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系列(五):新誡命 -- 蔡茂堂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小組系列
» 小組系列(五):新誡命 -- 蔡茂堂 牧師
小組系列(五):新誡命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8年2月10日 星期日 | 下午6:50
寫作於2008.02.10
作 者:蔡茂堂 牧師
台語
國語
Ⅰ、引言:耶穌沒說愛整個世界 (Mother Teresa 1910-1997)
弟兄姊妹大家新年恭喜。我們去年最後一次的講壇主題是大誡命,今天新年開始要證道的題目則是新誡命。新誡命是新在哪裡?到底它對我們來講有什麼意義呢?首先介紹Mother Teresa講過一句關於新誡命的話:「耶穌說要彼此相愛(新誡命的內容),但耶穌沒有說要愛全世界(Jesus said love one another. He didn’t say love the whole world.)」,我在這邊不多作解釋,但各位回去可以想一想,為什麼Mother Teresa這麼說。若你們想到了請email告訴我。
Ⅱ、耶穌給新的誡命 (New Commandment)
今天的經文在這裡:「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這裡我們要注意「新」這個字,因為這表示原來的大誡命是舊的。那麼,為何叫作「新」的呢?第一,因為這是耶穌親自講的,而不是引用摩西以前留下來的話。第二,「愛鄰如己」變成「彼此相愛」,這是第二個「新」。第三,不是原來「愛鄰如己」以自己為標準,而是變成現在的「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這個愛的標準不一樣了。第四,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人家可以因你的表現來認出你是基督的門徒。所以我們說這個「新」的重點是在粗體字的部分,第一個「我賜…」是權柄的問題;第二個「…彼此…」是互動的問題;第三個「…怎樣…」是標準的問題;第四個「…認出…」是標記的問題。以下我們來詳細講一下。
1、 新的權柄:耶穌對門徒親口命令
耶穌基督在最後晚餐的那一夜、與學生在一起的時候,祂下了這個命令,就是新的命令,「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祂手裡,且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又要歸到神那裡去」(約13:3),耶穌知道祂已經有全部的權柄,而且知道自己要回到神那裡去,所以就下了這個命令:「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13:34)所以這是耶穌基督得到全部的權柄(Authority)而給的命令,這是第一個新。
2、 新的互動:耶穌要門徒彼此相愛
第二,我們要講的是互動的「新」。耶穌要門徒不只是愛鄰如己,而且要彼此相愛,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一個新的互動,它的動向(Dynamic)不同以往,強調的是「彼此」、這個方向是變成雙向的。我用兩個人的手來舉例,某甲伸手幫助某乙,但將來若有一天,反過來變成乙幫助甲時,這就變成「彼此」。幫助人的手叫作助人者(愛鄰如己),被幫助的人是接受者(受鄰人愛);當這兩者都存在時,就叫作「彼此相愛」。因此這新的改變就在於,助人者需有一天願意成為受助者、接受鄰人的愛,這樣「彼此」的關係才會產生。很多時候基督徒沒有辦法成為愛的接受者,他只想成為愛的給予者,這樣就無法形成「彼此」。這就是新的命令的第二點:在互動上變成是互相、雙向的「我也要接受鄰人的愛」,而不是單向的「我愛鄰人」。一般來說,被愛者似乎都較為可憐,愛人者則擁有較多,但若要活出彼此的關係,我們有時也應是缺乏者、需要人幫助的角色。如果你說:「主,我不要,我永遠只要愛鄰如己,祢要給我很多,多到我可以給」,這樣,你就不知道彼此相愛的心在哪裡。「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林後8:14)
3、新的標準:耶穌為門徒留下榜樣
再來的「新」就是今天的重點-學耶穌的榜樣,「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4),之前的愛鄰居是以自己作標準(Standard),但現在的標準已改變:彼此相愛的「愛」是以主耶穌作標準,祂說:「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這不僅在方向上變成雙向,整個要求更是提高許多,這是一個新的標準。聖經說:「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約13:15)祂留下一個柔和謙卑的榜樣讓我們可以學習:「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
4、 新的標記:耶穌給門徒新的身份
最後一個「新」,是當我們按照耶穌愛我們的方式來彼此相愛時,我們就有了基督門徒的身份,成為教會的一個標記,因為「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所以,一個真正的教會是如何被認出來?就是基督徒的彼此相愛,而且是照耶穌的愛來彼此相愛。這要求的標準極高,因為這是我們的身份(Identity)與自我認同。「…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祢父在我裡面,我在祢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祢差了我來」(約17:21),如此,眾人不只能認出祂的門徒,而且會羨慕,就被吸引著願意來參加這以耶穌的愛來彼此相愛的團體,有一天也就願意來相信祂。
Ⅲ、耶穌如何愛門徒
接下來我們要問,耶穌是如何愛門徒的?我們今天不從整本聖經來看,而是從這段描述最後晚餐的經文來看。這張圖片是達文西(Da Vinci)的畫作「最後的晚餐」,你們認得出誰是誰嗎?這是最近很熱門的一幅畫,有人用電腦來分析得出大量的底層油彩資料,發現達文西其實畫了很多層,也有人甚至認為畫中有女性、有密碼等等。今天我們要從「最後的晚餐」來看耶穌如何愛這十二個門徒:
中間坐的是耶穌,耶穌的兩旁是最靠近耶穌的門徒。聖經中有描述到一位母親,「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她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祂一件事。耶穌說:你要什麼呢?她說:願祢叫我這兩個兒子在祢國裡,一個坐在祢右邊,一個坐在祢左邊。」(太20:20~21)這位母親真是望子成龍,後來達文西也把他們安排一個坐左邊,一個坐右邊。右邊的是弟弟約翰,是向耶穌撒嬌、討耶穌歡喜的,左邊則是被稱作大雅各的哥哥,因為耶穌的門徒中有兩個雅各;當這母親向耶穌求讓她兒子們坐左右時,耶穌說道:「要坐在我兩旁的,酒量要很好,他們有酒量嗎?」「沒問題,我那兩個孩子酒量很好。」耶穌說:「但是要乾杯喔」,她沒有想到這杯是什麼杯,就回答「沒問題」,等說完了,耶穌才說「是苦酒滿杯」,她嚇壞了,「那怎麼辦呢?」耶穌說:「喝是一定要喝,因為你已經回應了,但位置不一定能坐,那是我父親決定的。你們要喝就喝吧。」結果大雅各是十二個門徒裡最先殉道的,他的苦酒滿杯是被希律王砍頭。另一個孩子約翰則不同,神讓他活到九十幾歲,在拔摩海島上要把啟示錄寫完,神才容許他回天家。不知那個比較苦,是活的很老?還是年輕時就殉道?你們回去想一想。這是畫作裡兩個最靠近耶穌的門徒。
與耶穌最親近的三個門徒就是彼得、約翰、雅各。彼得的特點是帶著一把刀,他是十二門徒裡的班長,講話很大聲,但常常講錯話;西門彼得的故事很多,我在此就不多講。
再來是安德烈,他什麼都不會,只會帶人到耶穌面前:他把一個小朋友的便當拿到耶穌面前;有希臘人不曉得怎麼找耶穌,他也把他們帶到耶穌面前;所以我們教會有一個小組就叫作安德烈小組,是要學習他這點。
接著是腓力,腓力與西門彼得同一層。他信了耶穌以後就馬上去找他的朋友,但他不熟悉聖經,所以他的朋友說:「你沒有認真讀聖經-拿撒勒這地方能有什麼好人」,他回答不出來。腓力帶的這朋友叫作拿但業,有人說拿但業就是巴多羅買,他為在油畫的最左邊。
再來是稅捐處的馬太,和奮銳黨的西門。不曉得為什麼,達文西安排他們兩人在討論-在政府上班的公務員和反政府的這兩人在對話,談論著耶穌究竟講些什麼,為何他們都聽不懂。
再來的兩個門徒-達太與小雅各(亞勒腓),聖經對其記載的很少,我們不太了解他們扮演的角色為何。
還有兩個門徒沒有提及,而這兩位可以說是主要的配角。一個是在大雅各的背面、但一直想要靠近耶穌的多馬:他的特點是手指舉起朝上,因為在聖經關於他的記載中,最有名的就是他的手-他說「耶穌要是復活,得讓我摸摸看,我才會相信」,所以他的手就舉出來;在最後的晚餐時,他也是跟耶穌說:「祢要告訴我們是那一條路,不然我們怎知往哪走」,耶穌說:「你們知道了我,就知道了那條路,為何還問呢?」這是門徒中的科學家,他一定要求證,不然他不會相信。最後一個就是猶大,猶大的特點有三,第一,他帶著錢包,因為他是管理財務的;第二,耶穌說:「當我把餅放在盤子裡,誰伸手來拿,那人就是要賣我的」,結果耶穌把餅放下去,猶大馬上伸手就拿去吃;最後一點是聖經沒有寫到、達文西自己想像而加上的,他畫著猶大伸手拿餅時不小心把桌上的鹽罐打翻、散了一桌子的鹽,這代表的是猶大在一剎那間就把他和耶穌之間的盟誓打翻(猶太人的盟誓是用鹽來訂定,即所謂的鹽約-不廢壞的約,所以鹽巴表示所訂誓約的慎重),因為他決定要出賣耶穌。
耶穌這一群學生,看來都不特別好,但祂已經要為他們犧牲了。在這最後一次的晚餐時,祂怎樣表達對他們的愛呢?
1、犧牲之愛 (Sacrifice)
第一個,我想耶穌表達出的是犧牲的愛。那晚祂把餅擘開、將酒倒出來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22:19~20)這是耶穌在那晚要為門徒犧牲所作的表現,這是「犧牲的愛」。
2、 親近之愛 (Intimacy)
那天晚上,耶穌除了和他們吃餅、喝葡萄酒、設立聖餐以外,祂還說了許多話。這些話在馬太、馬可、路加福音裡記載的很少,但在約翰福音十三到十七章可以看到,是耶穌向學生們所說的最重要的話,我稱為「親近的愛」。那晚耶穌把上帝對祂講的所有重要的話都向門徒說了:「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15:15)。
3、 服侍之愛 (Service)
耶穌那晚除了設立聖餐、對他們說了許多話以外,耶穌還做一件事情,就是幫他們洗腳。祂是去做一個奴僕所做的服侍:「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路22:27)。耶穌一一為十二個門徒洗腳,祂一視同仁。
4、 成聖之愛 (Sanctification)
耶穌的洗腳還有一個意思是「你們並非完全潔淨,而我要你們越來越聖潔」。我把這稱作「成聖的愛」,「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約13:10)
5、 提醒之愛 (Caution)
但門徒中有兩個情形特別,一個是出賣耶穌的猶大,一個是否認祂的彼得。對於猶大,我認為至少耶穌有提醒他,並且提醒多次,祂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與我同吃的人要賣我了。」(可14:18)「我把餅放在盤子裡,誰來拿的那個人就是賣我的」,耶穌沒有直接指名道姓,只是暗示多次,而且還說:「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可14:21)祂警告到這個程度,但猶大仍堅持要出賣耶穌。最後耶穌對他說:「你所做的,快做吧!」(約13:27)這是神對人的尊重,且直到最後一刻。之後在客西馬尼園「猶大隨即到耶穌跟前,說:請拉比安,就與他親嘴。耶穌對他說:朋友,你來要做的事,就做吧。於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穌。」(太26:49~50)對於這樣的人,耶穌還稱他為朋友。
6、尊重之愛 (Respect)
「你所做的,快做吧!」(約13:27)耶穌雖然一直警告,但人有主權、人自己決定,耶穌愛他,而愛就是尊重;耶穌尊重他到一個程度,是讓他自己決定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7、 代禱之愛 (Intercession)
耶穌對待彼得也是如此。祂知曉彼得將三次不認祂,然而耶穌說:「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32)。
8、 託付之愛 (Entrust)
甚且,耶穌把所有建立教會的責任交託給彼得。耶穌復活後,在海邊向門徒顯現時,「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祢是無所不知的;祢知道我愛祢。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約21:17)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在那晚耶穌對門徒的愛至少有這八種。耶穌要我們像這樣來彼此相愛:要有犧牲的愛、親近的愛、服侍的愛、成聖的愛、提醒的愛、尊重的愛、代禱的愛、託付的愛。如此我們可以學幾樣屬靈的功課:
Ⅳ、我們的屬靈功課
1、學主犧牲腳步
第一個,學主那犧牲的腳步,「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彼前2:21)。在這裡我要提到一個人,大家應該認識他,他拿一盒窗戶在全世界獲取了許多利潤。後來我才發現這個人的父親是教會的執事,從他小時就對他說:「如果將來上帝祝福你,你就要紀念窮人、幫助窮人。」所以在他為自己的孩子預備好教育基金後,就將其餘的財產用來設立一個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且計畫著退休後要全時間在基金會上班,將先前所賺的錢拿來花用在他人身上。我認為他的犧牲是很有意思的。他們夫妻兩人休假時就坐著自己買的飛機飛至世界各處,去了解他人的需要,例如印度的孩童沒有錢打預防針,他就叫他基金會的員工數算共有多少孩子、一人打全套預防針需多少錢,然後買下全部所需來提供給他們。他並非拿錢出來便罷,而是親自參與過程。最近他還聚集了世界各國研究瘧疾的科學家,召開瘧疾討論會(Malaria Forum),目標是計畫讓瘧疾從全世界消失。他將上帝賜給他的資源用來幫助別人、解決問題,這樣的付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是比爾蓋茲(Bill Gates)。
2、彼此謙卑服侍
第二,是我們彼此謙卑的服侍。耶穌以洗腳來表示此點,而在我認為,對於這項功課學的最好的還是Mother Teresa,她就是到最貧窮的地方、跟他們在一起、服侍他們的需要。彼得勸我們說:「我們應該這樣來彼此服侍」「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
3、 互相代禱扶持
第三個是我們要互相代禱。耶穌在那晚對彼得說:「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32)雅各也勸我們要互相代求,因為這樣可以得著醫治「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6)。
4、 溫柔挽回錯誤
再來是當彼得真的跌倒後,耶穌用一種很溫柔的方法帶他回頭。彼得在大祭司的宅院裡發誓否認耶穌時,雞立刻就叫了-是一隻雞的叫聲,而耶穌只是默默的回頭看他一眼-耶穌用這兩個方法讓彼得知道自己果然三次不認耶穌,「彼得說:你這個人!我不曉得你說的是什麼!正說話之間,雞就叫了。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今日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路22:60~62)耶穌以如此的溫柔方式將彼得挽回來。聖經說:「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6:1)這也是一種我們能從耶穌身上學到的愛。
5、造就栽培託付
最後一個是託付。一個真正的愛,應該包括栽培與託付責任,讓對方能長大成熟,可以繼續把這個工作承接下去。這是耶穌對彼得的託付。保羅對提摩太也這樣說:「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經文這裡提到共有四代的栽培,保羅是第一代,提摩太是第二,教導別人的人是第三,被教導的是第四代。我們的小組事工有一個巴拿巴小組,它的重點就在這裡。真正的愛不是只有原諒他,而且還會栽培他,讓他能夠成長成熟、能夠侍奉,我認為這也是一個我們可以學習的功課。當我約四十歲以後,我就開始想這個問題:我們在這世上,該做的事情中究竟何為最重要?慢慢地,我接受這個說法:一個人在擁有一個程度的成就之後,他的目標開始轉變為幫助別人成功,而不是只有自己成功。「我如何能找到下一代-有哪些人值得栽培、值得託付。我不需要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是好好的交給他,讓他可以接下去跑得更好」,我想這也是一種愛,是栽培的愛、託付的愛。
Ⅴ、結論:愛的螺旋
我今天的結論,是一張有些複雜的圖,請大家仔細的看。在小組系列―福音(2)當中,我們曾講過「信心的螺旋」:當我們因著信而來到上帝的面前,上帝就用恩典來回應我們的信心,「我們又藉著祂,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羅5:2)神的恩典又能讓我們的信心增加,我稱之為良性循環(Virtuous Circle);這個循環同時可以產生「愛心」,「並且我主的恩是格外豐盛,使我在基督耶穌裡有信心和愛心」(提前1:14),我稱作 擴張循環(Expansive Circle);當你在這循環當中,一面與神親近、同時也一面與旁人互動的時候,這個循環就會從平面往上繞、立體的一環環上升,便成為一個螺旋。從基督道理的開端,到基督長成的身量,我把它叫作前展螺旋(Progressive Spiral)。
我在準備這講道時,發現愛心也是如此、也是一個螺旋,而這個螺旋比較複雜一些:三一真神在十字架上藉耶穌基督將祂的愛向我們彰顯「神愛世人」。人被這樣的愛感動以後,就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這是第一代的門徒,而這門徒就盡自己的力量來愛神(大誡命的第一條),以及愛鄰如己(大誡命的第二條);所以當門徒領受到神的愛時,他就有兩個回應:對神的愛、與對旁人的愛。被愛的人,我稱之為「福音朋友」,他就將神給他的愛分享給他的鄰人。神愛世人是神對我們的愛,愛鄰如己、盡己愛人是大誡命。耶穌說這樣還不夠,祂給我們的新誡命就是我們要彼此相愛。所以這裡就有三個密集的循環:我們跟神之間、我們彼此之間、而整個大循環則是一個教會的架構。這個「福音朋友」看到你這樣愛他,也看到我們這樣彼此相愛,就會被這樣的愛感動;他不只認出門徒,也藉著這樣的愛而感受到神的愛,結果這福音朋友就會被改變,成為「基督的門徒」。一旦成為「基督的門徒」,他就開始去盡己愛神,且也開始去找他的「福音朋友」並愛他,同時也用愛來回應原來愛他的「基督門徒」;因此,這個愛鄰如己就變成彼此相愛。這個擴展,原來是一個,現在成了三個,且會繼續再擴展出去,這就是小組的特色:如果人們真的彼此相愛,福音就會越來越擴展、逐漸傳遍至地極、並向萬民作見證,「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24:14)。「愛的螺旋」還不只這樣,當大家在這愛的裡面,會形成一個往內越來越緊密的螺旋──這個愛會讓我們的關係越來越親密、乃至完全的合一,「祢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裡面,祢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祢差了我來,也知道祢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17:22~23)。所以在我認為,愛的螺旋的範圍會越來越大,且關係並非越來越鬆散,反而是越來越親密。這樣的兩個愛的螺旋,是基督門徒的象徵。
在這裡面我們看到四種愛,從神來的是「源頭的愛(Original love)」,我們對上帝的是「回應的愛(Responsive love)」,我們彼此之間的是「相互的愛(Reciprocal love)」,我們對福音朋友的則是「繁衍之愛(Reproducing love)」。愛,會讓這些福音朋友變成基督的門徒。但願我們在領受神的愛當中,我們對神回應的愛、我們互相的愛、以及我們對鄰人的愛,都能一起成長。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謝謝祢在新的一年開始時,讓我們學習新的誡命:祢在世上要離開學生的最後一晚,將最寶貴的教導分享交付給祢的門徒。祢為祢的學生犧牲捨命,祢知道父已經把萬有交在祢的手裡,祢愛世上屬自己的人、且愛他們到底。祢不只為他們設立聖餐,還為他們洗腳。祢提醒猶大,但祢也尊重他;祢為彼得禱告,祢也託付他。祢的門徒也就這樣一代代傳下來,直到我們這一代。主,我們知道祢的愛有很多層面、很多功課,這是我們需要用一生來學習的。幫助我們不是只有在頭腦上了解,而是用心領受、用我們的手和腳去實踐,讓我們真的活出一個生命是讓人會認出我們是門徒、且會羨慕並加入基督門徒團體的。求主幫助我們,學習彼此相愛,像祢愛門徒一樣,謝謝主。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