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系列(十):洗濯盤Laver -- 蔡茂堂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建造系列
» 建造系列(十):洗濯盤Laver -- 蔡茂堂 牧師
建造系列(十):洗濯盤Laver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7年7月15日 星期日 | 下午5:12
寫作於2007.07.15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台語
國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上禮拜我們談到燔祭壇,到上帝面前,第一個會遇到的就是燔祭壇,燔祭壇的意思就是要有祭牲為我們流血代死,使我們的罪得到赦免、得到遮蓋,我們才能夠進到上帝面前。而第二個會遇見的是洗濯盆,這洗濯盆對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這個字有人唸滌,有人唸濯,但都是洗乾淨的意思,台語是洗盪。關於洗濯盆,我發現,大家想的樣式都不一樣,為甚麼呢?因為聖經關於燔祭壇描述的很清楚,包括長寬高的尺寸,用什麼材質做的,所以大家做出來的樣式都一樣,但洗濯盆卻沒有講到尺寸大小或外型,只提到是用銅做的,剛才司會所讀的,會讓我們覺得洗濯盆真的很特別,只知道是一個盆子下面有一個臺子,就這樣,所以似乎每一個人就用自己的想像力來想像那個盆子應該怎麼做,那個臺子應該怎麼做,所以就有很多的不同樣式。洗濯盆的英文叫作Laver,Laver就是洗乾淨的意思。
Ⅰ、引言:第三個聖禮典。(門諾會、真耶穌教會、弟兄會、東正教會、安息日會等)
講到洗濯盆,就讓我聯想到,一些基督教教派,他們有一個特別的節日,叫作Maundy Thursday(濯足節、洗腳節),天主教有七個聖禮,就是洗禮、堅信禮、聖餐、婚禮、封立牧長的聖禮、認罪懺悔禮,最後是要離世時,神父來幫你抹油,這七個聖禮典。宗教改革之後,改革宗認為聖禮典只有兩個,一個是洗禮,一個是聖餐禮,除了極少數的教會以外,大部分的教會只有這兩個聖禮典,在我們教會也是這樣。
耶穌基督在離世以前和祂的學生一起吃最後晚餐時,祂設立兩個聖禮(聖餐和洗腳禮),第一個就是「以後你們擘這個餅、喝這個杯,就是紀念我為你們死」,就是上個禮拜我們講的燔祭壇,「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路22:19)祂為我們犧牲、為我們流血,這個聖禮每個教會都有。可是吃完晚餐後,祂就起身來幫學生洗腳,祂說:「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4)這個大部分的教會卻沒有做,也不認為是一個我們要做的聖禮,只有一些比較小的教會,他們認為要這樣做,大概一年有一次,就是在受難節的前一天,他們叫作Maundy Thursday,就是耶穌在最後的晚餐,教導門徒們,要彼此洗腳的那個禮拜四,他們會在那天舉行這樣的儀式,就是洗腳。我查出來有這樣做的教會包括真耶穌教會,真耶穌教會的人認為沒有這樣做的人不得救,他們把它看作和洗禮、聖餐一樣重要是三大聖禮,這是真耶穌教會。其它像是安息日會、東正教、門諾會、弟兄會等教會,也這樣認為,但是並沒有要求非得這樣做不可。後來英國的聖公會也稍微做一點點,我在美國台福教會,牧會時,偶爾想到也會做一下,體會一下被洗腳的感覺是如何,這和我們今天講祭司要洗手腳是有關係的,所以我就先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讓大家想一想,到底我們需要有這樣的儀式來提醒我們嗎?還是不需要?它要我們學的是什麼功課呢?
II、從燔祭壇到洗濯盆
今天司會讀了兩段經文,「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要用銅作洗濯盆和盆座,以便洗濯。要將盆放在會幕和壇的中間,在盆裡盛水。亞倫和他的兒子要在這盆裡洗手洗腳。他們進會幕,或是就近壇前供職給耶和華獻火祭的時候,必用水洗濯,免得死亡。」(出30:17~21)「他用銅做洗濯盆和盆座,是用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之鏡子做的。」(出38:8)我要跟大家稍微提一下當中的重點,第一個就是材料是用銅做的,但是尺寸大小沒有講;第二個它做的那個東西叫作洗濯盆,就是用來洗手腳的,底下有個盆座,就是這兩個部份,也許是為了便於搬動,避免太大、太重,所以分成這兩個部份製作;第三個它是用鏡子做的,這很特別,會幕所有的東西,比如說需要海狗皮,他們就拿海狗皮來,並沒有交代說那個海狗皮原先是做什麼用的,需要什麼,大家就拿那個材料來,只有這個,特別的提到原先的用途,聖經交代說,本來是做鏡子的(不是做鍋子鏟子),現在拿來做洗濯盆,再來,奉獻的人也被特別註明,其它的物件,都沒有註明是誰奉獻的,那些鏡子是那些在會幕門口侍候的姊妹奉獻的。之前我們一直以為會幕只有男性、只有祭司才可以進入,但從這段描述,我們發現有一些姊妹不只進去,而且還是在會幕的門口服事。雖然聖經沒有講明她們是做什麼事奉,但至少我們知道女性,是被容許到會幕裡面去,並且工作,參與服事。那麼她們拿鏡子來奉獻有什麼意義呢?這個我在牧函裡面有詳細的講說,拉比們對這個有很多的傳說,這些傳說也蠻有意思的,可以讓我們有不同的思考空間,不過那不是聖經,那是拉比們根據這樣的一句話的解讀。
我們來比較一下燔祭壇,和洗濯盆之間,相同和相異之處:燔祭壇和洗濯盆它們相同之處都是被放在聖所的外院,聖所的外院放著這兩樣東西,一個是燔祭壇,一個是洗濯盆,這兩樣器皿都是用銅做的(拉比他們的解釋是銅代表審判公義),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要替人除罪,要讓人乾淨,這是相同的目的。可是它們有不同的地方,第一,燔祭壇不是純銅做的,它是皂夾木的外面包裹著銅,可是洗濯盆是裡面沒有包任何的東西,它全部都是銅做的;第二,燔祭壇是四方形的,洗濯盆是圓形的(大部分的學者認為盆子應該是圓的);第三,燔祭壇有四個環可以穿過兩隻槓,方便搬動,洗濯盆沒有環或槓,搬動可能就要用抱的走,因為沒有可抬的環或槓;第四,燔祭壇的尺寸要求很嚴格,五肘長寬三肘高,洗濯盆卻沒有講到尺寸,有人說它完全沒有規定尺寸是有它的意義;第五,燔祭壇為人除罪,所有的祭物要用火把它燒乾淨,洗濯盆為人除罪則是用水來洗乾淨,所以它們有不同的地方,這樣的不同對我們來講在神學上有什麼意義呢?其實有相當多的意義是我們可以一起來學習的。
1、從流血贖罪到清水洗潔
第一,燔祭壇提到祭牲要宰殺、要流血,所以流血是為我們贖罪,聖經說:「按著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潔淨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來9:22)洗濯盆是用清水來洗乾淨手腳,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約13:10)所以燔祭壇的獻祭和洗濯盆的洗腳是完全不一樣的意義,雖然都是除罪。「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來10:22)
2、從十架捨命到真理聖靈
燔祭壇是預表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捨命犧牲流血,「既然藉著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祂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西1:20)洗濯盆卻是耶穌基督差遣真理的聖靈來讓我們明白,讓我們越來越聖潔,等一下我會再進一步的解釋,「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約16:3)燔祭壇是預表耶穌基督十架捨命,洗濯盆是耶穌基督差遣聖靈來幫助我們過聖潔的生活。
3、從聖靈重生到聖靈更新
如果從基督徒的角度來講,到燔祭壇是Regeneration(恢復新生),就是聖靈讓我們重生,這是一生一次就好,尼哥底慕曾經跟耶穌討論重生,「尼哥底慕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3:4~5)洗濯盆是聖靈讓我們更新(Renewal),更新是要不斷的進行,不是一次就好,所以這裡也有不同,提多書第三章5節說:「祂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祂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所以聖靈有兩個工作,一個是重生的洗(只要一次),是燔祭壇給我們的恩典,另一個是聖靈的更新(這是多次),這是洗濯盆給我們的恩典。
4、從因信稱義到管教成聖
從系統神學上的名詞來看,到燔祭壇我們叫作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因信稱義的聖經根據是在羅馬書第五章1節:「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神在我們稱義以後就不斷的管教我們,透過洗濯盆讓我們慢慢的成聖(Sanctification),這是一生進行的過程,所以這兩個對我們來講,是有不一樣的神學意義,「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來12:10)所以燔祭壇是一生一次就可以,洗濯盆是一生的過程,所以我們知道,燔祭壇和洗濯盆對我們基督徒來講都很重要,燔祭壇是入門,洗濯盆是一生不斷學習的功課。
5、從蒙恩罪人到服事祭司
如果你走到燔祭壇,用信心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你就叫作蒙恩的罪人,英文叫作Saved(挽救),保羅說:「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祂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前1:16)祭司才可以走到洗濯盆,祭司就是要服事,變成一個服事的祭司,英文叫作Serve(服侍),可是到新約,神告訴我們,不是只有牧師才是祭司,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君尊的祭司,都要服事,「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有一句英文我很喜歡,它說:「Saved to serve(得救是為了服侍)」,換句話講,你要到上帝面前,除了到燔祭壇以外,你接著就要到洗濯盆這邊才可以服事,可是很多基督徒很可惜不是這樣,就是走一半,他入了門,到了燔祭壇,獻上燔祭,「好啦,我的罪得赦免」,然後就停在那邊,因為在教會看不見他參加任何的事奉、任何的服侍,他只是每個禮拜來作禮拜,「有啊,我有來洗禮啊,我有悔改啊」,這很可惜,因為神給我們的恩典不是只有燔祭壇而已,還有洗濯盆,神不希望我們做基督徒只做一半,只到燔祭壇,沒有到洗濯盆,洗濯盆是要讓服事的人乾淨,在服事的過程,你經過洗濯盆的洗淨,你才會越來越聖潔,越來越蒙神喜悅。
要鼓勵大家,我們的週報上現在有一整頁刊登教會需要很多服事的人,如果你在教會什麼服事都還沒有,你可以看看哪樣服事你可以做,你不會電腦,可以做動手動腳的服事,可能你不覺得那怎麼樣,比如說一早來就有人坐在前面幫我們控制音響、燈光,這些不重要嗎?很重要。在禮拜當中若是突然出了問題,整個禮拜都亂了,禮拜中需要有人願意坐在前面幫我們聚會的過程做音控,這也是一個服事。我們每個禮拜天來,週報都印的好好的,那不是印刷廠印的,是我們自己用印刷機印的,但是要有弟兄姊妹願意禮拜六上午幫忙把週報印好,這也是服事。這些都是可以學習的,並且是很容易就可以學會的,還有很多孩子需要主日學老師教導他們。所以要鼓勵大家,在你的時間、能力許可的範圍,你想一想你在教會可以參加什麼服事,特別我們現在要建堂,有很多很多需要參與的服事,我們不要只作禮拜徒,就是說我只到燔祭壇,我的罪得赦免就好,因為你一旦參加服事就會發現,你就跟神進到親密的關係,因為你是在服事上帝,你不是在替教會做事,也不是在替牧師做事,而是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在服事上帝,服事上帝就要保持聖潔,聖潔就會讓你進步,所以這個洗濯盆就是要洗乾淨,燔祭壇就是要把我們的罪洗清可以蒙恩典,洗濯盆是可以進入服事。
III、洗濯盆用銅鏡做成
這裡面有兩點是我要講的,第一,它是用銅做的,這個銅原來是當鏡子用的,所以是鏡子做成的洗濯盆,當祭司在那裡清洗的時候,洗濯盆就像是一面大的鏡子,一面用很多小鏡子鑄成的大鏡子,所以祭司一看到鏡子,可以看到自己有沒有什麼不乾淨,因為他要把自己洗乾淨,所以這有反照自己、反省自己的作用。第二,除了看到自己不乾淨以外,還要有水才行,有水才可以把自己的不乾淨洗掉,所有洗濯盆都有這兩個東西,一個是銅(鏡),一個是水,接下來我要解釋這兩個有什麼意義?
1、 姊妹愛主獻上至寶
以色列婦女的鏡子是從哪裡來?是她們出埃及的時候帶出來的,所以她們的鏡子一定是跟當時埃及的婦女要化妝、拿在自己臉面前要照的鏡子一樣,這是鏡子的來源。據考古挖到的埃及鏡子來看,在當時婦女能擁有那樣的鏡子,是很不容易,而且是她一生很寶貝的東西,以色列人為了要蓋會幕需要很多的銅,她們就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奉獻出來,當然摩西對那些鏡子有意見,認為用來讓自己裝扮漂亮的鏡子是虛榮(Vanity)的東西,要放在會幕有一點不妥當。所以一開始摩西不喜歡,我在牧函裡有稍微談到米大示(Midrash)中記載拉比們對此背景的解釋,上帝說:「可以,我接納也喜歡她們的奉獻」。這些姊妹們所奉獻的是神所悅納的,而且是放在讓祭司能夠乾淨的洗濯盆裡面。這就讓我想到在新約也有一個婦女,就是拉撒路的姊姊馬利亞,她把自己極貴重的真哪噠香膏抹在耶穌的腳上,結果引起耶穌的學生們的不高興,但她就是願意把最寶貴的獻上。「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約12:3)。當她把她自己最寶貴的獻上時,不只沒有被大家拍手鼓掌,還被大家批評、被罵浪費,「怎麼把那麼寶貴的東西獻上去」,我想到最近我們要開始預備建堂,也許我們當中也會有人,要把他最寶貴的獻上,到一個程度可能周圍會有人說:「需要這樣子嗎?那不是有點浪費嗎?需要獻那麼多嗎?」。可是神說:「只要你甘心樂意我都接受」。
2、主道如鏡聽後要行
第二,當照完銅鏡以後,就要做一個動作,就是要把看得到髒的地方清掉,否則就叫作白照。我們每個禮拜來聽牧師講道,那個道就好像鏡子,剛才我們唱的聖詩的歌詞,提到聖經好像明鏡,所以你讀聖經也好,你聽牧師講道也好,目的是要跟你的行為對照。鏡子是要照自己的,照完不要就走了,你要把它清理乾淨,沒清掉就走那是白照。聖經說:「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雅1:23~24),聽道後能行道是很重要的,我鼓勵大家每天讀聖經,每個禮拜來這邊聽牧師講道之後,你馬上要跟自己現在的生活對照一下,如果發現有落差,那就是你進步的空間。神的道,就像明鏡,希望我們聽道,也要行道。
3、主道如劍辨明思念
第三,聖經不只讓你看到表面的髒,也會讓你看到看裡面的髒,所以聖經是比銅鏡還要厲害,銅鏡只能照到你的表面,可是聖經連內心裡面都照的到,聖經說:「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4:12)它不只像鏡,還像劍,它可以把我們所有的心思意念都剖開。當我們對神的道認真時,神的道會把我們心裡面不好的思想指出來;所以神的道是比銅鏡還更進一步,不只是照在臉上而已。
4、聖靈光照使人自責
如果我們用心的讀聖經,並且還會仔細聽聖靈的聲音的話,那你會有一個動作,就是會去坐在小板凳上自己反省一下,這點是很重要的,看到鏡子以後會這樣做,這是聖靈的工作。所以這個銅鏡會有兩個代表,第一個是神的道,第二個是神的靈,耶穌說:「我走了以後就會派聖靈來」,聖靈會做一個工作,「祂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16:8)照銅鏡是為了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在哪裡。能看見及省察自己,除了神的道照明以外,還需要有聖靈的感動,聖靈常會向我們指出錯來,「你這樣做不好吧」,問題你有沒有留意去聽?你願不願意照這樣去改變?這是你要決定的事情。銅鏡的另外一個意思是代表聖靈會光照我們,像銅鏡照我們一樣,讓我們知道自己的錯。
5、自我省察再領聖餐
最後,每一次我們聖禮典領聖餐時,我總會講一句話:「在領受聖餐前我們每一個人要先在神面前禱告,先反省自己」「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林前11:28)聖餐是一個機會,讓我們可以反照自己的生活。我們每次讀聖經,每次作禮拜的時候,都會和自己的生活對照,我們每次聽到神的靈對我們小聲說話的時候,我們會注意的聽,每一次領聖餐的時候,是再一次自我禱告、反省的機會,這就是銅鏡的作用,會幫助我們照明我們實際上的生活,跟神要我們過的生活的落差在哪裡,讓我們可以有機會不斷的改善。再來這個銅製的洗濯盆是做成一個可以裝水的器皿,如果只有銅,只有照出來,那沒有辦法乾淨,是需要用水來洗乾淨,這個水其實也是代表聖經和聖靈。所以不管從銅的角度,從水的角度都一樣,耶穌基督把真理的聖靈賜給我們,是要照明我們的缺點,同時要幫我們洗乾淨。
IV、洗濯盆盛水洗手腳
1、作為腳步沾染世俗
現在我們從洗濯盆反照出自己的罪,那我們要怎麼把罪洗清呢?就是用洗濯盆裡的水,所以現在我們要談到洗濯盆裡的水。每一個畫家畫的洗濯盆都不一樣,有人畫洗手、洗腳的是同一個圓盆,但要洗腳總不能這樣洗,因為太高了,那樣怎麼洗?用洗手的就不能洗腳,所以有人說:「需要用勺子舀出來洗」,又有人說:「不是,應該有一個下層的洗腳盆,上層洗手,下層洗腳」,大家就想說怎麼樣又能洗手又能洗腳,那個洗濯盆是怎麼做的,所以對洗濯盆的樣式就有不一樣的想法。為甚麼一個人已經是做祭司了,還需要洗手洗腳呢?這給我們很大的提醒,難道你做傳道人就不會髒嗎?因為祭司到燔祭壇殺祭牲獻祭後手會沾血,那就需要洗手了,而且他們穿的不是皮鞋,他們穿的是Sandalu(サンダル拖鞋),會幕裡面的地不是水泥地,都是泥巴地,走動時腳會不會髒?會。所以腳上會有泥巴,手上會有血,這些你要進到會幕裡面燒香點香時就要清洗乾淨,代表我們在事奉的時候,包括你當長老、執事、牧師或是會友在服事的時候,我們不小心在服事的時候會沾染一些髒的東西在我們身上,我們需要去對付,所以不是只有會友會犯罪,包括傳道人也會,已經蒙恩得救、已經蒙召服事的人,都有可能會髒掉,所以這給我們很大的提醒。我們的手所做的,英文是Work(作為),我們的腳所行的,英文是Walk(腳步),所以這是你的腳步,你所行的道路、你的日常生活,你的所作所為,這兩個都有可能會沾染世俗,不是故意犯罪,有時候是不知不覺就跟別人一樣了,就是做的不是討神喜悅,約伯說:「我的腳步若偏離正路,我的心若隨著我的眼目,若有玷污粘在我手上…」(伯31:7)所以腳和手都有可能弄髒,在新約說:「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代表有可能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跟外面的人一樣,不曉得要過一個分別為聖的生活。
2、遵行主話潔淨行為
要怎麼樣把自己的行為保持乾淨呢?詩篇建議年輕人說:「少年人用什麼潔淨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祢的話!」(詩119:9)所以上帝的道不只像劍,它也像水,如果你遵照神的話來做事情,你就可能把自己保持乾淨。
3、用水藉道洗淨教會
藉著道,耶穌基督希望把整個教會洗的很乾淨,「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弗5:26)所以這個也是上帝的道主要的目的,是要把整個教會洗乾淨。
4、靠著聖靈治死惡行
神的話有這樣的作用,聖靈也是一樣,我們如果靠著聖靈,就可以把我們的不好的行為改掉,不是只有看見而已,「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羅8:13)藉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這樣的人才可以在神面前活著。
5、聖靈幫助嘆息代求
有時候我們到一個程度,真的是想改也改不了,對自己也很絕望,就說:「我信耶穌信那麼久了,還是老樣子,怎麼改都改不掉」,在那個時候聖靈會幫助我們,很特別,「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羅8:26)到那樣的時候,聖靈會幫我們禱告,本來不曉得怎麼樣禱告,聖靈會用說不出來歎息替我們禱告,來保護我們。不只這樣,聖靈有時候還會感動別人為我們禱告,有一首我很喜歡的詩歌,「有人在為你禱告」,聖靈會感動別人為我們禱告。再一次要鼓勵大家,如果你什麼服事都沒有,你每個禮拜三可以來為牧師們禱告,如果可以的話,很歡迎你來,目前差不多有二十位弟兄姊妹,每個禮拜三,來陪牧師們禱告,牧師們也有軟弱,牧師們也有做錯的時候,牧師們也需要大家的支持和禱告,你願意成為牧師團隊的幫助嗎?請你們考慮,如果你不能每個禮拜來,那可不可以一個月來一次?如果這樣也不行,能不能兩個月來一次?還是沒有時間,三月來一次可以嗎?請大家回去考慮一下,這也是一個事奉,每個禮拜三牧師會跟大家分享在服事上遇到什麼困難,我們教會有什麼要大家禱告的事情,我們花一個小時一起為教會禱告、為有需要的兄姊禱告,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服事。聖靈有時候會藉著這樣的禱告來幫助我們。
V、主耶穌為門徒洗腳
1、我們須要兩種清洗
最後我們要講的是,在舊約的祭司他是要自己照那面銅鏡,自己要用盆子的水把自己的手腳洗乾淨,但是在新約的時候,耶穌要被釘死以前,祂自己做了一件很特別的事情,祂拿水親自幫祂的學生們把腳洗乾淨,「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弗5:26)不是學生自己洗,是耶穌幫他們洗,洗到彼得的時候,彼得害怕,他說:「不敢當,我不要」,耶穌說:「如果你不要讓我洗你的腳,那你就跟我沒有關係。」彼得說:「那我要,不只要,連頭也要洗。」耶穌說:「頭不必,身體洗乾淨的人,只要洗腳就可以。」所以這句話很妙,這句話就跟我們剛才講的一樣,你在燔祭壇已經一次被耶穌洗乾淨的人,以後只要洗手腳就可以了,在你的行為上只要不斷被聖靈更新就可以了,不需一再的受洗,洗過澡的只要洗腳就好,這裡也提到洗全身和洗手腳之間的關係。所以我們知道我們有兩種清洗需要做,耶穌對彼得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約13:10)洗澡的英文叫作Bathe,洗手腳英文叫作Wash, Bathe is different from wash.,它們的英文不一樣,它們的希臘文也不一樣,Bathe叫作ύ(Louo),Wash叫作ί(Nipto),所以耶穌說,你只要ύ(Louo)一次就好,可是ί(Nipto)則要常常做,就是你要常常洗手腳,因為我們在世上生活,常常會弄髒,可是我們蒙恩得救,就是到燔祭壇只要一次,耶穌把我們的罪洗乾淨,那個不必要再重複的洗,是一次就可以了,但是每一天到洗濯盆面前則需要常常洗,這是要很多次,這兩個我們都需要。所以我們來看我們今天的應用就是說,如果我們有人想在八月十二日受洗,那就是ύ(Louo),就是一次我們來接受洗禮,我們所有的罪就被耶穌洗乾淨,可是如果我們要參加教會的服事,我們就要常常在神面前檢討自己有沒有過聖潔的生活,我有哪裡需要改善,那就要很多次,那是ί(Nipto),那個是在服侍當中我們越來越乾淨,跟耶穌的關係越來越親密,所以耶穌說:「你不只是要洗一次身體,你還要常常的洗腳」,洗腳是要把我們生活上所作所為的缺點將它改善,這就需要很多次,「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加3:27)這個是只要一次。
2、受洗歸主洗腳相交
可是「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祂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約壹1:7~8)彼此相交、彼此服事,有時候會互相得罪,這種情況都會發生,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常常洗乾淨來改善,這就是我們要常常認自己的罪,這個認罪跟這個離棄罪惡歸向基督不一樣,常常認罪是ί(Nipto),至於ύ(Louo)只要一次就好。
奇特的是,耶穌不是說:「彼得我幫你洗腳」,耶穌是說:「我走以後,你們要互相洗腳。」「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4)這個互相洗腳就跟舊約祭司自己洗腳不一樣,變成是我的髒,我願意讓你幫我洗乾淨,你的髒,你也願意讓我幫你洗乾淨。有了一個更深的層次,因為自己髒,自己看到趕快洗乾淨比較容易,自己髒讓別人幫你洗會比較不好意思,可是耶穌說以後你們要互相洗腳,這個就很有意思。講到這裡我就想到,我們要蓋禮拜堂,以後除了我們的聖餐桌會擺在最台上以外,我還會擺一個臉盆在聖餐桌附近,再擺一條毛巾,一般來講,教會都用臉盆和毛巾來代表耶穌基督說的:「你們要彼此洗腳」,彼此洗腳其實有很多意思,有一個意思是說:「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4)因為洗腳是奴僕做的工作,所以這裡有一個意義是謙卑,另外一個意義是讓對方把你的腳洗得很舒服,就是服務、服侍別人的需要。
3、謙卑認錯接受指正
一個願意被洗腳的人,就是有願意謙卑認錯、願意接受對方的指正這樣的一個態度,很多人在教會都希望幫人家指出錯誤來,你這裡不好那裡不好,可是耶穌說:「你要不要先讓別人指出你的錯誤來,把你的錯誤除掉,然後你再去幫別人」,就是說,願意幫人洗腳的人,首先願意先讓別人洗他的腳,聖經是用眼睛來作比喻,「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路6:42)你自己的眼睛都有問題了,還幫人家做眼科手術不好吧,自己先把自己的眼睛醫好,再去幫人家開刀吧,就是有這樣的意思,你要先願意謙卑,接受別人對你的指正,這是一個不容易學的功課 。
4、弟兄有錯溫柔挽回
好吧,現在你腳被洗乾淨了,你是謙卑的認錯也接受指正。但你若看見別人有問題,你怎麼幫對方洗腳?聖經是說:「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6:1)你不是拿一把鋼絲刷,就好像在刷平底鍋的鋼絲刷,把對方刷到受傷流血,刷的對方呱呱叫,不是,你的水溫要用多少?不要太高溫讓人二度燙傷,也不要冷到讓人起雞皮疙瘩凍瘡,要怎麼使用肥皂?要怎麼把它洗的很乾淨而且不會痛?這不是贖罪,也不是燔祭壇,這是怎麼樣互相洗腳的功課,卻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希望我們新的禮拜堂蓋好以後,每一次禮拜,我們不只是看到主為我們犧牲,我們到燔祭壇接受救恩,還有一個洗濯盆放在燔祭壇旁邊,我們也願意在那裡互相謙卑、互相服事,還有互相來指正錯誤,互相往成聖的路上前行。
VI、結論:彼此相助 漸漸增長
愛中建立
我的結論,我們要互相幫助,我今天是從互相指正錯誤的角度來講,我們要各按各體互相幫助,「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我把它應用一下,彼此相助其中一個就是彼此洗腳,如果這樣子的話就會漸漸的成長,每一個人在聖潔上面會漸漸的增長,然後我們教會和我們自己就會在愛中得到建立。我有一個很認真的禱告,就是我們在建禮拜堂的時候,在各方面也被神建造,我們不要只建造硬體,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每一個人的事奉,在神面前也同樣得到建造。
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感謝上帝,祢藉著摩西在聖所的外院,留下兩個器皿在那裡,一個是我們一次到那邊,仰望耶穌基督為我們犧牲的燔祭壇,在那邊我們所有的罪被耶穌基督救贖,燔祭壇讓我們知道祢是公義的神,所有的罪要在祢面前接受公義的審判。但是祢也是慈愛的神,讓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替我們流血、替我們接受神公義的審判,讓我們能夠罪得救贖,可是那裡不是只有燔祭壇,只是讓我們蒙救恩而已,另外還有一個洗濯盆。讓我們不只是白白的蒙恩得救,希望我們得救以後能夠進到服事裡面,在事奉當中,祢要我們藉著聖靈、藉著道,可以常常反省自己的生活,所作所為,好讓我們在教會當中,弟兄姊妹互相扶持、互相幫助,彼此洗手洗腳,讓我們真的是在服事當中越來越聖潔,越來越跟祢有親密的關係,討祢的喜悅。主,讓我們今天每一個弟兄姊妹,不只走到燔祭壇,也走到洗濯盆,我們不只蒙恩,我們也參加事奉,我們不只能夠看到自己的缺點不斷的改善,我們也願意在教會當中彼此的幫助,彼此在聖潔上面大家一起進步,這樣跟祢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