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系列(十二):家庭 -- 蔡茂堂 牧師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管家系列
» 管家系列(十二):家庭 -- 蔡茂堂 牧師
管家系列(十二):家庭 -- 蔡茂堂 牧師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5年12月11日 星期日 | 下午6:56
寫作於2005.12.1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台語
國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安。我們上一次講到婚姻,這一次我們要講家庭。上帝為我們設立婚姻,上帝不只設立婚姻,祂還祝福這個婚姻所帶出來的家庭,婚姻就是夫妻兩個,有些家庭還加上小孩,所以談到家庭我們會談到的是,父母與家庭的關係,兄弟姊妹的關係,這是家庭與婚姻不同的地方,我們要一起來思想一下家庭,在聖經中我們看到的家庭是什麼樣子?什麼是上帝所祝福的家庭?
I、引言:厝、兜、殿
當我們想到家的時候,你想到什麼?你認為的家代表什麼?有些人認為家就是我們住的地方,台語是「厝」,房屋是家的一部分,有很多人有家沒有房子,還有一些在街上走的家庭,根本連住房子都住不起的,他們有家,但不是一定有房屋,所以家是什麼呢?家是在「厝」裡面,活動的那一群。家的台語是「阮兜」,國語我就不曉得有哪一個字可以用。「阮兜」,把家人兜在一起,「咱厝」和「阮兜」,我想國語就用「我家」,其實這有兩個含意,一個是硬體,指居住的空間和裡面的擺設;一個是軟體,就個是居住在裡面的人彼此的關係。一般來講,我們會認為硬體比軟體來得重要,有很多人擁有房屋,但是在家裡面沒有互動,有人說:「你把家當作旅館」,小孩子跑到外面去,時間到了就回來吃飯,在外頭玩完了就回來睡覺,其它的時間,家庭與他一點關係也沒有,這是家嗎?他有一個地方可以居住,可是他在那裡面沒有互動的關係。對基督徒來講,我們的家應該不只是一個居住的地方,而是在裡面的人很快樂的一起生活,有很好的關係。還需要有一個,我把它稱作「殿」,家是殿嗎?當我們想到聖殿的時候,我們會不會想到和平教會?這裡(教會)才是殿,家是家,是嗎?聖經說:「教會是上帝的家」,我們可不可以反過來說:「我們的家也是上帝的殿嗎?」我們的家是上帝喜歡住的地方嗎?家是上帝要祝福的,家也是上帝要賜恩典的,會不會有一天,家人都很高興,但是卻沒有神在我們當中,神已經跟這個家沒有關係了,所以只剩下「厝」和「兜」,可是沒有這個「殿」?我用這個圖代表有家庭信仰的人,他們一起吃飯一起禱告,可是我們更要想的是,你怎樣表達你的家是上帝的殿,我們可以想想這個問題,一個怎麼樣的家,人家會說那裡是上帝的殿,這樣的家也是上帝的家,有上帝同在的地方,是上帝的家,就叫作殿。所以在我們的家裡面,有沒有跟神有關係呢?
II、上帝與家庭
1、上帝祝福家庭
上帝與家庭的關係?以祝福亞當夏娃的家來看,上帝對家庭的主要的目的是要祝福這個家庭,祂向他們祝福:「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創1:28)這是上帝對亞當夏娃這個家的祝福,上帝是要祝福家的。
2、耶穌幫助家庭
耶穌到世上來的時候,他幫忙一個家解決他們的困難,而且是在一個新家剛要成立的時候。在他們結婚典禮的時候,酒準備的不夠,耶穌的媽媽跟耶穌說:他們的酒不夠。耶穌說,我不是開菸酒公賣局的:「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約2:4)可是耶穌的媽媽去跟僕人說:「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結果過一段時間,耶穌就叫這些僕人把洗腳水的甕子裝滿水,後來這些水就變成酒,這是耶穌在世上所行的第一個神蹟,在這個神蹟中神幫助這個家庭解決了一困難,這是個父母的家庭,幫孩子辦喜宴,結果辦到一半,東西不夠了,這個是很尷尬的事,客人那麼多怎麼辦?耶穌幫他們解決這個家庭的困難。也可以說是為這對新結婚的夫妻解決了他們的問題。主耶穌基督來幫助了他們。「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約2:11)這是神跟家有關係,是要幫助家解決他們的困難的。
3、上帝成為天父
在耶穌教導他的學生禱告的時候,他對上帝的稱呼是「天父」,這是主導文的第一句話「…我們在天上的父…」(太6:9),既然把上帝稱作天父,上帝就跟我們是家的關係,是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所以上帝希望我們與祂的關係是我們與家一樣的關係,不是法官與被審判的人的關係,或是國王與老百姓的關係,當然上帝是法官,是國王,可是祂不喜歡我們稱祂是「親愛的法官、親愛的國王」,因為耶穌教導我們,甚至耶穌自己禱告,都用很親密的話說:「阿爸,父」,台語講的阿爸,亞蘭人也是這樣講,來稱呼我們天上的神,把祂稱作「天父」,所以上帝希望跟我們是家裡的一員,與我們是一家人。
III、家庭的問題
1、父母偏愛 Parental partiality
在聖經裡面我們也看到很多不幸的家庭,今天舉幾個失敗的家的例子,第一個是一個父親母親還有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好像手上包了毛毛的東西,要騙取他父親的祝福,這個家庭是上帝特別賜給他爸爸亞伯拉罕的兒子,獨一的兒子以撒的家。聖經這樣描述這個家庭,就是各有所愛,聖經說:「以撒愛以掃,因為常吃他的野味;利百加卻愛雅各。」(創25:28)聖經在前面解釋為什麼利百加愛雅各,因為雅各不喜歡亂跑,都待在家裡,利百加在家裡做家事,雅各就幫忙媽媽,但是以掃不常幫媽媽,喜歡到處亂跑,可是爸爸很喜歡吃烤肉,而且每次以掃打獵回來的東西,一定會弄給爸爸吃,讓以撒吃得很高興,所以在這裡就產生爸爸愛老大以掃,媽媽愛老二雅各這個現象。這個家很複雜,後來就你騙我,我騙你;你怕我,我怕你,變得相當的複雜。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為人父母與我們的子女之間,有沒有偏愛?有還是沒有?你對你的子女,你對男生女生一樣嗎?還是不一樣?對老大和老么一樣嗎?還是不一樣?心理學家所說的老大人格心理,老么人格心理,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同樣是父母所生,為何會變成一個是老大人格?一個是老么人格?很明顯的,一般來講,父母對老大都要求比較多,「你是大哥大姊,要作弟妹的好榜樣,要幫忙照顧家裡。」這不是不對,但是問題就在孩子的心裡面產生了父母偏心的想法,不曉得你自己有沒有這種感覺,不曉得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是老大?有多少是老么的?老么好像永遠長不大,都被家人呵護著,這些影響我們一生的心裡狀況,我們一生的處事態度,就在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當中,就有這樣的互動,這個是聖經第一個讓我們看到的父母與孩子之間,家庭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非常的大,
2、兄弟鬩牆 Sibling rivalry
這是另一個很不幸的家庭,因為亞當與夏娃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然後婚姻出了問題,他們的孩子也出了問題。在上次講婚姻的時候曾說到,其實一個好的婚姻,最重要的是能夠給予孩子一個很好的生長環境,就是父母之間的關係要很好,一旦父母之間的關係有問題,孩子多多少少會受到影響,這裡有一件很不幸的第一宗謀殺案,叫作「兄弟鬩牆」,英文叫作Sibling rivalry,我在專業的事上面也常常處理這樣的問題,就是兄弟姊妹的關係,大家長大以後的能力不一樣,都想要爭取父母的認同,然後兄弟之間就會爭會吵,小時候吵一吵,長大以後很好,那還沒有關係;有的就產生冤仇,然後彼此不講話,這是很遺憾的事情。在世界上,最親的是自己的兄弟姊妹,可是為了一些爭吵,為了一些事情不高興,卻留下了不可彌補的傷痕,這是在該隱和亞伯之間,該隱甚至還把亞伯殺掉(創四:8)。我們自己想一想,我們與自己的兄弟姊妹關係怎麼樣?有常常聯絡嗎?還是各顧各的都沒有聯絡?有些心結在心裡面一直沒辦法釋懷?你們的關係現在有問題嗎?我看到很多人為了父母的遺產,兄弟姊妹本來好好的,後來搞得很糟糕,讓人看了很傷心,最好的父母就是在死以前把自己的財產弄清楚,不管你怎麼分都好,要把它弄清楚,不要讓你的孩子本來好好的,為了爭你留下來的產業,結果大家反目成仇。
3、管教失敗 Disciplinary failure
再來真的是一個有問題的家庭,這個家庭是一個管教失當的家庭,他是牧師,我有一些感觸,當牧師的家庭比較好還是不好?如果你有選擇的機會,要你爸爸去當牧師,還是不要去當比較好?很多家庭有問題,傳道人的家庭有傳道人特別有的壓力,我是比較特殊,我的孩子小的時候,我還是醫生,不是牧師,所以我當牧師以後,我的小孩受到教會的關愛或是壓力比較少,可是多少還是有受一點壓力。在美國牧會的時候,有次我的老么在主日學的時候,與小朋友在玩一些大人不高興的東西,後來有人說:「牧師的女兒怎麼玩這個?」我的小孩聽了很生氣,他說:「又不是只有我,全部的小朋友都在玩,為什麼只講我,因為我爸爸是牧師,我就倒楣?」我的小孩為此生氣好久,讓我印象很深刻,特別是我們不是要故意欺負牧師的家庭,但是在有意無意中,牧師的家庭被認為是很特別,相關的師母和孩子就特別被要求被絕對化。聖經上這個人叫作以利,他是不是太忙了?這也是一個問題,其實有些牧師不敢去牧會,其中一個理由,就是怕牧會以後,家庭受到傷害,因為教會要處理的事情那麼多,特別是還有幼小的孩子。很多時候傳道人把全部的時間都給了教會,傳道人跟急診處的醫生一樣,是二十四小時On calling(待命),其實當弟兄姊妹遇到困難,牧師都要處理,可是牧師也有家庭啊,當他處理會友事情的時候,他自己的孩子就被忽略了。有很多傳道人的孩子就發誓,以後絕對不當傳道人。這裡是一個失敗的傳道人的例子,他的兩個小孩也要練習當傳道人,可是他沒有教好,兩人行為不正,結果上帝把他的兩個小孩都殺掉了,這個爸爸一聽到孩子被殺的消息,就從他所坐的椅子上往後倒,在門旁折斷頸項而死,同一天父子都死掉了,這是一個很不幸的家庭,聖經對以利講說:「尊重你的兒子過於尊重我…」(撒上2:29)這個也是不容易,這是聖經對我們的教導。但有一個相對的關係,一方面我們要好好照顧家庭,領受上帝的祝福;另一方面單單顧家庭也有可能成為我們與神之間的一個攔阻,這是一個很不容易平衡的功課。
IV、家庭的模範
1、約書亞全家事奉
聖經裡面也紀錄一些讓我們羨慕的家庭,第一個就是阿兵哥約書亞,他是帶兵打仗的,帶了以色列人打到迦南地去,一生都在打仗。到了他要榮退的時候,他講了一句話,他看到以色列人在上帝面前不盡忠,常常想這個想那個,他在退職演講的時候說:「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你們要怎麼做,你們可以自己決定,可是我的決定是要帶我們全家來事奉耶和華,這句話是我很羨慕的,「全家事奉」,我不太敢說「全家事奉」。我在美國出版了一些講道的錄音帶,在封面上我講了一句話:「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我們全家人可以體驗,跟別人分享上帝的愛。」那是我們最深的一個禱告,如果上帝真的存在,如果將來真的有審判,如果耶穌真的是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把他的愛彰顯出來,讓我們這一生,我們孩子的一生能夠和這個愛有關係,能夠把這個愛分享出去,是我最大的夢想。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家庭與神的關係就正確了,這個家庭的關係也會和諧,這是一個很高的理想,是不容易做到的。不知道約書亞講這句話的時候,他有沒有這個把握,還是這只是他的一個禱告,一個期待,希望我和我的家都可以成為服事 主的人。
2、友尼基信仰傳承
這是一個混合宗教信仰的家庭,可是他的媽媽想辦法要把她的信仰傳給下一代,這個媽媽的名字叫作羅以,他的女兒叫作友尼基Eunice,這個女兒又把她的信仰傳給他的下一代,她的下一代叫作提摩太,提摩太是很特別的,因為他爸爸,可能連他的外祖父都是希臘人,是異教徒。在台灣我們也有很多人的家裡是第一代信主,先生不是信主的,全家也沒人信主,自己是第一個信主的,對這樣的家庭來講,家中第一個信主的人擔子是特別的重,因為全家都沒有人信主,他是全家第一個,他怎麼樣能夠把他的信仰活下來,而且能夠跟家裡面的人分享,我們當中可能有不少是這樣的弟兄姊妹,不斷為家裡的人禱告,要把信仰分享給他家裡面其他的人,友尼基是提摩太的媽媽,他的媽媽叫作羅以,聖經在保羅所寫的書信裡面有簡單的帶出一句話,可是在裡面我看到很好的見證:「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提後1:5)所以這是一個信仰不一致的家庭,可是友尼基的媽媽羅以想辦法把這個信仰保留,還傳給下兩代,提摩太後來成為保羅很好的同工來服事主。
3、拿俄米疼惜路淂
接下來所說的這個家庭,我也很有感觸,我們華人或者台灣人家庭不容易相處的問題,就是婆媳問題,結婚以後婆婆與媳婦的關係,常常不知道怎麼處理,這裡有一個不幸的家,可是卻有了一個很好婆媳的關係,那個婆婆叫作拿俄米,這個媳婦叫作路得,我們只能說拿俄米疼惜路得,疼惜到一個程度,他們兩個人的先生去世,路得要陪她的婆婆,婆婆的年紀已經很大了,在外國活不下去,他們就回到家鄉。路得是外國人,她是摩押的女子,拿俄米有兩個兒子一個叫作瑪倫,一個名叫基連,老大的媳婦俄珥巴。拿俄米也知道這兩個媳婦都還年輕,他們還可以嫁給別人,另組家庭。拿俄米沒有說:「我年紀老了,你們一定要跟我。」她說:「你們回家吧,如果有機會你們再結婚沒關係,我要回故鄉找我的親屬去。」當然這兩個媳婦哭一哭,大媳婦想一想也對,跟著老媽媽回去,住在外國也不知道怎麼辦,所以她就跟老媽媽說再見,輪到這個二媳婦路得,她講的話就很特別,她說:「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路1:16)所以這個媳婦已經被婆婆的信仰改變,無論如何一定要跟她。這個媳婦後來就成為大衛的祖母,大衛王是從這樣的家庭裡生出來的,這是很美的,在路得記中可以看到波阿斯的恩慈。他們經營的家庭可以說是一個不幸的家庭,是一個死掉先生再婚的家庭,雖然是不幸的家庭,可是不幸的家庭也可以得到神的恩典。分離時兩個媳婦就哭,老大的媳婦俄珥巴後來就親嘴再見,她聽婆婆的話回家去了,可是路得捨不得,我很喜歡這三個字「捨不得」,台語是「不甘」,所以路得決定跟她的婆婆。
V、保羅的教導
1、勿惹氣照主教導
保羅對我們的家庭有一些教導,很多父母讀到這句話就很不服氣,他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6:4),你會抗議說,都是孩子惹父母生氣,哪裡有父母惹孩子生氣?這你先不要抗議,自己當孩子的時候,你有沒有很氣你爸爸或媽媽的時候?先不要想自己是當父母,想想自己是孩子的時候,有沒有父母做過什麼事,或是沒有做什麼事,讓你實在非常的生氣的情況?保羅反過來勸作父母的,他說你要小心,因為作父母的權力比較大,特別在小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常常因為作父母的尊嚴,而在自己做錯的時候不願認錯,惹得孩子很生氣,現在保羅提出這樣的一個建議。在那個時候媽媽是比較不會惹孩子的氣,父親是一家之主,所以一家之主比較容易惹孩子生氣,所以聖經在這裡只有跟爸爸講,我想今天很多媽媽也會惹孩子的氣,你們有沒有氣媽媽嗎?還是只有氣爸爸?可以想一想,這是聖經一個教導,在家庭裡面怎麼樣可以不要惹起孩子的怒氣,憤怒的處理,憤怒的學習和預防,有時候是家庭的幸福裡面,一個很重要要學習的功課,然後是「照著 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2、在主裡聽從父母
這張圖是一個小孩在教這一隻狗要順服,這隻狗也真的很順服。「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弗6:1)保羅加了三個字,這三個字很重要,就是說:「在主裡」。父母所講的並沒有每一次都對。有時候父母講的是在主外,不是在主裡,可是那個判定也是不容易,特別對小孩子來講,「什麼叫作在主裡?什麼叫作不在主裡?」基本上,保羅是要我們無論有沒有在主裡都要聽從父母,後面一句話我沒有打出來,以弗所書第六章2節:「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要尊重父母,中文翻譯成孝敬,英文是Honor,就是尊重,這告訴我們不管父母對或不對,為人子女都要尊重父母,這是在家裡面,保羅給子女們的一個建議。
3、勿宗教忽略家庭
最後一個我要講到,耶穌基督在跟法利賽人爭辯的時候,他講到一個故事,他說:「人若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各耳板(各耳板就是供獻的意思),以後你們就不容他再奉養父母。」(可7:11~12)各耳板就是寫認獻單,我已經寫出去了,所以就跟父母說:「對不起我已經奉獻掉了」,耶穌說:「以後你們就不容他再奉養父母。」(12節)各耳板是奉獻給教會,這是好事,可是弄的父母沒飯吃,這是壞事。耶穌對這點有一個批評,我要講的是,我們要以上帝作我們家最重要的,但是不能以一些我們自認為是事奉上帝的活動來傷害家庭,這裡有一個矛盾的關係,你聽的出來嗎?很多人以參加一些活動當作事奉上帝,結果是愛上帝勝過愛我的家庭等等。這個平衡是,在上帝面前要好好的尋求正確平衡點是不容易的,否則的話,家跟教會之間就變成了一個互相在競爭資源的地方。我自己一直希望,我們看每個家庭的Stage of life,如果目前你們家裡的孩子還是很小,你在教會的事奉應該是減到最低,因為你的小孩很需要你;可是有一些小孩子已經大到根本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在教會的服事就可以增加;小孩子都離開了,你就可以在教會大大的服事,每一天都來教會沒關係,所以我們不能以一樣的標準來要求所有的家庭。
VI、結論: 家人成仇敵
我們怎麼樣把兩個家,我們的家和上帝的家管理好,這是上帝喜歡的,可是不容易啊。有時候到一個程度會逆過來,我們就把自己的家看成是最重要的,結果該服事的就沒有服事,沒有把上帝當作最高的,家變成最高的,耶穌提到說,家就變成最大的敵人,家人變成仇敵,他提到:「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太10:36),這是一句很不容易聽進去的話,家被偶像化。我們提到「家很重要,上帝要我們好好的照顧家…」而且我覺得最可怕的是,我們把一些西方的,工業時代留下來家的形式偶像化,在台灣你沒感受到,在美國很厲害。布希總統之所以能在2004年可以選上總統,就是他把所謂的核心家庭的一個模式,把它當作家庭,他出來選舉一個最重要的口號,就是「我們的家瓦解了,離婚率那麼高亂七八糟,所以我當總統要恢復我們的家,這個家就是一個爸爸,一個媽媽,兩個小孩,這個叫作家。」可是剛才我講過,聖經裡面的家不都是這樣,有那種沒有爸爸沒有媽媽的家,有再婚的家,有這樣的家有那樣的家,這些都是家,可是對某些人來講,他的觀念裡面還是核心家庭(Nucleus Family),一個爸爸,一個媽媽,而且是第一次結婚的、續弦的、再婚的、鰥寡後再結婚的家庭、單親的家庭都被看成是有問題的、次等的,這是很不幸的看法。我覺得,家的形式有很多種,越來越多種,但是只要我們大家一起生活,大家彼此相愛,一起追求服事主,這都是家。我們怎麼把這些家經營好,我們怎樣不以自己的家為最重要的,如果神祝福給你,你剛好一次結婚,先生太太孩子都很幸福,感謝主,這個很好,但是我們要注意,還有很多各式各樣不一樣的家庭型態,也都是家,也都是神所愛的。讓我不忽略也不看輕這些家庭,我們也不要把〝家〞偶像化。我們一起來禱告。
「主耶穌我們感謝你,因為你到世上來的第一個神蹟,就是幫助一個家庭,解決他們的困難。主,我們承認我們每一個家有大大小小的困難,但願我們會學習馬利亞,遇到困難的時候,會到主的面前來說:「主啊,我們有這個困難,求你來幫助我們,該如何讓我們全家能夠體驗,而且分享上帝的愛,讓我們在家庭裡面能夠活出一個好的見證。每一個家就好像一個小小的聖殿,是聖靈喜歡居住的地方,我們的家,不只是需要硬體,也需要有家裡面彼此相愛的關係,更需要神你跟我們親近,求 主把這樣的恩典賜福給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