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你還缺少一件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Home » »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你還缺少一件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你還缺少一件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 下午3:35



講道內容
講題:你還缺少一件
經文:馬可福音10:17-31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六年九月十八日

一、前言
在大家剛才看完這段經文,對這個故事會多少有一些印象。我要問大家,這是一個關於什麼的故事?這是關於討論財富的問題,也是關於跟隨耶穌。在這個記載中,跟其他福音書中的記載有一些不同,特別是關於這個來到耶穌面前的人。不知大家是不是有發現?如果要從這段經文來開始講所發生的事情,我想會從「有一個人」來開始講。但這是一位什麼樣的人?
二、一位努力追求的人
在馬可福音中所記載的,這個人來到耶穌面前,他是怎樣來的?聖經中曾記載許許多多的人來找耶穌,有眼睛瞎眼的人大聲叫,求主憐憫醫治;有血漏的婦仁人,偷偷靠近耶穌,想要得到醫治;有的是躺在那裡,耶穌看見就憐憫他;也有百夫長為了他的僕人,或許是有其他衛兵來陪伴;也有不能走路的,朋友拆屋頂用攤子將他垂到耶穌面前。在這些用各種不同方式來見耶穌的人當中,這個人,在耶穌走路時,他用跑的,快跑到耶穌面前,就跪下來,或許還不是最特別的,但更特別的是,這個人他來見耶穌的目的,跟耶穌每天所面對的人有很大不同,其他來找耶穌的人,他們想要看神蹟、想要求醫治,但是這個人來,卻是向耶穌求一個很特別的東西,這個人問耶穌:「我當作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這是一個特別的問題,我相信,正因為他所問的問題是這麼特別,所以得到耶穌的看重。
這個人是誰?他的確可以說是好像什麼都有,卻還如此努力追求的人。在三本福音書中,也分別對他做一些的描寫,在馬可福音書中,說起有一個人;在馬太福音書中,說起是一個少年人;在路加福音書中,說起是一個官。所以這個人,在教會傳統中,也稱呼他是一個少年人的官,加上他的財產,所以可以說是一個少年得志,又有成就的人。這樣的人來找耶穌,所問的問題又是關於永生的,真正是很有心。這是一位追求永生少年人,這樣的人老實說並不多,在一個別人看起來,有財產,年輕、作官有權力、功成名就時,還會想到永生的問題,會來問耶穌,真的很特別。大家想想看,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教會,一位年輕有為、高學歷、有家產、又做民意代表的人來教會聚會,在新朋友名單上勾選想要進一步了解基督教信仰,註記欄寫著想要多了解永生的問題,如果你是牧師,也會想要好好將這個人留下來,不是嗎?那麼,耶穌所作的,卻好像不大一樣。
三、一個還缺少一件的人
隨著故事發展,這個人在跟耶穌說話中,耶穌看他,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稱他是一個「還缺少一件的人」。什麼叫做那種還缺少一件的人?這樣的說法,並不是指那在座的某些人,那種在衣櫥裡永遠缺少一件的人。但是,為什麼耶穌會對他說,他是還缺少一件的人呢?在耶穌跟他的問話中,耶穌對他起初的問題,「要做什麼才會承受永生?」耶穌最開始的回應,講起十誡中關於人的誡命,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這並不是說耶穌認為遵行十誡就是得永生的標準,但對於在舊約背景下的猶太人來說,這些是遵行上帝吩咐的誡命,是順從上帝話語的起點。而這個人「竟然」說,這些我從小時候就已經遵守了。在這裡,對這個人所回答耶穌的話,大家來想看看,「到底」他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根據在三本共觀福音書中對這事件的記載,認為他在公眾面前如此說,認定他是真的遵行了誡命,這沒有問題。然而,不同福音書的作者卻對於他的動機,有著不相同的理解。馬可福音從正面的角度,當他回答耶穌說他從小已經遵守這些誡命後,耶穌就愛他,看這個少年人做可貴。因為他已經遵守這些,又這麼願意來親近耶穌,在他的心中,發覺想要得到永生,似乎還需要再多做一些事情。同時,他也認為耶穌會有答案,所以他跑來跪在耶穌面前,這是馬可福音正面的評價。
但也有不那麼正向的,從馬太和路加福音書的版本,認為這個官,或許他心中存有優越感,認為他所守的律法誡命,已經比很多人都好很多。他來見耶穌,只是想要從耶穌得到認可,得到耶穌的讚賞,就如其他文士和法利賽人來找耶穌那樣。因此經文中沒有描述他跑來跪在耶穌面前,也沒有寫到「耶穌看著他,就愛他」的記載。但也因著這樣,讓我們有思考的空間,使我們慢慢去酌磨,去想這段對話。不管我們用什麼樣的觀點來看這個人所講的,耶穌對他所問如何才可以來承受永生,三本福音書裡回答只有一個,就是他還欠缺一項,這一項事中間包含五個動作,分別是「去、變賣、分、來、跟隨」:你要去,將所有的財產變賣,分給窮人,再來,來跟隨我。
四、Q&A 問題解答
關於耶穌所講的要求,所引伸出來的問題,值得我們做進一步探討。第一個問題,耶穌對這個少年人所作的呼召,是不是對所有的人都這樣要求?不是。因為在福音書中,其他要來跟隨耶穌的人,耶穌往往是說,來跟隨我,並沒有要命令那些跟隨他的人做同樣的事,變賣所有財產以後再來。例如彼得,當他跟隨耶穌,從漁夫到門徒,也只有記載將他的漁網丟下,去跟隨耶穌,沒有將他的船、房屋來賣掉。但主耶穌也曾說過:「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有甚麼益處呢?」(路9:23-25) 跟隨耶穌需要捨己,放棄原本看重和所依靠的,才能得著真正的生命。而在這經文中特別舉了賺得全世界為例子,顯然錢財有可能成為阻礙跟隨耶穌的原因。
第二個問題,既然不是對所有跟隨耶穌的人有這種要先變賣所有財產的命令,那麼耶穌為什麼要特別對這個年輕人如此命令呢?這樣對他來說會不會不公平?會不會太嚴格?這個少年人的官,雖然他已經守十條誡中這些誡命律例,自己似乎覺得還有什麼沒有做到。耶穌之所以會這麼說,是要這位年輕人看見他所沒有看到的,耶穌挑戰他,是要他去自我發現,原來他是如此看重所擁有的錢財,這些錢財其實是比他所期待要得到的永生,在他的心中還更加有份量。換句話來說,耶穌也喜愛他已經遵守這些律例,但是如果耶穌不用這種方式來指出,這個人自己是不會發現,在他心中他其實看重錢財,更甚於他自以為想要追求永生的渴慕。
我也在想,當弟兄姊妹們聽見牧師對這段經文的解釋說,要變賣所有的給窮人,並不是對所有信徒一般的要求,這樣,我們就可以好好鬆了一口氣。要不然,有可能兄姊會也可能會說,如果要變賣,那請你牧師和長老們先變賣,我們再看看。我也在想,雖然我不能像法利賽人那樣,將自己不能擔的擔放在別人的肩頭上,但是,如果耶穌現在對著我們這些想要跟隨祂的人,會對我們發出怎樣的呼召命令呢?如果我們將這位少年人所看重的金錢,放在我們每一個各人的處境中,那在你我的生命中,有沒有什麼樣的東西,是上帝要來考驗我們的信心,要幫助我們真正認識自己內心,將跟隨耶穌排在第幾名。

就親像亞伯拉罕,在他年老的時候得到獨生子以撒,上帝也對他發出類似的命令,要他將這個所親愛的兒子獻給上帝。透過這樣的過程,亞伯拉罕完成了考驗,被我們稱為「信仰的偉人,信心的父親」。而我們呢?你我來想想看,有什麼樣的東西,是我們的才能?是上帝所賞賜的恩賜?金錢還是兒女呢?是一段關係,還是對權力的渴望?是不是有可能,連我們自己都不清楚,我們在看待這些關係、才能、金錢和權力時,已經勝過我們去跟隨耶穌?或是說,我們認為自己現在,已經認真去遵行上帝的命令,比起其他人已經好太多了。但如果有一天,當我們需要面對這樣的試煉,再一次去面對自己、面對上帝,面對我所信仰的對象,到底什麼才是我的依靠,我的跟隨。甚至是在受苦中,當上帝要挪去我所心愛的東西時,那時這位上帝還是不是我依然要跟隨的上帝?
五、後來那個人怎麼了?
聽了耶穌所說的,這個人後來怎麼了呢?聖經記載說,後來他就憂憂愁愁的走了。福音書的作者補充說,他會這樣來離開,是因為他的財產很多。這位在一開始,或許大家認為他的層次比別人高,他的行為比別人好,對耶穌所問問題的回應,也能有超過一般人所回答的,但是最後,他竟然是憂憂愁愁來離開。不知大家會不會和我一樣,越讀越覺得這實在是一種很哀怨的心境。對那種自己什麼都有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是他所買不到的,沒有什麼是他付不出的,但是跟隨耶穌的需要的代價,卻是超過他來到耶穌面前的時所想像的。這份信仰的恩典是珍貴的、無價的,卻不是廉價的恩典。
在這段經文的後面,接續是耶穌的門徒問耶穌說:「這樣誰可以進入上帝的國啊?」耶穌向他們談起關於財富的主題。耶穌對他們說,雖然說財主要進入天國,比那麼大隻的駱駝要穿過那小小針的眼還困難,但是在人是不能,在上帝卻不然,因為上帝凡事都能。在我們追隨耶穌的經歷中,那些被人視為不可能改變的人,那些曾經吸毒、甚至殺人的人都已被改變,還是那些我們過去心中曾受過的傷害,與人關係的破裂,以及自己無法改變的牛脾氣等,這些上帝也都能改變,只要你願意放下,聽從祂、跟隨祂。在人看作不可能改變的事情,上帝透過耶穌將改變這些,這也是我們信仰中真實的體驗。
我也在想,這個少年人做官的財主,最後到底有沒有成為耶穌的門徒呢?聖經中沒有記載,這就好像是一個結束,卻沒有句點的紀錄。但是我個人寧願相信,這位在一開始對耶穌表現那麼大追求的人,他那麼渴慕永生,難道真的能夠在憂憂愁愁中,繼續渡過他的一生嗎?因為他的心已經被耶穌攪動,心中的土已經被耶穌翻過,耶穌看著他,對他所說的話語已經進入他的心中,這是不可能再回去原本那樣的生活,長久活在那種還缺少一件的生活中。我相信耶穌最後說,那種在上帝凡事都能,讓我有一種的盼望,以後在天堂將會遇到他。
我會這樣想,也是在約翰福音書裡面,雖然沒有講起這個少年人的官,但有另外一個人,他對耶穌提起類似的問題,大家想看看會是誰?那是一個老人,嚴格遵守宗教的律例,應該也是一個有錢人,從重生討論到永生。在約翰福音第三章中記載的那個人,最後也沒有看出那個人是不是有相信,但是約翰福音書十九章記載,當耶穌受死以後,有一個「尼哥底母」帶著沒藥和沉香100斤,來埋葬耶穌。所以這個少年人,只要他繼續思想,回應耶穌的挑戰,還是有可能有機會成為跟隨耶穌的人。
六、結論
最後,在結論中,我們對焦在兩個重點和一個提醒:
重點一:關於「我該多做些什麼」和恩典的關係
特別是當我們更清楚認識耶穌是誰之後,得到永生不在於依靠自己再去「多做些什麼」,而是認識耶穌,被耶穌吸引來跟隨祂,不在於依靠行為去賺得永生,而是依靠耶穌救贖,在上帝恩典中,因跟隨耶穌,領受恩典重生,同時我們也成為更樂意與人分享的人。不是靠著行律法而得到永生的獎賞,卻因領受白白的恩典,而成為樂意活出愛人愛神的大誡命。
重點二:關於受苦以及「得與失」的關係
這個人來找耶穌的故事,也提醒我們關於受苦,關於得與失的人生課題。我就想到一首以前曾唱的詩歌【你若不壓橄欖成渣】:「你若不壓橄欖成渣,它就不能成油。你若不投葡萄入酢,它就不能變成酒。你若不煉哪噠成膏,它就不流芬芳。主,我這人是否也要受你許可的創傷?每次的打擊,都是真利益,如果你收去的東西,你以自己來代替。」年輕時所唱過的歌曲,隨著年歲增長,會有不同的體會。
上帝要我們跟隨他,有時所用的方式,不是一直加,一直加,一直賜恩,卻是拿去一些東西,一直壓,一直壓,一直去改變一些前後的順序,甚至讓我們失去一些珍愛的東西。在受壓制,在失去的時候,我們才有空的手來領受那個更美好的。這樣的道理,也是我們信仰中真實的體驗,雖然不是這麼好聽,甚至是痛苦卻又不得不去接受的經驗,卻是我們可以放下,有空的手來領受耶穌他自己,「如果你收去的東西,你以自己來代替」。在這當中,我們的信心被挑戰,我們會更迫切禱告,會更抓住聖經中的應許,我們會更實在地跟隨。
最後一個提醒: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
這句話在福音書中不只出現一次,提醒我們,跟隨耶穌是每天的決定,而不是只有在信主的開始或頭一段時間,在前面的可能會無法堅持到底,可能會被後來的超越,提醒我們要警醒持守,才能得到最終的獎賞。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我現在在怎樣的生命處境中?耶穌會怎樣呼召你我來跟隨祂?什麼樣的事情和價值觀還需要被調整和重新塑造?不管我們是那位很努力的人,還是那位還缺少一件的人,都能從今天的信息中,被提醒,並珍惜每一次的機會,做出好的決定,活出愛神愛人、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生命,在世上預先體驗永生的美好。



--
由 Blogger 於 10/22/2016 03:35: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