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和平快報 :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最新文章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竭力合一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 下午3:19


講道內容
講題:竭力合一
經文:以弗所書4:1-16
主講:周元元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攪亂平衡 Oops]
行事為人與蒙召相稱,是甚麼意思?
有幾次在教會出入時,有兄姊跟我說:「啊!是牧師啊,你穿便服我認不出來是你。」這表示外表、打扮幫助我們辨認一個人的身分、角色。像是從一個人的穿著我們推測這個人是上班族、學生、工程人員等不同身分角色的人。不只是外表,從說話、做事的方式,更會看出不同的身分會影響我們的言語行為。像是從事科技業的兄姊會用科技的詞彙來理解、類比聖經的教訓;有生態專業背景的兄姊會愈加關注從信仰來回應受造界。的確,我們的所言所行深受我們是誰所影響。在保羅的教導裡,也如此說到:「我為主作囚徒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要與你們所蒙的呼召相稱。」(弗四1)被關在羅馬監獄中的保羅,寫信給以弗所地區的眾聖徒,勸他們行事為人要與所蒙的呼召相稱。他們蒙甚麼樣的呼召?或說,他們蒙召後是進入甚麼樣的身分,以致於要活出相稱的生活呢?
首先,他們是在基督裡被揀選的人—「因為他從創世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沒有瑕疵,滿有愛心。」(弗一4)。再者,他們是從耶穌基督得兒子名分的人—「他按着自己旨意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着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弗一5)。並且是藉著耶穌的血,過犯得以赦免的人—「我們藉着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這是照他豐富的恩典。」(弗一7)。最後,他們還是知道上帝奧秘旨意的人—「要照著所安排的,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弗一9~10)
所以,這一封信的原始收信者是一群在基督裡被揀選的人,因耶穌基督得兒子名分的人,藉著耶穌寶血罪得赦免的人,還是知道上帝奧秘旨意,就是要世人透過耶穌基督與上帝和好,恢復合一關係的人。就這樣的理解來說,無論是對當日亞細亞省的以弗所地區的基督徒,或是我們今日的基督徒來說,共有這些身分的我們,都是保羅書信寫作的對象。
[分析那個衝突 Ugh]
怎麼做?謙虛、溫柔、忍耐、愛心相寬容、保持合一
我們與初代教會的基督徒都是在基督裡被揀選的人、得兒子名分的人、蒙赦免的人、知道上帝要藉著耶穌基督使世人歸向祂。然後,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怎麼做才是活出與如此身分相稱的生命?保羅說:「凡事要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和平彼此聯繫,竭力保持聖靈所賜的合一。」(弗四2~3)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繫,竭力合一。這些勸告不難理解,也透露出初代教會面對的最大的困難是當愈來愈多人聽見使徒們的見證,而信了耶穌基督,當他們不再是少數,而是一群又一群的基督徒時,他們最大的困難是「合一」。主後第一世紀,當時,保羅與使徒們將福音從耶路撒冷、撒瑪利亞、安提阿逐漸傳開來,教會這個信仰群體已不再只是歸信耶穌的猶太人的專利,而是有更多希臘背景的外邦人來跟隨耶穌。因此,有愈來愈多的教會是由少數猶太背景基督徒與多數希臘背景基督徒所組成。猶太背景的基督徒,他們的男人出生就守割禮,他們雖然信耶穌了,也仍然在潔淨的禮儀上,吃甚麼、不吃甚麼、食物怎麼處理的規矩上謹守猶太人的傳統,以此來顯明他們敬畏上帝。希臘背景的基督徒,他們沒有受過割禮、吃東西也沒有猶太人的這些潔淨條例。自然地,當他們一起聚會,一起享受愛筵時,差異就產生了。差異本身不是問題,但當差異變成比較、甚至相互鄙視時,對教會就產生傷害。猶太基督徒瞧不起這些沒有受過割禮、不守潔淨禮儀的外邦基督徒,覺得他們比較次等。外邦基督徒也看這些吃甚麼都小心翼翼的猶太基督徒為奇怪。於是,在教會內部,因著看不慣對方和自己不同;在外部,還面對各樣的詭計、欺騙的法術、邪說的挑戰。這一群信主的人彼此相爭、無法和平共處。
這種因為信徒背景的差異,以及面對時代中政治、社會、文化的挑戰所引起的教會內彼此傷害,不僅在保羅時代是如此,翻開兩千年教會歷史,不斷重複上演。主後二世紀,當時親身跟隨過耶穌的使徒都已過世了。教會面對的內憂是「諾斯底主義」,有些基督徒主張基督信仰是一種神祕的知識,屬靈的為善,屬肉體的為惡。認為自己所擁有的神祕知識比一般教會更高級。所以如果有別的基督徒質疑他們時,他們會說:「你沒有被啟迪,所以你看不到我所看到的。」我懂得比你懂得多,我信仰層次比你高。這種因為自己所知的多而看輕別人的事情,今日仍是一不小心就從我們的言語態度中表現出來了,不是嗎?特別是我們這種唸過一點神學的人最容易犯!再舉一個例子,當時還有另一種基督徒造成教會的傷害,稱為「孟他努主義」。一位名叫孟他努的人,他受洗時曾經說方言並宣告聖靈時代的降臨,並強調基督將立刻來到。他所說的預言引起廣大的基督徒跟隨,並過苦修禁慾的生活。這群跟隨他的人自認為自己是聖靈的喉舌,認為自己比正統教會更屬靈。強調聖靈的工作不受教會群體的限制,各人可隨自己的領受來行事。也因此,引起了教會內的混亂。這種認為上帝給自己特別的感動,所以比別人屬靈的理由來分黨結派,在今日教會中,也偶而會發生,不是嗎?
聽了這些「不合」的例子,不難感受到在教會中真實的「合一」永遠是個困難,那保羅接下來會怎麼說,好叫我們不覺得「合一」是個永遠做不到的目標呢?
[大逆轉 Aha]
合一的基礎已賞賜給教會
保羅沒有跟我們解釋謙虛、溫柔、忍耐的施行細節,相反地以一句話帶過後,他邀請基督徒們去注意一件事,在他們之中,在他們的差異之外,其實有許多「合一」已經存在。保羅提出了七個一: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位,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
一個身體(one body):「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弗一23)。雖然初代教會中有猶太人、希臘人的不同背景,但是他們同樣都是基督的身體。這是他們共有的合一。放在今日我們的處境中,我們當中有自己來到和平教會信主的第一代基督徒,也有好幾代都在和平聚會,在基督信仰家庭中長大的基督徒。但是,在這個主耶穌的教會中,我們同為肢體。這同有一個身體的概念,不只是我們同屬和平教會,而是我們與普世的基督徒都同屬一個身體,連結在一個大公的教會之下。
一位聖靈(one Spirit):「因為我們雙方藉着他(耶穌基督),在同一位聖靈裏得以進到父面前。」 (弗二18)雖有許多不同,但我們是在同一位聖靈引導下,得以到天父面前。所以,當我們所感動的不同時,我們都要再去細心尋求。以致於不要重蹈「孟他努主義」所犯的錯誤(以為只有我是聖靈的喉舌)。
一個盼望(one hope):「要照着所安排的,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面同歸於一。」 (弗一10)我們所盼望的是甚麼呢?當弟兄姊妹為了所在意的事爭得面紅耳赤時,保羅的話提醒我們,我們所爭吵的內容是甚麼呢?是關於我們所共同關心的使人得救的事情嗎?還是其他無關乎這個指望的事卻耗盡了我們的力氣?
一位主(one Lord):「願頌讚歸給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 (弗一3)教會內所頌讚的、所跟隨的是同一位耶穌基督。
一個信仰(one faith):「在基督裏你們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使你們得救的福音,你們也信了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 (弗一13)不分猶太人、外邦人,因著耶穌基督,同為信耶穌而得救的人。
一個洗禮(one baptism):重要不是洗禮的方式或誰為我們洗禮,而是透過洗禮,顯明我們同是罪得赦免的人。
一個上帝(one God):一個超越萬有(over all)、貫通萬有(through all)、萬有之中(in all)的全能神。
同一個身體、同一位聖靈、同一個盼望、同一位主、同一個信仰、同一個洗禮、同一位上帝。保羅之所以有信心地勸勉基督徒要活出合一的生命,是因為合一的基礎在他們相信耶穌基督,受洗歸主的時候,已經賞賜在他們中間,已經賞賜給教會。所以,今日每次我們在禮拜中一同唸使徒信經的時候,我們說:「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宰…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們的主…我信聖靈,我信聖,公同的教會,聖徒的相通,罪得赦免;肉體的復活;永遠的活命,阿們。」我們透過信仰告白,也在提醒我們一起數算這些恩典,數算我們共同所領受的恩典。就是我們同有一個教會、一個聖靈、一個永生的盼望、一個主耶穌、一個罪得赦免的洗禮、一個上帝,和同一份信仰。
[經驗福音 Whee]
合一的幫助已賞賜給我們
當我們再次將目光集中在我們所共有的之後,再來看看我們的不同,眼光似乎也會不一樣了。保羅引用詩篇中(詩68:18)征服者從失敗者那收到貢物和擄物後,將戰利品分給軍兵的圖像,來形容耶穌復活升天後,賜下聖靈,並賜下不同恩賜給不同的人。像是有些人作使徒,有些人作先知,有些人傳福音,有些人作牧師或教師等。基督賞賜了這麼多不同的恩賜要做甚麼呢?拿來比賽?保羅說:「為要裝備聖徒,做事奉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信仰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達到基督完全長成的身量。這樣,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邪說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弗四12~14)
基督賞賜這麼多不同的恩賜給人,以積極面來說,為要裝備聖徒,做事奉的工作,來建立基督的身體,就是建造教會。使我們對上帝的兒子有一致的信仰和認識,使我們長大成熟。我認為一致的認識並非教會變成一言堂、不許有不同的意見,而是指我們對耶穌基督的認識是有一致的底線,不是誰說我認為耶穌是誰就是誰,總要根據聖經。另外,就消極面來說,這樣在信仰上的長大和成熟,也可以幫助教會不要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得以勝過一切動搖教會的人事物、得以繼續堅立。
用這樣的眼光來看待我們彼此的不同,那我們的差異和多樣性不該淪為我們爭吵的緣由,反而應該是幫助我們合一的力量。我想邀請大家一起來回想一下,今天當我們來作禮拜時,從我們走進和平禮拜堂這棟建築物開始,我們在經驗甚麼?我們踏進一棟集合眾人之奉獻(包含變賣了前人奉獻所買的幾間房舍)、多年的禱告、許多人付出建造才完工的禮拜堂,然後有招待同工提早來到教會,站在門口歡迎我們、發周報給我們(這周報是有同工每週編排、影印、裝訂的)。然後我們搭著有人固定維護的電梯上樓,在這個有人為我們打掃乾淨的禮拜堂坐下,有一位已經在家裡預備久久的司會帶領我們祈禱,委身的司琴同工的服事我們唱詩歌,還有練習多次的詩班帶領我們一起敬拜神。在每個禮拜程序中,我們看著同工為我們製作的ppt,還有坐在四樓音控室,不時確認麥克風音量適中的同工。禮拜結束後,有人為我們計算統計當周的奉獻;到了地下室,還有人在愛餐的地方為我們打菜…。我們經驗了甚麼?我們經驗到上帝真的賞賜好多不同恩賜的兄姊在我們當中,從音樂、總務到行政;從教導、司會到招待,若不是有這麼多人願意付出不同的恩賜,我們還真不能在這裡專心的享受敬拜。而為什麼我們有時我們會忘記,光是一個禮拜就用了那麼多不同的恩賜的人呢?是因為那麼多不同恩賜的人全都在專心服事上帝。所以使我們看見的,不是誰多厲害、誰又多麼糟糕,而是這些專心在上帝身上的兄姊們,幫助我們更多看見,我們雖不同,卻是同一個身體、一位聖靈、一個盼望、一位主、一個信仰、一個洗禮、一位上帝就在我們當中實現!
[朝向明朗化 Yeah]
連於基督,彼此相助,愛中增長
這份美好,也是保羅小結這段勸勉的結語,是他想引領我們基督徒更多去體會與追求。他說:「要用愛心說誠實話,各方面向着基督長進,連於元首基督,靠着他全身都連接得緊湊,百節各按各職,照着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使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四15~16)
短短十六節經文,幫助我們整理自己,想想我們的身分是誰?我們是一群在基督裡被揀選的人,因耶穌基督得兒子名分的人,藉著耶穌寶血罪得赦免的人,還是知道上帝奧秘旨意,要世人透過耶穌基督與上帝和好,恢復合一關係的人。想想我們當中合一的基礎甚麼?同一個身體、一位聖靈、一個盼望、一位主、一個信仰、一個洗禮、一位上帝。然後再從這些基礎去看我們不同的恩賜,於是我們發現這許多的不同,是用來彼此幫助的,幫助我們成為一個用愛心說誠實話的教會,幫助我們作一個信仰認識上得以長大成熟的教會,幫助我們彼此建造在愛中增長的教會,並且是一個一中有多,但卻多中合一來勝過一切分裂教會的力量(不僅是我們背景的差異,還包括對社會、政治文化有多麼不同的看法),以我們勝過分裂的合一來見證主名的教會!求主幫助我們!阿們~



--
由 Blogger 於 3/25/2017 03:19: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影片] 為主耶穌做見證(華)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7年3月19日 星期日 | 下午1:44



講道大綱】
1.  我們的信息:耶穌基督,大衞的後裔,從死人中復活
2.  我們的使命:
-    當兵的(v.4
-    運動員(v.5
-    農夫(v.6
3.  我們的資源我們的力量從哪裏來?
-    上帝的恩典(v.1,10
-    上帝的話(v.9
-    上帝的信實(v.13
默想和行動
1.  上帝的恩典、上帝的話和上帝的信實在我生活中扮演多大的角色?
2.  我怎麽能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為耶穌作見證?
金句

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導的,也要交託給那忠心而又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


--
由 Blogger 於 3/19/2017 01:4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影片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一條毛巾的記號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 | 下午4:11


講道內容
講題:一條毛巾的記號
經文:翰福音13:1-17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二月十九日
一、前言
約翰福音十三章記載,耶穌和門徒們最後的晚餐,也是約翰福音描述耶穌在世和門徒們最後的一段生活和教導。我們要從這裡來學習些重要的功課,特別是服侍的態度和作法。
二、最後晚餐中尷尬的一幕
這發生在耶路撒冷城,逾越節期的晚上,在一間樓房上的房間裡,耶穌和他的門徒們一起晚餐。或許是因臨時預備,或是秘密的聚集,並沒有其他服務僕人,也讓這個晚餐有些不同。根據當時猶太人用餐的安排,是側身躺坐在低桌子旁,大家匆匆入座就位,可能會有人略感不舒服地皺了一下眉頭,大多數人卻都忍著不去注意,那一雙雙穿著涼鞋走了一天的腳,沾滿沿路的灰塵和垃圾,可能還雜伴著動物的排泄物,就一字排開在餐桌旁,甚至可聞到些臭臭的味道,蔓延在這大家聚集用餐的空間中。但這卻不是門徒們當時最看重的事情,在路加福音中記載,在行路的過程中門徒間彼此起了爭執,議論誰將為大,這個話題還在繼續醞釀中。當門徒們彼此爭論,難以決定誰在當中是最大的時候,也是最難決定誰在當中是最小的,不是嗎?大家腦中都曾閃過,吃飯之前怎麼沒有僕人來服侍洗腳呢?這時不該要安排人去洗別人的腳嗎?但問題是,誰要去做這個替人洗腳的人呢?這個人不就在這爭論誰為大的論戰中先舉起白旗投降,他頓時就將成為這群體中那最小的一位。因著這樣,餐會中瀰漫著一些的不安和尷尬,大家都閉口不談這話題,默默地容許這樣的劇情上演著,大家都不說,也沒有動作。
三、面對我們生活中的潛規則—誰大誰小?
當我們看著這樣的門徒之間彼此的權力相爭,對我們來說實在也不陌生。人在群體生活中,即使是不熟悉的一群人,透過簡單的寒暄談話、穿著和肢體動作表達,很快就能感受到一些內在的潛規格,而在孰悉的團體中更顯得清楚,尊貴卑下的排序,反映在小至座位安排、同行走路的位置、說話和意見的份量等,甚至還有我們不是都曾聽過的俗話說「官大學問大」。雖說在這看似不那麼重視階層關係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卻依然不時可以發現這些潛規則的出現。這樣的階層關係也在一些群聚的動物中,我們從在電視動物頻道中,也曾看過像猴子、猩猩、獅子、鹿等野生動物的群體中,那最偉大的、最強壯的,統治整個群體首領,享有最大的權力,其他年輕的後輩,則不斷的挑戰他,直到有新的領袖將舊有的推翻。如果說這是動物為維護整個群體存活發展的機制,那麼看我們人在社會上努力打拼,其實也好像在人類群體中,繼續上演的類似的戲碼。或許人在當中最根本的想法,是希望有一天我有機會走到最頂端,但要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或退而求其次,去想只要我不是那最小的那位,就好了。
有時不禁會想,那教會呢?我們也是這樣嗎?在教會這個群體中,被區分為各樣的角色和身分,男生和女生、長輩和晚輩、長老和執事、傳道和牧師、團契幹部和平信徒等。在信仰團體中也有同樣遵照這樣的潛規則嗎?或是服侍中也被區分為大的、重要的服侍,以及次要的、小的服侍。會不會有些服侍,是因著明顯、體面、容易被眾人所看見,而大家比較有興趣去做。又會不會有些服侍,因著不明顯、吃力不討好、缺少讚許、少有即時的成就感,而讓大家紛紛走避。再加上消費主義的影響,好些人來教會也未曾想過,自己還需要參與在什麼服侍中,只把自己當成來參加的客人。然而,大家可曾想過,為讓整個教會和禮拜能每週運作,背後有多少人的參與和付出。如果將教會比喻為一輛車,這輛教會的車,往往由不到百分之30的人在拉車,拉著百分之70的人坐在車上。
服侍,原本是一個能讓人在信仰中成長的機會,因為藉由服侍,可以發揮上帝所賞賜個人的恩賜,作為回應上帝恩典的行動,也能操練對上帝的信心,培養對人的愛心,並增加在信仰團體中的認同和委身,從客人轉變為主人的角色,並和大家一起互動及練習彼此相愛。一個信仰團體中的關係,不該只是這樣,但我們似乎也受到外界的影響,反映在我們參與教會生活的現況中。
四、一條毛巾-耶穌決意愛到底的行動
透過這段經文,也讓耶穌內心的想法被呈現出來。第一節「…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翰福音從一開始,有五次提到,耶穌說起「祂的時候還沒有到」。而在這時,耶穌知道祂的時間快到,那是什麼時候,是人子得榮耀的時刻,是祂全然擺上的時刻。另一方面,也提到既然愛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這個到底在原文中也可翻譯為「愛到完全」,耶穌為著這些屬他的人,決意愛他們到完全。耶穌曾經針對門徒們彼此爭論誰為大,做過好些教導,也曾將一個小孩帶到他們當中,教導他們凡為主耶穌的名接待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而這次,或者說在釘十字架之前,耶穌以實際的行動代替更多的論述教導。
耶穌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倒一盆水,什麼話也沒有說,開始洗門徒的腳,一雙接著一雙。就這樣,餐會中除了原本的不安和尷尬,更再加上驚訝。大家眼睛睜大看著,嘴巴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直等到耶穌洗彼得的時候,彼得試著要說些話,「主啊,你洗我的腳嗎?」這是問句,確認耶穌真要這麼做嗎。「你永不可洗我的腳!」這是驚嘆句,因為他不能容忍他的老師,做這群體中最卑賤的事。或許在他的潛意識中,連他也沒有發覺,當他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的時候,也表達出他也不容讓自己,當有一天自己成為領袖的時候,去做同樣幫人洗腳的事。那是彼得內心潛在的驕傲,在那最後晚餐的洗腳中,耶穌用一條手巾和一盆水,給每一位門徒上了寶貴的一課。
五、我們領受的榜樣和回應
當我回想,在神學院畢業典禮前一天,學校照傳統舉辦一個差派禮拜,差派禮拜中除了詩歌、讀經和講道之外,還安排了一位神學院的老師,和一位捲起褲管的應屆畢業生代表上台,教授就在禮拜中替學生代表洗腳。那是要對即將成為傳道師的神學生來說,三年來在神學院中所學各樣的裝備訓練之外,最後的提醒。我還記得當天的景象,大家在安靜中看著學校的鄭仰恩教授,聽見他倒水的聲音、看見他洗腳的動作、擰毛巾,再慢慢地擦乾。
或許有人會解讀為矯情或做作,為什麼刻意要在眾人面前洗給大家看呢?但那情景真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於每次當我回到台神的禮拜堂坐下時,都還會記得這一幕。那是在離開神學院前,最後提醒的一項功課和記號,關於順服和捨己的角色,無關乎我們日後在哪裡服侍、以後會做些什麼,也無關乎牧會的果效如何,而是我們從耶穌所學習的榜樣和態度。
就如13:3所記載,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且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又要歸到神那裏去。耶穌深知自己的權柄和身分是什麼,不會因為做了僕人的洗腳而降低祂的身分。我們的主耶穌從天上尊貴寶座降下,甘願卑微,成為人的樣式,甚至捨命捨己,且死在十字架上,為要成就祂從神所領受的使命。耶穌在這裡為我們立了榜樣,並有應許說「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換言之,耶穌親自做了榜樣,並說照著這去行就是有福的。
六、試想如果在教會中照著耶穌榜樣行,教會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在從年初到這段時間,我們將教會的異象「成為萬民的祝福」,先藉由個人靈修、穩定禮拜、裝備造就,成為「連結於神,領受祝福」的具體行動。同時,為要「連結於人,成為祝福」,同時透過屬靈夥伴、福音朋友,以及參與服侍來達成。參與服侍,雖然也關係到個人的恩賜才幹,還有需要足夠的裝備訓練,但是更先要建立好正確的服侍心態,才能鼓勵的人參與在教會的服侍中。做事的心態很重要,服侍的心態更是重要,因為要是心態不正確,原本服侍是回應上帝恩典,並幫助人成長的好機會,反倒成為受傷、信仰受挫折、灰心的原因,甚至影響原本的信仰熱情。
我們來試著想想看,教會的服侍如果照個耶穌的榜樣,會是什麼樣子?如果將耶穌的榜樣,化為一項項教會生活的行動,那在生活中服侍會是怎樣的呢?
1.小事的服侍
    我們會看見一些人,做在一些「小事的服侍」,因著願意為陪伴人的緣故,主動幫助陪伴人,接續走第二里路。在教會生活中,總有一大堆零星繁雜的瑣事,像是整理桌椅、招待指引、禮拜結束後歡迎新來的朋友、關心突然沒有來教會的兄姊、為賴上的代禱事項擺上禱告、庭園園藝整理、愛餐打菜等。當我們知道這些需要的時候,沒有人能說,我的身分不適合做這些,也不因著看自己手邊的事情比較重要,而忽略這些各樣的需要。在服侍上,我們的眼光往往被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動所吸引,卻可很惜地忽略那些慣常、細微卻有價值的小事。有句話說「魔鬼就藏在細節中」,說的是看重細節才能把事情做的完善。但我要改說的是「成為別人的祝福就在細節中」,我們說基督徒要成為光成為鹽,但基督徒絕大多數做光做鹽的機會,就在這些細微的小事中。
2.隱藏的服侍
我們會看到一些人,默默在做著些「隱藏的服侍」,教會服侍也有一種態度上的危機,就是希望自己所做能讓別人看見。但是如果這些服侍在暗地裡進行,並相信上帝會親自報賞,勝過別人的稱讚。同時在團體中,有更多默默擺上的服侍,會讓整個團體的氛圍,感受到一種更深刻的愛和感動,讓這教會生活更具吸引力。可能說不上來那是什麼,但我相信和這有關,就是不高舉自己,只散發出主愛的馨香,藉由許多隱藏的愛,成為這愛的團體穩固的基礎。
3.保護人聲譽的服侍
我們會看見一些人,在作「保護人聲譽的服侍」,避免在人背後的毀謗和說人閒話,因為我們太容易用宗教的語言,掩飾那些本質上依然是批評毀謗的話語。或用關懷的名義,為的是聽聞那些耳語傳達的八卦。或許你會問說,牧師,這也是服侍嗎?是的,這也是服侍。這會讓教會生活中更多一份的寬容和厚道,當聽聞這樣話語在傳播時,有人就會用他的服侍,適時地用智慧的話語提醒,阻隔背後的批評,這也是何等需要的服侍。那如果真希望給人建議呢?就私下直接找當事人給建議,這樣的話會比較中肯和實際。
4.跨出自己舒適圈的服侍
我們會看見一些人,願意開始「跨出自己舒適圈的服侍」,在教會生活中找到自己服侍的地方,當更多人願意委身在一個服侍時,教會就會更像耶穌要教會成為教會的樣子。在好幾次聽南園教會俊佑牧師分享,南園教會的每一位兄姊,都至少有一處他可以參與的服侍,或主日學、預備愛餐、招待、影音、探訪、小組長、收拾清潔等。每次去到南園教會,真感覺到那種彼此同心,互相洗腳的感覺。雖然人數不多,卻是真實教會生活的呈現。
親愛的弟兄姊妹,牧師也邀請大家,你是否願意在這新的一年,在教會各樣事工的需要中,像擺在我們前面耶穌的榜樣,至少找到一項你我委身的服侍。從沒有到有,從零到一是最困難的,但如果我們願意跨出自己的舒適圈,上帝會親自帶領,如果你還不清楚在教會中可以參加什麼服侍,也請你先為這些禱告,求神引領你,讓你看見教會需要的地方,正是你可以發揮恩賜的地方。你可願意讓自己有機會試試看,在服侍中經歷這份美好。已經在服侍的兄姊,也求主打開你的心和口,去邀請人一同來參與。
七、結論:一條毛巾的記號
最後,讓我們注神默想耶穌身上所披的這條毛巾,成為一個象徵的記號。聖經中有好幾處提到關於一塊布的經文。這塊毛巾的布,雖然不像摩西臉上的帕子,映照著上帝的榮光。這塊布也不像是以利沙身上,那件從以利亞所交接的尊貴外袍,象徵榮耀、傳承和能力、責任和使命。或許我們有一天也終將承接像以利沙那樣的責任和使命,但在那之前,耶穌先要我們看見這一條毛巾,那在小事上的服侍,在團體中甘願成為一位服侍人的人,甘願看見教會生活中的需要,就帶著這條毛巾來服侍。對我來說,我真願在我年老的時候,回顧自己一生的服侍,不管有沒有摩西的帕子的榮耀、或是以利沙身上的外袍的能力,都不能取代或失落那耶穌交給我的這一條毛巾。而我深信,當我年老時回顧,如果這條毛巾是常常使用,甚至因此破舊的時候,我相信這將是我侍奉主中最美好的回憶。還是當我們到主面前的時候,會恭敬的交還給主一條完全沒有用過的新毛巾呢?親愛的兄姊,你呢?可願意一起來,將你身上這條毛巾預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來回應今天的信息。



--
由 Blogger 於 3/18/2017 04:11: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影片] 哪裡可以找到耶穌(華)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 下午2:10



講道大綱】
一、前言:警醒的心 等候耶穌的再來
二、本文:等候耶穌再來,我們應如何預備心
  (一)「加利利人哪,你們為甚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
         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使徒行傳1:11
  (二)「耶穌將要再來」是聖經明確的記載以及基督門徒終極的盼望。
  (三)「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
         惟獨父知道。」馬太福音24:36
  (四)馬太福音2531-46節耶穌的比喻,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方向。
  (五)「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馬太福音25:40
  (六)德蕾莎修女的祈禱文。
  (七)去找你自己的加爾各答。
  (八)「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帖撒羅尼迦前書5:19
三、思考:看不見耶穌的時候,我們可以做甚麼
  (一)因為愛和關懷的緣故,我們是否願意--陪伴他人多走一哩路?
1.   「有人強逼你走一哩路,你就同他走二哩。」馬太福音541
2.   蘇利文老師開啟了海倫凱勒廣闊的心靈世界。
3.   孤兒院老修女陪伴蘇利文走第二哩路,將蘇利文從黑暗世界中帶出來。
  (二)我能為和平教會做什麼?
1.   和平教會目前的現況。
2.   教會裡面有多少人是你認識的?是你熟識的?
3.   新朋友需要多久的時間?才可以融入和平教會?找到屬靈的家?
 四、結論- 行動的邀請,我在那裡可以找到耶穌。
1.   行動一:電梯讓給長輩及有需要的人,多走幾個樓層。
2.   行動二:每週找幾位不熟悉的會友請安問好。
3.   行動三:主動詢問「是否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
4.   行動四:多停留教會一小時。
          期待我們都「甘願為主做憨人」
                上帝要因為每一個會友都「甘願為主做憨人」,
                     上帝就要興起我們和平教會!

--
由 Blogger 於 3/12/2017 02:10: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影片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在世界裡活著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7年3月11日 星期六 | 下午3:22



講道內容
講題:在世界裡活著
經文:路加福音10:25-37
主講:陳光勝傳道師
時間:二0一七年二月十二日
前言
各位兄姊平安,昨天是元宵節,不知道多少人吃了元宵。每次冬至與元宵,湯圓與元宵,總是讓人分不清楚吃的是甚麼。聽說是作法不同,總之吃到肚子裏,熱量都是很高的。還有,過了元宵,舊曆年也算是過完了,新的一年算是正式展開,明天也許多學校開學,大家都得動了起來。新的一年,我們從新曆年開始,就一直在談未來教會的藍圖目標,今天與各位分享的,是關於「福音朋友的部分」。
一個故事
首先先跟各位分享一個故事。有一間公司,一個工程師忽然接到了一個消息,公司的客戶,因為自身的失誤,造成了原來運作中的系統當機,客戶十分緊張,要求工程師立即到現場協助。這個工程師手上正進行其他的專案,一來實在分身乏術,二來客戶的態度又非常的不友善,於是他拿起電話撥給了部門經理,請求經理的支援。不過經理正在忙著跟老闆開會,無暇處理,要他設法處置。這個工程師又撥了電話給該專案的專案經理,想著專案經理對專案比較清楚,應該能夠及時協助,沒想到,專案經理忙著處理其他專案,也無暇顧及,要他好好地回覆客戶。這個工程師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忽然接到了另一個部門的工程師來電,表達願意出面處理這件事情。才使得這個工程師心裡的大石頭,終於放了下來。雖然兩個部門平時為了完成專案,對於公司的資源分配一直有所不睦,但是當這通支援的電話撥來,工程師還是感激萬分。事實上,我們的生活當中,不論自己所處的場域不同,是否都有類似的經驗?那就是或許在我們的需要上伸出援手的人,與我們並不親密,甚至或有不愉快,但是當一起面對一個難處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彼此好像正是站在同一陣線一般。一種特別的親密感,不在於本來的關係或距離,乃在於面對真正需要的供應。
聖經中的故事
今天的經文,紀錄了一個律法師與耶穌的談話。經文中提到「試探」,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為,探探耶穌的能力,故意提出一個思想上的論述來與耶穌做討論。其中可能包含了對於耶穌學習背景的挑戰,更包含了對於耶穌時常公開講論的身分做一個確認。簡單的說,這是一個熟讀聖經的人,對於一個教師的挑戰。一開始,兩方的論述在於對聖經基本的定義做一個釐清。也就是說,律法師一開始算是自問自答,因為耶穌讓律法師自己回答。接著律法師循著這樣的內容,問到了核心,那就是怎麼來定義這裏文字中所表達的意義。
鄰舍的意義
律法師問「誰是我的鄰舍呢?」這個問題一開始聽起來一定很奇怪,但是當我們知道他們是對聖經的定義作出澄清的時候,我們就能明白。這個律法師想問的是,「用全部的愛來愛上帝我們都沒有異議,但是愛鄰舍是甚麼呢?」把律法師的問題重頭來看,律法師表達,怎麼樣的愛鄰舍,才是進入永生的道路呢?而行動本身不是問題,對象才是問題的核心。因為只有確認付出的對象,才知道要怎麼做。而對於這個對象的討論,必定是當時的學術圈常常被討論的問題。我們很快的從結論可以看見「憐憫人的成為受害者的鄰舍。」也就是「受害者是憐憫人的鄰舍」。只因為他們為了這個憐憫的行動,生命就產生了關聯了。
誰是我們的鄰舍
不過耶穌也不是馬上說出這個答案來,他用了一個比喻,裡面除了出現的祭司與利未人。更重要的是伸出援手的人被設定為一個撒瑪利亞人。大家如果記得一個在井邊與耶穌談道的撒瑪利亞人,就知道撒馬利亞人與以色列人向來不合。這個歷史要從所羅門的後代羅波安講起,不過我們簡單的說,當以色列人分為南北國後,北國以色列的所在地就是「撒瑪利亞」。而帶領以色列建立北國系統的耶羅波安,為了擔心眾人因為信仰原因需回到耶路撒冷,而在「撒瑪利亞」建立了新的信仰中心。最後北國被滅了,亞述帝國遷移了一群異邦外族進駐「撒瑪利亞」,在這些異邦外族與尚留在此地的猶太人通婚之後,就產生了這群,有著特殊上帝信仰,卻血統並不純正的撒瑪利亞人。
這群血統不正,信仰不純的人,與以色列人長期不合。除了以色列人不承認其猶太人的血統,更是因為長期信仰傳統的分裂,兩方人士衝突不斷。這種頗有張力的存在,成為耶穌故事的主角,律法師當然聽得出耶穌的弦外之音。不過在耶穌拋出「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的時候,律法師也不得不說「是憐憫他的。」
甚麼是鄰舍關係?正是憐憫人與被憐憫人的關係。
耶穌設故事的意義
耶穌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因為耶穌趁著這個機會,重新挑戰了以色列人自認為「選民」的迷思,也挑戰了「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這樣的思維。不過請不要誤會,耶穌當然不是說,親近我們的人不是我們的鄰舍,耶穌挑戰的是,縱使那看似與我們為敵的人,也有可能是我們的鄰舍。
我們的鄰舍
耶穌在故事中,提到了祭司與利未人,許多人總想著,這兩個身分,是否有耶穌想要提醒與挑戰的意義。不過如果我們這樣想,很容易就陷入了「只要我不是祭司或利未人」就沒事了的錯覺。事實上我們可以簡單的看成,縱使我們以為我們可以依靠的,有能力的人是我們的鄰舍,不過真正的鄰舍,其實是在生活處境中與我們有真實關聯的那個人。不在於他本來的能力與立場,乃在於他與我,我與他是否因為生命際遇而產生的關係。許多基督徒都想著,這個世代邪惡,希望上帝趕快來,滅了這個世界。我想,若是這樣想,真的很難看見,在這個世界上誰是他的鄰舍。事實上,正因為我們在這活生生的世界上活著,我們必要看見自己在這片土地上必要與人產生關聯。而這些人就是我們的鄰舍。
我們的福音朋友
不知道兄姊有沒有發現,這些所謂的鄰舍,不一定是我們的弟兄姊妹,不一定認識上帝,更甚者,他的信仰與文化都與我們不同,那麼我們如何來理解鄰舍這個概念,或許就讓我以「福音朋友」這樣的概念來與兄姊們分享。接著我們試著來看看,就福音朋友來說,我們將會面對那些人?首先讓我先分成兩個部分。
相近之人
第一部分就是離我們比較相近的人
1.好友
第一種,我們一定很容易理解。那就是我們旁邊不認識耶穌基督的好朋友。因為是我們的好朋友,自然與我們的生命有許多的關聯。我們也期待著他們有朝一日能夠認識上帝,經歷生命有主耶穌真好的喜樂。
2.職場的夥伴
第二種人是我們工作,或生活領域一起做事情的人。這些人常常就在我們的生活旁邊,很容易見到,有時候也能好好的聊上一些話。當聖誕節,活是教會有一些福音聚會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想到他們。因為當我們因為經歷上帝恩典的帶領,我們也會期待這些在我們生命旁邊出現的人,有機會經歷我們所經歷的。
3.生活的親人
第三種人是我們的親人,譬如傳道娘的媽媽,我們一起為了她有機會認識上帝禱告了十幾年,她從一點也不想跟我們談與信仰有關的事情,到現在願意讓我們為她禱告。雖然路可能還很長,但是這些不認識上帝的親人,常常是我們最掛念的一群人。我們真心的期待,這些至親,也能與我們一起經歷在上的樂園的美好。
4.自己的孩子
第四種人則是我們的孩子。事實上,我們有了這個信仰,卻無法期待我們的孩子,能因為我們自己生命的經歷而真實的認識上帝。當我們在喜樂或困厄之時深深看見上帝的同在,我們卻無法讓我們的孩子,有與我們一樣深刻的感受。他們或許知道,我們所相信的上帝與其他的神明不同,不過,他們不一定能夠理解,生命中有我們的陪伴,還需要上帝做甚麼?我們一路走來,不論是擇偶、工作、生活與經歷種種際遇都因為上帝而充滿感恩,我們必然會期待,這樣的恩典,不只是給我們,也能祝福我們的孩子。
5.討厭之人
第五種人則是最難的。這些人正是我們生命當中最令我們難受痛苦的人。這些人有可能只是觀點跟我們不同,也有些是會傷害我們權益的人,更甚者有些人是逼迫我們的人。在馬太福音中五章43,44節,耶穌說「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別看耶穌的比喻用了撒瑪利亞人,他們與以色列人的嫌隙,嚴重的,甚至會彼此傷害。這種情況下,你還願意為這種人禱告,祈求上帝保守這種人,讓他有機會認識上帝嗎?這種人,你還看他是你的鄰舍,願意他得到生命的好處,真實的認識上帝嗎?
較遠之人
第二部分的人,看起來離我們比較遠,我們彼此的生活好像沒有關係,不過事實上,我們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時時的影響著彼此
1.偏鄉需要之處(偏鄉,特殊身分之兒童家庭)
第一種就是偏鄉需要之處的人。在台灣各地有許多資源不平均的問題,有些地方,資源多到用不完,有些地方則是為了能爭取到一點經費四處碰壁而不可得。另外因為社會精神壓力的高升,家庭問題越來越多,也造成高關懷的孩子越來越多。學校或社會中受到霸凌、歧視的問題層出不窮。許多時候,對我們來說,我們自己的生活都忙不過來,怎麼有時間來照顧這些人。不過當這些人的問題我們不願一起來面對的時候,這一切就必然造成更嚴重的社會損害,而影響到我們。消極的想法是我們因為害怕受到損害而必須要面對,積極的事實,卻是我們因為經歷上帝的愛,而願意眾人都得到上帝的祝福。我們怎麼看,或許會影響我們的行動。不過事實上,這群人也是我們的鄰舍,我們的福音朋友。
2.宣教地
教會去年因為與精兵協會的合作,出了好幾梯次國外的短宣隊,讓許多人看見除了這片土地之外,正有許多缺乏的人。這正如一百五十年前宣教士來到台灣看見台灣的需要一樣。沒有這些宣教士的付出,沒有今日我們的信仰。而他們因為感受到上帝的愛與恩典的豐富,願意把我們當成他們的鄰舍,帶祝福來到我們當中。今天當我們有點能力,是否我們也可以將祝福帶往那些福音最難進入的地方呢。
3.結構性公義
第三種是許多人難以理解,卻總是影響我們生活的部分。這稱為結構性的公義,也就是說,在一個社會的系統中出現了問題,使得有些人的好處建立在其他人的犧牲上面。大家最常聽說的例子是,當我們喝了一杯從壓榨非洲童工所採收咖啡豆的咖啡時,我們正扮演著這壓榨人力的幫兇。事實上這是一個很難的議題,並非三言兩語就能講的完。不過如果我們知道,我們現在所做的每件事情,正影響另一個人,甚至損害著另一群人,我們是否會有不同的行動呢?我們的鄰舍不只是住在我們身旁的人,那個因為我們的一舉一動而受到影響的人,他們也是我們的鄰舍,我們的福音朋友。
我相信除了我分享的這些,各位兄姊也一定想到了許多,或許我還沒想到,也或許我根本尚未接觸到的族群。但是不論是甚麼樣,經由甚麼樣的途徑接觸的人。只要我們在這個世界裡活著,我們與他們的生活產生了關聯,我們就是鄰舍,而他們就是我們的福音朋友。主耶穌要我們傳福音到地極,不正是讓我們的眼睛看到這個世界各個地方的需要嗎?
傳福音的幾種態度
或許說起福音朋友,就得談談傳福音。許多人說,我不向某某某那麼能言善道,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說話,傳福音對我來說,真的太難了。事實上,如果我們這樣想,那真的是對傳福音的一種誤解。耶穌比喻中的好撒瑪利亞人並不是跟這個受難的人確認了信仰價值,才開始幫助他的,事實上,他的行動本身就是福音傳楊最直接也最真實的實踐。以下我們就來談談,傳福音的幾種態度。以下我們分成幾個面向來談。
1.性格 積極、溫和、內向(做好份內事彰顯基督芬芳)
首先,我們先以從性格方面來談談吧。有些人態度積極,我曾聽說有傳道人,一上計程車看到司機滿車的神像,便開始跟他談起信仰。他一上車就問司機「你很沒有平安喔」,沒想到話才說完,司機就哭了,然後他很順利的最後邀請司機一起做決志的禱告。這等人,對於開口講傳耶穌一點也不覺得害羞。走在路上,看見人就傳。雖然有些人,不小心會讓人很有壓力,但是這等人積極用心的將耶穌介紹給不認識耶穌的人,真的十分勇敢。
不過有些人,態度比較謙和。一般來說,他不會主動跟人談起耶穌,但是在發現有需要的人生命有所軟弱時,會主動邀請,或是為人禱告,或是用心協助。總是讓人心中充滿溫暖,不至於害怕被強拉進信仰團體,但是又會接受這些人在信仰上面的堅持與用心。
 當然,也有一些人,實在不容易與人談起信仰。除了在人前清楚表達自己是基督徒的立場外,平常並不會主動與人談及信仰。但是他們在自己的工作職分上盡心,在生活上喜樂。總讓人羨慕起他們的生活。甚至吸引人想了解,這樣的生活是如何才能得的。我們都知道,那是因為這些人,雖然性格比較內向,不過因為真實活出基督生命的樣式,那樣的香氣,總能吸引人來到上帝的面前。或許他們不善於傳講,但是用生命傳揚的福音,依然是如此的美好。
不論是積極或是內向,不同性格的人,總能在傳福音的事情上,帶出美好的果效。
2.方向 談基督、談生命、談生活
接著是傳福音的方向。人生在世,常常得面對的就是活著的意義。許多人,心中沒有上帝,無法明白自己的價值,總以為有錢,能活著就是人生的一切。不過心中卻必然有一股不甘願,一股想尋求生命意義的念頭跑出來。讓自己不只是活著,更希望活得精彩一些。神學家多瑪斯·阿奎那在他的著作中就提到,上帝是終極的大光,而人們的心中都有一股追求光的慾望,在不認識大光的時候,總會追求小光,但是這些小光的最後,都將引進大光裡面。談福音許多時候,我們跟人談生命,談生活,甚至變談起了基督。這是因為我們的生命中,沒有基督便活不下去。還記得有一次,跟一群愛主的基督徒在佈道會的服事中分享,我們很難想像沒有基督的日子,因為沒有基督,我們不知道如何活,如何做事。沒了基督,連呼吸都覺得是多餘的。是的,在談性格的時候,我們提到了不同方式傳揚福音,但是當我們談起與人分享福音的時候,談基督,談生命,談生活,都能真實的讓福音進入我們鄰舍的生命當中,成為他的祝福。
3.方式 直接談、辦活動、用生命
最後是關於傳福音的方式,其實這個各位兄姊的經驗必然比我豐富。因為各位兄姊總能在傳福音的工作上為主擺上自己,不論是直接與人談福音;或是經由各種活動讓人經歷基督信仰的美好;甚至只是活出基督的芬芳。總之只要願意,讓人透過自己的生命看見基督,福音就傳開了。
馨香之氣才能吸引人
有時候會聽見有些人說我太年輕,我說的話沒人願意聽,我可能不適合傳福音;有些人說我太老了,與這個世代的人有代溝了,我可能不適合傳福音。又或者說,我太忙,我拙口笨舌等等。我想那是因為我們以為傳福音只能用言語傳罷了。事實上,傳福音不論性格,年齡,方法。當我們願意的時候,我們只要用我們可以的方法,福音總能傳開的。
以前有人曾經因為包油條的紙上面的經文而認識上帝,有人因為聽見好聽的詩歌而認識上帝,有人因為走在路上被傳福音的人所說的話吸引而認識上帝,甚至有人因為一個麵包,有人因為生命中的一個陪伴。福音真的被傳開,不必然是一個準備完全的道理,許多時候福音被傳開,需要的是一個活出基督香氣的生命。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那就是禱告。甚麼都不能做的時候要知道,我們的禱告是很重要的。當我們願意每天擺上,為我們心中掛慮的福音朋友禱告,我相信上帝聖靈的工作,必會成就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美好。另外每年聖誕節前我都會發起一個小活動,就是邀請兄姊把自己想邀請的福音朋友寫下來,天天為他禱告。試著邀請這些人在聖誕節的時候與我們一起歡慶這美好的時日。這也是一種方法,一個機會,更因為當我們一起在歡慶這美好日子的同時,我們讓人們有機會看見我們生命所散發的味道。

另一個故事
結束前我再講一個小故事。二三十年教會界在與人分享信仰美好的時候,總是會講一個小比喻「這個信仰是如此的美好,就好像桌上有一條好吃的魚,不論我再怎麼介紹,怎麼推銷魚的美味,不願意拿起筷子的人,總是無法真的感受到。但是若願意拿起筷子來夾一口,當嘴巴真實吃到的時候,人們便會被這個美味所深深吸引。」我想應該許多人都聽過這個比喻,不過這個比喻有進階版,那就是當遇到害怕吃魚的人來說,這個比喻根本就一點都不吸引人,甚至令人聞風喪膽。甚麼?基督信仰就跟吃魚肉一樣?那我不敢要了。其實這個進階版想要提醒人,傳福音的方式不只一種,面對這個世代不同的人,甚麼方式能夠讓基督的芬芳真實的傳開來,就是好方法。
結論
最後我想,要問「誰是我們的鄰舍」之前,是否先得問問我們自己「我是否在世界活著」。正因為我們真實活在上帝所創造的是世界裡,我們在乎著每一個在我們生命當中上帝所創造的人,我們才會開始想要傳福音。或者更精確地說,我們才會希望所愛之人經歷福音的大能。

是的,沒有「愛」,我們根本不在乎任何人發生了任何事情。有了「愛」,縱使離我們很遠的人,我們也希望看見他的生命經歷上帝的美好。我很喜歡問年輕人一個問題【福音是甚麼?】是的,福音就是關乎我們生命的好消息,那個我們自己經歷了的美好,我們也希望別人得到。那絕對不只是為了跟上帝交差,好像業務員拉生意,直銷做推廣,乃是我愛你,所以我希望你也跟我一樣幸福的期待。
願我們都成為我們周遭人的好鄰舍,也願我們生命中每個福音朋友,有機會一個又一個的得到跟我們一樣美好的祝福。那就真的是福音了。
詩歌
今天的詩歌,雖然題目是【今佇青年時代】【今值青少年期】,好像是鼓勵青年人的詩歌。不過詩歌後面提到的在這個世界上用心的過生活,盡心竭力的讓人看見基督,是我想要與大家一起學習來回應上帝的內容。也就是說,不論兄姊我們現在幾歲,在恩典上帝的眼裏,我們都是正值青年的時期,願我們以這首詩歌,一起來回應我們的上主,乃願意我們一生,真實活出基督的香氣。



--
由 Blogger 於 3/11/2017 03:22: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影片] 服侍是一種生活方式(華)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 | 下午2:23



講道大綱】
一、前言
耶穌講論這個比喻的情境和目的。
二、用三個問題來更貼近這經文
問題一:這位領一千兩銀子的僕人到底在想什麼?
問題二:這位主人真的是一個嚴厲的人嗎?
問題三: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樣公平嗎?
三、以一個真實的故事來回應這個比喻。
四、結論:服侍是一種生活型態,你我如何回應。
默想和行動
1. 你心中認識並經歷到的上帝是怎樣的一位上帝?祂是對你嚴厲要求的嗎?還是慈愛憐憫的呢?試想這將如何影響你服侍的態度。
2. 在本週給自己一段安靜時間,盤點自己的恩賜才幹、興趣專長、時間和金錢,默想自己如同這比喻中的僕人,並思想趁著你我都還有機會,從中選出一項就去行動。
金句
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馬太福音2521)

--
由 Blogger 於 3/05/2017 02:23: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影片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3/04/2017 04:57:00 下午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 下午4:57


講道內容
講題:同來建造
經文:歷代志上28:6-21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二月五日
一、前言
七十歲是一個怎樣的日子,對人來說,想必是生命中一個特別的日子,對一個教會來說,亦是如此。今天我們聚集在此,為要慶祝和平教會70週年,牧師請大家先跟左右兄姊說:「今天特別高興能和你一起在此敬拜上帝」。想現場調查一下,四年前的二月你在這裡嗎?2013年2月2日,是新堂獻堂的感恩禮拜,現場在的請舉手。再調查一下,那十年前,2007年2月初教會六十週年的感恩禮拜,現場在的請舉手,你們都看過十年前的舊堂。那再調查一下,七十年前的2月,你在這裡的請舉手?大家是否會覺得時間過得好快,真的需要好好把握每一天。請看這張照片,1951年3月29日,這是和平教會第一次獻堂的照片,這次我在預備講稿時,看很多舊照片,當再仔細去看的時候,可能會有意外的發現。我看到這張照片中右後方有聖經經文,是歷代志上29:10-18節,跟我們今天要查考的經文相關,在歷代志上28章是大衛王對百姓官長的信息,接續29章則是所羅門王建造聖殿完成的情景。在這裡不只是提到如何建造聖殿,更是大衛王對信仰的傳承和分享,牧師今天就要用這段經文,成為我們教會七十週年的信息。
二、經文背景(歷上28:1-5)
28章一開始,1-5節記載大衛王招聚以色列各支派首領和各文武百官來,在眾人面前說起自己是何等蒙恩受揀選的人,恩典的領受有先後順序,蒙恩後必產生感恩的心,感恩也會藉由表達和見證恩典。這樣的分享完全沒有自我的顯露,只知榮耀神,就會更加謙卑,這段描述正是如此。這是大衛在年老時,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時刻,在眾人面前表明想要建聖殿的願望,但上帝卻不允許,因為他手裡流過很多人的血。大家想想,上帝這樣的回答,對大衛來說會不會覺得可惜或遺憾?或許會,畢竟這是他最想表達上帝揀選感恩的回報行動,但也不完全會,因為大衛他謙卑順服,相信上帝有更美好的帶領,他建造聖殿的動機不是為了榮耀自己,而是為榮耀上帝。所以,就可以用不同的眼光來看這結果。
三、經文分段解釋和應用
(一)建造聖殿和遵行神的誡命(28:6-10)
1.尋求和遵行的重複出現
在第6-10節,大衛在眾人面前,說起雖然他無法為自己建造聖殿,但上帝揀選方案是要他兒子所羅門來建造,更重要的是要大家遵守上帝的誡命。大衛王勸勉兒子所羅門「當認識耶和華你父的神,誠心樂意事奉祂」。在這段經文中,重複出現「尋求、遵行」的字詞,表達大衛要所羅門王和當天所聽到的眾百姓,都要尋求上帝,遵行祂的誡命。
2.融入經文角色中的落差和省思
然而,另一方面當我在讀這段經文時感到一種落差。因為我們在讀經時往往將自己融入經文中,和當中的人物認同。但在這段經文中我卻特別感覺到一種落差,差別在於我們深知自己不是所羅門,我們並沒有那麼大的智慧,讀經時習慣的對號入座在此有點格格不入。但當我們觀看上帝在歷史中的作為,上帝確實在不同時代都興起一群屬於祂的人,邀請他們一起同工。我們雖然不像所羅門那麼有智慧,但我們所相信的上帝是大衛和所羅門相信的同一位上帝,只要我們真誠的敬拜祂,在尋求神和遵行神誡命上面用心預備,上帝為我們預備的更多。回顧和平教會過去70年間,一同經歷許多台灣社會、政治的變遷,也共同面對教會土地取得和兩次的建堂等,上帝都在這當中為我們豐富預備。重要的是,這位我們和平教會信仰前輩的天父,是否也是你我的天父,你我是否繼續尋求祂,並願意遵行祂的誡命法度?
(二)從神領受建造聖殿的啟示(28:11-19)
1.尋求領受異象的歷程
接續的11-19節,大衛將他從神啟示所得的聖殿樣式,以及各樣器具分兩告訴所羅門,指示被靈感動所得的聖殿樣式、獻祭組織安排,以及各樣器皿的分兩。雖然經文中沒有多寫,到底大衛王是怎樣領受上帝給他聖殿樣式,是用畫出來,或是看見未來聖殿的景象,我們不得而知,但這顯然是一個領受異象的過程,也值得我們尋求神顯明祂的心意。
2.著眼在金銀的器皿
同時,在這段看似繁複又詳細的經文中,最吸引我去思想的,是記載在上帝聖殿中許多用金子和銀子做的器具,像是金燈台、金燈、銀燈台、銀燈,陳設餅金桌子和銀桌子,精金的肉叉子、盤子、壺,金碗和銀碗,精金香壇,還有用金子做基路伯,就是保護放在兩位基路伯中間,安放約櫃的聖物。請大家想想,這是何等的榮耀,就在聖殿中成為尊貴的器皿,這真的是何等美好的機會。
我們可以想像,這些金銀是從大衛和百姓中甘願奉獻而得的。有的可能是祖先從出埃及時拿來的,也有的可能是從和其他族征戰得到的,或是自己辛苦耕作飼養牛羊,在市場中交換來的,而這些金銀,竟然都可以成為整個聖殿的一部分,實在是何等的榮耀,何等美好的事。但也請注意,這些金銀都不是照著原本的樣式被放在聖殿中,而是要照著上帝所訂的樣式,照著上帝所訂的分兩,不大不小,再經過火的淬鍊、經過匠師的雕琢,不在分你的我的,互相配搭,終究才成為聖殿中的器皿。親愛的弟兄姊妹,現在你我的生命,是否也如此,在這七十週年的感恩禮拜中,你我是否願意有份於教會的建造中,將我們原本的生命時光用在尋求神,遵行神的誡命。聖殿是什麼?不在於硬體的建設,而更重要的,是聚集並建造一群尋求神、遵行神誡命的人,聖殿,正為了這樣的目的而被建造。
3.和平教會在建造什麼?
同樣的,我們也要問自己,我們和平教會在建造什麼?從過去到現在,到將來,什麼是和平教會在建造的重點。牧師要說,我們和平教會的異象,從一開始就是族群融合、多元、彼此和平(和和氣氣)的一群人,從這逐漸到更具體領受的異象--「成為萬民的祝福」,如同我們在今天的啟應文中所啟應的,在不同面向中去逐步實踐。成為萬民的祝福,不在於我們有多少可以給別人,更是讓上帝透過我們使「祂的祝福」臨到周圍的人。為了這樣的目的,我們需要更渴慕神、尋求神,也是我們今年一再說的,為要朝「成為萬民的祝福」來邁進,我們需要「先連結於神,領受祝福」,透過個人靈修、穩定禮拜、裝備造就來進行。接續,我們也要「連結於人,成為祝福」,透過屬靈夥伴、福音朋友、委身服事,使和平教會,成為先領受上帝祝福,再使上帝透過我們成為祝福別人的管道。教會所看重的,是「以建造人的生命」為核心價值,「形塑培育生命的教會文化」是和平教會要建造的,而這樣的建造,是一直在進行的現在進行式。
(三)勸勉堅固年少的所羅門(28:20-21)
1.看見摩西和約書亞的影子
在第20-21節,大衛王再次勸勉堅固年少的所羅門,對他說「你當剛強壯膽去行,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耶和華神,就是我的神,與你同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大衛和所羅門,就彷彿看見摩西和約書亞的影子,大衛王所說的,就如同摩西當初指示會幕的建造,勸勉鼓勵約書亞一樣。除此之外,大衛王也讓所羅門看到,不單單只有你要承擔建造聖殿的責任,也看看周圍,你並不孤單,因為還有一群人樂意要和你同工齊心來建造。
2.何時我們可以確信的說—耶和華「我的神」與你同在
對今天有份在70週年感恩禮拜的和平教會兄姊來說,我們當中有些人,在生命中一路走來與和平教會息息相關,在過去參與並見證教會蓬勃的發展,從10年前慶祝六十週年時正預備建堂,到現在在新堂中歡聚敬拜。我們當中也有些人,可能從沒有看過以前和平的禮拜堂是什麼樣子,也能夠過這次在七樓精心策畫的文物展覽,去觀賞舊堂時留下的文物,教會歷史的照片和大事記及影像影片,還有和平鐘和庭園中的鐘塔,讓我們增進對教會歷史的認識。還有在這裡出生的小孩子,真需要讓他們知道教會是怎樣來的,透過看得到和摸得到的實體,數算上帝過去的恩典,在20節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是這樣說「因為耶和華神,就是我的神,與你同在」。這是大衛勸勉所羅門,對他說因為耶和華我的神,與你同在。弟兄姊妹,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如此確信,對比我們小10歲、20歲、30歲的人說--耶和華「我的神」,與你同在,這位耶和華,真的是「我的神」,而這位我的神,也將與「你」同在。說這些話的背後有很深的期盼,是這位我所信奉的神,最終也將成為你見證的「我的神」。原來神要大衛將他領受的異象,交給所羅門和下一個世代的人,是讓他們從建造聖殿中,經歷大衛的上帝,最終成為所羅門和新世代的上帝。
四、重新立志與回應
1.如何參與共同寫和平教會的下一頁歷史
親愛的弟兄姊妹,這是對你對我的勉勵,特別是我們當中,有的人過去來不及參與和平教會的五十年、六十年、第一次建堂、第二次建堂,現在正要開始和大家一起走的兄姊。牧師要說,現在正是時候,因為在上帝永恆計畫中的份位,永遠不嫌晚,永遠是開始。想想我們人的一生比教會還要短,但我們何其有幸,可以一起參與在寫和平教會歷史的新一頁,我的生命在歷史中,會因著參與在和平教會,而得以更加的延伸,更加的豐富,是何等的美好和榮耀。
上帝要我們做的是什麼?就是「尋求和遵行」,尋求祂的面,遵行祂的教導,而這樣所做的,就是生命的建造,感謝過去建造這麼棒的禮拜堂,還有這麼棒的屬靈前輩的模範,讓我們現在繼續建造和平教會,成為合神心意的教會。或許我們真不像所羅門那麼聰明、偉大和有資源。然而,神也要使用這些平凡的我們,只要我們願意。但如果我們和平教會發現,我們如果有比別人多那一點點的智慧、資源和能力,那我們不是也真要比別人多承擔一些,多付出一些,這份在上帝國度中的責任和使命嗎?
2.什麼是可能阻礙你我參與的原因?
或許,當大家在面對牧師這樣的邀請時,心裡馬上想到的,會是目前自己身上的刺,每個人可能都不同,有人可能是身體上的病痛、可能是跨不過去的挑戰或試驗、可能是婚姻的難處、父母親的照顧、工作上的壓力、性格中的軟弱、或是個性中何等容易的自我中心等等,那些可能別人不知,但你自己知道的挑戰和難處,以至於我們心裏會遲疑,或似乎遲遲無法走上這一條,在教會中一同建造生命的道路。
    親愛的弟兄姊妹,這一條建造聖殿的路,就從你我的不完全開始,就從現在開始,如同一個個願意將自己的金子銀子,帶到上帝面前奉獻,將自己生命奉獻宛如小小的金銀,願意照神的樣式被上帝建造,被上帝所雕琢,上帝會悅納我們所獻上的有限,不論多少,都是我們用甘心樂意獻上的。而當我們願意和上帝同心同行,就將開始這樣的旅程。或許你也會想起那首「金和銀我都沒有」的詩歌,但如果我們有一個午餐的便當盒,你可願意帶到上帝面前?就曾有個小孩甘心樂意帶著他的便當盒來到耶穌面前,裡面有五個小餅和兩尾小魚,後來的故事你們大多都已聽過,耶穌將這五餅二魚讓五千的人吃飽。我們可以想像著當這小孩回家時,他會如何和爸媽分享這樣奇妙的經歷,透過他所獻給耶穌的小小禮物,上帝如何使這成為許多人的祝福,對他而言,又是何等的喜悅和滿足。
3.讓敲響的和平鐘聲,成為重新表明心志的象徵
今日禮拜在最後唱的祝福差遣詩歌,我們將會由商正宗牧師、蔡茂堂牧師和我,在大家的歌聲中,再次敲響這福音鐘聲,你是否願意,成為被神所使用的金和銀,被打造成尊貴的器皿,合神心意的器皿,如同這和平鐘,在這時代敲響福音的鐘聲。
讓我們同心說,主啊,我願意,在這教會慶祝七十週年的感恩禮拜中,再一次讓我們對主說,主阿,在和平教會新的歷史一頁中,算我一份,我願意。讓今天就是重新出發的日子,主啊,我願意。要是我信心不足,求主幫助我,推我一把,推開那些阻礙,都不再成為阻礙,拉我一把,拉我到更高的境界,看見和上帝同工的美善。讓我一生越來越成為上帝合用聖潔的器皿,讓和平教會成為建造生命,成為使萬民領受祝福的管道,這是你的禱告嗎?請我們一起來禱告。



--
由 Blogger 於 3/04/2017 04:57: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影片] 竭力合一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7年2月26日 星期日 | 下午1:46




講道大綱】
[Oops] 行事為人與蒙召相稱,是甚麼意思?
  行事為人與蒙召的生命相稱
  蒙召的生命:在基督裡被揀選的人(弗一4)/從耶穌基督得兒子名分的人(弗一5)/藉著耶穌的血,過犯得以赦免的人(弗一7)/知道上帝奧秘旨意的人-「要照著所安排的,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弗一9-10)
[Ugh] 怎麼做?謙虛、溫柔、忍耐、愛心相寬容、保持合一
  初代教會的處境:猶太背景、希臘背景的基督徒,面對詭計、欺騙的法術、邪說。
  歷代教會的處境:背景不同的信徒,面對時代中政治、社會、文化的挑戰。
[Aha] 合一的基礎已賞賜給教會
  一個身體(one body):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弗一23)
  一個聖靈(one Spirit)
  一個指望(one hope)
  一個主  (one Lord)
  一個信仰(one faith)
  一個洗禮(one baptism)
  一個上帝(one God)
超越萬有(over all)/貫通萬有(through all)/萬有之中(in all)
[經驗福音 Whee] 合一的幫助已賞賜給我們
  基督量給每個人不同的恩賜
  為要裝備聖徒、做事奉,建立基督的身體
  使我們在信仰上合一,長大完全,好勝過一切動搖教會的人事物
[朝向明朗化 Yeah] 連於基督,彼此相助,愛中增長
默想和行動
1. 在七個合一的基礎中,那些是我們體會最深的,那些是我們可以更多去珍惜的?
2. 數算基督賞賜多少不同的恩賜在我們教會,我們可以怎麼彼此相助來建造教會?
金句

「靠着祂全身都連接得緊湊,百節各按各職,照着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使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以弗所書 四:16


--
由 Blogger 於 2/26/2017 01:46: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影片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團契-屬天的禮物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7年2月25日 星期六 | 下午3:08


講道內容
講題:團契-屬天的禮物
經文:使徒行傳2:42-47、約翰一書1:3
主講:周元元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一月二十九日

引言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新年快樂!今天是大年初二,過年期間是我們跟家人、朋友團聚的時光,特別透過圍爐、年夜飯、彼此拜訪、一同出遊等,我們享受與親人、朋友同在,彼此分享溫暖與快樂。
[攪亂平衡 Oops]
好美的團契生活,美得有點不真實?
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也是一群人聚集的畫面,是聖經中記載教會最起初的樣貌。故事是這樣開始的:耶穌在復活升天前曾向門徒顯現,吩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天父的應許,就是要等候聖靈的降臨。於是,門徒們和幾個婦人、包括耶穌的母親馬利亞、耶穌的兄弟都同心合意地聚集在耶路撒冷城裡。有一天,正值五旬節時,就是猶太人收割大麥時的節日,許多猶太人紛紛從各地回耶路撒冷過節。門徒們聚集在一棟房子裡,聖靈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在他們身上。他們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各國的語言,因著這奇特的現象,吸引非常多的猶太人來聚集。於是,彼得和十一個使徒站起來,開始說明這是怎麼回事,以此見證主的名。群眾聽完使徒的教訓,覺得扎心,便問使徒說:「我們該怎樣做呢?」彼得回答:「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使你們的罪得赦免,就會領受所賜的聖靈。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給所有主-我們的上帝所召來的人。」(v.2, 38~39)結果當天就有三千人悔改、受洗。
不只聽見使徒們的教導、在聖靈感動下認罪悔改、受洗歸主。這些人還有了不同的生活樣貌。他們持續不斷地專注於使徒的教導、彼此相交(團契)、照主耶穌的教導守擘餅的禮(聖餐),一起祈禱。不僅如此,他們還聚在一起,凡物公用。賣了田產和家業,照每一個人所需要的分給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聖殿敬拜,在各人的家裡也在吃飯擘餅中紀念耶穌,讚美上帝。於是,他們的生活得全體百姓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這幅弟兄姊妹和睦同居的畫面,何等美麗,讓人好生嚮往。只是,這就是使徒行傳的全貌了嗎?這些信主的弟兄姊妹,從此就過著這樣完美的團契生活了嗎?
[分析那個衝突 Ugh]
內憂外患的信仰團體
當我們繼續往下讀使徒行傳,我們會發現更多的故事,這些因相信耶穌基督,而蒙赦罪之恩的人,他們不僅共同聆聽使徒的教導、彼此團契、擘餅和祈禱,他們還經歷許多困難、許多的內憂外患。
外患是當使徒在對百姓見證耶穌時,祭司們、聖殿的警衛官、和撒督該人都來了。他們對於使徒們所傳揚的內容,傳揚一位從死裡復活的耶穌,非常不以為然。於是他們逮捕使徒,把他們關在拘留所。並在地方自治的領袖面前,包含猶太人的領袖、長老、經學教師、大祭司面前審問他們。審問之後,用口頭威嚇禁止他們繼續傳講,也用鞭打刑罰嚴厲警告他們不准再說。最慘的還不只如此,保羅為了躲避人的攻擊,常常從一個地方連夜逃往另一個地方;司提反被眾人用石頭活活打死;約翰的哥哥雅各被希律王處死…。所以這些因相信耶穌,而聚集在一起過團契生活、並在各處見證主名的信徒,他們的生命不是只有團聚分享的一面,也有更多為著見證主名而受迫害,忍受被囚禁、被審問、被殺害的艱難考驗。
不僅有外患,內憂也不少。說到「凡物公用」這件事,他們之所以會這樣做,是為了回應耶穌的教導,耶穌曾說:「你們要變賣財產賙濟窮人,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和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路12:33)因此,領受了救恩後,在聖靈的感動下,信徒裡有家業田產的,像是一個利未人,名叫巴拿巴就賣了自己的田地,把錢拿來讓使徒分配,分給生活比較困頓的兄姊。雖然有像巴拿巴這樣甘心樂意奉獻的人,但在這信仰群體中也有不誠實奉獻,只是要做給人看的,像是亞拿尼亞、撒非喇夫妻。他們賣了田產,把錢私下留下一部分,然後欺騙說他們獻出了買賣的所有。然後,說到分配資源這件事,對於在當時社會無依無靠的寡婦來說,照顧他們生活所需是教會群體樂意作的服事,但卻在分配食物上出現了疏忽,讓希臘背景的猶太人抱怨連連。而當巴拿巴和掃羅奉差遣出去各地傳福音後,在安提阿教會裡,也因為外邦人信耶穌到底需不需要遵守猶太人的割禮而起了激烈的爭辯。另外,在一同服事主的面向上,他們也不總是和諧的。像是保羅和巴拿巴曾為了要不要帶馬可一起同工而爭吵,最後沒有共識,決定拆夥、各走各的路。
讓我們說得更明白一點,第一世紀的教會、信仰基督的群體,對外,有各種困難攔阻著他們傳揚耶穌的名;對內,有道德瑕疵、事工疏漏、神學爭論、同工不合等問題。是否發現這些狀況時至今日,我們仍然不陌生。
於是我想問:如果真實的教會生活,在主裡的團體生活就是會面對許多的內憂與外患,那使徒行傳2:41~47這幅美得無比圖畫,到底想告訴我們甚麼?難道只是一個曾經有過、但後來失落的烏托邦嗎?
[大逆轉 Aha] 團契—屬天的禮物
馬太福音28:19~20,耶穌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導他們遵守。看哪,我天天與你們同在,直到世代的終結。」使徒行傳1:8,耶穌說:「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着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今天的經文段落中,當彼得講道後,有三千人悔改受洗,這不是因為彼得本身有甚麼過人之處,這是因為聖靈照耶穌所應許的降臨了,使得這萬民作耶穌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受洗的應許開始實現了。而這悔改、洗禮,進入恩典的新生命,更真實的意義就是進入與上帝和好的團契關係,與人和好的團契關係。如同以弗所書2:13,保羅說:「從前你們是遠離上帝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着他的血,已經得以親近了。」哥林多前書1:9,保羅說:「上帝是信實的,他呼召你們好與他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共享團契。」約壹1:3,約翰說:「我們把所看見、所聽見的傳揚給你們,為要使你們也與我們有團契,而我們的團契是與父和他兒子耶穌基督所共有的。」
所以人能領受真理、悔改受洗,真實體會這與神和好、與人和好的團契生活,這一切顯明了主耶穌所應許的上帝國開始實現在這世界中;這一切,全然是上帝的恩典、上帝的禮物。這些禮物就在最初始的團契生活中彰顯出來,像是:1.專注使徒的教導:使徒們照耶穌所應許的,在聖靈的同在下,成為見證主名的人。而聆聽的人也在聖靈動工中,專注於其中,這是何等奇妙的事!所以可以聆聽主耶穌的教導透過人的口傳揚出來,以及可以為主作見證都是一份來自於神的禮物。2.彼此的團契:團契是信徒彼此之間的分享和互動。當一個人不再把財富名聲地位當成自己的安全感來源,而是無論處境如何,愈來愈覺得自己是一個富足的人,有好多可以與別人分享。這難道不是聖靈的工作嗎?就像初代教會有人賣田賣地,只因為捨不得有弟兄姊妹挨餓受凍啊。3.擘餅愛筵:在當時,在羅馬人所統治的社會文化中,用餐時的階級是非常明顯的。從座位的安排,就可以看出所有用餐的人的身分地位。所以當這些人奉主的名相聚在一起,不再依社會地位、收入多少來區別座位,而是平等地圍聚一起、存著感恩、坦誠的心用飯,這是一種打破階級,充滿合一的上帝國實現在當中。也是主耶穌在受難之前,與門徒一起用餐,擘餅時所說的:「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當這樣行,為的是紀念我…」開始具體地實現的記號。4.祈禱:一同祈禱是一份禮物,幫助基督徒無論在遇到困難時、或是承接陌生的任務時,可以一起倚靠上帝。像是當希律王把彼得關在監獄時,教會為他切切禱告上帝。(徒12:1~19)。像是使徒行傳13:1~3記載在安提阿的教會,當聖靈要派巴拿巴和掃羅一同出去見證主名時,眾人一起禁食禱告,然後才按手差遣他們出去。5.服事:一同領受教導是禮物、彼此團契是禮物、擘餅共餐是禮物、一同祈禱也是從神而來的禮物。在這麼多的一同當中,使徒行傳還讓我們看見另一個很重要的一同,那是「同受差遣」出去見證主名。像彼得、約翰一起在美門的門口醫治瘸腿的人;像掃羅和巴拿巴一起出去宣道旅行;像巴拿巴帶著馬可、保羅帶著西拉一起去服事等等。
所以說信徒能與其他弟兄姊妹一同專注教導、一同團契、一同擘餅、一同禱告、一同服事,這些都不是靠自己努力達成的,這些乃是上帝賜予的禮物—與主團契、與人團契的寶貴禮物。就如德國牧師潘霍華在《團契生活》一書中所說的:「因此我們和別的信徒過共同生活,不是想要求甚麼,乃是在感恩和領受之中。我們感謝上帝對我們所作的一切,我們感謝上帝賜給我們弟兄,使我們可以同蒙一個呼召,在祂的赦免和應許中一同生活。對上帝的不給與,我們不埋怨;我們卻感謝上帝每日的賜與。我們獲賜弟兄,以致無論是在罪惡或患難中,我們都得以在上帝恩典的賜福下共同度過,這難道還不夠嗎?…即使罪惡和誤會困擾著共同的生活…但這事徹底教導我,使我們知道,我們從來都不能夠靠自己的言行過活,只有仰賴耶穌基督那獨一的言行,即罪得赦免,才能使我們倆在真理裡面真正連結起來。」
[經驗福音 Whee]
領受這份珍貴的禮物
真的,這份因為主耶穌打破了自己,使我們與上帝和好、與人和好的團契生活,從來不是我們配得的,而是一份額外獲得的恩典,我們今日領受時仍然不住要感謝讚美神。
學習的夥伴 看看我們身旁的兄姊!這些弟兄姊妹是因為我們的能力所以可以信耶穌得救嗎?不是。就算是我們的親人,我們一定都體會過要傳福音給自己的孩子或自己的父母有多麼不容易。所以,這每一位與我們在生活中,在這個時期中,一起在和平教會,在這裡成為主內手足的弟兄姊妹,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一份活潑的見證。見證我們何等蒙恩、得以領受主的話、認罪悔改、得以稱為神的兒女。所以,每當我們一起領受主的話,我們在生命裡彼此造就,讓我們深深感謝上帝!
相交的夥伴 我們除了是學習的夥伴,我們也是相交的夥伴。就是彼此相顧,透過分享體會聖徒相通的美好。今天上帝賞賜我們和平教會有南園教會為子會、有深坑教會為夥伴教會,這是很大的福氣。因為雖然我們身在大安區,但因為透過上帝讓我們有份於關心南園和深坑教會,所以當南港地區、深坑地區的福音工作有進展時,我們也分享了他們的喜悅、同得激勵!
擘餅的夥伴 當我們按主模範學習主耶穌破碎自己、成為和好的使者時,我們的弟兄姊妹就是我們最好的練習對象。其實教會的兄姊也像我們的家人一樣,不是我們能選擇的。一旦我們委身於一個教會、委身於團契生活中,我們一定會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人,或是跟自己和不來的人。於是,每一次的擘餅、守聖餐時,不也是向主承認我們仍硬著心、有好多無法放下的、無法赦免的、無法愛人的,求主幫助我們的恩典時刻嗎?
禱告的夥伴 當我們身體軟弱、傷心失意時,有兄姊為我們禱告、來探望我們。這些非親非故的兄姊用行動在見證一個愛我們的主,不在別的地方,就在我們中間。
服事的夥伴 那些熱情有勁的兄姊,讓我們服事更加得力;那些溫柔謙卑的兄姊,以身教教導我們更加謙卑;那些意見不同的兄姊,磨練我們的溝通能力與胸襟度量有多少;那些讓我們感到受傷的兄姊,讓我們更深發現自己內心的缺乏,幫助我們更多投向上帝的懷抱。
[朝向明朗化 Yeah]
頌讚感謝上帝的賞賜
於是,這幅專注於使徒的教導和彼此的團契,擘餅和祈禱、並一同蒙差遣去服事的美麗圖畫,不是烏托邦,而是不管有多、有少,都是一份禮物,一份來自於上帝的禮物。一份讓我們連結於神,領受祝福的禮物,也讓我們能連結於人,成為祝福的禮物。就像潘霍華所說:「也許,任何信徒在一生當中,都會嘗到上帝賜下信徒團契那種真正蒙福的經驗。然而在這個世界上,這類經驗無非是信徒團契生活日常糧食之外的額外恩典罷了。…把我們團結在一起的,不是信徒弟兄的生活經驗,乃是對弟兄關係那種牢固的、確實的信仰。」感謝上帝於此時此刻,賞賜我們的團契生活、以及帶進我們生命的屬靈夥伴。願我們打從心底更多發現:弟兄姊妹,有你真好!感謝上帝!



--
由 Blogger 於 2/25/2017 03:08: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路加眼中的門徒們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 下午4:14



講道內容
講題:路加眼中的門徒們
經文:路加福音14:25-35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一月二十二日

一、前言
對於我們活在網路科技爆炸的時代中,你有沒有感覺買東西比以前方便,卻也比以往複雜。你是一個精打細算的人嗎?現在的年輕人在買東西前,會問你有沒有做功課,就是事先上網查看;舉凡物品、餐廳、旅館、機票等等最低價格是多少。我自己這幾年的經驗,是有幾次曾自己一個人在看電視,轉到電視購物頻道,看見好會推銷的主持人們,一搭一唱地說著這產品多好,又有多優惠的價格,還多贈送哪些贈品,真的現在不買,就虧大了;當下,還真有那種感動(或說是購物的衝動),想要去撥打電話。但後來我也學會做功課,邊看電視再邊上網做點功課,原來都沒有所說的那麼優惠,不管是看飯店比價、餐廳餐卷優惠,還是中意的商品,如果錢花得比別人少,又能買到同樣的東西,感覺實在特別好。不是嗎?
二、經文前後脈絡
大家可能會想說,牧師,你今天跟我們說這些,是鼓勵大家上網做功課嗎?或改變我們購物的方法嗎?都不是。今天的經文中,可有注意到,耶穌說了相似的話,他連續說了兩個比喻,一個是蓋樓,你們當中想蓋樓房的,是不是要先坐下來精打細算一下,看有沒有足夠的費用能完成,否則蓋到一半蓋不下去,只會給人看笑話。另外一個是戰爭,如同一個國王要去打仗,要是坐下來估算自己只有一萬人,對方有兩萬人,那就該先趁著對方還遠的時候,先派人去談條件,以免打仗失敗後損失更大。耶穌所說要先作的功課,無關乎買東西,而是計算代價;什麼代價,關於當耶穌門徒的代價。牧師邀請大家,一起來思想,我們基督徒生命的真實處境,在上帝恩典和人對恩典的回應中,究竟成為一個門徒是什麼意思。
這段記載在路加福音14:25-35的經文,前面經文是耶穌講到一個大筵席的比喻,有人辦了一個大筵席,當時猶太傳統辦筵席的準備比較費時,因此通常會有兩次的邀請,第一次先去邀請列名之賓客,等到筵席快要開始前,會第二次邀請通知大家來參加。但比喻中原本答應要來的人,在主人派人第二次邀約通知時,卻臨時都說有其他事情,有的要去看新買的田、有的要去試試新買的牛,還有的說我剛娶了老婆而推辭,主人就去邀請大街小巷中,那些討飯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全都進來。當這些都來了以後,還有空位,主人就說,那就到大馬路和籬笆邊,強拉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這個大筵席的比喻,說到上帝的恩典,那些原先受邀的人推辭拒絕,恩典的門卻開得更大,給那些原先沒被邀請的,通通都能進來,大家都來赴這個救恩的大筵席,每個人都可享受到這樣極大的滿足。
接續14:25寫到「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他轉過身來對他們說」,當眾人聽了耶穌所說恩典的大筵席之後,有許多的人跟著耶穌一起走,他們感覺受到激勵,他們滿心喜悅,或許還會邊走邊點著頭、微笑著,心中回想著耶穌剛說大筵席的恩典,隊伍中或許還有人會補充,說起他曾吃過耶穌辦的大宴席,就是怎樣使五千人吃飽的神蹟,或許隊伍中另外還也有人期盼著,有了耶穌這款的神蹟奇事,就可以跟著耶穌推翻羅馬,重新恢復以色列王國的榮耀也說不定,而這些許多人,都想要跟著耶穌一起走,越來越多人來跟著耶穌。
但就在這時候,就在大家跟著走著好好的時候,耶穌轉身來對大家說,他說:「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門徒。」我們彷彿可以看見那些,原本很高興,很期待的跟隨者,聽見耶穌轉過來所說的這段話,其中有些人是跟先生太太、還是兄弟姊妹一起來的,彼此你看我我看你,心中懷疑納悶,耶穌這個教導是什麼意思。或許當中有些父母會想到自己還在家裡的兒女,他們真的能放下兒女,才能來跟隨耶穌嗎?我們可想像那場景,突然間大家都安靜下來,老實說,那是一種不安的安靜。這時,耶穌繼續說「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做我的門徒。」這不是耶穌第一次談論起這樣的主題,但是這一次,就在這最不經意的時候,在這許多人跟隨耶穌的時刻,耶穌轉身對跟隨祂的人這樣說,或許祂是真的有感而發,耶穌定義跟隨祂的人,稱呼這些人為門徒,是要付上極大的代價。
三、怎樣才是跟隨耶穌的人
在路加福音書中的門徒,除了記載著耶穌揀選12位門徒,還有曾差遣設立的72位,兩兩一組去各鄉各城傳講福音,依靠信心服侍,甚至也能行神蹟奇事,收割福音的莊稼。聖經學者考察這四本福音書,發覺路加福音中的門徒角色,相較其他福音書中的描述,有較多的正面形象,減少其他福音書中描寫門徒的負面軟弱和失敗,為什麼?學者認為因為這些門徒,正是在路加第二部著作,使徒行傳中要建立教會的基石,所以路加使門徒的形象較正面,有興趣的可以進一步去做比較。
但請我們注意,在福音書中,耶穌稱呼跟隨祂的人唯一的角色,就是「門徒」。不是教徒,教徒是那些不甚認識信仰的人,會用這個名稱來稱呼我們。甚至也不是「基督徒」,那也是後來在使徒行傳,安提阿教會復興時,教會外的人對他們的稱呼。我們的身分,對天父來說,我們是屬「神的兒女」,而對耶穌來說,我們是祂的「門徒」,門徒--是跟隨耶穌的人的唯一身分。從這個身分,也讓我們更深的進入信仰。
四、真實信仰的內涵
信仰是什麼?信仰開始於神的主動給予,信仰是恩典,信仰是福音的好消息,信仰是救贖,只要憑信心接受就可以得到,信仰是滿足,是極大的心靈滿足,有如吃到飽的大筵席,以及在好牧人的帶領下,走到溪水邊綠草地上安歇,信仰是有如浪子回到慈愛父親的懷抱中。弟兄姊妹,這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也是我們信仰中最寶貴的地方,就是上帝主動的愛,不因我們是怎樣的人,就先藉由耶穌基督來拯救,使我們生命得到極大的豐富和滿足。從路加福音第14章的大筵席,到後續第15章耶穌連續講起三個關於尋找的比喻,失錢、失羊、失去浪子的比喻,都在說起上帝那主動的尋找,要帶我們回到那個滿足之中。
但就在這一大段上帝主動施恩的經文中,耶穌同時說了這段,說起跟隨祂的人,要像蓋樓房、帶兵仗戰的國王一樣,先坐下來算算跟隨耶穌要付的代價,才不會到最後無辦法完成。跟隨耶穌到底要付上什麼代價呢?這個代價要怎麼算才準確呢?不知現代專業的精算師可否算得比較準?
我在思想自己跟隨耶穌付上什麼代價不是那麼容易回答,但我從教會歷史上看見一些的例子,是那些為著跟隨主耶穌的門徒要付上的真實代價。耶穌那時代有些公開承認跟隨祂的人,將受到其他猶太人的迫害,會將他趕出從小熟悉的會堂,甚至父母親也不敢承認和他的關係,那是跟隨耶穌付上的真實代價。還有在初代教會希臘羅馬文化中,那些外邦基督徒為要跟隨耶穌,被迫離開原本的公會和職業團體,因為他們不再參與在異教的崇拜和吃喝中,那是跟隨耶穌付上的真實代價。還有台灣早期鄉村的信徒,在全庄每戶都要交香油錢給王爺廟作醮的時,信耶穌的家庭,會被切斷在那樣的社群關係中,還要忍受全村村民的閒言閒語。還是我前一陣子聽到,一位長老父親是全村第一個信主的人,當年他婚禮在教會舉行,結果全家族沒有一個人去參加,只有看到阿姐偷偷在教堂門口探頭看,還不能進去。或是在我們當中第一代信主的人,當剛剛信主洗禮後,在過年、清明掃墓時,因著信耶穌造成的張力,都是跟隨耶穌,成為門徒而付上的真實代價。弟兄姊妹們,那你呢?曾因為跟隨耶穌,而付上什麼真實的代價?
五、成為門徒
這些都是跟隨耶穌門徒,真實的生命處境。信仰有兩方面,一方面我們滿足於神主動的恩典中,但信仰的另一方面,人對神恩典的回應,要成為跟隨耶穌的人,是需要付上代價的,這是耶穌在這裡所說的,祂啟動了我們內在的不滿足,這種不滿足跟其他的不滿足不同,不是不滿足於薪水、生活條件、或是工作升遷機會等。這種的不滿足可以稱為「神聖的不滿足」,當我們的心被攪動,因著神主動恩典和福音,我們的心產生一種神聖的不滿足,不滿足於只當個教徒,不滿足於只跟耶穌有這樣表面的關係,不滿足於那外表的宗教生活,就是合於當別人看我們,認為一切都很好,該參加的都參加,該獻的都獻了的宗教敬虔,在這有一種危機,就是以為可以和上帝有關係,卻不需要在現實中為這關係冒險,好像自己已經沒有什麼需要「再改變」了,因著這樣,也不再需要有任何「新的行動」。
但耶穌所講,跟隨祂的真實門徒卻不是這樣。門徒,是有著一種神聖的不滿足,渴望能再做些什麼,好回應神的恩典。這款門徒,深知自己內在沒有外在那麼好,不論別人看得清楚或不清楚。他知道當聽見耶穌說,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我時,就是代表的是把過去的老我背在身上,朝著要釘死的路上走去,而且這個背十字是現在進行式,就是天天要做的功課,從來沒有能間斷。作門徒,是知道在每一天我所面對的人事物當中,時常都在挑戰著,那跟隨主的優先順序。在每一次的選擇中,有時做對了,有時卻做了不好的決定,但在這歷程中更深知,需要更依靠主恩典。
對耶穌提出來和祂相比,這些我們生命中所看重的關係--父母、兒女、夫妻、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生命來說,祂並非要我們不去愛這些重要的人;不是的,因為他們也是主所賜下的。但重要的是去檢視,我們是否因著這些,有時將這些成為藉口、成為阻擋,甚至逐漸失落那種願意更愛神、跟隨耶穌的熱情,最終只讓自己為一個別人眼中的「教徒」,甚至自己也漸漸甘願接受,自己也看自己是一個「教徒」。各位弟兄姊妹,你我曾否陷落在這樣的困境中?耶穌知道,祂知道我們的軟弱,特別是當一大群人一起跟著祂走的時候,在群眾中往往會讓人迷失。如果耶穌今天在我們當中,祂也在我們聚集擁護祂的時候,當祂轉過身來看著我們,是否祂也要對你我說同樣的話「你可願意成為我的『門徒』,真實的跟隨我?」放下一切來跟隨我,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或許這樣的話同樣讓我們驚訝,讓我們不安,但這樣的話也要讓我們在安靜中仔細思想。也別忘耶穌曾說過恩典和提醒的話,記載在路加福音9:23-25耶穌說: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若賺得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有什麼益處呢?」
換句話說,一個門徒的生命,就在神主動賜下恩典的滿足,和我們用神聖的不滿足回應,這兩者之間將讓我們與神的關係更加深化。平時我們說到門徒訓練,雖然最先想到的,是用一套的教材或課程,帶領人受到裝備,教會也真需要建立這樣的裝備系統。但門徒卻不僅僅用是一兩套的教材或課程就可以培養的。更根本的,是要讓我們內心神聖的不滿足繼續被發動,繼續有火熱的心去回應神的恩典,願意走在一條未知的路上,順從並願意付上跟隨的代價。
主耶穌說出了作門徒的真相,原來追隨主是要計算代價,而那代價就是全然的擺上自己!照著上帝賜給我們的才幹發揮作門徒的果效,在世上作鹽作光。十四世紀修士多馬士(Thomas A Kempis, 1380-1471)深深明白耶穌基督的教導,他曾寫下以下一段話:
很多人喜愛得耶穌的天國,
但很少人願意背祂的十字架;
很多人渴望得著祂的安慰,
但很少人願意與祂一同受苦;
很多人願意分享祂的筵席,
但很少人願意分擔祂的禁食;
得多人渴求與祂一同喜樂,
但很少人願意為了耶穌受苦;
很多人因祂所顯的神蹟而驚訝,
但很少人明白祂在十架上的謙卑。
他的這段話值得我們再三反省。容讓我們再聽聽主耶穌對門徒語重心長的結語:「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六、結論
在我們教會異象「成為萬民的祝福」中,我們先「連結於神,領受祝福」,再「連結於人,成為祝福」。讓我們和平教會每一位兄姊,在今年我們心中那份神聖的不滿足,都被主耶穌所挑動,也被聖靈提醒,你我可願走在這條,依靠並相信上帝恩典,走向這條順服、甚至降服的路,成為跟隨耶穌的門徒。這條路也是向聖靈敞開我們的內心,容讓聖靈細微的聲音,在我們敞開的心中動工。深切期待,讓我們更深連結於神,因著我們的順服而蒙福,讓神的祝福藉由我們臨到別人身上,蒙福而領受祝福,你願意嗎?讓我們同心來禱告。



--
由 Blogger 於 2/18/2017 04:14: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影片] 在世界裡活著

Written By 和平教會 on 2017年2月14日 星期二 | 下午2:26




講道大綱】
u  前言
u  一個故事
u  聖經中的故事
Ø  鄰舍的意義
Ø  誰是我們的鄰舍
Ø  耶穌設故事的意義
u  我們的鄰舍
u  我們的福音朋友
Ø  相近之人
好友
職場的夥伴
生活的親人
自己的孩子
討厭之人
Ø  較遠之人
偏鄉需要之處(偏鄉,特殊身分之兒童家庭)
宣教地
結構性公義
u  傳福音的幾種態度
1.  性格 積極、溫和不強迫、內向(做好份內事彰顯基督芬芳)
2.  方向 談基督、談生命、談生活
3.  方式 直接談、辦活動、用生命
u  馨香之氣才能吸引人
u  另一個故事
u  結論
默想
1.  我的福音朋友是誰?
2.  我期待自己如何成為福音朋友的祝福?
3.  我如何視所討厭之人為福音朋友?
金句

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加福音10:27


--
由 Blogger 於 2/14/2017 02:26: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影片
 
Support : Creating Website | Johny Template | Mas Template
Copyright © 2011. 台北和平教會 講道篇 - All Rights Reserved
Template Created by Creating Website Published by Mas Template
Proudly powered by Blogger