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裏的光 -- 曾昭瑞 傳道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首頁
Homepage
和平教會首頁
講道集總覽
管理者登入
目錄 :
文字稿
禱告系列 (65)
小組系列 (30)
愛的系列 (24)
重建系列 (22)
建造系列 (21)
管家系列 (21)
聖經中的婦女 (18)
操練敬虔系列 (14)
啟示錄系列 (13)
大衛系列 (13)
莊信德 傳道 (12)
王榮義 牧師 (11)
講道集文字稿目錄 (11)
宣道系列 (9)
董倫賢牧師 (8)
過年系列 (8)
耶穌的比喻 (7)
聖誕系列 (7)
做主見證系列 (6)
復活節系列 (6)
母親節系列 (6)
商正宗牧師 (4)
林鴻信 牧師 (4)
MP3 下載 (1)
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Home
» » 心裏的光 -- 曾昭瑞 傳道
心裏的光 -- 曾昭瑞 傳道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03年7月6日 星期日 | 下午3:21
寫作於2003.07.06
作 者: 曾昭瑞 傳道
聖 經: 馬太福音6章19-24節
講道大綱
1. 你的財寶在哪裡,心也在哪裡。
2. 對金錢的態度決定你是黑暗或光明。
3.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
對於奉獻的概念:
納:當歸給上帝的份→十分之一是上帝的要求。
獻:在歸納的以外,再向上帝多獻上的,這是向神的感恩。
捐:為主的緣故,給人的款項。
最近中央銀行為了通行數十年的舊版新台幣1000元、50元紙鈔,舉行了停止流通的典禮,以記念舊版新台幣在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會中邀請了1000元與50元紙鈔來發表他們在外流通多年的感受。千元紙鈔就先說了,這些年來,我去的地方都是高級餐廳、五星級飯店、坐百萬名車、我主人都是吃得好、穿得好、好好享受時才會將我拿出來用,我覺得身為千元紙鈔的我一生的享受實在是太服舒了。千元紙鈔講完感言後,輪到五十元紙鈔發言。他說:我這一生很可憐,千元紙鈔去過的地方我都沒去過。但是我主人看到我的時候,會馬上把我保留下來,因為他們大多數使用我的時間,都是把我丟在教會奉獻袋裏面,我一輩子轉來轉去都是在教會的奉獻袋裏。有些基督徒奉獻的心態,正反應出他對神的態度。他們把千元紙鈔留給自己用,把五十元紙鈔留給上帝,然後唱著「我的錢銀獻給你」。
今那日,咱所讀的這段聖經節是耶穌論到金錢,耶穌代先對學生講,「要將財寶積聚在天裏,因為你的財寶在什麼所在,你的心也佇叼落。」咱將金錢放在什麼所在,表示咱將咱的將來希望放在什麼所在。如果一個人他所重視的,或是放在心甘內面的,攏是屬於地上的事,他所有的興趣就是在地上,對於永生他就無那麼多心思去關心;如果一個人他的注意是在關切永生的代誌,安呢他就會看輕他在這世間的事務的價值。這種對地上、將來關心的價值觀,會顯明咱將自己的財寶安排在什麼所在。欲了解一個人關心什麼代誌,真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看他將金錢用在什麼所在。
馬太六章22-23這段聖經節表面上看來與上下文所討論,一個人對金錢的態度無關係,好親像突然插入來的一句話。但是耶穌的這句話:是用著猶太人一個特別的觀念,就是人有一種特別的好德行,能使人的眼睛充滿光明;也有一種歹的心思,使得他的眼睛變做黑暗。這種好的德行就是慷慨,歹的心思就是吝嗇。一個慷慨的人他的眼睛就光明,他的全身就光明;一個吝嗇的人他的眼睛就黑暗,他是在極大的黑暗中間。對這個所在,咱看見耶穌要人知道怎樣有效的利用金錢,一個只想欲顧錢多多的人是一個在黑暗中的人,甚至他是一個無法度清楚看見上帝的人。
最後,耶穌強調: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若我們不是用將上帝放第一,便是用其他的東西來取代上帝,耶穌說咱無法度一方面愛上帝,一方面愛金錢。這是在提醒咱怎樣注意,金錢在咱生活中間所佔的地位。一個人那是有多多的金錢並不是一件歹代誌,而是代表上帝交待他真正重大的責任,人必須看交待他重大責任的上帝做主。不是將所交待乎咱的金錢做主。當一個人以金錢做主的時,將是用自己心內喪鄉的心靈來換得銀行的存款。這種是耶穌所無要咱做的。上帝愛咱成做一個好的管家,上帝對管家所求的就是要他有忠心。對咱的信仰來講,咱所得到的金錢就是上帝所交待互咱來管理的。得到越多的人,上帝所交待的責任就越大。一個人如何表現出在這件代誌上面有忠心?就是看他有照上帝所要求的來使用金錢無。上帝對咱怎樣使用金錢有一個真正重要的命令,就是用奉獻來回應上帝的恩典,當一個人奉獻的時就是管理上帝金錢一個重要的學習。
關於奉獻有一些事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十分之一的奉獻是當納的】
許多人將十分之一的奉獻當成是上限,每個月奉獻只有擠到了十分之一就夠了。其實十分之一是下限,聖經說:這是瑪拉基書講十分之一是「當納的」。「當納的」表明這是沒有可以選擇,是一定要的。若沒有奉獻上十分之一,就是在奪取上帝的東西。想看看沒有奉獻上十分之一,在上帝的眼中,不是沒有奉獻,而是搶奪上帝的東西。「納」:如納稅一樣,是本分,是義務,而且是不可少的。
1、「納」是神對世人的要求──因為聖經說天和天上的天,地和地上的地都是屬耶和華的,咱人所得到的一切,攏是出於上帝所賞賜,所以凡生活在地上的人都應納十分之一,比起上帝給咱的九分,咱只獻給上帝一分,這樣的要求不算過分。
十一奉獻,這不是我的教會好不好、我喜不喜歡今天的講道,我覺得牧師有沒有很照顧我,我的教會是不是錢已經夠用啊?我才要來十一奉獻。因為十一奉獻的對像是上帝,不是給教會,也不是給傳教者。所以一個基督徒的十一奉獻是他與上帝的關係,與咱的教會、牧師的好歹,教會經濟的好歹無關係。
2、「獻」是在「納」之外給神的──「納」是本分。在本分之外,又另外獻給上帝的是「獻」。以錢來說,人已經「納」十分之一以後,他的心又有特別的感動,來做感恩奉獻、建堂或是宣教奉獻,這就叫做「獻」。一個人能夠對建堂、宣教無感動,所以無有建堂、宣教奉獻,但是一個基督徒抹通講我對教會無感動所無要十一奉獻,十一奉獻是應當納的,與感動無關。
3、「捐」是為主的緣故給人的款項,是與納和獻不同,不是給上帝而是給人的。是盡了本分以外的奉獻,因為給人也是給神的,例如風災、水災、地震的捐款,對象是人不是上帝。聖經要我們彼此幫補,個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有些教會奉獻袋印什一捐,這是不對的,上帝不缺甚麼 ,缺乏的是人,上帝不必人捐錢或別的給祂,祂反而賜福予人。所以「捐」是對人,而不是對神的,但對人所作的,也是為神而作的,如經上說拿一杯涼水給小子裏的一個,就是作在主身上。
有人曾安呢問講:「牧師啊,如果有一個人將該奉獻給上帝的十分之一,轉給勵馨基金會、樂山療養院?安呢甘算是十一奉獻?」這個問題,當咱清楚明白了什麼是納、什麼是獻、什麼捐的時,對這個問題就真容易明白,「十分之一是納,對象是上帝」,對教會所辦的社會關懷機構的奉獻是捐,因為對象是人。該納給上帝的,就納給上 帝,願意捐給人的,就甘心捐給人。
【上帝看重的不是金錢,而是心志】
上帝不窮,祂比世上所有的人加起來還富有。但是上帝為什麼要我們奉獻呢?「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當咱願意在金錢上對上帝忠心,會幫助咱在其他的地方上忠心。上帝不是看重金錢的多寡,而是咱的心志。耶穌稱讚寡婦的兩個小錢,不是因為她奉獻的比別人多,而是因為她的心志。她願意將上帝擺在自己需要的前面,而是不將自己的需要擺在前面。
所以奉獻不是當咱有餘的時候才決定要奉獻多少,奉獻是咱回應上帝的恩典,當我們看見上帝國度的需要時,我們在自己仍有缺乏時仍然甘心樂意奉獻。這樣的人上帝為什麼不特別祝福他?
箴言十章22節所教導的是:「耶和華神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當咱願意奉獻時,表明了在金錢上依靠上帝,不是依靠財富。咱相信上帝所賜福給我們的,比所奉獻出來還要多。聖經並不強調你奉獻的動機或奉獻的目標真正確或是奉獻很多金錢,神就會祝福我們一切所做的。但是聖經強調十一奉獻是當納的。當咱願意納應該納的,這才表明咱在奉獻這件代誌頂面是在光明中。也表明咱願意學習在管理金錢上面,來向主忠心。但是若我們在金錢上所依靠的不是上帝所賜的祝福,這就是心內黑暗,來依靠會敗壞的錢財,那我們無論如何不能得神的喜悅。一個人把金錢看的比上帝的祝福還重要,無論如何不能算是一個最好的基督徒,充其量只是次好的。
一個基督徒,不必為自己的富足而內疚,因為你所有的一切都是從神而來的,是上帝所賜的,上帝也喜歡看到我們享受神所賜的。但是我們不是以上帝所賜的來代替上帝,上帝賞賜財富給我們,人不該以財富代替上帝。因為耶穌警告咱要注意「不要貪愛世界。」
約壹2:15有說:「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什麼是「愛世界」?當一個人把世界的事物放在更高的位置上時,來犧牲他對神的敬拜、事奉、奉獻,與他對妻子兒女的責任及他個人靈命長進,他已經把世界當作偶像。
先知瑪拉基講:「上帝要咱獻上十分之一,用安呢來試驗上帝是否將福分臨到,倒於你們頂面,甚至無位可盛」。這是信心的功課,一個好的基督徒,會靠著信心來回應,接受這種的挑戰。
奉獻最好的給主,我的第一份謝禮,是全額的奉獻。當你開始有計畫的奉獻時,你對你的金錢會變得更聰明更敏感,會有智慧的使用金錢,這才會帶給咱祝福。
上帝不缺錢,咱的教會也不缺錢。但是咱猶原要納十分之一的奉獻,這不是教會需要錢的時候,才對咱講奉獻的意義。因為那有人照著聖經的話語去做,得到上帝祝福的人就是他。這也是咱心志的問題,獻上十分之一,決定咱是在光明中,或是在黑暗中。親愛的兄姊咱是用什麼款的態度來管理、使用上帝所交代咱的金錢?
Share this article
: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本月內容
3月
(7)
2月
(9)
1月
(7)
12月
(5)
11月
(7)
10月
(10)
9月
(21)
8月
(18)
7月
(23)
6月
(15)
5月
(16)
4月
(9)
3月
(7)
2月
(8)
1月
(17)
12月
(4)
11月
(15)
10月
(5)
9月
(5)
8月
(4)
7月
(4)
6月
(15)
5月
(11)
4月
(10)
3月
(15)
2月
(10)
1月
(29)
12月
(11)
11月
(20)
10月
(12)
9月
(18)
8月
(14)
7月
(13)
6月
(12)
5月
(12)
4月
(13)
3月
(16)
2月
(11)
1月
(15)
12月
(16)
11月
(11)
10月
(14)
9月
(15)
8月
(11)
7月
(19)
6月
(12)
5月
(12)
4月
(16)
3月
(18)
2月
(18)
1月
(34)
12月
(11)
11月
(14)
10月
(9)
9月
(17)
8月
(11)
7月
(23)
6月
(7)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6)
6月
(4)
5月
(3)
4月
(5)
3月
(4)
2月
(4)
1月
(3)
12月
(6)
11月
(5)
10月
(6)
9月
(1)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6)
2月
(3)
1月
(6)
12月
(3)
11月
(4)
10月
(5)
9月
(3)
8月
(5)
7月
(4)
6月
(4)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4)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3)
9月
(4)
8月
(4)
7月
(4)
6月
(5)
5月
(4)
4月
(4)
3月
(5)
2月
(5)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2)
9月
(5)
8月
(3)
7月
(5)
6月
(3)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2)
1月
(4)
12月
(4)
11月
(4)
10月
(4)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4)
11月
(4)
10月
(6)
9月
(4)
8月
(4)
7月
(5)
6月
(3)
5月
(5)
4月
(4)
3月
(4)
2月
(3)
1月
(5)
12月
(5)
10月
(3)
9月
(2)
8月
(7)
7月
(7)
6月
(3)
5月
(4)
4月
(3)
3月
(3)
2月
(2)
1月
(5)
12月
(3)
11月
(1)
10月
(1)
9月
(3)
7月
(4)
6月
(3)
5月
(1)
1月
(2)
12月
(5)
11月
(5)
10月
(10)
9月
(4)
8月
(3)
7月
(4)
6月
(4)
5月
(4)
4月
(5)
3月
(2)
2月
(4)
1月
(2)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
0 意見:
Speak up your mind
Tell us what you're thin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