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系列(八):見證 -- 蔡茂堂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小組系列
» 小組系列(八):見證 -- 蔡茂堂 牧師
小組系列(八):見證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8年3月30日 星期日 | 下午3:31
寫作於2008.03.30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台語
國語
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上週是復活節,我們提到馬可福音有四種結尾,有長結尾、短結尾、展結尾、斷結尾,而我個人認為斷結尾可能是最接近當時情形的經文,當然在這背後還有一些研究。馬可福音若只停在第八節,今日就沒有教會,因為這個結尾是人的害怕、且不向任何人說任何話。但事實上,後來教會的確被建立與發展,那麼,究竟馬可福音第八節之後,要如何繼續增補?這是使徒行傳要告訴我們的,而整個故事的重點就是這兩個字:「見證」。我們今天的經文是使徒行傳第一章8節,而為何我要講這個主題呢?因為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發覺人們強調的不是見證、而是証明,這兩者之間有很明顯的差異,也是現代和後現代之間一個很大的不同:從1930年起,整個世界的思維已走進後現代,但我們許多人仍很難跳脫現代的迷思,那就是什麼事情都要證明;然而,當時耶穌並非對祂的門徒說「你們要證明我有復活」,而是說「你們要成為我復活的見證」,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功課。
Ⅰ、引言:耶穌的阿媽
有一位母親,她的兩個女兒去上主日學,回來後,母親就問女兒說:「妳們的主日學老師叫什麼名字?」女兒回答:「我不知道老師叫什麼名字,但我知道她一定是耶穌的阿嬤」,母親問:「為何妳認為主日學老師是耶穌的阿嬤?」「因為我看她整天不停地在講耶穌。」不曉得你是否知道這個小故事的背後要表達什麼?平常當阿嬤的,會一直向別人說著她的孫子如何如何,那麼,我們傳講耶穌是否像這樣呢?如此喜歡講說祂的故事,這就叫作見證。使徒行傳第一章8節的背景在第3節,我以此來讓大家了解,耶穌基督復活以後、馬可福音的斷結尾之後,故事是如何的接下去:是在使徒行傳接下去的,「他受害之後,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地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神國的事。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徒1:3)所以耶穌有顯現讓門徒看見,而不是只有空墳墓做為結尾。耶穌讓他們看見許多次,長達四十天,並且耶穌知道他們那時對福音還不太清楚,就向他們講說神國的事,講完後給他們一個囑咐:等候聖靈降臨、而後就能成為祂的見證。向他們顯現是第一件事,講說神國事是第二件,第三是要他們等候聖靈降臨,第四則是要作祂的見證。這是使徒行傳第一章開頭所講的,若你詳細看路加福音的最後,也是這樣寫的,只是描述方式有些不同。
Ⅱ、復活的主作四件事
1、 向門徒顯現 (Appearance)
我們再回頭來看,耶穌基督復活後、升天前做的這四件事情。第一,向門徒顯現。我現在引用路加福音做對照:「正說這話的時候,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他們卻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路24:36-37),耶穌復活後四十天所做的事情,和剛才我們看的使徒行傳是相呼應的,這裡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但實際上他們卻是害怕、驚慌,以為看到鬼魂,所以耶穌一而再、再而三的顯現─向彼得、向抹大拉的馬利亞、向兩個去以馬忤斯的門徒、向十一個躲在房間的門徒顯現(這次耶穌還特別吃了魚)。耶穌想盡辦法讓門徒確信祂是復活了,這是他在復活以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
2、 使明白聖經 (Scripture)
第二,教導他們,特別是對於在以馬忤斯的那兩位,耶穌將有關於福音、有關於耶穌基督的事情,都一一的對他們解釋,「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路24:45),所以他們明白了耶穌復活是福音的重點,而且復活和神的國有關係。
3、 等聖靈降臨 (Empowerment)
然後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要到加利利的山上去」,在那裡,耶穌給予兩個交代「你們要等、等到聖靈降臨」。聖靈的洗,就我的了解,可以從耶穌所說的來看:「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裡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路24:49)這裡提到的是關乎能力。
4、 是我的見證 (Witness)
最後在加利利山上,耶穌差遣祂的門徒出去,「並且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路24:47-48),這裡提到「你們是見證」,使徒行傳的中文翻譯為「你們作見證」,這有一些不同。
Ⅲ、你們要受聖靈的洗 (Baptism of the spirit)
1、 約翰的宣告 火的煉淨
接下來我要解釋什麼是聖靈的洗,「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徒1:5)第一次提到聖靈的洗的人,不是耶穌,而是施洗約翰,他在宣告主耶穌基督的時候,曾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太3:11)如此很明白的,聖靈的洗與火有關。我曾提過,聖經中有兩把火,一把是要將秕糠全都燒掉的大火,一把是要潔淨那非秕糠的火,我的解釋是,後者的火是要將基督徒煉淨,我引用瑪拉基書第三章3節:「祂必坐下如煉淨銀子的,必潔淨利未人,熬煉他們像金銀一樣;他們就憑公義獻供物給耶和華。」(瑪3:3)用火來熬煉,使門徒更聖潔。
2、耶穌的吩咐 見證能力
第二,聖靈的洗是耶穌基督自己的應許。剛才我們已讀到,這一次不是要潔淨他們,而是要讓他們有能力,也就是說,在他們傳講見證時,別人會被感動。耶穌也說:「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徒1:5)在這裡聖靈的洗,指的是見證的能力,使徒行傳第四章那裡就提到,「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眾人也都蒙大恩。」(徒4:33)所以這個能力是能夠見證主耶穌復活的能力、能讓人蒙神恩典的能力。
3、彼得的經歷 稱讚上帝
第三,是彼得所領受的奇特經歷:彼得被聖靈差派到百夫長哥尼流的家裡時,發現他們開始說起方言,「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徒10:44),彼得感到很困惑,因為這些人會說方言。彼得後來發現,神的恩典並不被人掌控,神若要給誰什麼就給誰什麼。哥尼流被聖靈充滿就像門徒在五旬節的經歷一樣,而他所做的事情就是稱頌上帝,「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神為大。」(徒10:46) 他們在那時候還沒有作見證,因為他們甚且尚未受洗,但他們已被聖靈感動、會說方言稱讚上帝,這是彼得的經歷。
4、保羅的詮釋 成為一體
第四,保羅被聖靈充滿、說過許多次方言,但他說:「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12:13)所以他強調受洗於同一位聖靈,成為一個身體,「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加3:28)他說,受聖靈的洗所產生的結果,就是合一。許多時候,我認為強調聖靈的恩賜、特別是說方言的恩賜,所造成的不一定是一體的見證,卻是分裂的見證。所以我們回頭來想,和平教會若有受聖靈的洗,應該是弟兄姊妹的生活越來越聖潔、傳福音時有口才有能力、而且我們應該是一個充滿讚美的教會、我們會被看見是個合一的見證。若我們有這四點,我想這是聖靈的洗的一個最平衡表現,真的是聖靈充滿、接受聖靈的洗的教會。
Ⅳ、從是見證到作見證 (From BEING Witness to BEAR Witness)
接下來,我們就講到今天的重點:見證。「但我要從父那裡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真理的聖靈;他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你們也要作見證,因為你們從起頭就與我同在。」(約15:26-27)剛才我已稍微提到,「是見證」和「作見證」有些許不同。我認為「是見證Being witness」是開始,就是我們這個人本身成為見證,或是說,我們是一個見證人;「作見證Bear witness」是結果,這個見證變成是一個動作,是表達、告訴別人一件事情,例如:你親自看到事情是這樣發生的,當你在說這話,你是在作見證,表示你是見證人。所以我們必須要先「是見證」,然後「作見證」才有力量。你必須要有這個經歷,就是生命被耶穌改變的經歷,而別人應該看的出來你有這個經歷,所以當別人聽你說福音時,會先在你身上看到福音,如此一來,你講的福音就很有力量,是充滿了能力。在這裡我要將中文的翻譯作一點解釋,因為在使徒行傳第一章8節中,現代中文修訂版以及和合本都是用「作見證」,但希臘文和英文是「是見證」,所以第8節經文應該是「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是』我的見證。」為什麼我這麼說呢?因為我連續查了三個英文版本(NRS新修訂標準版、NIV新國際版聖經、NAS新美國標準版)都是「you will be my witnesses.(你們是我的見證)」。當然其它處也有「作見證」的經文,像約翰福音第十五章27節說:「你們也要『作見證you will bear witnesses』,因為你們從起頭就與我同在。」不只我們要作見證,聖靈也會作見證,這是英文新欽定本聖經。其它的版本(NRS、NIV、NAS)用動詞testify,就是以口說話作見證。所以「作見證」是用口,「是見證」是以你這個人來成為一個見證。
1、 從做事到說話 (From Work to Word)
耶穌基督曾說:「…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乃是住在我裡面的父做祂自己的事。你們當信我,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即或不信,也當因我所做的事信我。」(約14:10-11)這裡有兩件事,一件是「我做的事」,一件是「我說的話」;做的事是「是見證」,說的話是「作見證」。耶穌的意思是說,「就算你們不信我說的,總該信我做的吧」,所以似乎做事比用說的來容易讓人相信,英文諺語就是:「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身教重於言教,「是見證」應比「作見證」更基本、更重要。
2、 從明光到明道 (From Authenticity to Expressivity)
我再引用幾節經文來解釋這個想法,腓立比書第二章15到16節:「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明光照耀」與「表明出來」的翻譯有些爭議,希臘文翻成英文是Holding forth,現代中文修訂本中有兩個翻譯的情形(正文及註解),我用這句話From Authenticity to Expressivity來說明,就是從明光到明道,明光是「是見證」的部分,就是「你們顯在這世代」─你們的生活、為人處事,讓人看到是誠實無偽、透明坦誠的,讓人家看見你這個人就知道你是被耶穌的愛摸著的。
3、 從交往到回答 (From Demonstration to Communication)
你不只「是」這樣,而且你能說的清楚。這裡有兩種翻譯,一種叫堅守真道,另一種叫傳揚真道,我比較喜歡的是傳揚,就是作見證(和合本是表明出來,現代中文修訂本就翻譯為堅守真道,但傳揚表明出來的話就是「是見證」與「作見證」)。當你在別人面前活出讓人清楚看見你被耶穌的愛所改變的生命後,你就可以將這個道傳給別人。我們再引用一處聖經,歌羅西書第四章5到6節:「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這裡我就喜歡現代中文修訂本的翻譯,它說:「你們跟非信徒來往要有智慧,要把握機會,講話要溫和風趣,要知道怎麼回答每個人所提出的問題」,這裡提到「從交往到回答From Demonstration to Communication」,以著神給你的智慧與他們交往,當發現機會來時,你會把握機會作見證。如何作見證?說話要風趣,而且能回答問題,也就是不勉強別人聽什麼。但別人若不問你,你就沒得回答,所以要與人們來往到一個熟稔親密程度,你風趣又溫和,人才可能會想問你問題。如此你就能作見證人。
4、 有盼望到準備 (From Perseverance to Preparedness)
我們再來看彼得前書第三章15節,「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我以前最常用的是這一段經文,我最喜歡的就是「有人問」這三個字。我認為這句話很棒的地方是「盼望」,人常常在困苦時會需要盼望,若你是基督徒、因為有復活的主而存有盼望,人們看見就覺得奇怪:「若是別人遇到同樣的情形,早就熬不過去,但為何你可以─原來是因為你心中有一個復活的盼望」。
我們在這裡共提到有四點,你的「是見證」就是你的處事(耶穌說的是「做的事情」)、你的為人(讓人感到你坦誠而不需遮掩)、你與人的交往、還有你遇到逆境時你有盼望;這四點,成為一個你有力的「是見證」,到了一個程度,就「有人問」,並且你預備好、有溫柔敬畏的態度、用充滿柔和風趣的方法,來向人介紹「為何我今天是如此」,那麼,你就是作見證、是一個很好的見證人。這裡有兩句話:「Action creates thirst for Christ. (行為導致渴慕基督),Word leads then to the fountain. (言語帶領前往水源)」,所以言語和行為都很重要,你得「是見證」,別人才會渴慕、才會問你;當人問你時,你要說得清楚,人才會知道往哪裡去尋得水源、尋得基督(「作見證」)。
Ⅴ、耶路撒冷直到地極
最後我們講到這句話,「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有人將後半的「耶路撒冷」到「直到地極」當作一個時間的順序,也有人將它當作空間的擴展,這兩種解釋不一樣,但我不認為是耶路撒冷傳完了才到猶大全地、又之後才到撒馬利亞。我個人認為,若是這樣的話,我們至今一定還無法聽見福音,因為相信耶穌的猶太人還很少;若耶穌的第一代門徒認為等到猶太人全信耶穌、或自己的家人都信耶穌後,才去向外邦人傳福音的話,我們今日就沒有教會。我同意家人、同胞都很重要,但我們也不要因為這樣,就對那些有著神呼召要往地極去的人冷漠。我用幾節經文來表示我對這四個名詞的了解:
1、 耶路撒冷
保羅在羅馬書第九章3節說:「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這個骨肉之親就是所謂的「耶路撒冷」,就是你的家人、同學、同事,是那些與你最親、每天和你接觸最多的人,他們直接從你可以看見耶穌基督在你身上有何影響。讓我們向神禱告祈求,在我們離世前至少在耶路撒冷帶一個人信主,讓人看見我受洗後的生命改變,讓他們會羨慕,那我們就「是見證」。
2、 猶大全地
那什麼叫作「猶太全地」呢?他不在耶路撒冷,但他和你講同樣的語言,吃同樣的食物,和你同種族,就是「以色列的家」。「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太10:5-6)「外邦人的路」,這是地極,「撒馬利亞的城」是隔壁,再來是「以色列的家」,所以同語言、同種族的這些弟兄姊妹,應該是我們的猶太全地。
3、 撒馬利亞
耶穌基督跟撒馬利亞的婦女傳講福音時,婦人說:「…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約4:9)這是兩者間很接近、但存有歷史傷痕的種族關係,也有著種族岐視。雖有一些隔閡、語言文化種族稍有差異,但彼此仍有些關連的。對今天的我們來說,那就像是客家人或原住民,這之間存有傷痕,但我們住在同一個島,你肯去向他們傳福音嗎?這個是你的撒馬利亞。
4、 直到地極
直到地極的,就是和你完全沒有關係、碰不到面、也不了解對方的語言,但為了福音的緣故,你願意去到他們當中、和他們一起生活、在那裡活出一個好的見證,讓他們也受吸引而願意來信耶穌。我們常常將這稱作「跨文化的宣道士Cross-cultural Missionary」,這是最困難也最需要大家支持的,所以我鼓勵大家,我們對四種群體都應有關心與擺上。事實上,不一定要去到地極,如今的外籍新娘、外勞,對我們而言就是地極,神將他們帶到我們當中,我們是否考慮過向住在我們當中的他們分享福音嗎?「他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16:15)
Ⅵ、結論:你的回應
上帝一直在找人成為祂的見證人、為祂作見證,但每個人的反應都不一樣。祂找約拿時說:「你去作我的見證」,約拿說:「你找錯人了,不是我」,並拔腿就跑,上帝只好讓一隻大魚將他帶回,他才去做見證。上帝也有找摩西,摩西說:「我講話結巴,怎是我?」,上帝最後讓口才好的亞倫當他的助手,說「你還是去吧」,他才去了。上帝還找某個人,那個人聽到的反應只是哭著說「嗚是我」,這人是耶利米,但他還是去了。還有一個,是在王死後前往聖殿禱告,然後上帝對他說「你去」,他的回應是「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6:8)這是以賽亞。請問,你的回應是最後這句話嗎?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我們感謝祢,上個禮拜我們看見祢復活以後門徒看到的是一個空墳墓,他們的反應是害怕,什麼話都不敢講,可是感謝主,那不是結束,那是福音的另一個開始。我們今天看見復活的主,向門徒顯現很多次,為了讓他們確實相信,空墳墓不是屍體被偷了,乃是主的確復活,不只這樣,祢還花很多時間,讓這些門徒能夠明白聖經中有關主復活和神國的道理,而且祢要他們一定要等,等到聖靈降臨到他們的身上,有這樣的能力以後,就差派他們從耶路撒冷直到地極作主的見證,我們今天可以在這裡一起作禮拜敬拜祢,這是祢從兩千年前那一批門徒吩咐他們要從耶路撒冷直到地極成為主的見證人,他們也這樣做了,這個福音也一代代的傳到我們當中。主,幫助我們,我們今天接下福音的這一棒,讓我們的生命被聖靈來充滿,我們的生命被改變,讓我們被聖靈的火來潔淨,讓我們也有這樣的口才和勇氣,有這樣的能力,不只是『是見證』,也可以為主『作見證』,讓我們的行事為人、交往真誠,心中常存盼望,能夠活出一個人家會想問我們,人家會想知道的生命,而且讓我們常做準備,能夠用溫和敬畏的態度,能夠用風趣的方法,把耶穌的故事向人分享。讓我們先成為見證,然後讓我們有恩典來為祢作見證,讓我們學習以賽亞向祢說:『主啊,請差遣我,我在這裡』,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