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系列(五):與神關係 -- 蔡茂堂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建造系列
» 建造系列(五):與神關係 -- 蔡茂堂 牧師
建造系列(五):與神關係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7年6月3日 星期日 | 下午4:43
寫作於2007.06.0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台語
國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上個禮拜講到Martin Buber所提出 I & Thou的關係神學,就是與Eternal Thou(永恆的你)的關係,我們和上帝能夠有什麼樣的關係呢?我們也說到從關係的角度看我們的信仰、看整本聖經,在所有的關係當中就屬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最重要,但是上帝看不見,我們怎麼跟祂建立關係呢?這是我們今天一起要來學習的,怎麼樣建造與上帝的關係?
Ⅰ、引言:從伊甸園的呼喚到耶路撒冷的哀嘆
聖經從一開始就講到,上帝期待與人重建關係,當亞當和夏娃偷吃了善惡果之後,人類害怕看見上帝,躲到樹叢裡面。從伊甸園中上帝對人的呼喚開始,一直到耶穌在耶路撒冷城外面的哀嘆,我們看到的是上帝一直在尋求跟人建立關係。在伊甸園裡「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那裡?」(創3:9)那人就是亞當,所以很明白的,基督教認為不是人在尋找上帝(人是在逃避上帝),而是上帝在找人,神的心意是說:「人,你在哪裡?我想跟你恢復,你沒有犯罪以前那份美好的關係。」耶穌到猶太國的時候,祂也一樣在找人,可是人不願意,耶穌在耶路撒冷城外面這樣說:「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太23:37)這句話聽起來有點遺憾,好像作父母的希望把那些已經離家的子女請回來,說:「我們全家再聚在一起好嗎?」可是子女各自有各自的打算,或是以前曾有一些傷害,所以大家不願意,父母只能很無奈的說:「那該怎麼辦呢?」。「只是你們不願意」,所以很明白的,這個建立關係不是上帝單方面要就可以的,當上帝創造人類,給人類自由以後,上帝就要面臨這樣的一個問題,上帝要跟人類發生好的關係,可是因為人不願意,那麼關係就不可能發生。
Ⅱ、舊約的榜樣
1、 亞伯拉罕得稱為神的朋友
在舊約裡面我們可以找到幾個是真的願意與上帝發生很好關係的人,我們從他們的身上、從他們的故事當中,可以學習什麼叫作與上帝有很好的關係。有個人被稱作上帝的朋友,他名叫作亞伯拉罕,在雅各書這樣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雅2:23)在聖經被稱作上帝的朋友的不多,亞伯拉罕是其中的一位,那麼他怎麼跟上帝作朋友呢?這個故事發生的背景是說,他們是游牧民族住在沙漠地區,上帝交代他們,如果有出外人來的時候,要好好的款待他們,雖然是陌生人,還是要把他們當作朋友,因為在沙漠地方出外人很難找到可以飲食、住宿的地方,所以神要他們好好的款待他們。亞伯拉罕就照上帝所交代他的這樣做,有一天他看到三個陌生人前來,他就真的好好去接待他們,沒有想到那是上帝親自來,上帝接受完他的招待要離開的時候,祂講了一句話,說:「亞伯拉罕把我當作好朋友,我想做的事情難道可以不讓他知道嗎?」「…我所要做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創18:17)上帝要做什麼事情?上帝來其實是要決定該不該把所多瑪這座城毀滅,上帝其實很不願意,可是所多瑪實在是壞到不像話,所以上帝來就是要作這個決定,可是祂在作這個決定以前,祂覺得要跟祂這個好朋友講,說:「其實我這次來,目的是要考慮該不該把所多瑪城毀滅」,亞伯拉罕一聽,亞伯拉罕體會上帝想要滅城又不忍心滅城的心,於是亞伯拉罕跟上帝說:「上帝啊,這樣好嗎?如果裡面有五十個好人,難道祢都不考慮嗎?祢就整座城把它燒掉嗎?」「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嗎?」(23節)上帝說:「如果有五十個好人在裡面我就不滅掉那座城」,亞伯拉罕說:「不好意思,四十五個人好不好?」上帝說:「好吧,就四十五個」,他想了一想:「萬一沒有四十五個就很糟糕」,亞伯拉罕就跟上帝說:「四十個可以嗎?(現在打八折了)」,上帝說:「可以啊」,他又說:「抱歉抱歉,三十個(打六折)」, 上帝說OK,「那二十個怎麼樣?」如果你跟亞伯拉罕做生意會很難纏,「二十個(打四折)」,上帝說:「OK,二十個就二十個」,亞伯拉罕很不好意思的說最後一次,「十個可以嗎?(打到二折)」,上帝說:「可以」,結果亞伯拉罕不好意思再講下去了,「十個應該有吧?」哪裡知道,連十個也沒有。後來上帝就走了,第二天真的是整座城都被燒掉了,不過我要大家了解的是這個過程,一個跟上帝很好的人,是可以跟上帝討價還價的,他敢跟上帝說:「上帝啊,對不起,這樣好嗎?那樣好嗎?」這是跟上帝很好的人有這個恩惠,上帝很偉大、上帝很公義,可是亞伯拉罕向上帝要慈愛。照理說,如果這座城裡面有五十個好人,那很簡單嘛,派太空梭來把這五十個人帶走,剩下的把它燒掉就好了,亞伯拉罕要的其實不是公義,亞伯拉罕說:「為了這五十個人,祢可以饒恕那些壞人嗎?」其實這也是上帝的心,亞伯拉罕如果繼續講,講到剩一個人的時候,我看上帝也會說好,在上帝的心裡面全世界只有一個義人就是耶穌基督,上帝為了耶穌,就饒恕整個世界。只要你願意,記得耶穌講過說:「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太23:37),要或不要是我們要做的決定,可是上帝是希望聚集我們。亞伯拉罕跟上帝很要好,好到是上帝的朋友,他知道上帝的心,他敢跟上帝來討價還價,這是第一個例子。
2、 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
第二個被上帝稱作朋友的是摩西,這個摩西呢,上帝交託他一件很難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六十萬很會抱怨的人從埃及地領出來,然後進入迦南地,如果直接進入迦南地也就還好,但他們卻是在曠野流浪四十年,當然這些人就滴哩咕嚕出了很多的狀況,摩西也只是人啊,他有一點受不了,可是上帝跟摩西很好,「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出33:11)這是第二個聖經記載上帝把他當作朋友一樣那麼好的關係來互動的人。這個故事的背景更有趣,是上帝叫摩西到山上去,說:「我給你兩塊石版,是非常重要的十誡,你要帶下去,叫以色列人要照這樣生活」,摩西說:「好」,上去四十天,想不到四十天後,山下就出了狀況,亞倫是他的哥哥,留下來看守以色列人的,可是他們看到摩西上山那麼久、那麼多天了,搞不好已經死在上面了,他們就叫亞倫幫他們造了一隻金牛犢,開始拜那隻金牛犢,摩西一下山看到嚇壞了,「怎麼會這樣子呢?我才離開一段時間,整個都搞壞了」,上帝也很生氣說:「我叫你把他們帶出來,怎麼會變成這樣呢?」在那樣的背景下面,上帝跟摩西說:「他們做錯事情他們要負責」,摩西說:「不好意思,是我帶的不好,這樣好了,你把我殺掉好了,我負責,這些人請祢就饒恕他們吧」,上帝說:「我不要,誰做錯誰負責,你們要去迦南地你們就去吧」,在那一刻摩西知道不對了,摩西跟上帝說:「上帝啊,如果祢是真的叫我這樣做,但祢又不跟我去,那這算什麼?祢不跟我去,我就不去」,他跟上帝這樣要求,說:「我們做了再大錯誤的事情,祢不能不跟我們去,祢不跟我們去,那我有什麼辦法,我們什麼辦法都沒有」,耶和華就跟摩西說:「我必親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14節),摩西說:「可是我從來沒有看見祢,祢說祢跟我去,那到底祢有沒有跟我去我怎麼知道,讓我看一看祢」「…求祢顯出祢的榮耀給我看。」(18節)上帝說:「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如果你一定要看我,好吧,這點我也讓你有機會體會到我是真的,不是你所想像中的上帝,「這裡有一個石穴,你躲在裡面,我過去的時候,我會用我的手把這個石穴遮蓋一下,讓你不要被我的榮光殺掉,等到我過去的時候,你會看到我的榮耀。」(出33:12~23)上帝真的讓摩西看到祂的背影,沒有看到前面,這很有意思。這裡面我們看到,摩西他可以跟上帝說:「我要求祢,我帶的人雖然做錯事情,我有責任,但是我要求祢,不要離開我,祢一定要跟我同行,這樣我才會往前走」,這是摩西跟上帝之間面對面說話的故事。
3、 大衛祈求不要離開神的面
第三個被稱為合上帝心意的人就是大衛王,大衛王他做錯了一件更糟糕的事情,不是他所帶領的人出問題,而是他自己做錯事,他把人家的老婆搶了,把人家的老公殺了,這麼嚴重的過錯,當然上帝不高興,上帝就派先知拿單去警告他,說:「你這樣做一定會受到處罰」,在那樣的情況下,大衛王這樣禱告說:「神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或譯:堅定)的靈。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祢的面…」(詩51:10~11)「…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祢的面…」,上帝和摩西是面對面講話,上帝和亞伯拉罕也是面對面,可是大衛要求不要離開上帝的面,就是要跟上帝保持親密的關係。「…不要從我收回祢的聖靈。求祢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11~12節)。我就想到該隱殺掉弟弟亞伯的時候,上帝也是處罰他,說:「你要離開我」,該隱跟上帝說:「我要求祢保護我,不要讓別人把我殺掉」,上帝說:「好,我答應你」,可是該隱只求保護,沒有跟上帝說:「不要趕我離開祢的面」,他沒有做這個要求,很遺憾的是,聖經說:「該隱就離開耶和華的面」,大衛和該隱不一樣的是,他也接受神的處罰,可是大衛緊抓著神(我們應該說他是死賴活賴吧),他知道跟上帝保持關係比什麼都重要,他說:「上帝祢要怎麼罰我沒關係,但是不要叫我離開祢的面」。我覺得這三個人當中,大衛可以給我們很大的鼓勵,因為我們也有可能在一生當中做錯事情,我們自己知道,就像亞當一樣做錯事情,我們知道上帝不喜歡這樣做,那個時候你要怎麼做呢?你要像亞當一樣就躲到樹叢裡面,讓上帝找不到你嗎?還是你要像大衛一樣,雖然犯錯了,可是還是回到上帝面前說:「怎麼處罰隨便祢,但是就是不要讓我離開祢的面,我認錯,但請祢不要跟我斷絕這個關係」。我講過,耶和華上帝是在找人,耶穌是在耶路撒冷城外面、在那邊期待人可以跟祂恢復關係,這是大衛王讓我們可以學習的一個很寶貴的功課。這幾節經文有人就把它寫成一首詩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唱:
「上帝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上帝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祢的面,不要從我收回祢的聖靈,求祢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
我們要跟上帝親近有一個方法,就是要讓聖靈親近我們,這是你可以感受到的。各位弟兄姊妹,不管我們做了再大的錯誤,犯再大的罪,我們都可以跟大衛一樣向上帝說:「好,我做錯了,祢要處罰我,,我接受,但是不要使我離開祢的面,不要從我收回祢的聖靈。」
Ⅲ、耶穌的模範
1、 在愛的關係中成長
耶穌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活出一個很寶貴的榜樣,祂怎麼樣跟上帝保持很好的關係呢?第一個,聖經描述祂是跟上帝、跟人在愛的關係當中成長的一個孩子,聖經說:「耶穌的智慧和身量(或作:年紀),並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52)我希望在座的每個父母都能拿這個來替他們的子女禱告,就是說,「上帝啊,讓我的孩子是在愛裡面成長,讓我的孩子從小就知道上帝的愛,也知道爸爸媽媽的愛」,在這樣愛的關係中成長的孩子,是最幸福的孩子,這是我們能夠給孩子的一個最好的禮物。
2、 單單信靠事奉上帝
耶穌基督要出來服事的時候,祂要面臨跟上帝的關係之間撒旦給祂的挑戰,撒旦帶祂到山上去四十晝夜,沒有吃東西,在那裡跟祂說:「如果祢是上帝的孩子,祢就把石頭變成麵包」,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如果祢真的是上帝的孩子,祢就到最高的地方跳下去,跟上帝說:『上帝啊,祢要保護我』」。第三個,「如果祢真的要影響這個世界,我告訴你,在我的手上有一切,只要祢對我鞠個躬,我就把這一切給祢,天下所有的名位榮華富貴都在我手裡,只要祢向我點個頭就好了。」耶穌知道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耶穌回答撒旦:「…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祂。」(太4:10)我的了解是這樣:「把石頭變成麵包」,就是要利用跟上帝的關係,上帝跟我很要好,上帝有辦法解決所有的問題,所以我有困難的時候,我就跟上帝說:「上帝啊,祢就幫我解決我的困難」,把跟上帝的關係拿來當作解決自己問題的手段;「所有的榮華福貴」,在那樣的情況下,我們跟上帝的關係,就可能會遇到妥協的問題,如果你不要那麼堅持照上帝的方法,只要你稍微…妥協一下,你就可以賺這麼多錢,你做不做?你跟上帝的關係,可以被這些利益來影響嗎?「從屋頂跳下去」,這是Manipulation(操縱)的問題,這個是你要掌控上帝,如果祢真的跟我很要好,我這樣做祢就要來保護我,這樣就表示祢真的對我好,所以他要上帝照他的條件,來表現出上帝愛他,這是三個我們跟上帝的關係中可能會產生的扭曲,耶穌三個試探都勝過了。
3、 清晨到曠野去禱告
耶穌基督為了跟上帝保持好的關係,祂會做一件事情,馬可福音簡單的記下來:「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裡禱告。」(可1:35)昨天洗禮班有差不多二十幾個人來上課,我很高興,有那麼多弟兄姊妹考慮要受洗,我告訴他們,要跟上帝保持好的關係其實很簡單,每天早個十到十五分鐘起床,每天有一點時間靈修,親近上帝,這樣就可以,不是太難,可是我們當中作基督徒很久的都知道,講是簡單,真的要好好做也實在不是那麼容易,你要保持每一天有點時間真的安靜下來親近上帝,這樣你就可以跟上帝有好的關係。「清晨的時候」和「曠野」,你有你清晨的時候嗎?你一天當中有固定的時間願意跟上帝親近嗎?你的曠野在哪裡?曠野就是沒有手機的地方,手機打不到的地方就是曠野。我們現在的科技,真的是讓我們撥不出一個時間可以專注在神的面前,其實做的到,把它關機就好了,可是你願意嗎?以前我作禮拜,手機是改成震動的,可是一定放在腰間,這樣如果有人要找我,震動時我就可以知道,等禮拜完後趕快回電看是誰找,現在我決定,既然作禮拜,就算陳水扁總統找我也沒關係,就是不接收。難道我們沒有這樣的意願嗎?就是每天有一段是我曠野的時間,不受打擾,我要跟上帝親近,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操練。
4、 常作討神喜悅的事
耶穌基督跟上帝有好的關係,好到一個程度,祂知道上帝喜歡什麼事,祂就去做上帝喜歡祂做的事情,如果你每天靈修親近神,慢慢你就會知道上帝希望你做什麼事情,你知道上帝喜悅什麼嗎?你有沒有去做祂喜悅的事?這樣的人就跟上帝保持很好的關係。「那差我來的是與我同在;祂沒有撇下我獨自在這裡,因為我常做祂所喜悅的事。」(約8:29)
5、 成全託付榮耀神名
在祂一生都這樣做以後,祂要離開世界的時候,耶穌可以這樣說:「我知道上帝託付我什麼,我已經完成了,我已經榮耀上帝的名」,祂在最後的晚餐作了一個很長的禱告,當中的一句話是說:「我在地上已經榮耀祢,祢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約17:4)弟兄姊妹,你知道上帝託付你什麼嗎?如果你不知道,當然你就沒有辦法去完成,當然就沒有辦法榮耀上帝的名,我們每天跟上帝親近,就會知道上帝喜歡我們做什麼事情。上帝託給你的是什麼,你把它完成,這個就是跟上帝有很好的關係。
6、 克西馬尼掙扎順服
祂在客西馬尼園裡表現出一個很難得的決定,因為耶穌祂敢把自己裡面的想法跟上帝講,祂跟上帝說:「我不要這杯,這杯太苦了」,耶穌敢把自己內心的期待、掙扎講出來,可是最後說:「只是不要照我的意思,而是照祢的意思」「我父啊,倘若可行,求祢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太26:39)這是一個真誠的對談,耶穌的第一句話表達了祂內心深處的渴望、掙扎,也看見祂與上帝之間關係的親密。如果因為覺得上帝太偉大了,你內心的想法不敢向上帝表達出來,你與上帝之間顯然不夠親密。有的人是講了,但講完之後卻不聽上帝說什麼,要什麼,這個也不是對話,這樣是跟上帝講說:「我要什麼,那祢就照我的」,經文這裡是說:「我要這個,但是上帝如果祢有別的,OK,那我可以把我要的擺下來」,這是一個很難得的順服,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給我們一個很寶貝的學習,跟上帝有好的關係是可以這樣子的。
7、 十字架上抗議離棄
耶穌在十字架上大叫,祂跟上帝說:「Eloi, Eloi, Lama Sabachthani?」這是耶穌用祂的母語在跟上帝抗議說:「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意思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可15:34)所以對耶穌來講,最痛苦的是離開上帝的面,上帝離棄祂,因為在那一當下時刻,祂背負著世人所有的罪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上帝掩面不看祂,這是祂最難過的,在那樣的時刻,祂跟上帝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祂堅持的認為,就算上帝不看祂的時候,上帝還是祂的上帝,所以在這句話很簡單的話裡面,表示祂跟上帝之間那個關係是不可以被隔絕的,上帝就算掩面了,祢還是我的上帝。
8、 臨終斷氣完全交託
最後講完以後,耶穌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祢手裡。」(路23:46)弟兄姊妹,當有一天醫生跟你說你不能再活下去的時候,你有耶穌這樣的安心嗎?你這一生跟上帝有沒有親近到這樣的關係,讓你可以像耶穌一樣的說:「上帝啊,我把我的靈魂交在祢手裡,我不害怕死亡,我知道我離開這個世界,就是跟祢同在,因為我這一生一直都跟祢同行。」
Ⅳ、我們的操練
剛才我們啟應文唸到詩篇二十三篇,今天的經文也是詩篇二十三篇,現在我要從詩篇第二十三篇來看大衛王怎麼樣跟上帝保持好的關係?
1、 生活中為神供應感恩
他第一句話是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生活上的需要,上帝供應了,你有這樣的感覺嗎?你生活的需要是上帝的供應,還是你的努力?還是上帝的供應加上你的努力?我覺得是後者。上帝不會就從天上丟東西給你吃,我們要努力,可是也需要上帝的供應,否則你努力也沒有用,你有為這一點向神感恩嗎?每天當有一碗飯端在你面前的時候,我們說我們要謝謝農夫,農夫辛苦的耕種;我們要謝謝上帝讓風調雨順,讓我們所耕種的可以長出來;我們謝謝父母辛苦的工作,讓我們有這碗飯吃;我們謝謝上帝給我們健康的身體,讓我們可以賺錢,給我們有工作的機會,上帝做好多事情,加上我們的努力,我們今天的生活才可以有供應。這是大衛王的詩裡第一句說的:「耶和華是我的牧者」,祂是供應我的,所以我沒有缺乏。在使徒行傳保羅也說:「然而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徒14:17)耶和華上帝是這樣供應我們的需要,我們每一天有這樣感恩的心嗎?
2、 每天有安歇親近上帝
每一天不是只有三餐吃飽就好,你要有一段時間跟上帝親近,「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你每一天有你的青草地、有你的溪水邊嗎?剛才講過,你有一段時間親近上帝嗎?還是為了生活讓你忙得昏頭轉向?連可以一點點安靜下來親近上帝的時間都沒有呢?雅各書第四章8節說:「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你們要找一段時間來親近上帝,上帝是要親近你們的。
3、 跟隨主腳蹤行在義路
我們每一天領受上帝的供應,每一天找一段時間親近上帝以外,其它的時間我們就要跟隨耶穌的腳蹤,走該走的路,就是要走義路,不要做不應該做的事情,這是親近上帝的第三點,「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在日常生活上要請上帝帶領我們走義路,「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彼前2:21)
4、 死蔭幽谷中有神同在
一個人如果在供應上感謝上帝,每一天會親近上帝,而且日常生活是走該走的路,他不一定就風平浪靜、一帆風順,他也會遇到挫折、遇到打擊,很有趣,詩篇講完三樣很棒的東西之後,開始講一些讓我們開始有一點害怕的情況,它說會經過死蔭的幽谷,「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有的神學家很注意「行過」(through) 這兩個字,就是說,是進入死蔭的幽谷,但不是像落入井裡就出不來,是進入山谷,有入有出,會有這樣的經歷,可是大衛跟神的關係到一個程度,就算是這樣子,他也知道神是跟他同在,他不會害怕,他跟神的親近已經可以經歷這樣的關係,所以在死蔭的幽谷當中,還是可以體會到神的同在,在詩篇說:「…我若在陰間下榻,祢也在那裡。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就是在那裡,祢的手必引導我;祢的右手也必扶持我。」(詩139:8~10)
5、 仇敵攻擊中仰望上帝
不只這樣子,你每天走義路,可是還是有人要跟你為敵、有人要對付你、有人要欺負你,你怎麼辦?「我的敵人辱罵我,好像打碎我的骨頭,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裡呢?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祂。祂是我臉上的光榮(原文是幫助),是我的神。」(詩42:10~11)大衛王就算在那樣的情況下,他也說:「在我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筵席;祢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就算有敵人,上帝還是會為我擺設宴席,祂會讓我的福杯滿溢,所以在敵人的攻擊下面,你能感受到上帝還在你周圍祝福你嗎?你有這樣的體驗嗎?
6、 享恩惠慈愛敬拜讚美
最後大衛王這樣說,不管是祢的供應,不管是每天跟祢親近,或是走該走的路,不管是遇到死蔭的幽谷,或是遇到敵人的攻擊,我知道上帝的恩惠慈愛一直隨著我,我願意在祢的殿中用敬拜讚美來過我的一生,「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耶和華─我的神啊,祢為至大!」(詩104:1)
詩篇二十三篇,雖然只有短短的六節,可是把一個人短短的一生當中,不管是如意的時候、不如意的時候,他都能夠跟上帝親近,他能夠體會到上帝跟他親近所帶來的恩典。
Ⅴ、 結論: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最後我們大家一起慢慢的再讀一遍詩篇二十三篇:「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筵席;祢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希望詩篇二十三篇成為我們的禱告,也成為我們的經歷。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上帝祢從伊甸園呼喚亞當,一直到耶穌基督在耶路撒冷城外的哀嘆,讓我們知道神,祢是多麼的渴望跟我們保持很親密的關係。在舊約我們看到亞伯拉罕成為祢的朋友,為所多瑪城在祢的面前敢跟祢這樣勇敢的祈求;我們看見摩西,在帶領了百姓出了狀況之後,他敢在祢面前要求祢不要離開他;甚至我們看見大衛王,他自己犯了那麼大的錯誤,他大膽的跟祢說:『不要離開我,不要從我收回祢的聖靈』。主啊,幫助我們渴望在我們一生當中,能夠跟祢建立親密的關係,不管是在每一天的生活上,體會到祢供應的感恩,每一天有一段時間,可以安歇下來跟祢親近,或是甚至我們遇到死蔭的幽谷、遇到敵人環繞的時候,讓我們都能夠嘗到主祢跟我們親近帶來的恩典和祝福,讓我們在那樣的情況下,我們仍可以感恩、我們仍會讚美。幫助我們在詩篇二十三篇裡體會,不論處境如何,不論我們所作所為是怎樣,主祢喜悅的乃是願意與我們親近,讓大衛王所寫的詩也成為我們的禱告,讓我們跟大衛王一樣可以體驗在祢的帶領中過我們的一生,一直到我們離開世界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跟耶穌基督一樣的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祢手裡。』聽我們的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