦!你如果這樣旅行你覺得怎樣?很苦命!右手拿一個皮箱,左手再拿一個皮箱,兩邊腋下再夾兩個皮箱,還好這個白人的鼻子比較尖,鼻子再帶一個小皮包。這樣雙手飽滿,你知道右手那個皮箱叫什麼嗎?叫作金錢;左手那個皮箱叫什麼?叫作時間。所以我們世人就成為行李超載的客旅。

為什麼我要用這個來做引言呢?因為你要服侍人,你需要兩樣東西,第一個就是時間,另外一樣就是金錢,你如果沒有時間又沒有金錢,很難服侍人。我要問大家,你有沒有空?或是你覺得:「我非常忙,我上班之外又要照顧家庭、小孩都沒有時間了。」你賺的錢夠用嗎?有沒有剩?有沒有剩餘到可以給人家?「牧師阿,我還欠銀行很多錢耶,還沒有還清。」若是你像這個客旅,時間金錢都不夠,你怎麼服侍人?我自己用都不夠,如何服侍人?我曾經聽過一個慕道友這樣說,那句話讓我非常有感觸,它是諷刺教會的一句話,他說:「教會是有錢有閒的人才能玩的遊戲。」你同意嗎?要有錢而且有閒。你沒有空,你可能很難來參加聚會;參加聚會還要奉獻,那就很糟。要有錢哪!至少也要有零錢對不對!等一下就要收奉獻喔(笑)。那實在是很吃力,很多慕道友很怕,「叫我去信耶穌,信耶穌還算容易,長老會的洗禮也很簡單,就用點水禮,不像浸信會,是用浸水禮。問題是,洗了以後呢?每個星期要去做禮拜,唉呀,這個很麻煩。我沒有那種時間!沒有空!還要奉獻!沒有錢吶!如果教會有比較好的節目,無論是吃飯或者是郊遊,我可以去。但叫我洗禮可能要好好考慮。」因為每次去都不奉獻好像不太好意思,如果獻出去我自己又不夠用,所以產生這句話「教會是有錢有閒的人才能玩哪」。這樣對不對?我說對。教會向我們要兩樣事,要兩種service,第一種服侍叫Sunday service,就是主日崇拜,洗禮之後禮拜天不去做禮拜怪怪的。第二種是什麼樣的service呢?叫做social service,我們稱做社會服侍。這是教會期待弟兄姐妹要做的,第一個要有時間對不對?有時間參加主日崇拜。第二個你要有錢,你要社會服侍你必須付出。蠻麻煩的是這兩件事是合在一起的,你很難講說,我只選一個行不行。聖經這樣說:〝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沒有辦法真正用愛心去服侍別人,上帝看這樣的主日崇拜是虛假的。那這麼說社會服侍就很重要囉,甚至會比主日崇拜還重要,這不是我說的,這是以賽亞說的。

先知以賽亞曾經大聲的對以色列人呼籲,他說:「你們敬拜上帝沒有用,上帝不聽,因為你們星期一到星期六不規矩,沒有愛心,沒有服侍。」這記載在以賽亞書58章,大家可以過目,〝你要大聲喊叫,不可止息;揚起聲來,好像吹角。向我百姓說明他們的過犯;向雅各家說明他們的罪惡。他們天天尋求我,樂意明白我的道,好像行義的國民,不離棄他們 神的典章,向我求問公義的判語,喜悅親近 神〞。從這段經文當中我們注意到以色列人非常注意謹守他們的崇拜,很喜歡親近神,很喜歡向神禱告,每天尋求神,樂意明白上帝的道理,不放棄上帝的典章,但是他們有一個困難,禱告半天上帝好像沒在聽,這就是他們的問題,他們問神說:我們禁食,你為何不看見呢?我們刻苦己心,你為何不理會呢?上帝的回答在3-7節,上帝說,〝看哪,你們禁食的日子仍求利益,勒逼人為你們做苦工。你們禁食,卻互相爭競,以凶惡的拳頭打人。你們今日禁食,不得使你們的聲音聽聞於上。這樣禁食豈是我所揀選、使人刻苦己心的日子嗎?豈是叫人垂頭像葦子,用麻布和爐灰鋪在他以下嗎?你這可稱為禁食、為耶和華所悅納的日子嗎?〞上帝對以色列有一個建議,祂教他們,〝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鬆開凶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嗎?〞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社會服侍。

當你週圍的人,沒有的吃沒有的住時,你肯幫忙嗎?這樣叫做服侍,上帝說:〝你若這樣做,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你所得的醫治要速速發明。你的公義必在你前面行;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你的後盾。那時你求告,耶和華必應允;你呼求,他必說:我在這裏。你若從你中間除掉重軛和指摘人的指頭,並發惡言的事,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你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你喜歡耶和華引導你嗎?你要上帝祝福你身體強健嗎?你願意像水流不絕的泉源成為祝福別人的源頭嗎?從以賽亞書58章整章我們可以學習這樣的功課,我們服侍人的,若不是真心服侍人,我們雖禁食禱告,上帝不垂聽。上帝要我們做的是什麼?你若是扼住別人的頸項,你要把他鬆開。上帝所祝福的你若抓得太緊,要稍微放鬆一下,釋放分享神所悅納。有一幅很有名的圖畫叫拾穗,是取材於申命記,就是在田間收割莊稼,若是忘記了一綑,不必再回去拾起,留給寄居跟孤兒寡婦。這樣耶和華上帝要祝福你。

不但是祝福我們,上帝要引導我們、醫治我們,並引導我們到泉源,成為祝福別人的地方,所以我稱作豐盛的生命。豐盛的生命不是自己擁有很多而已,乃是透過我們幫助別人的需要。若用這個角度講,慈濟功德會好像比我們在座每一位都還豐盛。一個瘦小的尼姑,藉著她,有多少的錢流到需要的地方,初代教會有沒有這樣做?有!初代教會他們一心一意將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分享,我稱這叫作基督教的共產社會。所以就沒有人有缺欠,他說上帝給我所當用的若有餘,我就拿出與有需要的人分享。所以初代教會是一個服事人的教會,他們不但聚會聽使徒解釋聖經而已,在那裡說,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有一樣東西是自己的,大家公用。這是基督教的共產主義與共產黨的共產主義不一樣的地方。大家一起用這是共同的地方,不一樣的地方是,共產主義是用強迫制度性的,基督教是自發性的,也就是這裡說的〝一心一意〞。

後來發生一件事,有一位信徒覺得大家都在奉獻,大家也知道他蠻富有,他不奉獻好像不太好,所以就在他所奉獻的事上做了一點小小的調整,所以有一個需要發生的時候他也將自己的田產都賣了,他想一想:我要留一點自己需用。他覺得若是我奉獻出去,如果別人並沒有像我這樣,我總要留一點老本,他留多少我們不知道,但是他把大部分也都奉獻了。於是使徒對他說:「亞拿尼亞先生,你也奉獻出來,很好,你所奉獻的就是這樣嗎?」,他就說謊道:「最近房地產跌價,我所賣得的金銀的確就是這樣。」我不曉得使徒彼得為什麼會知道,可能他也去網路查最近的房地產行情,於是彼得對他說:「你需要這樣矇騙嗎?」後面那句經文很重要,「土地還沒賣不是你的嗎?」所以賣不賣來奉獻是你的事,賣了土地之後要拿多少錢出來奉獻也是你的事,所以你不賣也沒事,你賣了以後奉獻一半也沒事,為什要矇騙所有的信徒說你所有都奉獻了呢?」他可能比較沒有膽量,聽了這樣的指責就心臟病發作,死在現場。他太太可能正在化妝,所以晚一點到,她想:他們家今天要奉獻,可能會被叫起來表揚,所以她就很高興來到現場,她先生的屍體已經被抬到後面,她還不知道。彼得就對她說:「這位姐妹,你奉獻的這筆錢就這麼多嗎?」她也很可憐,沒有人通知她先生已經因為這樣的事去世了,所以她就照她先生的版本一一這樣講。彼得說:「需要這樣嗎?妳要知道,扛妳先生屍體的人才剛扛出去,現在又來到現場。」我在想這個人聽了也就中風,倒死在現場。我們有時候覺得上帝好像有點殘忍,很難理解。聖經記載這件事,很重要的幾個意義,一個是說不要裝假,另外很重要的是教導我們,教會並沒有規定你一定要這樣子奉獻,完全是自動自發的。因為愛的關係我們成為一體,願意奉獻;發自內心源於理念,這樣的奉獻才有效。

所以哥林多後書這樣說,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這個樂不是勒住脖子的勒,而是快樂的樂。是出自內心很高興的,這樣的理念是怎樣的理念呢?第個理念是,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是他自己的。那不然我的東西是誰的呢?是上帝的。現在為什麼放在我銀行的帳戶呢?這是因為上帝讓我成為他的管家。這個觀念很重要。你若以為上帝給你的時間金錢是託你管理,不是讓你擁有,這樣你就比較容易放開。學習當一個忠心的管家,馬太福音二十四章45節說:〝誰是忠心有見識的僕人,為主人所派,管理家裏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教會在當時那樣做也產生了一些小問題,第一個就是有弟兄姐妹因為面子問題而被聖靈責備而死,我們形容這樣為沽名釣譽,第二個就是大家都奉獻,但是分配好像不太平均,那時教會好像也已經有外勞進來了,所以外勞就講他們的泰國話,使徒好像聽不懂,那位姐妹說自己的先生死了,使徒聽起來以為他先生在休息,當時他們分錢,但是他們聽不懂她說她已經成為寡婦了,就沒有分給他。有人就說使徒偏心,說:「我不會講你們的台語你們就不分給我,你們講河洛語你們就先分。」使徒因為沒有出國學英語,聽不懂,於是就想應該選一些懂得那些外邦人語言的人,所以就選了七個懂希臘語的執事,來解決這分配不均的問題。

我們今天來觀察我們和平教會的信徒有什麼苦衷,我們的苦衷就是像這幅圖畫描述的人,好像是千手觀音但卻忙不完,時間金錢我們都捉襟見肘。在列王記上十七章12節有一個故事,以利亞到一個寡婦那裡,她家裡已經什麼都沒有了,但神差以利亞到她家,對寡婦說:「你將剩餘的麵粉和油先弄給我吃,然後上帝會供給你。」如果是你,你會這樣做嗎?可能你會這樣想,反正吃完以後都會餓死,不過是早晚的問題,那就先給他好了。這是最後一點點的麵粉,結局不是以利亞先死就是我先死而已,寡婦就想:「姑且照以利亞的話試試看,我若不給他吃,我只不過是多吃一餐罷了,最後也是死;我若給他吃,如果以利亞講的是真的,我就賺到了;最壞的狀況就是早一餐死,如此而已。」這個寡婦算是有智慧的,就想說押寶看看。奇怪的事發生了,他做完餐點給以利亞吃之後,那麵粉竟然會自動再生出來,不是多很多,是多一點點。寡婦跟他兒子吃完後,明天又生出一點點,她又準備給以利亞,上帝又讓麵粉多生一點點。這是一個故事,我常常很有感觸,我們基督徒有兩樣東西,就好像鷹、鳥有兩個翅膀,一邊叫作信心,你相信上帝會供應你的需要;另外一個翅膀叫作愛心,上帝給你擁有,別人卻欠缺需要時,你拿得出去嗎?萬一我明天有缺欠的時候,我有信心相信神會給我嗎?我若相信明天我有所欠缺時上帝會供給我,今天當我看到別人有所欠缺時,我會願意給別人。我若以為明天我缺欠的時候,上帝不會祝福我的話,那麼今天我就不敢奉獻出去了。聖經加拉太書五章6節說:只有讓人產生愛心的信心才有功效,盼望我們大家記得。我們說我們得救是因信得救,不是嗎?請記得,你的信心如果不夠信到能產生愛心,那上帝不接納這樣的信心。聖經說只有讓人產生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

除了不夠之外,我們常常還有另一個困難,就是我們喜歡隨波逐流。別人的裙子好像很時髦,那麼我們非得趕上流行不可;若是不如別人,我們就要很努力地拚;別人一直換用新的東西,我們不跟上好像就落伍。聖經以弗所二章2節提醒我們勿隨從今世的風俗。

還有另一個問題,我們喜歡成功,我們想要變富有。這也是成為我們看到別人有需要時,我們卻無法分享的原因。為自己積財並不是不好,但是在神面前卻不富足,這樣就不好。有一個故事描述一個富人因為財物很多倉儲不夠用,他就想:「沒有關係,我請泥水工人再蓋一個更大的倉庫,這樣就不用煩惱了。」他都沒想到,他賺那麼多是不是應該多給工人工錢,他只顧自己的享受,結果上帝講一句話:「你賺這麼多的確到死都花不完,但問題是你今天晚上就要死了,剩那麼多要幹嘛?」後面講一句話「凡為自己積財的,在神面前卻不富足,也是如此」。

耶穌基督留給我們一些服侍的榜樣,我們剛剛說服侍需要兩樣東西,一個是時間,一個是金錢。這裡有一些想法我們可以來學習。關於金錢我們要分辨兩件事,一個是需要,一個是想要;前者是必需的需要,後者是心裡的想要;英文裡前者是need,後者是want。有時候我們常分不清楚,將want當成need,那我們就常常覺得不夠。有一個故事這樣說,富人對一名男子說:「你給我兩千塊,騎馬在我的土地上奔跑,日落之前跑得到的地方,那土地都算你的。」那人就騎馬拚命奔馳,到中午覺得該回頭了,因為若是日落前跑不回來就通通不算了。那人可能忘了帶水,他一直要再圍更大的土地,就在日落之前,快到原點的時候,卻因脫水而死。他只差一點點就到終點了,但終究沒有將整個土地圍起來。富人可憐他,至少他給了兩千塊,就在他倒下的地方挖個三尺六尺的洞埋葬他,那就是他一生所需要的土地。馬太福音六章33節: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先求神的國,你所需用的,上帝要賜給你;你所想要的,上帝不一定給你。我們真正需要的沒有那麼多,我們大部分覺得自己錢不夠用是因為我們的想要,要趕流行,輸人不輸陣,那樣的想要往往比需要多很多。

時間有兩件事也要注意,一個叫作重要,一個叫作急要。很急要的事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前者是important,後者是emergent;emergent就像急診,要很快不然不行,但那樣不見得重要。若是我們分不清楚,時間都被緊要的事佔光了,就沒時間去做重要的事。我舉一個例子,運動重不重要?運動很重要。看病急不急要?急要!有人就是平常沒時間運動,一天到晚掛急診,結果時間都被急診佔光了,更沒法運動。有一位猶太管理學家Steven Covey寫了一本書「First thing first」,他的書裡有很多聖經的教導,他沒有引用經文但書裡講的很多是聖經的教導。他說第一重要的事情要第一時間去做(first thing first),如果看得懂英文可以去網路上買原文書來看。他用很多觀念來形容他的理念,重要的不是要看碼表,而是要看指南針。舉個例來說,你從台中開車要去台北,而你第一次來台灣,你覺得兩小時就該到,所以你要趕、要快。所以你就一直看你的錶,一上高速公路就一直開,結果開到高雄。因為你沒看指南針,分不清南跟北,你一直看錶,只顧著再快一點,結果愈跑離目的地愈遠。他說人在社會好像在爬樓梯,爬社會樓梯(social ladder),大家畢業的時候都在同一層,所以槍一響大家就拚命往上爬,要搶快。快有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踩在別人的頭踩別人的手上,你如果慢了,別人就踩你的頭踩你的手。有一個人爬很快,爬到頂端才發現他爬錯樓梯。這位作者用了很多有趣的比喻告訴大家要清楚自己的方向,重要的在哪裡,才不會欲速則不達。馬利亞和馬大的故事說(路加福音十章24節),不可少的只有一件,耶穌提醒我們。你必須知道自己的那一件是什麼。

耶穌基督留下很好的榜樣,很好的教導(馬太福音十六章26節),你要賺錢必須付出代價,有賺就有賠,賺得世界賠上生命,那有什麼用。我知道有很多人賺很多錢,有的賠上健康,有的賠上婚姻,有的賠上兒女,這樣有什麼價值呢?這是很難作的決定。我們在年輕的時候拚命賺錢,正是我們的兒女需要陪伴的時候,你為了兒女拚命賺錢,等到你想要與他有一些交談分享的時候,他卻和你生疏了。賺得全世界賠上和兒女的關係,有什麼利益呢?我們要自己會算。上帝給我們一生的時間是一定的,如何排次序我們要想清楚。耶穌基督替門徒洗腳,也留下榜樣給我們,他說人子來不是讓人服侍的,是要服侍人的。

最後,我要講結論,這位先生你記得嗎,是我們開始用的圖畫。他兩樣東西都不夠,錢也不夠,時間也不夠。現在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這個人他又很想服侍人,但是無論雙手甚至鼻子都沒有空處,他要如何服侍人?他如何再負擔任何事情?他兩手都已抓緊東西,只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他將手拿的東西放下,放下手拿的東西才有可能再拿新的,不是嗎?講起來很簡單,但我們常常想不通。我們手抓得很緊,上帝說你要服侍人,你對上帝說:「我都還覺得不夠呢,我怎麼還有辦法再負擔什麼呢?我負擔不起。」所以我要說:超載的客旅,不可能服侍。他怎麼服侍人呢?放得下才拿得起。英文叫作lay down before you pick up。我們必須分別什麼是需要的什麼是想要的,必須把想要的放下,就會有時間服侍人;你所處理的事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急要的,必須把急要的放下,就會有時間幫助人。跟隨牧師去探訪,你會想:「我怎麼有時間呢?星期一要唱卡拉OK,星期二要看電影,時間都花在別的地方了。」我們會覺得探訪很重要,不要只有讓牧師一個人去,所以就要看你的行程表,哪一個可以免,除非你肯放下,不然你的行程會一直是滿滿的。我有幾句話與大家勉勵;空出單手,才能與人握手;張開雙手,才能與人擁抱。像圖裡那位忙碌的先生,他兩手都沒有空處,要與人握手都有困難,更不用說是去擁抱別人了。他如果要擁抱別人,他腋下的兩個行李就必須放下。這幅圖畫我個人很喜歡,這幅畫叫作「豐盛」。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裏(路加福音六章38節)。注意這個次序,要先給人,就有給你們的。接下來就是超過你所領受的,就是能夠流在外面,就能夠給別人。最後有一句話我們一同來思想,願透過〝服侍〞,我們能活出教會的見證。讓我們的生活由奢華走向簡樸,讓我們的生命從臃腫轉為豐盛。

作主見證(四):宣教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5年2月13日 星期日 | 上午11:49

寫作於2005.02.1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各位兄姊新年恭喜,今年是雞年,大家都很喜歡〝雞〞(台語發音,〝雞與加〞同音),問題是你要增加什麼?你今年要跟上帝要什麼呢?要增加錢財嗎?增加福氣嗎?求平安嗎?還是求得傳福音的恩賜?你究竟要增加什麼?我們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在講如何為主做見證,你如果有持續來教會做禮拜,會知道為主。做見證有五個見證,那五個見證就是要娶兩個太太對吧?英文的太太稱做wife,複數叫做wifes,那是沒有通讀英文的人所用的字,w是什麼?「敬拜worship」;i是代表什麼呢?「教導instruction」;f代表什麼呢?「團契fellowship」;e呢?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傳福音evangelism」,也可說是宣教;最後一個就是「服侍service」,教會如果這五個都做的好的話,就是為主做很好的見證。

  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第四個見證evangelism,但是我們若說宣教的時候,有時候我們不會想到這個字,這個字是傳福音,我們常想到的是mission,我們常認為mission是宣教師的事,我只是個平信徒,每次我們提到宣教的時候,你想到什麼人?想到馬偕?想到外國人在100多年前受上帝感動來到台灣宣教;或者最近台灣也有青年受上帝感動到了非洲去宣教,所以在我們想像中宣教像這一副圖像,跑到很遠的地方宣傳福音,是這樣子嗎?誰是宣教士?是不是像這個人,跑到外太空去跟外星人傳福音?成為很特別的人,到很特殊的地方,將耶穌的福音傳給那裡,那才叫做宣教嗎?

  耶穌在約翰福音這樣講: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所以耶穌基督是第一個宣教士,宣教就是受差遣者,因為他有一個使命mission,所以耶穌基督是被天父所差遣,但耶穌也說我也照樣差遣你們,你們包括耶穌門徒,也包括你我,所以宣教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一生當中的都要從事的事奉。

  彼得前書二章9節這樣說:唯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我們得救的目的是為了宣揚;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我們是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這些都是救恩;但救恩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去宣揚。很多基督徒他們只知道我是被揀選的族類,哈利路亞~我被揀選別人沒有被揀選。有些人是教會中事奉的長執,也有人讀神學院,當牧師,是君尊的祭司、是祭司頭,有人認為我們基督徒,是聖潔的,而其他人是污穢的;我是屬上帝,是神的百姓。這都對,但也不完全對,因為被揀選成為祭司,聖潔的子民有一個目的,如彼得所說:我們成為這光景是要我們去宣揚,去分享上帝的美德,所以不是只有我們得著這樣的福氣,而是藉著我們成為管道讓別人也得到這樣的美德。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send & sent有一些人是像這樣被派到很遠的地方傳福音,是傳教士,我們教會差派他去那地傳福音,那是傳福音沒錯,我們為他們禱告、為他們奉獻,是宣教士沒錯,我們呢?我們是受差派,我們沒有到很遠的地方去,乃是在自己的家,或是在工作的場合,居住的社區,也一樣是受差遣、宣教,所以我們是差遣者,也被差遣者,send & sent。

  初代的教會宣教的事工有很多人參與,其中使徒行傳開始的時候,我們看到一個很大的佈道會(徒二:14-41),這個佈道會不亞於我們現在的葛理翰博士的佈道會,那次佈道會有3000人受洗,這以大型的佈道會來宣教,再來,另一種是醫治特會,以前就有了,因講道得救的有3000人,這次因為是醫治特會有5000人得救(徒三:1-四:4)。我們現在很多教會也都在辦醫治特會,其實初代教會就有了;另外是保羅被抓到法官面前成為被告,但他在那裡向法官傳福音。我聽過一個故事,在大陸有一個人很會傳福音,令公安很頭痛,說:你再傳福音我就把你抓去關!真的他又傳,就被抓去關,到了監獄繼續傳福音,讓許多的獄卒一個一個信主,共產黨就想讓他進監獄更糟,讓共產黨也信主,不如把他放出去,因為不知道要怎麼對待他。我們看到在很不好的環境,甚至被關牢中的時候還繼續為主做見證。

  彼得在宣教中曾經帶哥尼流全家來信主(徒十:1-48),所以是在家裡宣教,家庭成為一個宣教的場所。另外初代教會有兩個執事很出名,一個就是被石頭打死的司提反,他是以殉道,用生命來宣教;另一個就是腓力,他在撒馬利亞牧會的很好,可能教會開始要建堂了,但是聖靈跟他說,你要離開這裡,到迦薩走廊去,於是腓力想說,有沒有搞錯啊?叫我去一個沒有人的地方,要釣魚也要到有魚的地方釣,怎麼叫我到一個沒有魚的地方釣?這時有一個非洲的太監從耶路撒冷回來,但是對聖經讀的不是很懂,在回來的途中迦薩走廊上遇到腓力,腓力傳福音給他,於是太監就把福音傳回非洲。另外一位是掃羅,他大大的逼迫基督徒,基督徒逃難而掃羅也不停的追,有趣的是,這些基督徒邊逃難邊傳福音,這個叫做〝逃難宣教法〞信徒成為宣教士,也因為這樣教會就一直廣傳。

  安提阿教會是第一間差遣宣教士的教會(徒十三:1-4),保羅在宣教上有一些很特殊的看法是我們需要學習的:第一,他看見人人都需要福音。這張圖中,耶穌基督看到整個世界在沉淪而在掉眼淚,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使他們不致滅亡反得永生,這是上帝的心意,要每一個人得救。所以如果你沒有看到每一個人對福音的需要,你就不會產生要傳福音的動機。

  羅馬書三章23節說: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欠了上帝的榮耀。保羅認為傳福音是一種還清債務,若要還債就沒有什麼好誇口的,不是嗎?我們有時候會認為傳福音是給人禮物,給人好處,所以你應該謝謝我,但如果你是欠人家錢,你還人家錢,你還會要人家對你道謝嗎?保羅將傳福音視為一種還清別人的債務。

  哥林多前書九章17節這樣說: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托付我了。保羅認為宣教是他的責任,不但這樣,保羅更是拼命的做這事,盡他的力量,英文說「do your best」。徒四:28-29提到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個人、教導個人,要把個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保羅是這樣的盡心竭力。為了傳福音的緣故,保羅沒有懼怕文化上的差異,他說,是希利尼人也好、羅馬人也好,我要傳福音給他們。在那時,猶太人是被羅馬的政權所統治,是殖民地,文化上是屬於希臘的文化,但為福音的緣故上,甚至不懼怕這些,他逆向操作,向異文化、向更高層次來傳福音,他不但在羅馬傳福音,甚至對希臘的神廟在亞列‧巴古議會上傳福音,他對他們說:雅典人啊,我看你們凡事敬畏鬼神,我要將我所知道的告訴你們(徒十七:16-22)。

  過去我們常常有錯誤的觀念,認為宣教是比較強勢的國家,不管是武力、經濟或是文化,而來到一個比較落後的地方,用麵粉、用各樣的財物來傳。現在你知道嗎?韓國這個國家,他們派了很多的宣教士到澳洲、美洲去傳福音,以基督徒在全國的比例來看,韓國應該是宣教士比例最高的國家,有最多的宣教士。

  保羅也說,我不以福音為恥。有時候我們不敢傳福音是因為我們以福音為恥,我還記得我在當兵的時候,曾經以福音為恥,為了飯前禱告而掙扎,因為禱告後飯也沒了菜也被吃光!不禱告好像對不起上帝,到後來想到一個方法,在走路要盛飯的時候禱告,不能閉眼睛,因為會跌倒,等到盛完飯時就阿們。有時候在醫學院聽課的時候,坐在台下聽見講授的老師諷刺指責基督徒的時候,在台下會感覺到非常的難受,而同學也因為知道你是基督徒也用白眼一直看你,你若以福音為恥,不僅不敢傳,你連基督徒都不敢承認,最好大家都不知道你是基督徒,但是保羅不是這樣,他說他不以福音為恥,但是他也知道福音之所以傳的出去,不是因為他的能力,因為是神的大全能,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得救的人卻為大能(林前一:18)。

  所有要得著福音的人只要有一個動作,就是「信」,信就是把手伸出來,讓耶穌抓住你,耶穌要救你,而你手不伸出來,祂不會勉強把你拉出來,只要把你的手伸出來接受祂,你就能享受福音的好處。聖經這樣說:我們既因信稱義,又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與神相合,又因這信進入我們現在所站的恩典當中,盼望神的榮耀(羅三:25-26)。

  既然宣教是那樣的好,為什麼我們今天的宣教事工作的那樣的不好?無法宣教有幾個攔阻:第一,沒有看見屬靈的需要。耶穌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約四:35)。舉目向田觀看,你是否看見有些你周圍的人已經熟了嗎?還沒有熟不能收割,割下來不能使用;如果熟了沒有割下來,稻穗垂下來掉到地上,腐爛也不能用。所以看見人有屬靈的需要的時候,你有沒有準備要去傳福音?

  每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都有心理需要的時候,在中學的時候,因為不知道活著要做什麼,在尋找人生的意義?而中年人要退休的時候,他感覺到人的一生就是如此?再來呢?每個人在一生當中有兩個窗口,對福音有需要和興趣,太年輕時,他玩得很過癮,對福音沒有什麼興趣;大學到退休以前,對事情都很努力,要娶妻、買房子、買車、事業,所以心中沒有空處留給福音;而小孩快要長大成人,成人要轉變為老人的時期,是兩個傳福音的機會,你有看到嗎?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快要步入中年危機?你的朋友也差不多到這個階段囉,你看見了嗎?你看見他正在尋找永恆的生命嗎?你若看見,你就有機會傳福音給他。有人說:我看見了,但我的嘴巴就哽住無法傳給他,我沒有能力啊,他口才比我好啊!那就如同摩西一樣,摩西跟上帝說:他們必不信我。上帝對摩西說:那你手裡是什麼?他說:是一枝杖。上帝說:這樣就夠了(出四:12)!

  弟兄姊妹,你曾經想過你想傳福音,但是口才不好、沒有讀過神學院受過訓練無法傳…好像摩西一樣,上帝要問你說:你有什麼?你看你的手,你的手裡是什麼?用您手中有的就好。有人說我對聖經講不清楚,那不要講,就講對聖經認識的那一部分就好了,你信耶穌的經歷是什麼?就講這個就好。不知道就不要講嘛…因你並不是去神學院教書,你只要說你的故事就好,你沒有生命的故事可以分享別人嗎?如果慕道友所問的你不知道要怎麼回答,就帶他來見牧師,不然牧師讀神學院幹嘛? 

  所以你不用怕,上帝問摩西說,你有什麼?摩西說,我有一根杖。你就將你有的獻上,摩西的杖也曾經變為一條蛇,顯出大權能,不是嗎?杖不只是一根竹竿,它在神的手上可以成就很大的事工。另外有的人不敢傳福音是因為他的生活太過黑暗,活不出讓人羨慕的見證,沒有榮耀的見證,還沒開始說,別人就叫你不用講了,因為我沒有洗禮都比你還好!跟你去教會會跟你一樣爛…當然這樣你就不敢說了,因為你沒有榮耀的見證(羅二:24)。

  盼望我們不用多大的光亮,我們只要有小小的燭光。我記得在歡迎會當中,我們唱了一首詩歌:小小的蠟燭,我們用這首歌來勉勵自己,在新的一年來讓我增加一些光,不用五百燭的燈光,只要小小的燭光,上帝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並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一根蠟燭一點點亮光,十根蠟燭就造成很大的光明。有一句話說:與其咒詛黑暗,不如點燃蠟燭。我們有時候覺得我們所住的社區太過黑暗,我們的教會或許也感覺到黑暗,我們常常在那裡罵的滿身大汗而且嘴上都是泡沫,當你看見黑暗的時候,向上帝禱告說,讓我成為一點點的光明。你若有一點點的光明,你就有機會帶領人信主。

  最後一個,讓我們福音傳不開的原因,就是太好命了。就好像現在這副圖像,我們去旅遊住在很高級的飯店哩,這時要傳福音就覺得怪怪的。上帝給你恩典,你就沉漫在裡面嗎?啟示錄三:17這樣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我稱這個為「富足中的貧窮」,富足不是問題,但是我們如果在富足的當中我們愛人的心也更豐富,那就好。你過的很過癮,但你週遭的人沒有因為你富足而得到福音的好處,你是一個貧窮的人,不管你是物質的富足或屬靈上的富足,那都很好,盼望這些富足是上帝藉著你要使他人富足的管道,那就是真正的富足。

  最後,我要用約翰福音十五:2來做結論,耶穌有兩把剪刀,一把是大剪刀、一把是小剪刀,專門對付基督徒,這很麻煩,你看這人拿了兩隻修剪花草的剪刀,這棵樹是葡萄樹,剪刀一大一小,大剪刀是要將不結果子的葡萄枝剪掉,小枝剪刀則是要對付會結果子的葡萄枝,將它修理乾淨。所以上帝有兩隻剪刀,一隻是要剪去,一隻是要修淨。耶穌說:凡屬我的不結果子,我就剪去;結果子的,我就修理讓它乾淨,使枝子能夠結更多的果子。

  我們要結兩種果子,一種是聖靈的果子,記載在加拉太書五章22節;第二種是福音的果子,羅馬書一章13節。這兩種果子彼此之間有關聯,能結出聖靈果子的人,才有可能結出福音的果子。我們要向上帝求,求神修淨我們,讓我能結屬靈的果子,以致於我能結更多福音的果子。

作主見證(三):團契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5年2月6日 星期日 | 上午11:46

寫作於2005.02.06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關於作主的見證已講過兩項,第一項是敬拜,第二項是教導。今天講到第三項就是「團契」。教會怎樣讓外面的人羨慕,會想成為基督徒,這是作主見證的重要。我們彼此之間關係怎樣,不知道各位最近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The Lord of the Ring中文叫做「魔戒」,一群人為了要尋找那個魔戒,他們集合了各式各樣的人,然後聚在一起為要去達到那個目標;可是彼此之間也有一些衝突有些問題,但是為了那個共同的目標,在英文上就稱為「團契」。他們大家克服彼此的困難,大家一起將目標達成。

我們的目標是在這個地上建立神的國度,我想這個可以傳達我們之間的關係。有的很矮、有的很高、有的跑很快、有的跑很慢,有的有這個優點,有的有那個缺點;可是大家願意一起努力達到那個目標,在其中就有很多要學習的。

要怎麼達到作主的見證這個目標呢?這張圖有兩隻刺猬,在冬天要取暖,需要互相靠近。可是刺猬全身上下都是刺,只要一靠近就會被對方的刺刺到,自己的刺也會刺到別人所以會痛,痛了會走遠,可是走遠了又冷,冷的話又再靠近一點,所以在冬天時,常常看到很多刺猬在調整距離,太遠會太冷,太近又很痛。

這就像我們兄弟姊妹彼此之間的關係,如果大家之間都沒關係就不會互相傷害,你做你的事,我做我的事,可是這樣沒有伴太孤單,但靠近又會傷到。所以常常傷害你最深的就是你的太太或你的老公,為什麼呢?因為他跟你最近,距離近帶來溫暖但是也帶來挑戰,怎麼處理這樣的矛盾呢?

有一個見證就是初代教會,他們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彼此交接〞也就是所謂的團契,就是互相的關係,在教會中要怎麼維持弟兄姊妹之間的關係,才能既溫暖又避免傷害,這正是我們大家需要學習的。

主耶穌基督到世上來,被釘十字架,為我們贖罪,但是很多人卻把這個當作買一個入天堂的綠卡,或是公民權。例如:我受洗,死後上天堂,以為耶穌為我釘十字架就是這個目的。卻在生活中和許多人吵架,他沒有想到耶穌釘十字架,並不是為我們買一個進天堂的綠卡,耶穌釘十字架主要的目的是要讓我們跟神和好。十字架有兩根,一根是橫的一根是直的,代表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的兩個目標:與神和好、也與人和好,這稱做〝雙重的復和〞。

在以弗所書第2章16節,「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兩下歸為一體,意思是與人和好,十字架指與神和好,這兩個是有關係的。我們說怎麼與神和好呢?本來人在這邊神在那邊,這是因為我們的罪的緣故,使我們跟神之間,有一個沒有辦法靠過去的鴻溝,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目的,就是要把這個鴻溝填補起來。所以我們藉這十字架,就可以從有罪的人到神那邊去,這是十字架使我們與神和好。羅馬書第5章16節「不但如此,我們既藉著我主耶穌基督得與神和好,也就藉著他以神為樂。這是十字架第一個功用,直的那一根,我們與神的關係和好,更進一步是藉著他以神為樂。所謂和好,是指兩個人之間沒有冤仇、相安無事,十字架的目的不只與人和好、與神和好,還要與神為樂。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二次世界大戰其間,英國有一間大教堂(Coventry Cathedral),被德軍炸成廢墟,戰後一群德國年輕人,回想在大戰時,飛機把教會炸成廢墟,就覺得很抱歉。他們就組了一個和平團,在徵得英國人同意讓他們重建此教堂之下,德國的年輕人就到英國去幫那個地方重建。重建時就有很多舊教堂的卯釘落在地上,他們把它撿起來做了很多十字架當作紀念品,代表我們曾經雖是敵人互相炸燬,現在要藉這十字架和好,我願意陪不是,願意重建,這是德國的年輕人先做的工作。因為教堂很大,卯釘很多就做了許多個,然後送到世界各地有冤仇的地方,他們也把十字架放到新蓋教堂的屋頂,作為一個象徵,也具有歷史的意義,他們把他稱作Cross of nails。

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人跟人的人的仇恨也就像另一根釘,再一次把耶穌釘十字架,他們把卯釘打成一個和平的記號。也把釘子送到Dresden德國的一個地方,另外還送到二次世界大戰被美國炸的日本廣島,送到很多世界上充滿仇恨的地方,希望耶穌基督再一次帶來和平。另外在英國一些年輕人,對於以前把德國人的一個醫院炸掉,很多無辜的醫護人員和病患被炸死了,也感覺到很虧欠他們也集合起來對德國人說,我們來幫你蓋一個醫院,把被炸掉的醫院重新蓋起來,他們接受了。在柏林,他們立了一個銅像,這個銅像是兩個人跪下認錯,並且相互擁抱,這個地方後來就稱為「普世和平中心」,全世界年輕人到那裡受訓練,學習怎樣除去民族跟民族之間的仇恨,種族歧視的問題。

怎樣才能夠讓仇恨在我們的世界消滅,就像二次世界大戰那樣的慘忍,這是他們留下的一個讓人懷念的一個雕像。這樣的一個歷史事實把十字架描寫的最好,它成為我們的和睦,拆毀中間隔斷的牆。曾被共產主義跟民主思想拆成兩半的德國,現在隔斷的牆也被拆毀了,不只拆毀也靠他同被建造;如果只是把中間隔斷的牆拆掉,大家也不講話,牆拆掉了,我也不跟你說你也不跟我說,我也不幫你,你也不幫我,這樣的復和只是一半。我幫你建造,你也幫我建造,這樣才是最理想的。十字架目的是讓我們跟別人的冤仇,不只可以消除,而且還可以互相建造。就像德國跟英國的年輕人,想要彌補二次世界大戰時,對對方所造成的傷害,願意付出代價幫他們重建,復合之後,同被建造的觀念是很好的。

教會的目的是什麼呢?教會有什麼意義?我們看這張圖,蹲在前面的一群人,或後面的房屋是教會呢?「兩個加起來!」如果兩者只能選一個,就要選相片中的那群人,因為有房子是教堂,卻不一定是教會。宣教師到台灣蓋禮拜堂,他不會把他稱作教會,把他稱作禮拜堂,注意看喔!100年前的教會我們都不會稱作教會,而是禮拜堂,例如:看西街禮拜堂..因為堂是硬體是房屋,沒有這個可不可以有教會呢?當然可以!例如美國有一間幾千人的教會,他們不蓋禮拜堂,是租別人的倉庫,可是他有五.六千人在做禮拜,所以沒有教堂,可以有教會,但如果沒有那一群人就沒辦法形成教會。美國有很多很漂亮的房子,可是都沒有人作禮拜,人不見了,教會不見了,所以教會比較重要的不是教堂,而是那一群人。雖然教會問題很多,吵來吵去的,可是這就是教會,耶穌基督不為教堂上的十字架,而是為教會!為什麼呢?因為教會裡面的人會有問題,就像寒冬中的刺猬,大家在一起很高興,可是又會刺傷怎麼辦?這是要學習的,是團契也是一個見證。教會大家在一起,大家在一起就會有委員會。例如長老會有總會.中會.區會.長執會.小會.很多會… 很多牧師呢,因此就沒有時間準備講道,因為他從禮拜一到禮拜六都要開會。這個也沒有對錯,因為教會大到一個程度,需要有組織才能運轉,可是有時候組織會把教會真正的功能吃掉了,這是一個很掙扎的問題,這叫做機構,所以教會的重點不在機構。

如果機構大到一個程度,讓教會沒辦法產生可以敬拜可以學習可以團契的話,那麼這個教會就是機構化了,機構不是問題,機構化才是問題。當傳道人最主要的服事是開會就有問題,如果教會的長執不能去探訪兄弟姊妹卻忙著開會,會開不完,教會變成機構化了。教會是一個機構,目的是讓教會能夠運轉,但教會更應該是個機體。教會的弟兄姊妹可以去服事需要的人,大家可以把教會的功能表現出來,這才是教會,所以(機構又叫作organization)機體又叫(organism)重點是當我們需要有機構的時候,不要把機體抹殺掉,這是所有教會都要學習的,特別是教會發展越大時,我們更要注意。

記得以前參加台福教會,剛剛開始沒有問題,可是後來教會大了,神祝福了,五個教會就組成一個總會!牧師也開始忙啦,相對的因為要開會所以服事會減少。開會不是不對,而是不要因為開會而減少事奉,以主於本末倒置,開會決定規則,大家都要遵守法規,可是墨守成規,有時候反而阻礙了事工的進行,另外機體重視的不是規則而是關係,關係不好就只好用法規,教會若機構化,因重視規則,也會因而忽略了會友間彼此的關係。

機構常常是專業的,例如我們請牧師,這就有一點機構化了,照理說我們應該互相準備,然後禮拜天可以互相教導,那當教會請了一個神學院畢業的牧師,然後我們每個月給他錢,讓他負責講道,那麼我們禮拜一到禮拜六都不必讀聖經,只要禮拜天聽牧師講道,這就是專業化。詩班請最好的合唱團,每個禮拜來唱最好聽的歌,是專業化,司琴請一個比賽第一名的來幫我們彈琴彈的比誰都好,是專業化,這個不是不對不是不好,可是如果教會的每一件事都這樣,那就變成企業了,什麼都要專業的才可以。機體強調的是參與,唱的好聽或不好聽都沒關係,大家唱的很高興可以敬拜神,這是教會的一個重點。可是我們一直在這兩者之間掙扎,希望我們的禮拜越來越好,又希望大家能夠參與,這不容易去平衡,不是機構化不對,而是不要把教會原來的機能抹煞掉,這樣就很可惜了。

教會的意思,用希臘文〝ekklesia〞,ek是出來,kalo就是〝out calling〞意思是被召出來,因此從黑暗中被叫出來的這一群人就是教會。聖經在彼得前書2章9節說「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這是教會的第一個意義,我們每個人承認我們有黑暗,承認我們有缺點,承認我們有罪,聽到神的聲音我們願意出來,這一些人就變成教會了,所以願意認錯,願意請耶穌幫,所以教會是上帝的家(提前三:15)忙的那一群人就是教會。這群人被召出來要做什麼?在希臘文是用〝snnagoge〞意思是大家聚在一起。我們從罪惡中出來的就是要聚在一起也就是聚會,聖經在希伯來書10章25節說:「你們不可以停止聚會」教會就是大家聚在一起。教會另一個意義是〝kurlakon〞是kwios和akos二字組成kwios就是Lord是〝主〞的意思,akos就是house是〝家〞的意思。教會是怎樣的家呢?是一群蒙恩從黑暗中被呼召出來的人,大家聚在一起變成〝主的家〞,是每個人帶著問題來到教會聚在一起,就像寒冬中的刺猬,上帝要藉著我們彼此的摩擦來把我們的缺點摩掉。

我們要以四個比喻來講教會。第一個比喻是〝家〞,在家中,大家出力不計較有沒有薪水可拿、碰到有問題大家共同來解決,教會是永生神的家(提前三15,弗二20-22)在教會有〝家〞的感覺。教會的第二個比喻是聖靈住的殿(林前三16-17,彼前二5,林後六16),教會中不和好,聖靈就會跑掉,在以西結十18-19說以西結看到一個異象,神的靈已經離開聖殿到屋頂,又離開到曠野,祭司和以色列人還在那裡敬拜。所以如果我們彼此不饒恕,神的靈就會離開我們,神的靈有沒有在我們的教會呢?第三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弗一23,林前十二12-27)身體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身體有個特點,當腳受傷手會幫忙,大家會互相幫忙把問題和困難處理掉,這就是教會。第四個比喻教會是〝基督的新婦〞,(啟十九7,弗五22-33)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我們當如〝新婦〞預備好自己,成為榮耀的、愛主的教會。

我們要怎樣使教會成為成為〝神的家〞〝聖靈住的殿〞〝基督的身體〞〝基督的新婦〞呢?保羅在以弗所四1-16有教導:1.我們要謙虛溫柔忍耐寬容2.和平聯絡保守合一3.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在和平教會可以被造就,個性急的會寬容個性慢的,有這個想法的可以注意到別人的想法,大家可以在和平教會被造就,這樣才有長進4.長大成人基督身量5.愛心實話凡事長進6.彼此相助愛中建立,你在和平教會有沒有長大?屬靈生命有沒有成長呢?期待和平教會的每個會友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一年比一年長大,以至於長大成人,滿有基督的身量(弗四13)。

二、出於信心的祈求,就不必稀奇

另外我們從這段經文中,看到他們第二天從那邊經過的時候,耶穌講了一個教訓,是關於禱告的事情。一開始耶穌說:「你們當信服上帝。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他若心裡不疑惑,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我相信有很多人做過這樣的實驗「我很有信心,把這把椅子給我移開」這句話不是真的,你很有信心就可以像樊梨花這樣移山倒海,沒有這麼厲害。耶穌講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有一個人真的很有信心,信心非常大,大到可以叫山移開。其實這是當時候一句用語,譬如說遇到的困難非常的大,就像愚公移山一樣,重點是你有沒有信心。耶穌這一段話是要告訴人們說,只要你有信心,就算你有困難,藉著禱告上帝,會幫助你去實現。

有一個太太聽了這段聖經節就說:「原來有信心禱告,山就可以移開。」於是就回去很認真禱告,可是不管她怎麼禱告,她老公的屁股就是不會離開沙發動一下,他的眼睛就是不會離開電視動一下。她說我連老公的屁股都移開不了,他的眼睛都離開不了電視,我要如何去移開那座山呢?親愛的弟兄姊妹,重點不在移山上面,重點在你將困難移到上帝面前的時候,上帝會幫你移開最大的困難。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問,怎麼樣的禱告才是出於信心的禱告?我常常碰到有一些人,很喜歡找人替他禱告,可是他只是把他的問題丟給別人,而自己沒有禱告,其實他只是要藉著禱告,找人分享而已。可是我們要說,找人講、找人為你禱告是沒錯,但重點是你有沒有仰望上帝。如果你自己沒有禱告,只是不斷找人禱告、找人分享,就是在仰望人,不是仰望神。我們除了找人關心、禱告、代求之外,我們自己也要仰望神,我們要在神的面前,求神來幫助我們求神來禱告。

出於信心的祈禱,另外一個是要專心等候上帝的帶領,讓神來帶領我們。有一個阿婆,有一天就站在十字路口,口中念念有詞,之後他就丟一個銅板,然後搖搖頭,把銅板撿起來,然後又念念有詞,又再投,又再那裡嗯嗯嗯,一直跺腳。一個年輕人看到,就覺得這個阿婆很奇怪,在那裡幹什麼?他就去問那個阿婆「你在幹什麼?」阿婆說:「我是一個基督徒,凡事都禱告尋求神的帶領,上帝叫我往東我就往東,往西我就往西。」「那你剛才在幹什麼?」年輕人問。「我在禱告啊!然後丟銅板,正面就是叫我往東,我就往東;背面就是叫我往西,我就往西。」「阿你不是丟了?」「對啊!可是銅板一直出正面啊!叫我往東,可是我要去西邊啊!」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的禱告是求上帝幫你背書嗎?你自己已經有答案了,然後你只是期待上帝給你一個心安,銅板丟出一個正面,就說「對啊!上帝要我去東邊」弟兄姊妹如果我們的信仰,只是叫上帝幫我們背書的話,我們會過得很辛苦,你會發現我都照著上帝的旨意去做,為什麼結果都不如人意?其實上帝的旨意只是你心中的一個背書,真正一個倚靠上帝的人,是去尋求、去放下、去謙卑順服。

第二個我們要說出於信心的禱告,還要出於盼望來禱告。我以前很喜歡爬山,以前我們去爬山的時候會學野外求生。台灣有一個很有名的野外求生專家叫馬賽,他曾經在電視上講過,你在野外求生有三大秘訣,你有這三大秘訣,在野外發生山難的時候,就很容易活下。第一個你要懂得各種野外求生的技巧;第二個我已經忘記;但是我很清楚記得,他說第三個,就是要有強烈的宗教信仰。通常在山難中先失去希望、失去盼望的,都是沒有宗教信仰的。在很多年以前,約十多年前,一個礦坑的災難,有一個人叫周宗明,他在爆炸的礦坑裡足足待了七天,當他自己爬出來的時候,搜救人員以為看到鬼,差點被嚇死,因為裡面都是毒氣,沒有水、沒有食物,怎麼可能有人會活下來。這個周宗明說,他就是一直禱告一直禱告,他感覺一直有聲音,在跟他說要往哪裡走、要停在哪裡、哪裡不可以去。災變剛發生的時候,不是每一個人都馬上死掉,有的人就跟他說要往前走,要到哪裡、要到這裡;但他就是只聽他聽到的那個聲音,結果整個礦坑當中,第一天有人被救出來,變成植物人,之後就死掉了;他是第七天才被找到,活著出來,很誇張的是,除了輕微脫水外,沒有受到其他的傷害。這都是我們說,你的信心、你的盼望是很重要的。禱告除了信心之外,還要有盼望,盼望會在你絕望的時候,帶給你信心和力量。我們常常在禱告當中充滿信心,但很快的就會放棄盼望,放棄支持,我們要在這段聖經中,學習要帶著盼望。

三、像耶穌一樣的生命

最後我要說,這段聖經帶給我們最大的困難、挫折,不是那棵樹為何枯乾,而是違反耶穌的特質。耶穌的生命所展現給我們看見的,是一個付出的、一個肯犧牲的、敏感到別人所需要的。他不自己求,他願意擺上他自己。我要說的是,我們的生命也應該像耶穌一樣,活出他的樣式,在你的生命當中,你願意去犧牲,你願意去付出,你願意去擺上。

前幾個禮拜,我說我們去參加奧運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去看棒球,看能不能拿到前幾名,結果很失敗沒有成功;另一個是看我們能不能拿到第一面奧運的金牌。可是我在想每一個選手都希望自己拿金牌,最好我自己是第一個拿下金牌的選手。最近的報紙上,都在報導拿金牌的選手,我比較欽佩的是那個拿銀牌的黃志雄。在報紙上還沒有報導他和朱木炎的關係的時候,報紙上有一個小小的標題說,朱木炎在比賽的前一個晚上,說他的偶像是金城武,拿金牌後變黃志雄。原來朱木炎和黃志雄原本是同一量級,很多人都知道一個好的跆拳道選手,只要控制好你的體重,在你的量級裡面就可以很吃香。看到黃志雄真是不容易,在跆拳道裡面只有聽過在減重的,沒有聽過增重的,會去增重的都已經很厲害,要去打無限量級的。大不了多拿一面獎牌,願意犧牲自己,黃志雄以前是台灣58公斤輕量級的代表選手,是朱木炎的老大哥。我常常聽到的是,老大哥如何打壓小老弟;很少看到老大哥讓小老弟。為了多得一面獎牌,黃志雄不是叫朱木炎說,你比較菜所以你去增重,去打68公斤量級,一次差10公斤的,幫我們拿一面金牌。

親愛的弟兄姊妹,他們不是基督徒,但從他們身上看到有人願意犧牲,有人願意付出,有人願意擺上,我想這是生命的一種表達。在我們教會裡面、在你的公司裡面、在你的工作範圍裡面,你是一個犧牲的人嗎?還是叫人犧牲的人?跟你在一起服事的弟兄姊妹,你是讓人有成長的機會,你是讓人得著祝福的人嗎?還是好處都你拿走了?親愛的弟兄姊妹,我要說如果耶穌像我們這樣,那祂不會上十字架;如果耶穌像我們這樣,來到教會要做很多服事,都要計算過才決定要不要付出的話,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的時候,就會跟上帝說:「不划算啊!我算一算不划算啊!為什麼要上那個十字架?」耶穌沒有計較那麼多,祂願意完全的擺上。弟兄姊妹我們的生命是如何呢?在教會當中,常常有主日學的老師、團契的輔導,各樣的服事需要弟兄姊妹來參與,我們考量的是,在我們計算當中划不划算,那我要說耶穌最笨了,祂為我們釘十字架還換到這一群人,一天到晚跟祂說划不划算,這樣是不是很不划算的。親愛的弟兄姊妹你願意你的生命單單的擺上?你願意你的生命結出更美好的果子?讓我們來學習更像上帝、更像耶穌的樣式吧!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